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Martin-Gruber 吻合支对肘部尺神经损伤临床及电生理诊断的影响.方法 总结了5例存在Martin-Gruber吻合支的肘部损伤病例,就其临床表现、电生理表现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因为前臂段存在Martin-Gruber吻合支,肘部尺神经完全损伤的患者原尺神经支配的手内肌功能可以部分保留,导致临床及电生理表现与实际神经受损程度不符.结论 充分认识和了解MGA的解剖及电生理特点对于临床医师及电生理医师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对上肢正中、尺神经损伤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尺神经肘部卡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1例尺神经肘部卡压患者的患肢与对侧的健肢肘部行高频超声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尺神经的横径、前后径及横截面积(CSA)。观察患肢组尺神经超声图像变化,并将患肢组尺神经超声结果与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肢组尺神经的横径、前后径及CSA明显大于健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患肢组尺神经的CSA与运动传导速度(MCV)呈负相关(r=-0.894,P〈0.01);高频超声对于判断尺神经损伤比电生理更早。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尺神经肘部卡压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形态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肘部尺神经炎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9例肘部尺神经炎患者行带尺神经尺侧上副动脉及尺侧返动脉后支的吻合支、尺神经前置的方法治疗,观察肘部尺神经血供特点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19例肘部尺神经炎患者,15例症状体征消失,4例感觉功能恢复,运动功能部分恢复。结论:带尺神经尺侧上副动脉及尺侧返动脉后支的吻合支、尺神经前置的方法是治疗肘部尺神经炎的一种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肘部尺神经病(UNE)患者临床表现、电生理学特点及超声检测的尺神经直径间的关系。方法:对102例肘部尺神经病患者(其中35%有单纯的感觉体征,65%同时合并有感觉运动体征)的临床、电生理和超声诊断结果进行研究。结果:神经传导研究敏感性为78%,联合应用超声技术可使敏感性增加到98%。无论有无运动功能障碍,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没有差异。从小指展肌和手背侧第1骨间肌行电生理检查,对于研究通过肘部的神经传导阻滞或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的敏感性相同,但两种方法联合检查较单用一种方法检测出的阳性患者更多。电生理检查结果与尺神经直径…  相似文献   

