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前腹腔和静脉卡铂化疗肿瘤组织聚积浓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卡铂在肿瘤组织内药物浓度的聚积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例可切除进行期胃癌进行腹腔和静脉卡铂术前化疗药代动力学研究。卡铂300mg/m2加生理盐水750ml分别静脉、腹腔1次注射,给药后240~270min手术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腹膜、大网膜、阴性淋巴结,测定总铂浓度。结果:腹腔给药组各组织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给药组(P<0.01),其中腹膜浓度最高,其次为癌组织、大网膜、癌旁正常组织及阴性淋巴结,分别超出静脉给药的3.6、2.5、3.0、2.8、1.9倍。癌组织含量高于正常组织。结论:术前卡铂腹腔化疗大大提高腹膜、肿瘤组织内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使对药物敏感癌细胞得到控制。对杀灭腹腔亚临床病灶,控制医源性转移,提高治愈性手术切除率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术有腹腔和静脉卡铂化疗肿瘤组织聚积浓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娟  宋志杰 《中国肿瘤临床》1998,25(11):793-795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卡铂在肿瘤组织内药物浓度的聚积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例可切除进行期胃癌进行腹腔和静脉卡铂术前化职药代动力学研究。卡铂300mg/m^2加生理盐水750ml分别静脉、腹腔1次注射,给药后240 ̄270min手术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腹膜、大网膜、阴性淋巴结,测定总铂浓度。结果:腹腔给药组各组织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给药组(P〈0.01),其中腹膜浓度最高,其次为癌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抗癌药在肿瘤组织内药物浓度的聚积性。方法对20例可切除进展期胃癌比较研究了术前卡铂腹腔、静脉化疗药代动力学。术前卡铂300mg/m2加生理盐水750ml分别腹腔(ip)、静脉(iv)给药,注射后160~180分钟取腹腔液、门静脉及外周血,240~270分钟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大网膜、腹膜及转移阴性淋巴结,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总铂浓度。结果腹腔给药各组织内聚积较高的药物浓度,其中腹膜浓度最高,超出静脉给药组近4倍,癌组织内含量高于正常组织。腹腔液、门静脉、外周血超出静脉给药组13,3,1.5倍。结论术前腹腔化疗不仅提高了腹膜、肿瘤组织内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而且大大降低癌细胞生物活性,使对药物敏感的细胞得到控制,对消灭亚临床灶,改善临床病期,提高手术切除率,控制医源性转移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Wang J  Chen J  Ma S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300-302
探讨不同给药途径抗癌药在肿瘤组织内药物浓度的聚积性。方法:对20例可切除进展期胃癌比较研究了术前卡铂腹腔,静脉化疗化代动力学。术前卡铂300mg/m^2加生理盐水750ml分别腹腔、静脉给药,注射后160-180取腹腔液、门静脉及外周血,240-270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大网膜,腹膜及转移阴性淋巴结,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总铂浓度。结果腹腔给药各组织内聚积较高的药物浓度,其中腹膜浓度  相似文献   

5.
卡铂腹腔化疗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6只犬体内卡铂腹腔内给药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卡铂30mg/kg加生理盐水500ml,快速腹腔给药,不同时间取腹腔液、门静脉及股静脉血测定总铂浓度。结果表明:大剂量、大容量卡铂经腹腔给药后,240分钟内腹腔液浓度最高,峰值浓度和平均浓度分别为股静脉浓度的139倍和64倍;门静脉次之,分别为股静脉浓度的13.3倍和6.5倍。卡铂腹腔给药可为腹腔、门静脉和肝脏提供恒定持久的高药物浓度,大大提高抗癌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少其到达体循环量,从而减轻全身毒副作用,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的预防和治疗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疗不同给药途径的抗癌作用,为局部应用卡铂化疗提供依据。