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院前心脏骤停病人现场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急诊科院前实施现场心肺复苏的86例心脏骤停病人,统计病人CPR成功率,筛选出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21例,成功率为24.42%,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率高于其他基础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CPR开始时间、电除颤用时及抢救半径不同病人的CPR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CPR持续时间不同病人的CPR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脏骤停病人年龄、基础疾病、CPR开始时间、电除颤用时及抢救半径是影响心脏骤停病人CPR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结论影响院前心脏骤停病人现场CPR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CPR开始时间、电除颤用时及抢救半径。  相似文献   

2.
<正> 自20世纪50年代末现代心肺复苏学开创以来,历经半个世纪的医学实践与理论探讨,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后约30%~40%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然而,由于心脏骤停而导致全身长时间的完全性缺血,机体在ROSC后又进入更为复杂的新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心脏骤停后的脑损害、心肌损害、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或促发心脏骤停的尚未消除的各种原有疾病(或病因)等。早在20世纪70年代,Vladimir教授就认识到复苏后ROSC由于全身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而产生的各种  相似文献   

3.
<正>心脏骤停(CA)以发病急和病死率高为主要特点,心肺复苏(CPR)为CA的主要抢救手段,CPR后各个脏器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而脑复苏恢复更是重中之重〔1,2〕。CA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仍有30%的患者存在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害,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脑损伤。研究证实,CPR后脑损伤与脑细胞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分子机制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但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大多数人认为缺血缺氧作为始  相似文献   

4.
<正>问:心脏骤停时如何按照规范原则进行抢救?答:参考美同心脏学会(AHA)、欧洲复苏学会(ERC)等制定的2010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以及心肺复苏2011中国专家共识,将心脏骤停抢救的规范原则归纳如下: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主要南4种心律引起:心室颤动(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尽早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v resuscitation,CPR)、尽早除颤是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杨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883-4885
目的 探讨影响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的148例老年患者资料,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将其分为心肺复苏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之间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病因、复苏药物、电击除颤、气管插管等相关因素的差别.结果 148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23例复苏成功,125例失败,复苏成功率15.5%.两组之间CPR开始时间(从心搏骤停至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肾上腺素用量、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胺碘酮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老年患者CPR成功率较低,普及全社会急救意识、尽早识别心搏骤停、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早电击复律等,是提高急诊老年患者CPR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概述 回顾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50年发展历程,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1].在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CPR指南发表后,CPR的质量和成功率得到了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仍然较低[2,3];胸外按压的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4];不同地区的心脏骤停的存活率相差较大[5,6];旁观者心肺复苏的执行率仍然较低[7,8]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并在围手术期发生心脏骤停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主循环恢复结果分为成功组(67例)和失败组(10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病历包括入院时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手术部位、术前伴发病、心脏骤停前监测、心脏骤停地点、胺碘酮用量、出血量、输血量、手术心脏骤停发生时间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的ASA分级、心脏骤停地点、初始的心电图节律、心脏骤停前休克、肾上腺素用量、心肺复苏时间、心肺复苏时机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脏骤停时地点手术室外(OR=9.72,95%CI=3.16~67.33)、不可电击性心律(OR=8.33,95%CI=2.77~22.87)、心脏骤停前休克(OR=5.17,95%CI=3.23~16.13)、肾上腺素用量(OR=6.84,95%CI=2.61~44.75)、心肺复苏时间(OR=6.14,95%CI=1.77~17.21)和心肺复苏时机1min(OR=7.51,95%CI=2.57~41.93)均是影响围术期心肺复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心脏骤停地点手术室外、不可电击性心律、心脏骤停前休克、肾上腺素用量、心肺复苏时间和心肺复苏时机1min是影响围术期心肺复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骤停需要立即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8.
心室颤动(室颤)是导致老年患者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的病理生理过程,改进复苏效果,我们以老龄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经食管心脏起搏的方法对大鼠诱发室颤,复制心脏骤停的动物模型,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1材料与方法选用健康老龄SD大鼠10只,体重550~63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后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心肺复苏(CRP)组为AMI并发心脏骤停的病人29例,心肺复苏后立即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普通溶栓组为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心脏骤停(普通组)63例给予rt-PA溶栓治疗。CPR非溶栓组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6例,心肺复苏后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结果CPR溶栓组再通率和出院生存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EF)与普通溶栓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CRP非溶栓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立即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出院生存率,较安全,成功率高,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心肺复苏(CPR)成功后脑功能恢复是持续生命支持的核心,研究显示亚低温治疗可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脑功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措施。本文就心脏骤停后脑损伤机制、亚低温治疗脑保护机制及治疗策略、常用降温技术、温控监测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4例院外心脏骤停(CA)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抢救成功经验。表明如心肺复苏(CPR)及时和复苏后期处理得当,长时间CA(35’,40’)有可逆性;并就CA的高危因素,原因和机理及CPR中的一些关健点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李小燕 《内科》2010,5(5):514-516
心脏骤停(CA)使全身各组织器官立即缺血缺氧,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虽可使大多数CA患者恢复心搏,但复苏后出现的全脑损伤仍是复苏最终成功或完全康复的难题。心搏骤停后脑缺血再灌注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决定了脑复苏应该采用多方面病因、特异性的综合治疗。近年来,对复苏后脑损伤有效保护策略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肺复苏后的脑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因素,然而迄今为止针对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治疗手段仍非常有限,如何针对心脏骤停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有效的脑保护,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针对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心脏骤停抢救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心肺复苏(CPR)的成败,应用肾上腺素是最古老、最有效的CPR方法,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跳骤停均有效,是CPR的一线选择用药。近年来,其剂量及应用方案几经变迁,对肾上腺素使用的最佳剂量一直存  相似文献   

