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缺血区域的炎症反应。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85只,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70只)和假手术组(15只)。前者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90min再灌注,将大鼠随机分为7个时间点,分别是再灌注后3、6、12、24、48、72和96h,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和生化法,观察额顶部皮质和基底核区P选择素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结果①再灌注后缺血侧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出现P选择素表达,主要分布于额顶部皮质和基底核区:3h额顶部皮质为(13±4)支,基底核区为(11±3)支;12h额顶部皮质为(60±6)支,基底核区为(57±5)支;72h额顶部皮质为(19±4)支,基底核区为(16±4)支。②再灌注后12、24、48、72和96h各时间点MPO活性:额顶部皮质分别是(0.206±0.029)U/g、(0.421±0.030)U/g、(0.369±0.022)U/g、(0.341±0.023)U/g和(0.328±0.028)U/g;基底核区分别是(0.183±0.013)U/g(0.292±0.017)U/g(0.340±0.012)U/g(0.226±0.018)U/g、(0.158±0.022)U/g。假手术组MPO活性:额顶部皮质为(0.033±0.005)U/g、基底核区为(0.031±0.004)U/g,比再灌注组低(P<0.05)。基底核区的MPO活性在再灌注48h达到高峰后下降。额顶部皮质MPO活性在再灌注24h达到高峰后至96h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存在主动炎症反应:出现P选择素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额顶部皮质比基底核区的炎症反应更强烈和持久。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葛根素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以放免法观察葛根素对缺血再灌后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以比色法观察其对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结果:葛根素可有效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脑组织中TNF-α,IL-1β的含量,并可显著抑制MPO的活性。结论:葛根素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TNF-α,IL-1β的含量,减轻病灶处白细胞的聚集,从而阻局部的炎症级联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症及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10 ml/kg原花青素每24 h灌胃给药1次,连用1 w,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末次给药后1 h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两组大鼠炎症和自由基产生水平。结果对照组炎症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髓过氧化物酶(0.42±0.09)U/g vs(0.32±0.02)U/g,C反应蛋白(306.72±26.37)mg/L vs(172.34±11.23)mg/L,P<0.05〕;对照组自由基水平产生也显著高于观察组〔丙二醛(6.93±1.23)nmol/mg vs(5.82±0.97)nmol/mg〕,超氧化物歧化酶(224.76±19.82)U/mg vs(272.38±20.23)U/mg,P<0.05〕。结论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16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组.收紧结扎线缺血40min,放松结扎线再灌注240min;缺血后处理组.缺血40min后.再灌注10S.缺血108,连续3个循环,然后再灌注240min;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sICAM含量及心肌MPO活性。结果:①血清CK活性:试验后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的CK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736.28±21.72),(987.62±28.58),(256.34±19.34)U/L,P〈0.01],缺血后处理组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心肌MPO活性: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后处理组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86±0.08)U/G:(1.28±0.26)U/G。P〈0.01]。③血清sICAM含量: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血清的sICAM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后处理组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4.28±11.69)ng/ml:(76.62土13.45)ng/ml.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损伤、抑制白细胞的粘附有关。  相似文献   

5.
