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即微创条件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且限于心前部位1~2个分支的病人施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其中通过左前胸小切口行左内乳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4例;通过胸骨正中切口施行该手术,同时应用自体大隐静脉与右冠状动脉架桥4例。结果 术中没有一例变更手术程序,无一例发生手术死亡,亦无一例需输血治疗。随访2~60个月,8例病人均存活,且未再有心绞痛发作。结论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在治疗某些病人冠状动脉病变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1年12月-2002年11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83例。在行远端吻合时,采用冠状动脉固定器(Octopus),冠状动脉腔内分流塞(shunt)显露和固定靶血管,辅以喷射CO_2和冲水,保持术野安静和清晰,并用瞬时流量测定仪检测血管桥的通畅度。结果 围术期的死亡率是1.2%(术后1例死于心肌梗死),术后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冠脉微创术式之一,它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但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35例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135例冠心病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其中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21例,三支病变99例。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治疗史1例。结果:每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5支,平均3.1支。死亡1例(0.74%),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5.5%(21/135)。结论:提高围术期处理技巧对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共完成OPCAB 19例,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余17例全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结论 OPCAB的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经济、有效等优点,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技巧,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一种新型机械吻合器在微创技术和小切口手术中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其进行了评价。在2002年4月至12月间,共随机纳入60例择期行选择性多支血管旁路移植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圣·瑞德医学ATG冠状动脉吻合器系统吻合(n=30)或者手工缝合法对每例患者的一支移植静脉-冠状动脉进行吻合。在为期6个月的随访中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术对移植血管进行研究。吻合器吻合组中有28例患者移植血管成活,另2例因转为手工缝合法吻合而从研究中剔除。吻合器吻合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吻合口出血。在随访期(术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Meta分析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2006~2010国内关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后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用Rev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并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共16篇,合计病例2687例(OPCAB组1489例,CCAB组1198例)。Meta分析结果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在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留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都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P<0.05),而两组在年龄和移植血管数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近期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比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护理。方法:应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氧合血灌注手术4例,微创心脏不停搏手术3例;合并二尖瓣成形及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各1例。结果:7例冠心病患者移植血管1-5根,共22根,疗效满意。结论:术中移植血管桥的保护、护士准确熟练的配合是本术式手术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冠状动脉患者提供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 :全组 8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其中 1例在非体外下应用左乳内动脉行前降支旁路移植术 ;7例在常温体外循环下行前降支及回旋支的旁路移植 ,桥体选用左乳内动脉或 (和 )大隐静脉 ;作“蛇行桥”吻合的桥体均采用大隐静脉 ,吻合方法为先远端后近端、逆时针单纯连续缝合。结果 :全组 8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 ,心电图无心肌缺血改变。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巧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报道 2 0例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特点和技术方法。方法 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均按非体外循环方式进行。结果  1 9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例手术中因心律紊乱而中转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时间 2 91 .4± 34.5分钟。远段吻合口数目平均为 2 .7± 0 .6个 ,全动脉化 8例 ,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8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 1例术后 4小时静脉桥急性血栓形成堵塞 1例 ,经再次手术取栓并局部溶栓后好转。随访中远期死亡 1例 ,术后残余心绞痛 2例 ,其中 1例造影发现其中 1根新血管桥再次狭窄。心功能不全 2例 ,均以药物治疗。结论 在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使用非体外循环方式需要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 ,使微创效果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整理并分析2003年5月~2006年2月14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陈旧性心肌梗塞71例,三支病变110例,左主干病变58例,急诊及亚急诊手术18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4例。平均移植桥血管3.12±0.66支,采用左乳内动脉147例,选用桡动脉为桥血管48例。术后心绞痛均消失,心脏功能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取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关键是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配合、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1.
张欣  高长青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1):180-18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移植物与冠状动脉的旁路吻合。近年来有许多研究对比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临床结果,结果不尽相同,引发了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质疑。本文主要对近年有关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完全再血管化、移植物通畅率及中远期生存率等焦点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解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深部多点心包悬吊固定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术中采用深部多点心包悬吊固定点,依次自左上肺静脉、上下肺静脉入口之间、下肺静脉和下腔静脉入口左侧2 cm缝合4~5根心包牵引线,套橡皮管后依次拉紧,逐渐使心包从浅至深呈面状抬高心脏.结果 手术部位显露良好,操作方便,靶血管吻合顺利,无被迫转为体外循环手术,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中风等并发症发生.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切口感染.住院8~14 d,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多点深部心包悬吊固定可保证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显露充分,手术野清晰,有利于操作.因血流动力学平稳,对高危患者更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应证、围术期治疗及合并症的处理。方法:归纳总结我院心外科自2001年9月始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共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21例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7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移植血管采用自体左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结论:正确的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适应证,娴熟的手术技巧,血管桥的畅通、适当的围术期管理、积极的合并症治疗是保证术后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行1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完成旁路血管563支,平均(3.1±0.8)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行二次开胸止血外,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改善,均顺利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保证吻合口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血管桥移植手段恢复心肌血液供应,改善心脏功能,以减少或避免患者发生心衰、急性心梗或猝死,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以往多采用低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飞速发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已成为胸心外科关注的热点和重要的科研课题。我院胸心外科于2003年2月至6月共实施了15例OPCAB,现将手术的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2012-04~2013-07我院收治的不宜行支架治疗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49 ~91(64.00±10.10)岁;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三支病变7例,三支病变8例,单支3例,两支病变3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3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结果 本组移植血管1~5(2.95±1.36)支,死亡2例,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各种并发症5例.随诊时间2~15月,19例患者心绞痛消失.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疗效好,选用自身血管材料,无排异反应,全动脉化移植材料远期通畅率高,选择合适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精准的吻合技术、合理的围术期管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fi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和手术结果。方法:2001年~2002年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23例,手术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游离左侧乳内动脉均与前降支吻合,取大隐静脉及烧动脉与回旋支、后降支等其他部位血管吻合。冠状动脉吻合口和近端吻合口分别用7.0Prolene及6-0Prolene缝线连续法缝合。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后随访2个月~14个月,心绞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心功能Ⅰ级~Ⅱ级,术后心绞痛复发2例,给子扩冠、抗凝治疗后好转。术后并发右侧脑梗死1例,融栓、抗凝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是一种理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告13例冠状动脉旁路术的临床体会。方法 体外循环下手术9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4例,其中3例同期行心肌激光血运重建术,单支病变2例、双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7例、左主干病变1例。平均每例搭桥2.3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绞痛消失11例,减轻2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术是安全的手术,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术可减少术后输血及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王庆梅  陈小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1):1263-1263,126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其中微创冠脉旁路移植是近年来心血管外科的最新进展[1,2].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0月开展在体外循环下CABG 33例,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行1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完成旁路血管563支,平均(3.1±0.8)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行二次开胸止血外,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改善,均顺利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保证吻合口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