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D)住院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我院2007年8月~2011年8月A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部分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72例(63.16%),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42例(36.84%),平均年龄(59.41±12.59)岁,男女性别比2.8:1;急性期院内病死率25.4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吸烟史(OR=11.156,P〈0.001)和入院舒张压偏低(OR=6.146,P=0.013)为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独立的危险因素,知晓患有高血压(OR=0.230,P=0.021)和手术或介入(OR=0.066,P=0.002)为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独立的保护因素。结论:吸烟史和入院舒张压偏低为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独立的危险因素,知晓患有高血压和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或腔内介入隔绝术为独立的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A型夹层是我国主动脉疾病的主要病种之一。我国A型夹层患者发病呈年轻化,成功救治患者的社会意义重大。以孙立忠教授为核心的团队采用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复杂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病死率降至5%以下,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国内多位学者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临床特点,制定了多种治疗策略,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我国A型夹层诊疗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国际主动脉外科学界的贡献日益增加,医院整体实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综上,主动脉A型夹层诊疗的快速进步,在我国主动脉外科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血尿酸浓度与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性,进一步从临床生化角度探讨主动脉夹层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病例组为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6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体检健康者157名,排除合并主动脉夹层、痛风、严重肾功能不全等相关疾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入院时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脂分析、D-二聚体、血尿酸、C反应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血糖等结果.分析主动脉夹层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血尿酸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3.08±136.10) mmol/L vs.(312.5±85.61) mmol/L,P=0.03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是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危险因素(OR=1.231,95%CI:0.919~0.981,P=0.002).结论 新疆地区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可能为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评估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老年患者手术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25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老年患者,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57岁,根据手术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术前、术后各种临床资料。结果 5例(20%)住院期间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死亡率的术前危险因素是炎症和肾功能不良,手术危险因素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夹闭时间和最低肛温。多因素分析显示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肾功能不良(OR=1.020,95%CI 0.999~1.041,P=0.045)。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死亡率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收治的209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7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47.4±10.1)岁;发病到手术时间14 d。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将209例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200 mmHg, 1 mmHg=0.133 kPa]和非低氧血症组(PaO_2/FiO_2≥200 mmHg)。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56.9%(119/209),围术期死亡20例(9.6%,其中低氧血症组13例,非低氧血症组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到手术时间(h)、发病到手术时间24 h、术前ALT、Cr、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血症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多于非低氧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发病到手术时间24 h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氧血症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肥胖、发病到手术时间24 h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措施,以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该院治疗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7例,其中生存者89例,死亡者38例,比较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年龄、并发症等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127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期死亡38例(29.92%);经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包填塞、休克和意识障碍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手术或介入治疗为影响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的保护性因素。此外,选择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将患者分组,进行生存资料比较,无心包填塞及有手术介入治疗的患者群体,其生存率明显高出(P0.05)。结论心包填塞、休克及意识障碍可使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急性期死亡的危险升高,应积极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起病急,病情凶险,尽管手术技术不断提高,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常常会累及分支动脉,导致重要的组织器官缺血和功能损害,引起器官灌注不良,其中术前肾脏灌注不良发生率较高,目前很少有研究关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术前肾脏灌注不良,本文就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术前肾脏灌注不良的发病机制、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策略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其因素作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完整病例,运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死亡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应用于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动脉夹层患者,最终患者为67例。结果435例患者的总体病死率为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神经系统症状、心包填塞、手术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护理对策应用后,6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死率为11.9%,与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总体病死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心包填塞的并发症为主动脉夹层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接受手术治疗则为主动脉夹层的保护因素,针对性护理对策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死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寻找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住院期间转归,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4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男73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12.7)岁,发病时间以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住院患者1492例,记录终点为发生院内死亡或出院。采用Kaplan-Meier 方法计算生存率,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病死率分别为8.9%、21.9%。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病死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病死率可达21.9%,高尿酸血症是影响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全主动脉弓替换、胸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术)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Stand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76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将其中45例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分为A组,未发生术后低氧...  相似文献   

12.