方法用S-180实体瘤小鼠模型研究比较静脉和瘤体注射卡铂60mg/kg的药代动力学。于注药后30分钟、90分钟、240分钟分别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铂浓度。结果局部瘤体给药组血浓度是15.03μg/ml、17.06μg/ml、14.03μg/ml。静脉注射组分别是48.45μg/ml、39.31μg/ml、34.85μg/ml。局部注射组抑瘤率明显高于静脉注射组(P<0.05)。结论实验证明,局部化疗能提高瘤体内药物浓度,提高杀瘤细胞作用,降低了循环药物浓度,从而减轻全身毒副作用。因此,局部化疗对治疗恶性肿瘤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洛铂和顺铂在小鼠血浆、肾脏和肿瘤内的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放疗增敏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70只C57BL/6近交系Lewis肺癌荷瘤小鼠随机分组,按10mg药物/kg体重经尾静脉分别给小鼠注射药物(洛铂或顺铂),给药后在0.5、2、4、24、48、72、96 h分别将小鼠处死获取血液和组织标本(肿瘤和肾脏),应用ICP-MS方法测定标本铂含量。结果洛铂和顺铂的血浆药时曲线均符合三室模型,半衰期分别为51.139h和35.583h,洛铂在血浆中的清除速率大于顺铂[0.532L/(h.kg)对0.192 L/(h·kg)];洛铂和顺铂在肿瘤组织的浓度均在给药后迅速达到最大[(2.79±0.35)μg/g对(4.78±1.11)μg/g],然后迅速下降,在4 h后分别降至0.99±0.21μg/g和3.39±0.55μg/g,在96 h肿瘤中仍有药物存在,浓度分别为0.23±0.05μg/g和1.41±0.71μg/g。肿瘤药物浓度与血浆药物浓度呈对数相关,Rsq分别为0.948和0.837。结论洛铂和顺铂在小鼠体内静脉给药后半衰期长,肿瘤内药物浓度在给药后很快达到最大,在4 h降至平台期,96 h仍有药物存在,顺铂在肿瘤内的浓度高于洛铂;洛铂在小鼠体内的清除速率快于顺铂;可以通过检测血浆中的洛铂和顺铂浓度来估算肿瘤内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局部注射卡铂-活性碳后的淋巴趋向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乳腺癌原发灶周围皮下注射卡铂-活性碳混悬液(CP-CH)后是否提高腋窝淋巴结中的药物浓度。方法:3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在乳腺癌原发灶周围皮下,一组患者注射CP-CH,另一组患者注射卡铂水溶液(CP-Sol)作为对照。给药后1、12、24、72小时分别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每组4例),术中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淋巴结内卡铂浓度。结果:CP-CH组给药后1、12、24、72小时淋巴结中卡铂浓度分别为11.23±5.66μg/g、26.40±11.18μg/g、18.72±7.14μg/g、15.44±6.92μg/g,CP-Sol组在相应各时间点则分别为0.24±0.06μg/g、0.13±0.08μg/g、0.12±0.04μg/g,第72小时淋巴结内未检测出卡铂。两组间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局部注射CP-CH后有良好的淋巴趋向性,可显著提高腋窝淋巴结中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卡铂经静脉,动脉及腹膜后三种不同途径给药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情况。方法随机将18只雌性家犬分为3组,分别经静脉,动脉及腹膜后推注卡铂(16.5 mg/kg),然后于给药后的0、5、15分钟,0.5、1、2、4、8、24、72小时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活性铂的浓度,计算和比较不同给药方式下卡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卡铂经静脉给药组血浆药物浓度峰值出现在给药结束即刻,动脉和腹膜后给药组血药浓度峰值出现在给药后15分钟。静脉给药组的血药浓度最大值达(218.20&#177;37.20)mg/L,显著高于动脉给药组[(77.1&#177;34.2)mg/L]及腹膜后给药组[(35.80&#177;21.40)mg/L](P=0.001);静脉、动脉及腹膜后给药组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每小时(304.80&#177;24.30)mg/L,每小时(228.10&#177;74.00)mg/L和每小时(194.50&#177;79.30)mg/L(P=0.0001)。动脉给药组和腹膜后给药组的表观分布容积基本相同,均大于静脉化疗组(P=0.015);三组间的清除率(C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2)。结论卡铂经不同途径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卡铂经动脉给药和经腹膜后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组织分布可能更广泛,药物进入组织中的量也可能较静脉给药为多。  相似文献   

10.