5.
由创伤、慢性劳损及韧带病变等引起尺神经损伤,产生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肌力下降、萎缩或麻痹的病例越来越多,对尺神经特别是其深支损伤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显微解剖及显微外科的发展使得对尺神经深支的行程、分支及分布等相关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对其损伤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为研究和探讨有关尺神经深支解剖学基础及其损伤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作者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就有关尺神经深支的解剖与临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中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TS的诊断、确定损伤程度、判定预后及指导治疗均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进行相邻尺神经的电生理检查并与正中神经比较,有助于与臂丛神经损伤、颈椎病、腕尺管综合征,周围神经病等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肘部尺神经卡压损伤的综合评定价值。方法对32例肘部尺神经卡压患者(患侧为患肢组,健侧为健肢组)及16例正常对照组(32个肢体)进行尺神经神经电生理及高频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三组神经电生理数据,并将患肢组的肘上-肘下段运动传导速度(MCV)与高频超声测得尺神经的最大横截面积(CSA)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患肢组的肘上-肘下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平均运动传导速度为29.31m.s-1,运动诱发波幅降低,与健肢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频超声检查患肢组肘管占位20例,周围组织黏连5例,组织增生4例,部分断裂1例,CSA的平均值为14.6mm×14.6mm;患肢组的肘上-肘下段MCV与CSA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3。结论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是诊断肘部尺神经卡压的有效手段,联合高频超声检查能够提高肘部尺神经卡压的定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神经电生理的应用使得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有了明显的进步,显微外科技术的开展使得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仍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现就周围神经损伤诊治的主要进展综述如下。一、电生理技术电生理检查是一种客观的、无创的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方法,并可用于检测神经恢复的过程.一般认为,神经断裂经手术吻合后,神经生长通过吻合口需要1个月时间,然后再生神经以每天1mm左右速度向远端生长,一个高位的周围神经损伤则需要数月至1年才能生长到效应器。当再生轴突已在损伤神经中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肘部尺神经卡压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40例经临床和神经电生理拟诊为肘管综合征(CTS)的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相同节段水平尺神经高频超声检查,测量比较双侧尺神经的厚度、横切面积(CSA),观察患肘部尺神经声像图变化,并将患侧尺神经超声检查与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健肘与患肘尺神经局部厚度和横切面积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肘尺神经的CSA与运动传导速度(MNCV)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33。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具有无痛无创、方便快捷的优点,能实时动态观察尺神经卡压征象并明确病因,对肘管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临床术式选择亦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肘部尺神经炎的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5例肘部尺神经炎患者行带尺神经尺侧上副动脉及尺侧返动脉后支的吻合支、尺神经前置的方法治疗,观察肘部尺神经血供特点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25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1年半,平均11.6个月。按Pasque肘管综合征评分系统评定:优1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2%;与术前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肘部尺神经炎的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5例肘部尺神经炎患者行带尺神经尺侧上副动脉及尺侧返动脉后支的吻合支、尺神经前置的方法治疗,观察肘部尺神经血供特点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 15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0.6个月.按Pasque肘管综合征评分系统评定:优12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6%;与术前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检查技术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尺神经损伤段定位诊断的应用及微创手术切口的临床评价。方法选择27例肘管尺神经卡压患者手术前进行超声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健侧手臂尺神经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高频超声测得尺神经最大横断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肘上—肘下段,肘—腕段运动及感觉神经波幅及传导速度。结果高频超声显示患侧尺神经卡压处明显局限性变细,神经纤维束状结构欠清晰,其卡压近端肿胀,神经增粗,回声减低,纤维束状结构模糊,此处横截面积明显增大。明确标识尺神经卡压点17例,占63.0%;3例未见明显卡压点或卡压段,仅见肘管内尺神经全程肿胀;5例术后神经卡压瘢痕粘连,纵断面神经束状回声不清晰或消失,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而无法标识定位。2例超声未检测出明显卡压病变。患者肘管内尺神经CSA与对照组肘管内尺神经CSA明显增大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肘管内尺神经神经传导波幅减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与对照组肘管内尺神经神经传导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动态观察尺神经卡压征象及其周围结构损伤情况并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查能有效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张俊 《浙江医学》2014,(15):1335-1337
肘部尺神经病变在上肢嵌压性神经病变中较多见,最容易受损伤的部位是肘部尺神经沟处,损伤原因多为肘部嵌压、骨折、肘关节脱位、慢性职业性损伤、外科手术等。另一种情况称Cubital管综合征,多由于肘部腱膜过紧或肘部长期处于屈曲状态导致尺神经被压迫。尺神经沟处和Cubital管相距很近,损害后临床表现相似,因此临床上笼统称为肘管综合征[1]。已有的研究表明,肌电图检测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在我院就诊并怀疑肘管综合征的63例患者的肌电图检测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价肌电图检测在尺神经肘段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神经 -肌电图在闭合性桡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常规电生理检测法对 1 0 1例闭合性桡神经损伤者进行神经 -肌电图检测。结果 :腋部卡压 1例 ,上臂损伤 5 4例 ,上臂外侧肌间隔卡压 1 3例 ,骨间背神经卡压 32例 ,桡神经浅支卡压 1例。手术治疗 87例的电生理诊断与术中诊断符合率 1 0 0 %。结论 :神经 -肌电图可准确定位诊断闭合性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张倩 《中外医疗》2009,28(27):53-5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几例臂丛神经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至2009年1月的12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检查进行总结。结果6例神经传导速度不能测出,6例神经传导速度不同程度减慢。结论电生理检查在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范围、性质、部位与程度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神经电生理是外伤性臂丛神经损害的客观检查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电生理检测在尺神经肘段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103侧)临床怀疑肘管综合征的病人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和诊断.肘管综合征做第一背侧骨间肌、小指展肌和尺侧屈腕肌.分段测定伸肘位尺神经的腕→肘、腕→肘下5 cm、肘下5 cm→肘上5 cm、肘上5 cm→锁骨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计算各段神经的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波幅(SNAP)测定:测定小指→腕段、腕→肘段的SNCV和SNAP,并做两侧对照.结果:89侧符合尺神经肘段损伤的电生理诊断标准,电生理诊断为依据的临床确诊率为86.4%,82侧可以找到卡压点.共探查52例肘管,所有病例均显示尺神经肘段有病变,电生理诊断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在尺神经肘段损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定位诊断上有其独特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现今关于巨大电位的理论并未完全定论,现有一些文献、以致于有的临床医生、甚至于有的电生理专业人员片面地认为巨大电位是前角损害特有表现。事实并非如此,而巨大电位出现后怎样进行疾病的鉴别诊断才是问题的关键。 临床与电生理资料 本组统计前角损害并出现巨大电位的病种分别为儿麻后遗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共计47例。神经丛神经干病损及外伤的病种为胸廊出口综合症、肘管综合症、肘部尺神经正中神经  相似文献   

18.
分析1987年4月~1998年7例开放性肘窝动脉损伤的血管修复结果,年龄16岁~20岁男性。血管分叉上损伤5例,分叉下损伤2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桡神经损伤各1例,动脉端端吻合6例,大隐静脉移植修复1例,除桡神经深支未修复外,神经损伤周期修复,4例同时吻合了伴行静脉和浅静脉。结果:7例肢体均存活,3例遗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需要进一步治疗。结论:肘窝血管损伤易合并正中神经和浅静脉损伤,断端  相似文献   

19.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正中神经损伤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1994年5月~1997年3月我们试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正中神经损伤8例,随访1~3a,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正中神经损伤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45岁,平均25岁。所有的损伤均为神经干完全离断。损伤原因有刀砍伤(3例)、机器绞伤(3例)、铁皮割伤(1例)、锐器刺伤(1例)。其中5例损伤腕部,3例损伤肘部附近。有2例合并尺神经损伤。12 治疗方法 所有的神经均采用显微吻合技术对端吻合神经外膜。断端内间隔3mm左右间隙,间隙内注入bFGF…  相似文献   

20.
王锦绣 《中原医刊》2007,34(22):31-31
目的探讨前臂切割伤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治疗。方法神经外膜对端缝合或缺损神经行游离神经移植桥接及后期功能的重建。结果21例中桡神经浅支损伤病人完全恢复,正中神经损伤病人除2例神经缺损移植外恢复良好,尺神经损伤中2例完全恢复,2例有效,1例出现爪形手畸形。结论神经损伤吻合口越少,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