15.
心脏骤停的预后严重,尽管作了广泛的研究,对急症抢救仍然是一个挑战。晚近,对大剂量肾上腺素治疗受到临床重视。 1903年Crble等首次报告,对心脏骤停的狗静注肾上腺素(E)时的复苏成功率,比单纯人工换气和心脏按压者显著增高。60年代,Redding与Pears0n等对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和治疗作了许多动物研究,认为E可促进恢复自主循环,剂量1mg有效,所用狗的体重大致为10kg,相当于0.1mg/kg。因而,临床上常使用E治疗心脏骤停的非灌注性心律失常。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美国心脏协会(AHA)为了统一心肺复苏(CPR)的步骤和方法,制订了正规心脏生命支持(ACLS)指南。对心脏骤停成人推荐使用标准剂量肾  相似文献   

16.
新近,美国心脏协会更新并颁布了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病急救(ECC)指南[1].该指南充分参照近年来所获取的研究证据,对CPR与ECC技术做出了新的推荐建议.全文共分为17部分,涵盖CPR的技术要领、基本生命支持方法、电击治疗、CPR所需的技术与设备、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的管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卒中、特殊情况下的心脏骤停、儿童基本生命支持、儿童高级生命支持、新生儿复苏等内容.现将其更新的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率可达40%~60%,但最终出院率仅10%~([1]),复苏后综合征(postresuscitation syndrome,PRS)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2])。目前临床没有评价PRS的统一指标,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难度,并且影响后期治疗,本文探讨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乳酸(lactic acid,LAC)及D-二聚体指标和CPR预后的关系。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心脏骤停临床各科都会遇到,复苏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术(CPR)的时间。发生于院外的心脏骤停因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施救,因而心肺复苏尤其是脑复苏成功率很低。我科近期抢救1例发生于院外的电击伤致心脏骤停患者,心跳呼吸骤停40余min心肺脑复苏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58例心脏骤停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骤停(CA)在院前急救中是最紧急的危险情况之一,病死率高。经过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LS),最终实现心肺复苏(CPR)的成功。心肺复苏是急诊医学的重要课题,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如何进一步提高院前对心脏骤停病人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是院前急救医师不断思考的问题。现对太原市中意友好急救中心组织抢救的58例心脏骤停病人的资料,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8例心脏骤停病人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18~74)岁,平均47岁,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12例,均发生在院外;病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20.
当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称之为心脏骤停事件,心肺复苏(CPR)联合体外自动除颤器的应用提供了挽救个人生命的最佳机会。如果发现有人心脏骤停,马上开始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暂不需要口对口呼吸。下图是徒手心肺复苏术的唯一形式,双手以每分钟约100次的频率不间断推压胸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