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考察九节龙皂苷对大鼠及小鼠不同状态下胃肠功能的兴奋作用。方法 给予正常小鼠及阿托品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小鼠九节龙皂苷后测定其胃排空及肠推进,分别测定在正常克氏液和低钙克氏液中孵育的大鼠离体小肠收缩性,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九节龙皂苷对便秘大鼠肠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表达的影响。结果 九节龙皂苷可促进正常及胃肠功能障碍小鼠的胃排空及肠推进,增强大鼠离体小肠收缩性,且可刺激便秘大鼠MLCK的表达。结论 九节龙皂苷可促进平滑肌MLCK的表达,进而增强胃肠平滑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刘蓉  何婷  曾南  陈恬  苟玲  刘金伟 《医学教育探索》2013,44(11):1460-1464
目的 考察桂枝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桂皮醛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PR/8/34(H1N1)的直接杀灭作用,探讨其抗流感病毒作用机制中Toll样受体7(TLR7)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以流感病毒感染的狗肾传代细胞(MDCK)为载体,测定桂枝挥发油及桂皮醛体外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ELISA法检测MDCK细胞干扰素-β(IFN-β)的分泌;RT-PCR法考察MDCK细胞中Toll样受体3(TLR3)、TLR7、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IFN-β基因的表达。结果 桂枝挥发油及桂皮醛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直接杀灭作用,IC50分别为1.85×10?7、5.77×10?7 g/mL,TI分别为27.04、9.51。与病毒组比较,桂枝挥发油和桂皮醛0.25×10?5 g/mL显著升高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上清液中IFN-β的量(P<0.05),显著上调细胞中TLR7、IRAK-4、IFN-β 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桂枝挥发油及桂皮醛对流感病毒H1N1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TLR7信号通路、活化IRAK-4、诱导IFN-β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对体内外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形成的影响。方法 链脲佐菌素(ip给药)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不同剂量(0.5、1.0 g/kg)黄连解毒汤ig给药90 d后,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浆和肾组织中的果糖胺和AGEs水平。将不同浓度的黄连解毒汤与葡萄糖和牛血清白蛋白孵育21 d,用荧光光度法测定AGEs的荧光值。结果 黄连解毒汤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P<0.01),抑制血浆和肾组织的果糖胺和AGEs的生成(P<0.01),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黄连解毒汤对体外AGEs的生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黄连解毒汤对体内外AGEs的生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黄连解毒汤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汤中葛根和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探讨该复方配伍机制。方法 采用在体诱导-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方法,分别考察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量。结果 温孵时间黄芩苷在0~90 min,汉黄芩苷在0~60 min,黄芩素在0~10 min,汉黄芩素在0~40 min呈线性消除。对照组各成分代谢速率大小顺序为: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苷。与对照组相比,葛根对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具有抑制作用,对黄芩苷及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有诱导作用;甘草对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抑制作用,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则呈现诱导作用。结论 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可以被大鼠肝微粒体代谢,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的代谢过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甜茶提取液对家兔离体小肠的收缩活动及对小鼠在体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肠段实验法和小肠推进运动实验法,观察甜茶提取液对家兔离体小肠收缩活动及小鼠在体小肠推进运动的效应。结果三种浓度甜茶提取液(终浓度:2×10-6g/L、4×10-6g/L、6×10-6g/L),对家兔不同部位离体小肠平滑肌的收缩运动均有抑制作用,使其张力降低,收缩幅度变小(P<0.01),而高剂量组对收缩频率有减少作用(P<0.05);对小鼠在体小肠推进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甜茶提取液对离体小肠平滑肌的收缩运动、小鼠在体小肠推进运动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金丝桃苷的油水分配系数,并考察金丝桃苷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方法 采用经典摇瓶法测定金丝桃苷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研究金丝桃苷的肠吸收情况,考察其在小肠各段的吸收情况及药物浓度对吸收的影响。结果 在正辛醇-水体系中,金丝桃苷的油水分配系数log P为0.43;在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油水分配系数随pH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质量浓度为5、10、20 μg/mL的金丝桃苷在大鼠肠道内均有较好的吸收,在不同质量浓度下金丝桃苷吸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摇瓶法能准确测定金丝桃苷的油水分配系数,由此推测的体内吸收情况通过大鼠肠灌流试验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UPLC-MS/MS技术分析小柴胡汤提取液化学成分及其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其抗抑郁作用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TM BEH C18柱进行色谱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电喷雾质谱检测,扫描范围为m/z 150~1 500,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的模式下,通过获得一、二级质谱信息,参照对照品及相关文献信息,确定小柴胡汤的化学成分及其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的可能结构。