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缬沙坦和培哚普利对心力衰竭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对心力衰竭左心室重塑的阻抑作用。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缬沙坦治疗组20例,培哚普利治疗组20例,于入院后第2天及第12周末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质量以及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有关的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心力衰竭系统治疗12周后,缬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期左室内径、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和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和左室质量指数均明显下降,射血分数明显提高,且缬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缬沙坦与培哚普利能明显减轻心力衰竭后心肌肥厚和左室重塑,阻抑左室重塑过程,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联用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5 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 32例给予培哚普利2~ 6mg/d ,美托洛尔 12 .5~ 5 0mg/d ;对照组 2 2例 ,仅给予培哚普利 2~ 6mg/d ,疗程均为 4周。对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容量 (ESV)、左室舒张末期容量 (EDV)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血压、心率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75 % ,对照组为 86 36 % (P <0 0 5 ) ,两组治疗前后LVEF均明显增高 (P <0 0 1) ,治疗组ESV有所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联用对治疗心功能NYHA分期为 2~ 3级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合理、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黄维国 《吉林医学》2011,(3):493-493
目的:观察和探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全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和治疗组(采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各6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两组在治疗过后,NYHA级别都有显著改善,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采用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对照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高于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旨在评价二者联用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将1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 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培哚普利;实验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两组用药后18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比单用培哚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更有效,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双心室起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均行双心室起搏治疗,术前及术后6个月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并评价心脏功能[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 3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手术均成功,手术操作时间3~4 h;随访1~6个月,均无死亡、电极脱位、感染、囊袋积血、冠状窦夹层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QRS时限、NYHA分级均优于术前(均P<0.05)。结论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且短期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杨艳秋  喻卓 《当代医学》2010,16(6):36-37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用药情况相似,治疗组加服培哚普利、螺内酯,治疗8周后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更为有效(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能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89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组44例,缬沙坦治疗组45例,随访180天,以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80天时联合治疗组较缬沙坦组的心功能分级、LVEF、LVDs、LVD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比单用缬沙坦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很好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20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n=70):口服苯那普利20mg/d;B组(n=70):口服苯那普利10mg+缬沙坦80mg/d;C组(n=65):口服缬沙坦80mg/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治疗3月后,B组有效率略优于A组(P>0.05),但均优于C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B组比A组略优(P>0.05),但两组较C组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C组均低于A组(P<0.05)。结论 常用剂量的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用苯那普利或单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培哚普利治疗组(n=23)。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酯类,洋地黄及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培哚普利2-4mg/d,治疗20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20周时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E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培哚普利能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的心脏功能,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抑制左室重构的效果。方法:将277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4例、培哚普利治疗组108例、氯沙坦治疗组105例,并于治疗前及治疗一年后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内径、左室肌重量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并对患者的心功能在相应时间进行NYHA评级,以了解三者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功能的影响和左室重构的阻抑作用,同时对服药的耐受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一年后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LVEF有明显提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分别增加8.58和8.91(20.6%和21.5%);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心衰评级明显改善,而常规治疗组在上述指标上有加重趋势;培哚普利组与氯沙坦组间各主要指标的在相同时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培哚普利组在咳嗽副作用上高于氯沙坦及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有较高死亡率。结论:ACEI类药物培哚普利和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均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和左室重塑,阻抑左室重塑过程,提高左室收缩的同步性,改善左室功能,改善预后,且其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1.
叶健烽  刘冬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1):1441-1442,1447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20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刹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n=70):口服苯那普利20mg/d;B组(n=70):口服苯那普利10mg+缬沙坦80mg/d;C组(n=651:151服缬沙坦80mgm。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3月后,B组有效率略优于A组(P〉0.05),但均优于C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B组比A组略优(P〉0.05).但两组较C组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C组均低于A组(P〈0.05)。结论常用剂量的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用苯那普利或单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治疗的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d,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D)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减小(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改善慢性充血心力衰竭疗效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6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血压和心功能变化情况,观察卡维地洛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卡维地洛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改善心功能,改善左室重塑,使用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在治疗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YHA心功能分级为II-V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组,于服药前及服药6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结果2组用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指标均有改善(P<0.05)。结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均能改善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1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同时加用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活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活动耐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径(LVEDD)和收缩末径(LVESD)明显减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可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覃俊安  张施明  林小刚 《西部医学》2009,21(9):1512-1514
目的观察比较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扫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4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46例,卡托普利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36例。治疗1周~12个月后,观察三组临床疗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CUG)检查,分别测定计算并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DVI)、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乙VPWT)的变化。结果培哚普利治疗组和卡托普利治疗组CUG各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12个月后培哚普利组LEDVI、LESVI均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而LVEF显著高于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D能有效防止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发生。培垛普利与卡托普利比较,疗效更高、安全性更大、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缬沙坦(代文)和培哚普利(雅施达)对心衰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9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型心肌病(ICM)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为缬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对两组心衰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12周复查,缬沙坦组54例,失访6例,死亡2例;培哚普利组44例,失访2例,死亡4例 ,2例因咳嗽明显改服缬沙坦.NYHA分级:缬沙坦治疗前为3.23±0.65,治疗后为2.39±0.91( P <0.01),培哚普利治疗前为3.29±0.69,治疗后为2.35±1.91( P <0.01).两组治疗前后NYHA分级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应用缬沙坦对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抑制心室重构培哚普利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8.
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缬沙坦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6 0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小剂量治疗组和大剂量治疗组 ,治疗 6个月 ,应用心脏彩色超声仪监测治疗前及用药后 1、3、6个月左心室结构及心功能指标变化 ,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对心室重塑、心功能的影响。 结果 :两组治疗后 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 3个月以后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6个月时更为明显。大剂量治疗组与小剂量治疗组在 3个月时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 6个月时大剂量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功能均较小剂量组有显著改善 (P<0 .0 5 )。结论 :缬沙坦能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改善左心室重塑 ,短期疗效满意。增加缬沙坦剂量 ,其心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治疗的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d,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D)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减小(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慢性充血心力衰竭疗效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培哚普利(雅施达)对75岁以上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影响心肌重塑的部分相关因子的作用。方法 对40例75岁以上高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用培哚普利、卡托普利,对照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径,射血分数,以及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改变。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心功能、左室舒张末径,提高射血分数值,降低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水平。但培哚普利组的变化较卡托普利组明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培哚普利对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