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腔内线栓法制备动物模型,检测纳洛酮治疗组及对照组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PO含量明显增加(P〈0.05),应用纳洛酮后缺血侧脑组织MPO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纳洛酮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纳洛酮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的变化方面研究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青年(5月龄)和老年(20月龄以上)大鼠均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血浆和脑组织中ET、CGRP、NPY、NT含量。结果 老年对照组和青年模型组血浆CGRP低于青年对照组(P<0.01),老年模型组血浆ET含量高于老年对照组和青年模型组。与青年对照组和老年模型组比较,老年对照组脑组织CGRP含量增高而ET和NPY含量降低。青年对照组血浆中NT高于老年对照组和青年模型组。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CGRP-ET和NPY-NT的平衡失调有关。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改变血浆中以ET占优势,脑组织中以NPY和ET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通过炎症反应加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在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 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血糖假手术组、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然后应用栓线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2,3,5-氯化二苯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侧皮质NF-κB和TNF-α表达水平。结果正常血糖假手术组、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0.00±0.00)分、(2.50±1.08)分和(3.20±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015,P<0.001),且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性加重( P<0.05)。正常血糖假手术组、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梗死面积分别为(0.00±0.00)%、(33.09±5.17)%和(55.45±9.2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614,P<0.001),其中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梗死面积较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性增大(P<0.05)。再灌注后24 h,各组缺血侧皮质NF-κB(F=29.993,P<0.001)和TNF-α(F=28.722,P<0.00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NF-κB和TNF-α表达水平较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性增高(P均<0.05)。结论糖尿病会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TNF-α和NF-κB表达上调可能是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大鼠心肌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心律失常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彦  徐成斌 《心电学杂志》1995,14(4):231-232
20只大鼠乙醚麻醉后开胸结扎左冠脉主干10min、放松5min,反复10次。病理学检查证实40%大鼠发生了心肌坏死。持续心电监测显示在冠脉结扎后均出现ST段明显升高,实验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00%,出现最多的是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其发生高峰在第1次再灌注期间,若早期发生了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则其后再发的机率明显降低,提示心肌缺血预适应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ATP酶活性变化和自由基损伤方面研究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机制。方法:青年(5月龄)和老年(20月龄以上)大鼠均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30分钟再灌注60分钟后ATP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血清中CPK和LDH水平青年模组明显高于青年对照组和老龄模型组,老龄模型组高于老龄对照组;老龄对照组血清中CPK显高于青年对照组。老龄模型组心肌Na^ -K^ -ATP酶活性和青年对照组Ca^2 -ATP酶活性较老龄对照组和青年模型组均降低;老龄模型组心肌组织MDA/SOD比值高青年模型组和老龄对照组。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可能与ATP酶活性的变化和自由基损伤有关。但由于老龄大鼠ATP酶活性和自由基代谢的增龄变化使脑缺血再灌注后这些病理性变青年大鼠明显并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秦皮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秦皮素高、中、低3个剂量于造模前分别腹腔注射给药,术后24 h及48 h,用跳台法分别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测定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秦皮素各剂量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5)。秦皮素高、中、低剂量组可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MPO活性,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秦皮素各剂量组可明显提高脑组织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P0.05)。结论秦皮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及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窗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取7~8周龄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7.5 min组、缺血15 min组、缺血30 min组),假手术组开胸后只穿线不结扎,其余各组开胸后分别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7.5 min、15 min、30 min后行再灌注,术后检测大鼠心肌酶水平、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情况,并行心肌病理检查。结果:与假手组比较,缺血7.5 min、15 min、30 min组血清心肌酶CK-MB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缺血15 min、30 min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增大(P均0.01);超声心动图示缺血7.5 min组心功能与假手术组相比无变化(P0.05),缺血15 min、30 min组心功能较假手术组均明显下降(P均0.05);心肌病理检查示各缺血组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结构损伤,缺血15 min、30 min组损伤更明显。结论: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对大鼠在体心肌损伤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
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源性硫化氢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不同时点内源性硫化氢(H2S)含量、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 beta synthase,CBS)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取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I/R)12、24、48、72h及7d组,每组8只大鼠。应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I/R模型。采用全自动酶标仪(Bio-TEK ELx800,美国)测定各组大鼠双侧前脑皮质中H2S含量、CBS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BS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前脑皮质组织H2S含量分别为(12.5±1.3)和(11.7±1.4)nmol/g,CBS酶活性分别为(44.5±2.3)和(44.1±2.8)nmol·g^-1·h^-1,CBS mRNA灰度值为3.62±0.23和3.94±0.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12h组H2S含量为(18.3±1.2)nmol/g,CBS酶活性为(66.7±3.1)nmol·g^-1·h^-1,CBS mRNA灰度值为7.20±1.25;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R24h组以上指标为(8.3±1)nmol/g、(30.8±3.5)nmol·g^-1·h^-1及0.90±0.16,与假手术组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R48、72h组以上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7d组CBS mRNA灰度值为5.19±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源性H2S在全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呈动态变化,并可能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神经细胞巢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后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再灌注后各观察部位不同时间神经细胞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发现缺血再灌注6 h,Nestin阳性细胞少量表达,1 d时数量增多,3 d时明显增多,7 d时Nestin阳性细胞数的量和形态变化最为显著.认为Nestin阳性细胞在正常成年脑组织中广泛表达,再灌注损伤后大脑各部位Nestin阳性细胞的表达呈一致性增强,各部位Nestin阳性细胞数目的 增加量在不同时间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NGF组及对照组各40只。脑缺血组、NGF组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造成大鼠局灶性损伤模型,NGF组术后即刻肌注NGF1000BU,脑缺血组和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测三组不同时间点神经学评分改变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变化。结果与脑缺血组比较,NGF组神经学评分及NOS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N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为抑制NOS活性。  相似文献   

15.