抗癌药顺铂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顺铂缓释制剂的主要剂型有微球、凝胶制剂和乳剂等,它们主要通过腹腔注射,瘤内植入和动脉灌注等给药方法到达肿瘤部位,然后缓慢释放,而且微球和乳剂还能通过靶向功能,使其在靶组织内富集。这样不仅提高了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延长了作用时间,而且减少了药物对全身其它部位的影响,提高了疗效,减少了毒副作用,本文概述近10年来顺铂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剂量顺铂动脉灌注联合血液透析在提高肢体肿瘤化疗药物剂量强度,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器官分布方面的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中,将顺铂加入血浆,经血液透析,测定透析前后血浆中及透析液中的铂浓度;体内实验中16只犬随机分为2mg/kg对照(A组)和实验组(B组),及4mg/kg对照(C组)和实验组(D组)。分别经右股动脉顺铂灌注,实验组右殷静脉插管接血液透析机。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液透析机动、静脉端及外周血样、各脏器组织中的铂浓度。结果 在各剂量组中,实验组外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及外周器官中铂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而灌注化疗肢体局部组织中铂浓度无显差异。D组中灌注化疗肢体局部组织中铂浓度高于B组,而AUC值及外周器官中铂浓度则无显性差异。结论 与普通顺铂股动脉灌注相比,联合血液透斫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实验动物外周血药浓度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在不增加外周药物分布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肢体局部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2.
铂类抗癌药与LILAK细胞联合杀伤人肺腺癌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体辉  谢之荣 《癌症》1995,14(6):438-440
应用SPC-A1人肺腺癌细胞系研究了顺铂和上次后的细胞毒效应及其与人外周血LILAK细胞的联合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经一定浓度的顺铂或卡铂作用一定时间后,SPC-A1细胞可受不同程度的杀伤。经1μg/ml的顺铂处理24小时,洗去药物后加入LILAK细胞,SPC-A1细胞被明显杀伤,与未经顺铂处理的对照组相比P〈0.001;而卡铂在同样条件下却无此效应。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淋巴化疗与静脉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药物浓度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en JH  Yang YM  Li KZ  Ling R  Yao Q  Yang H 《癌症》2005,24(4):494-497
背景和目的: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是近几年出现的针对高淋巴转移倾向肿瘤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检测乳腺癌患者淋巴化疗(lymphaticchemotherapy,LC)后腋窝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并与静脉化疗(intravenouschemotherapy,VC)作对比,以确定LC能否有效提高区域淋巴结内抗癌药物的聚积。方法: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LC组和V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穿刺活检明确诊断。LC组在癌灶周围皮下注射卡铂鄄活性炭混悬液5mg/ml,VC组给予同等剂量卡铂水溶液静脉化疗。给药后1、12、24、36、48h分别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每组每个时间点各6例患者。术中常规清扫腋窝淋巴结并送病理检查,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淋巴结内卡铂浓度。结果:术中共切除淋巴结275枚,其中LC组154枚,VC组121枚。共有23例(38.3%)患者的146枚(53.1%)淋巴结发现癌转移。LC组给药后1、12、24、36、48h腋窝淋巴结中卡铂浓度分别为(11.82±3.50)、(23.58±7.34)、(18.22±4.93)、(16.70±5.15)、(14.62±4.29)μg/g,VC组在给药后1、12、24、36h分别为(0.06±0.02)、(0.11±0.05)、(0.10±0.02)、(0.05±0.02)μg/g,给药后48h淋巴结内未检测出卡铂,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淋巴结药物浓度与癌转移之间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卡铂超选择子宫动脉与外周静脉灌注化疗子宫颈癌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方法:选择经病理活组织证实为宫颈癌、且癌灶较大易于取材的患者13例,随机分为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组(A组)和外周静脉灌注化疗组(B组),以卡铂300mg/m^2,一次性给药。在灌注后0min、10min、20min分别钳取宫颈癌组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标本内铂离子浓度。结果:(1)峰值及曲线形态:A组癌组织铂离子浓度的高峰值出现在化疗结束后即刻,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快速下降,呈一下降曲线;B组峰值出现在化疗后10分钟,随时间的延长呈—弓背向上的下降曲线。前者的峰值是后者的2.7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灌注化疗结束后即刻,A组宫颈癌组织内铂离子浓度是B组的3.7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癌组织内铂离子药时曲线下面积(AuCo-20min)是B组的2.10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无论癌组织内铂离子峰浓度还是AUC0-20min,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组均较外周静脉组明显增高,为评价动脉化疗疗效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及临床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5.
