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最早认识到人体口腔部位的生理与疾病,其中共出现170多次"口"字。通过研读《内经》,将其中出现的"口"部病症分为口部感觉异常病证如口干、口苦等,口腔黏膜异常的病证如口疮、口糜、口麋,口部状态异常的疾病如口?、口僻、口目为噼以及口部非口腔疾病如口爽并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下肢静脉性溃疡常被称为下肢慢性溃疡、瘀滞性溃疡、静脉性溃疡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中医称"臁疮"、"裤口毒"、"裙边疮"、"老烂腿"等。发病率约为0.4%~1.3%,占小腿溃疡的80%。是下肢静脉疾病的晚期并发症,其特点是创口经久不愈或虽愈合,每因损伤而复发,为周围血管疾病中的顽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静脉曲张所导致的下肢静脉性溃疡临床治疗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疾病是健康的最大危害,但许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人之所以会生病,自身体质弱,抵抗力差,是内因;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体内,是外因。因此,增强体质,提升自身免疫力,这是预防疾病的根本;严防病毒等病原体通过口、手、鼻这三道"关口"侵入体内,这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以下谈谈预防疾病如何把好"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面口合谷收"是医疗实践过程中对合谷治疗口面部疾病功效的高度总结。笔者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经络辨证角度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其生理机制的研究,探讨支撑其证治规律的理论实质;同时对临床运用合谷穴治疗口面部疾病的报道进行举案归纳,浅析"面口合谷收"的理论基础与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5.
浅谈古代医家对周围性面瘫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在现代医学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在现代中医教科书中称为"面瘫",在古代中医文献中称为"卒口僻"、"口目僻"、"口"、"口眼斜"等.其中"卒口僻"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灵枢·经筋>中,不仅记载了"卒口僻"的病位,还记载了其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可见在<内经>时期,古代医家就对该病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丹丹  杨仕蕊 《北京中医药》2017,36(12):1145-1146,1151
<正>耳面瘫,是以耳部脉络痹阻所致的以口眼喎斜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又称为"僻""口喎""口僻""口喎斜僻"。西医周围性面瘫可参照本病治疗,常由于疱疹病毒感染,中耳的急、慢性炎症,或胆脂瘤等引起面神经水肿、受压和损伤导致,西医多采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药物和面神经减压术等,但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多[2],患者难以接受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因此多寻求相对安全有  相似文献   

7.
"脾瘅"证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瘅"始见于<素问·奇病论>."瘅"与疾病有关的涵义有三.从王冰、张景岳等医家对本病的认识看其病因为"肥美之所发也",病机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口甘、中满"为其症状,治则为"除陈气",方药以兰治之.  相似文献   

8.
<正>周围性面瘫祖国医学中又称之为"口僻",是一种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6~34/10万人每年,据此我国每年将至少有335万人患此病~([1])。目前,在临床上治面瘫的方法很多,但疗效也有很大差异,笔者运用针刺结合药物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面瘫是一种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祖国医学文献中将其称之为"口眼?斜""口僻""口?"等,现代医学则称其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面瘫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6~34/10万人每年,患病率为258/10万人每年,据此我国每年将至少有335万人患此病[1]。该病影响了患者容貌,一旦患病,患者非常苦恼,求治心切。因此,探索和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减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6,(12):1640-1642
口糜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目前为治疗难题。本文追溯中医经典关于此病的本源性论述,参照历代医家学说和当代学者的研究,分析《素问》提出的"移热"的病机理论以及"上为口糜"的病势理论。以此为基础,探索从热、从温论治口糜的理法方药,提出口糜从膀胱实热、肝肾虚火、心肾不交以及病势上出而论治的证治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最常见的非感染性口腔黏膜疾病,是一种皮肤、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患。特点是口腔黏膜发生珠光白色条纹,条纹周围充血发红,并出现糜烂、溃疡,病程长,易复发,患者痛苦不堪。本病属中医"口疮"、"口糜"、"口蕈"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病症,发作时口腔灼热、麻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常合并口腔溃疡,严重者还会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治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以局限性口腔黏膜溃疡、疼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点,属中医"口疮"、"口疡"等范畴.现将近年来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治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郁斌 《江苏中医药》2020,52(9):54-55
正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感觉。味觉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易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中也屡见不鲜,肿瘤晚期尤易伴发。中医典籍中未见此病名,只是将"口不知味""食不知味""舌不知味"作为一个症状散见于各著述中。临床常遵"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灵枢·脉度》)之旨,从脾胃辨治获效,但有些患者疗效不显。笔者根据"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的理论,从心论  相似文献   

14.
路志正教授从湿论治白塞氏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树香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14-1115
白塞氏病,又称口眼生殖器综合征,是一种可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其中以口眼生殖器溃疡、消化系溃疡、皮肤痤疮样脓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发病年龄为16~40岁,属中医学"狐惑病"范畴,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路志正教授为我国著名老中医,临证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白塞氏病多从湿论治,每获佳效.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体征,系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许多疾病都能影响面神经而引起面肌瘫痪,笔者所述只是一种急性发作的单侧面神经麻痹,称其为单纯性面瘫,中医称其为"口眼斜"、"猝口僻"、"吊线风"等。历代医家多将此病归于中风门中。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婴儿口疮是婴儿期常见的疾病,以口颊、舌边、上腭、齿龈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如果发于口腔两侧,称为燕口疮;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称为口糜。均包括于中医口疮疾病之内,统称为"口疮"[1]。此病为婴幼儿期的多发病,临床以心脾积热证多见,一般病程为5天左右,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造成口疮的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致使婴儿长期进食困难,导致营养不良。此病发病部位特殊,直接给疮口涂药比较困难,再者外用药一般都有刺  相似文献   

17.
<正>中医四总穴歌诀有"面口合谷收"之歌。合谷穴为古代历代医家推崇为万能穴,能够运用到多种病症,其中首推的就是治疗牙痛。牙痛时,我们可以按压这个虎口部位的"止痛药",解决燃眉之急。平时经常按揉合谷穴,还能够保护牙齿,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除了牙痛外,头痛、腰腿痛之类的疾病也可以解决。同时,在治疗头面疾病中,长期按压该穴,还能对耳鸣、耳聋、鼻炎、视力模糊等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古称"口",俗称"口眼歪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1年以来,运用火针疗法治疗此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面瘫"也叫"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喎斜"。此病是中医针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青壮年患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本文所谈的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目前,针灸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治疗面瘫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治疗中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风是指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涡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涡、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中风后遗症是指急性期过后遗留下来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中医谓之"偏协"、"偏风"等。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它不仅增加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且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