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应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观察腹部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 ,了解复方大承气汤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246例腹部术后患者分为2组 ,观察组160例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 ,对照组86例用VitB1 肌注 ,记录排便情况和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用药后<24h出现肛门排气者观察组为139例 ,占86.6 % ;对照组为3例 ,占3.5 % ;肛门平均排气时间(h ,-x±s)观察组为22.1±4.65 ,对照组为49.2±9.25 ,2组对比P<0.01。结论 :观察组多在用药后24h内出现肛门排气 ,而对照组则多在48h至72h ,说明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上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变频电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红缨  邓景元  王忠华 《陕西中医》2009,30(10):1376-1377
目的:探讨变频电针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变频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天枢、中脘等穴,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排便时间与对照组分别为32.72±8.25h、40.13±4.28h、51.47±4.37h,38.43±9.46h、53.82±5.79h、67.18±5.82h,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本方法能够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方大承气汤灌胃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腹部手术患者分为 2组 ,治疗组术后 6h开始给予复方大承气汤 10 0mL灌胃 ,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每 6h重复灌胃 1次 ,至胃肠功能恢复 ,观察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 ,输液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5 ) ,输液量、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复方大承气汤能明显缩短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胆囊切除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西医常规的术后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灌胃治疗。对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恢复时间、进食时间等胃肠功能恢复指标以及胃出血、腹胀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恢复时间以及进食时间均明显缩短,且术后胃出血、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承气汤能促进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小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 2 4 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1 2 0例 ,采用一般疗法 ,充分补液及电解质 ,抗菌素控制和预防感染。治疗组 1 2 7例 ,在一般疗法的基础上 ,加用中药小承气汤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组 1 2 7例中术后 48h内 ,肛门排气或排便者 1 1 5例 ,占 90 55 % ;腹胀腹疼消失者 1 1 2例 ,占 88 1 9%。对照组 1 2 0例中术后 48h内 ,肛门排气或排便者 63例 ,占 52 5 % ;腹胀腹疼消失者 59例 ,占 49 1 7%。经统计学处理 ,二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治疗组术后 48h内肛门排气或排便者及腹胀腹疼消失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小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大承气汤灌胃 ,观察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延迟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 ,了解大承气汤对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延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 0例。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大承气汤灌胃 ,对照组用常规治疗。仔细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大承气汤有明显改善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 ,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毛江明 《光明中医》2009,24(6):1058-1059
目的:探讨中药大承气汤灌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采用大承气汤灌肠的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进食时问及腹部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排气、排便和进食时问均明显早干对照组(P<0.01),腹部体征改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承气汤灌肠能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大承气汤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志英  李青 《陕西中医》2006,27(1):60-61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5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及加中药(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观察对比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中药组在灌肠后与对照组比较,其肠鸣次数及排气、排便时间有明显差异(P值均<0.01)。提示:大承气汤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通腑承气汤对全麻下妇科手术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麻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服用通腑承气汤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妇科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135例,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从而了解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通腑承气汤对全麻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术后机体康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加味联合西药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结果:治疗组患者第1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痛腹胀减少时间、平均住院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0.7)d、(4.3±1.5)d、(21.2±12.5)d和3.3%,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SAP患者在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应用大承气汤可改善胃肠道功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应用小承气汤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与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6 h口服或鼻饲小承气汤100 m L(鼻饲者夹管1.5 h开放),以后每隔12 h重复1次,至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停止。对照组术后仅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术后腹痛、腹胀程度,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胃肠电图波形平均幅值(P)、波形平均频率(f)、胃肠电节律紊乱百分比(RD)、波形反应面积(RA)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48 h、72 h腹胀、腹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24,48 h胃肠电图8个导联的P、RA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1,5,6,7,8导联f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均无头晕、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消化道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承气汤能提高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电活动功能,促进胃肠运动功能恢复,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非胃肠腹部术后内服排气汤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邦阳 《新中医》2005,37(2):30-31
目的:观察非胃肠腹部术后内服排气汤的疗效。方法:将61例非胃肠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术后12小时开始内服排气汤(由川芎、大黄、三棱、莪术、当归、枳实、木香、厚朴、甘草、番泻叶等组成);对照组30例不服药。观察临床疗效及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腹胀腹痛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腹胀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分别为(2.03±0.74)天、(2.14±0.54)天,大部分在术后2天左右;对照组分别为(3.67±0.73)天、(3.68±0.67)天,一般延迟到术后4天左右。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非胃肠腹部术后内服排气汤可促进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缩短腹胀腹痛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剖宫产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的影响,探讨大承气汤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采用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于剖宫产术后6 h开始采用开塞露20 m L塞肛,治疗组采用大承气汤进行保留灌肠,术后12 h起,每24 h保留灌肠1次,患者排便后停止灌肠。观察两组产妇返回病房至首次排气、首次排便的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18 h、24 h肠鸣音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89.9%,对照组为5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可缩短剖宫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畅通散外敷神阙穴对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POI)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方法:120例阑尾切除术后出现POI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禁食、静脉补液、预防感染以及伤口换药等常规术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畅通散外敷神阙穴治疗,2组疗程均为3~5 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6 h、12 h每分钟肠鸣音次数、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术后24 h胃肠电图指标[波形平均幅值(P)、波形平均频率(f)、波形反应面积(RA)、电节律紊乱百分比(RD)]及术后24 h、72 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术后24 h胃动素(MTL)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 2组患者每分钟肠鸣音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治疗组每分钟肠鸣音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24 h治疗组患者胃肠电图P值、f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RD、R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2 h 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术后24 h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治疗组血清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结论:在常规术后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畅通散外敷神阙穴能够加快阑尾切除术后POI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术后机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热罨包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4月佛山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罨包治疗。比较两组的腹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结果:治疗组腹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罨包可以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胡庆华  王韬 《陕西中医》2012,33(5):525-526
目的:观察术前四磨汤保留灌肠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9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灌肠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及其手术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灌肠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灌肠组术后胃动素水平显著上升,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显著下降,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灌肠组患者术后血浆胃动素水平均显著上升,同时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显著下降,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四磨汤保留灌肠可以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联合针刺足三里穴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并联合针刺足三里穴。观察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1,3,5天测定白细胞计数、内毒素及血TNF-α含量,比较2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白细胞计数、内毒素及血TNF-α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给予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联合针刺足三里穴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方预防腹部外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4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7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d并发症(肺部感染、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和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WB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明显降低腹部外科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恢复排气和排便的时间,有利于术后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苗利 《陕西中医》2011,32(11):1457-1457
目的:探讨理气通腑、活血化瘀类药对妇科腹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科腹部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第1天服用通腑汤(制大黄、枳实、桃仁、莱菔子、乌药、制厚朴、赤芍等),对照组术后第1天服用麻仁丸,观察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排便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7.5%。结论:本方法能够有效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足底按摩在腹部术后疼痛及肛门排气时间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施行腹部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施行足底按摩;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分级情况、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胀和应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的比率。结果:治疗组疼痛状况、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腹胀、使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足底按摩对于腹部术后止痛和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