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作为高发病、高危病值得大力研究,动物血栓模型为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奠定了基础。目前存在许多动物血栓的模型,非鼠科类大动物的模型相对鼠科类动物模型较少。现就非鼠科类大动物的血栓模型进行综述,概括其制作方法、机制评价、利弊及其应用研究的进展,为今后研究临床静脉血栓疾病提供重要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ATRIA研究报道房颤发生率为0.4%~1%[1],并随人群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房颤患者将会显著增加.房颤增加了心力衰竭、卒中和全因病死率的长期危险性.因此探索房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意义重大.通讯作者:黄卫斌,361004福建省厦门市,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Email:xmhuangbo@163.com 相似文献
4.
5.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至今尚无能改变其病程进展的有效方法,而寻找理想的动物模型则是该病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本文对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甲型肝炎病毒(HAV)的致病性和宿主免疫反应的动物模型主要是以黑猩猩和狨猴为主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此外,树鼩、豚鼠、猪及基因敲除小鼠等都可在实验条件下感染HAV并可被选择作为替代的动物模型。本文将对实验感染HAV动物模型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瘤是一种多因素影响、具有潜在破裂风险的主动脉病理扩张性疾病。根据发病位置主动脉瘤可分为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年龄和性别相关性不大,而与遗传因素高度相关;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但与遗传关联性较弱。主动脉瘤一般具有发病隐匿和破裂致死等特征,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动脉瘤动物模型是研究人主动脉瘤的重要工具,对阐释主动脉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发和评价主动脉瘤的治疗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关于腹主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有很多,也比较成熟,但是关于胸主动脉瘤的动物模型较少。实际上,多种方法诱导的腹主动脉瘤模型中,也会出现胸主动脉瘤,只不过发病率不同,胸主动脉瘤的发病率较低。本文将主动脉瘤动物模型归纳为非夹层主动脉瘤动物模型和夹层主动脉瘤动物模型,并简要综述这两类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表型,为人类动脉瘤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HBV感染动物模型是研究HBV致病机制、筛选新型有效抗HBV药物和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然而HBV感染具有高度组织特异性以及种属特异性,这给HBV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带来了困难。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学、病毒学及免疫学等相关学科技术的进步,HBV感染或复制动物模型取得了明显进展。目前应用于HBV(包括与HBV具有相似特性的动物肝炎病毒)研究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黑猩猩、树鼩、土拨鼠及鸭HBV感染模型,HBV转基因小鼠、高压水动力注射介导的小鼠HBV复制模型和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小鼠HBV复制模型,以及人源化人-鼠嵌合肝脏HBV感染模型,此外,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转基因小鼠感染模型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上述HBV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正谵妄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那时希波克拉底对谵妄描述为大脑急性认知功能障碍[1]。随着对谵妄研究的深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对谵妄的定义为:急性发作的意识混乱,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不连贯,以及感知功能异常[2]。老年人由于神经细胞、树突细胞、神经受体及小胶质细胞的损害积累,是发生谵妄的易感人群[3]。谵妄不仅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维生素对心脏骤停动物模型复苏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数字选取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诱导6 min心室颤动以及8 min心肺复苏对大鼠进行心脏骤停造模,运用超声检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功能状态及微循环检查观察全身微循环灌注状况。使用参数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itamin C组在第1小时心输出量明显增加(P=0.047),第2小时射血分数也明显增加(P<0.001),在第3小时开始心肌性能指数明显降低(P=0.001)。在舌下微循环观察中发现,Vitamin C组与对照组相比,微血管血流指数和微血管密度分别在第1、2小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01,P=0.01)。结论 Vitamin C对心肺复苏后心肌功能的恢复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心脏骤停死亡率极高,尽管经过心肺复苏术后,部分患者即刻情况有所改善,但其长期存活率仍然较低,幸存出院的患者也易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早期识别心脏骤停后预后不良的患者,从而针对性采取相应精准治疗手段,对于降低心脏骤停的病死率至关重要。本文以非编码RNA为重点加之神经元特异酶以及传统心脏骤停标志物乳酸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它们在心脏骤停后精准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从1856年Bernard注射胆汁和橄榄油到犬胰管制作出第一个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各国学者又设计出了多种AP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传统的AP模型对推动AP的实验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又各自存在相应的缺点.随着遗传性胰腺炎(HP)的发现,使得基因工程动物模型的制作和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有关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从 18 5 6年 Bernard注射胆汁和橄榄油到犬胰管制作出第一个急性胰腺炎 (AP)动物模型以来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各国学者又设计出了多种 AP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传统的 AP模型对推动 AP的实验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 ,但同时又各自存在相应的缺点。随着遗传性胰腺炎 (HP)的发现 ,使得基因工程动物模型的制作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将有关研究进展介绍如下。一、传统 AP模型1.胰管注射法 :这是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该模型的优点为 :(1)致病因素与临床相似 ,可以模仿胰管梗阻、胆汁返流等病因形成 ;(2 )可较好控…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肺损伤(ALI)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由于其致病因素的多样性和高病死率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在了解掌握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目前常用的ALI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介导的肝组织及细胞损伤已成为当前众多肝脏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在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移植术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药物性肝损害等病理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免疫应答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其引起的肝实质的损伤[1-4]。而目前对各种肝脏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和临床治疗药物的筛选与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人类肝脏疾病病理机制相似的实验性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通过建立科学的、实用的、重现性好的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各种肝病的免疫病理机制及筛选与评价临床保肝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笔者结合人体肝脏免疫损伤的特点,对当前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致肾脏、肺、皮肤及其他脏器组织损害[1].AAV可分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