结果 小柴胡汤样品中共检测到44个化学成分。抑郁模型大鼠ig给予小柴胡汤后,在血清样品中共检测出7个原形成分和8个代谢产物;在尿液样品中共检测出12个原形成分和19个代谢产物。结论 建立的UPLC-MS/MS法能较全面地分析小柴胡汤的化学成分及其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进一步研究小柴胡汤抗抑郁作用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难溶性一氧化氮供体药物ZLR-8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及喷雾干燥乳剂对ZLR-8肠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装置,以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ZLR-8的含量,计算ZLR-8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考察ZLR-8浓度、肠循环液pH对肠吸收的影响,并对ZLR-8混悬液与ZLR-8喷雾干燥乳剂的肠吸收进行比较。结果: 以喷雾干燥乳剂给药,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1 h后对ZLR-8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23.54±1.40)%,(15.95±0.09)%,(12.30±0.74)%,(3.98±0.12)%,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48 6±0.046 0),(0.143 7±0.036 0),(0.069 2±0.001 3),(0.020 8±0.000 4) h-1,各肠段吸收特性有极显著性差异。ZLR-8浓度对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影响,但吸收量与浓度线性相关;肠循环液pH显著影响肠吸收,ZLR-8在pH 5.4~7.4时有较好吸收;与混悬液相比,喷雾干燥乳剂极显著性增加大鼠肠吸收。结论: ZLR-8混悬液仅在小肠有微弱吸收,在其他肠段无明显吸收;喷雾干燥乳剂在各肠段均有明显吸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极显著性地提高了ZLR-8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LC-MSn)联用技术研究东莨菪碱在大鼠肝匀浆中的代谢物。方法 采用离体实验的代谢研究方法,将东莨菪碱与大鼠肝匀浆在富氧条件下温孵,代谢物以醋酸乙酯萃取,采用LC-MS及LC-MSn等方法进行分析。和原药相比较,根据温孵液中分析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及其多级质谱数据,鉴定代谢物并阐述其结构。结果 在东莨菪碱的大鼠肝匀浆培养液中发现了脱水东莨菪碱和去甲基东莨菪碱两种代谢物。结论 东莨菪碱在大鼠肝匀浆中的代谢主要有脱水和去甲基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香柑内酯在7种不同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方法]采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的方法研究香柑内酯在7种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使用四级杆飞行时间液质联用(Q-TOF-LC/MS)法检测分析代谢产物。[结果]香柑内酯与7种肝微粒体孵育后共检测出4种不同的代谢产物,通过分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含量,香柑内酯在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与在人肝微粒的代谢较为相近。[结论]通过研究发现,香柑内酯在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与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羟基积雪草苷在大鼠肠段各段的吸收特征,探究其在肠道的吸收机制,为设计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大鼠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和方法,探明羟基积雪草苷的肠道吸收部位和吸收特征,以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其肠吸收的影响。结果/b> 羟基积雪草苷在大鼠小肠段吸收强于大肠段,其吸收速率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肠。而不同浓度的羟基积雪草苷溶液回肠吸收率和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差异。在3种不同表面活性剂中,聚山梨酯-80对羟基积雪草苷的回肠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 羟基积雪草苷的肠吸收主要集中在小肠中段,且吸收机制推测为被动扩散,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可以促进其回肠吸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肠道自发荧光微生物在肠道内的分布。方法 采用Kinetics IVIS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的荧光检测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SD大鼠肠道内自发荧光微生物在肠道内的分布位置进行检测和评估。先对体外培养的大肠杆菌标准菌株进行荧光检测,然后在同一检测条件下分别对大肠杆菌的分布位置进行检测。扩大荧光检测激发光波长范围,去除饲料和粪便等外来自发荧光物质的荧光背景,分别检测出生3、14 d和60 d的SD大鼠肠道内自发荧光微生物的分布。结果 大肠杆菌在485~535 nm激发波长范围内能发荧光。大肠杆菌在出生3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主要分布于胃,少量分布于回肠;在出生14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主要分布于胃和盲肠,少量分布于回肠;在出生60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主要分布于回肠内,少量分布于空肠、结肠和盲肠内。扩大荧光检测激发光波长范围后,自发荧光微生物在出生3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主要分布于回肠,其次是胃;在出生14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主要分布于胃,其次是盲肠,少量分布于回肠和空肠;在出生60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回肠和盲肠。结论 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荧光检测技术检测自发荧光肠道微生物,对研究肠道微生物在寄主不同发育阶段肠道内的分布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为肠道微生物与寄主和经胃肠道给药关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我国特有属药用植物裸蒴Gymnothec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以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裸蒴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一个苯酚衍生物,鉴定为 (7R)-苯甲酸-7-对羟苯基-乙二醇-8-单酯。