党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改善能量代谢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 生理盐水组,缺血再灌注 党参组,缺血再灌注 CoQ10组。其中缺血再灌注 生理盐水组、缺血再灌注 党参组、缺血再灌注 CoQ10组分别连续5d灌胃口服生理盐水、党参浸提液、CoQ10混悬液。采用阻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和尾部放血,并重复缺血再灌注的脑缺血模型,分别于缺血后3,6,12h断头取脑,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脑组织中ATP含量、比色法测定Na^ ,K^ —ATPase活性。结果 生理盐水对照组中大鼠脑组织ATP含量、Na^ ,K^ —ATPase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党参组、CoQ10组中大鼠脑组织ATP含量、Na^ ,K^ —ATPase活性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且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党参可改善缺血再灌注脑细胞能量代谢,具有脑保护作用,作用效果与CoQ10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川芎嗪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组以及川芎嗪+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组,假手术组左前降支近端穿线但不结扎,其余四组给予结扎前降支缺血35 min,再灌注120 min。光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结构变化,测定缺血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白细胞介素1β、一氧化氮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川芎嗪预处理能减少心肌白细胞浸润,增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增加一氧化氮含量及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显著抑制上述指标的变化并取消了川芎嗪所致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结论川芎嗪预处理能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加内源性一氧化氮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志斌  朱志军 《山东医药》2014,(15):101-103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肝外伤、肝切除、肝移植术后肝功能障碍、肝功能衰竭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减轻术中肝脏IRI有助于降低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近年来对肝脏IRI机制的深入研究显示,肝脏IRI以一系列炎症反应为特点。现将炎症反应在肝脏IR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匹格列酮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50只,制作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缺血前1h腹膜内注射5%土温-80(10ml/kg),实验组缺血前1h腹膜内注射匹格列酮(10mg/kg)。两组分别在缺血前、再灌注1、3、6、12h取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取肝脏标本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再灌注1、3、6、12h的ALT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肝脏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肝脏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结论匹格列酮可以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损伤,并有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四血管闭塞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血浆内皮素(ET)含量。结果表明:脑缺血20min血浆ET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再灌注60min后,血浆ET含量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差异。故认为ET参与脑缺血期脑损害,再灌注损伤与血浆ET浓度关系不大,但与ET的生物学作用并非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ATP酶活性变化和自由基损伤方面研究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机制。方法 青年(5-6月龄)和老年(20-22月龄)大鼠均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肾脏组织形态和肌酐(Cr)。尿素氮(BUN),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ATP酶的活性,结果 青年和老年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和功能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老年模型组较青年模型组严重,青年模型组和老年模型组肾脏组织MDA含量和MDA/SOD比值分别高于青年对照组和老年对照组,老年模型组肾脏组织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低于青年模型组;老年对照组肾脏Ca^2 -ATP酶活性低于青年对照组,老年模型组肾脏Ca^2 -ATP酶活性低于老年对照组。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老年大鼠较青年大鼠严重。ATP酶活性降低和自由基损伤可能是其主要机制之一,由于老年大鼠ATP酶活性和自由基代谢的增龄变化使这些病理改变较青年明显并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