1989年4月~1991年5月收治卵巢恶性肿瘤38例,分别采用手术前后给予卡铂单药腹腔给药(7例),卡铂联合静脉给药(13例)与顺铂组(18例)进行对比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卡铂单药组腹水消退明显,癌灶缩小,肠襻无粘连,手术顺利;卡铂联合组1例肿瘤明显减小,8例癌灶减至原来肿瘤的1/3,手术操作易行;而顺铂组用药后腹水量仍较多,肿瘤缩小不明显,肠粘连重致手术困难。卡铂治疗恶性卵巢肿瘤疗效突出,用药时不需水化,消化道反应轻,肾毒性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局部应用卡铂抗肿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化疗不同给药途径的抗癌作用,为局部应用卡铂化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S-180实体瘤小鼠模型研究比较静脉和瘤体注射卡铂60mg/kg的药代动力学,于注药后30分钟,90分钟,240分钟分别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铂浓度。结果 局部瘤体给药组血浓度是15.03μg/ml,17.06μg/ml,14.03μg/ml,静脉注躬且分别是48.45μg/ml,39.31μg/ml,34.85μg/m  相似文献   

17.
顺铂是现代治疗卵巢癌的第一代有效药物,静脉给药毒性反应较重。我院从1989年—1995年7月收治的66例卵巢癌患者采用腹腔内注射顺铂的疗效观察,临床证实,此药物在腹腔积液中可以维持其游离浓度,药物可长时间直接与肿瘤接触,并可达肝、横膈、纵隔等部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卡铂超选择子宫动脉与外周静脉灌注化疗子宫颈癌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方法:选择经病理活组织证实为宫颈癌、且癌灶较大易于取材的患者13例,随机分为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组(A组)和外周静脉灌注化疗组(B组),以卡铂300mg/m2,一次性给药。在灌注后0min、10min、20min分别钳取宫颈癌组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标本内铂离子浓度。结果:(1)峰值及曲线形态:A组癌组织铂离子浓度的高峰值出现在化疗结束后即刻,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快速下降,呈一下降曲线;B组峰值出现在化疗后10分钟,随时间的延长呈一弓背向上的下降曲线。前者的峰值是后者的2.7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灌注化疗结束后即刻,A组宫颈癌组织内铂离子浓度是B组的3.7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癌组织内铂离子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0min)是B组的2.10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无论癌组织内铂离子峰浓度还是AUC0~20min,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组均较外周静脉组明显增高,为评价动脉化疗疗效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及临床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9.
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例可切除进展期胃癌进行腹腔卡铂术前化疗药代动力学研究。卡铂300mg/m2加生理盐水750ml快速腹腔注射,160~180min取腹腔液、门静脉及外周血,240~270min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腹膜、大网膜、阴性淋巴结,测定总铂浓度。结果表明,腹腔液浓度最高,平均48.14μl/ml,门静脉次之为10.1μl/ml,分别是外周血的8、1.6倍。被测组织中,腹膜浓度超出其它组织浓度(Ρ<0.05),癌组织含量高于正常组织。研究证明,卡铂术前腹腔化疗不仅提高腹腔、门静脉药物浓度,而且,在腹膜、癌组织内有一定聚积性,对于杀灭腹腔亚临床病灶,改善临床分期,控制医源性转移,提高治愈性手术切除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荷VX2移植性乳腺癌兔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江浩  姚青  李郁  王岭  凌瑞  杨华 《肿瘤》2006,26(7):636-640
目的:研究对荷VX2乳腺癌兔实施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后的局部淋巴结药物浓度及治疗效果。方法:40只雌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0只,VX2肿瘤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乳腺癌模型,腋淋巴结最大径达到5mm时开始治疗。A、B组分别给予肿瘤周围皮下注射卡铂活性碳混悬液(carboplatinactivatedcarbonsuspension,CPCH)或卡铂水溶液(carboplatinsolution,CPSol);C、D组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CPSol或生理盐水。A、B、C组每次治疗药物剂量5mg/kg,每48h重复给药1次,治疗3次,48h后切除肿瘤、腋窝淋巴结及所有发现的远处转移灶,测量治疗前后肿瘤及淋巴结体积变化,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AAS)测定卡铂浓度,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肿瘤及转移灶坏死情况,RTPCR检测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与静脉或局部注射CPSol相比,局部注射CPCH可明显增加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并对淋巴结癌转移灶表现出更为显著的疗效,淋巴结增长减缓,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大量死亡,PCNA表达降低。静脉注射CPSol可有效抑制乳腺或远处转移灶内的癌细胞增殖,而局部注射CPSol或CPCH无此效果。结论: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对乳腺癌淋巴途径转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辅助用于全身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