结论 该苯酚衍生物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裸蒴酚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血清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变化,为两种中医证型的科学辨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GC/MS技术检测过敏性鼻炎患者肺虚感寒证、肾阳亏虚证以及正常人的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A-DA)分析,研究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肾阳亏虚证患者代谢谱具有良好的分离趋势,并与健康人对照组有明显区分。利用商业化的代谢物谱库(如Wiley和NIST质谱库)及本实验室建立的标准品代谢物谱库鉴定了23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代谢物。在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中筛选得到了丙氨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Z)-O-十八碳烯酸、十八烷酸6种差异代谢产物。[结论] 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的代谢差异主要体现在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方面,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临床不同中医证型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愈伤组织细胞生长及其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筛选确定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与最佳收获期。方法 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IBA、6-BA、GA3组合诱导培养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通过测定愈伤组织鲜质量进行生长动力学研究,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生长阶段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进行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 改良MS+0.2 mg/L IBA+0.05 mg/L 6-BA+0.3 mg/L GA3、MS+0.2 mg/L IBA+0.01 mg/L 6-BA+0.7 mg/L GA3及MS+0.2 mg/L IBA+0.1 mg/L 6-BA+0.5 mg/L GA3培养条件均较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且紫杉醇的积累量也较高,最高可达0.037 76%。结论 在添加IBA及6-BA的基础上适当增补GA3可使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提前启动,缩短出愈时间,促进生长,降低褐变程度,增加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呈S型,紫杉醇的积累呈线型增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且伴随着愈伤组织不断褐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板蓝根的红细胞凝集活性成分。方法 对板蓝根药材进行系统化学部位分离,采用红细胞凝集活性检测法探讨各化学部位的抗病毒活性;针对活性最强的部位建立10批不同产地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生物测定,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谱效相关性。结果 板蓝根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家兔红细胞的凝集作用最强;谱效相关性研究发现2号、11号共有峰(保留时间分别为7.23、43.00 min)的相对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样品的凝集作用也越强。结论 2号、11号峰可能为板蓝根抗病毒作用的特征峰,所建立的板蓝根HPLC特征图谱与药效作用的关系,可为建立“指纹图谱与药效关联”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氮、磷、钾肥对黄连白绢病菌核的形成和萌发的影响,为黄连栽培过程中防治病害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配制不同浓度的氮、磷、钾肥施加到土壤中,再接种菌丝块、菌核,观察对菌核形成、萌发的影响。结果 尿素、碳酸氢氨对菌核萌发、形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磷酸二氢钠、氯化钾、硝酸钾对菌核的形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磷酸二氢钾对菌核的萌发作用不明显,对菌核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生产中可采取偏施氮肥,少施钾肥、磷肥的措施来控制黄连白绢病菌核的形成及萌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通塞脉微丸复方大鼠给药后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归属。方法 建立通塞脉微丸及大鼠ig通塞脉微丸后血清的HPLC色谱分析方法;比较全方制剂、金银花、当归、甘草、玄参、黄芪和石斛各单方制剂分别给药后所得的血清样品,分析口服通塞脉微丸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来源生药及其代谢产物。结果 大鼠ig通塞脉微丸后从血清中发现了15种入血成分,其中10种成分为复方所含成分的原型,其中绿原酸、阿魏酸、甘草素和肉桂酸为已知确定结构的化合物,另外5种成分分别来源于金银花、当归、甘草、玄参和石斛,其具体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检测分析;1种为复方给药后新产生的代谢物质;3种为给药后产生的未知化合物。结论 血中移行成分及其代谢产物是通塞脉微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复方效应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用于衰老大鼠模型的血清指纹图谱,探讨其体内药效成分。方法 建立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同时ig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制备衰老大鼠的含药血清,采用HPLC-UV和HPLC-ESI-MS法,分别针对黄酮类成分和内酯类成分建立指纹图谱,分析入血成分。结果 HPLC-UV指纹图谱显示了10个入血成分,大多为代谢成分;HPLC-MS指纹图谱标定了9个共有峰,其中7个为原型成分。结论 首次进行了银杏叶提取物的血清药物成分图谱研究,可反映银杏叶提取物口服给药吸收入血药物成分的变化,为其体内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