<正>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撕裂口流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使动脉壁两层分离,形成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状态。主动脉夹层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可为突发、急起、剧烈而持续且不能耐受的疼痛,疼痛部位可为胸前区、肩背部、颈部、下颌、脸部或腹部及下肢等。但也有极少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本例患者看似毫无征兆,但其实存在某些发病危险因素。报道本案例旨在深入了解主动脉夹层存在的发病危险因素,从而引起临床医生的警惕,进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及影像分析软件评估血流动力学因素对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远端主动脉重建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20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数据,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发生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建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吻合率88.5%。随访(1.5±0.4)年,随访期内30例(21.8%)患者支架远端主动脉出现负性重建。单因素分析发现假腔有分支灌注、夹层总长度、破口数及内漏影响主动脉重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假腔有分支灌注和破口数是患者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假腔有分支灌注和破口数是影响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术前死亡的预测危险因素,以更加准确、及时的识别ATAAD危重症患者,从而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救治率,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收治的120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是否发生死亡,将患者分为术前死亡组(15例)和未死亡组(105例)。通过应用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等方法对患者术前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和分析。结果:通过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现,死亡组患者合并腹腔脏器缺血发生率更高、近远端破口面积比值更大。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表明,近远端破口面积比值1.63是ATAAD患者术前死亡的预测危险因素(OR=11.366,95%CI:1.156~111.752,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Cut-off值1.63,敏感性86.7%,特异性79.0%,约登指数0.657)。同时该研究结果表明,与近端破口面积、远端破口面积等单一指标相比,联合近远端破口面积之比对高危ATAAD患者的预测价值更高。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近远端破口面积比值1.63是ATAAD患者术前死亡的预测危险因素。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疗工作中,近远端破口面积比值在判断ATAAD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尽快且准确识别高危患者以争取手术时机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孙氏手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154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孙氏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柏林诊断标准定义,术后严重低氧血症为氧合指数(PaO2/FiO2)≤100mmHg(1mmHg=0.133kPa)。对术前和术中可能导致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严重低氧血症危险因素的预测准确率。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中36.4%(56/154)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缓激肽(BK)水平(OR=3.429,95%CI:1.101~13.334,P=0.003)和BMI(OR=1.544,95%CI:1.175~2.029,P=0.002)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术前BK水平和BMI预测急...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进展迅速、早期误诊率及漏诊率较高的特点,因而在临床实践中,预后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深人了解影响AD的危险因素,将极大地促进A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从而改善AD患者的预后。A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A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结缔组织病、外伤、医源性因素、吸毒及妊娠等。目前复习文献提示,主动脉弓形态与AD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尝试就主动脉弓形态与主动脉夹层发生关系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胸主动脉夹层支架介入术后造成食管瘘并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属罕见病例。本文通过对1例胸主动脉夹层支架术后致食管瘘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发病机制,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时作出判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1995~2006年资料完整的67例主动脉夹层病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病因、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死率的线性关系。结果:①总体临床病死率为14.90%。其中按Stanford分型,Stan-fordA型患者临床病死率为18.75%,StanfordB型患者临床病死率为11.40%。②Logistic回归分析示神经系统症状(P=0.0166)、心包积液(P=0.0183)、局部肢体缺血(任一肢体)(P=0.0407)为急性主动脉夹层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系统症状、心包积液、局部肢体缺血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谵妄的概念、分型、危险因素、评估工具、非药物干预措施等方面,对围手术期谵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谵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氏手术患者围术期红细胞输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孙氏手术的8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此类患者临床围术期输血情况分为常规输血组(输注红细胞≤8 U,n=47)和超量输血组(输注红细胞8 U,n=38),对2组患者围术期超量红细胞输注相关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氏手术患者围术期超量红细胞输注的危险因素是体外循环总转机时间(OR=1.022,95%CI:1.010~1.035,P0.001),保护因素为高血压(OR=2.883,95%CI:1.046~7.944,P=0.041)。超量红细胞输注对此类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28)。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氏手术患者的术中体外循环总转机时间越长,其超量红细胞输注风险越高;术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围术期超量红细胞输注风险较低。超量红细胞输注能够增加此类患者的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