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人含前导肽的β-NGF基因序列进行体外扩增、克隆及分析鉴定,并将其插入Pichiapastoris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中进行表达及鉴定.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胎盘DNA基因组中扩增出含前导及信号肰的β-NGF基因序列;用A-r克隆法,与pGEM-T载体连接,经筛选得到重组质粒pGEM-Tβ-NGF,用酶切、PCR法及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将β-NGF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用脂质体法导入CS115中,甲醇诱导分泌蛋白.结果亚克隆中,1.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在748bp位置出现阳性条带;发酵液中蛋白SIS-PAGE电泳在14.OKD附近有特异表达带;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30%;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此带有特异活性.结论重组质粒pGEM-Tβ-NGF蛋白产量高,具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人地中海贫血基因β654,并进行序列分析,为下游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奠定工作基础。【方法】以PCR法扩增获得人β654基因,将其克隆入卸除了人β基因的质粒pBGT51中,酶切、反向点杂交及测序法鉴定重组质粒。【结果】所构建的重组质粒中含人β654基因,其引入方向正确,序列分析结果正确。【结论】构建所得的重组质粒可用于下游的转基因工作。  相似文献   

3.
神经元细胞信号传导蛋白质14-3-3ζ编码基因的扩增和克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克隆神经元信号传导蛋白质14-3-3ζ编码基因,以研究其在人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及对细胞分裂、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提取人脑胶质瘤细胞总mRNA,以其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扩增14-3-3ζ基因编码序列,将其插入pGEM-T载体,并用双酶切和以质粒为模板的PCR进行鉴定。结果 RT-PCR扩增出一条约750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重组质粒的双酶切和以质粒为模板的PCR获得了一条与RT-PCR大小相同的条带。经DNA测序证明所克隆的DNA片段与GenBank收录序列一致。结论 信号传导蛋白质14-3-3ζ重组pGEM-T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人地中海贫血基因β654,并进行序列分析,为下游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奠定工作基础。[方法]以PCR法扩增获得人β654基因,将其克隆入卸除了人β基因的质粒pBGT51中,酶切、反应点杂交及测 法鉴定重组质粒。[结果]所构建的重组质粒中含人β654基因,其引入方向正确,序列分析结果正确。[结论]构建所得的重组擀粒可用于下游的传基因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26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测定基因序列和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用PCR的方法特异性地扩增Sj26基因,并将此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3,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DNA经酶切、PCR扩增鉴定,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应用BIAST方法分析Si26基因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Sj26基因,双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的pcDNA3-Sj26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获得的基因片段大小为651bp,编码217个氨基酸残基。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Sj26。  相似文献   

6.
根据已报道的23KDα基因序列,设计了2个寡核苷酸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将提取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进行扩增。扩增的基因克隆到质粒pBlusript中,重组质粒转化E.coli TG1,在LB平板上挑阳性克隆经酶切分析,PCR扩增及测序鉴定含完整23KDα基因的重组质粒。  相似文献   

7.
人C型利钠肽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开展C型利钠肽基因治疗,克隆人C型利钠肽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RT-PCR从人胎盘组织中克隆人C型利钠肽基因全长编码区,将该DNA片段亚克隆至克隆载体pBS-T中,用SmaⅠ单酶切筛选出负向插入片段,用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将目的DNA片段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然后用双酶切、PCR鉴定和DNA序列测定三重鉴定方法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结果: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人C型利钠肽基因全长编码区被准确插入至pcDNA3.1(+)酶切位点HindⅢ和BamHⅠ之间,并且未发现有碱基突变或移位。结论:含人C型利钠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并鉴定,为开展C型利钠肽基因治疗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将变形链球菌pac基因待表达部分克隆人哺乳动物表达质粒中构建成将用作DNA免疫防龋研究的重组质粒。用PCR扩增出pac基因的2个高度保守区域,扩增产物以pGEM-T为载体进行亚克隆后,再克隆至高效哺乳动物表达质粒pCI构建成重组体,重组质粒pCIA-P经限制性酶切分析及DNA测序分析证实克隆构建正确。对含pac基因重要抗原决定簇区域的成功克隆为DNA免疫防龋研究完成了重要准备。  相似文献   

9.
大鼠寡霉素敏感相关蛋白(OSCP)基因的体外扩增及克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构建大鼠寡霉素敏感相关蛋白(OSCP)基因重组质粒。方法:从雌性SD大鼠脑组织中提取总RNA,根据OSCP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编码OSCP的基因片段,插入pGEM-T easy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l09感受态细胞,经酶切鉴定,而后进行测序。结果:OSCP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为700bp,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结论:在国内初次克隆了大鼠OSCP基因,为下一步OSCP的表达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将变形链球菌pac基因待表达部分克隆人哺乳动物表达质粒中构建成将用作DNA免疫防龋研究的重组质粒.用PCR扩增出pac基因的2个高度保守区域,扩增产物以pGEM-T为载体进行亚克隆后,再克隆至高效哺乳动物表达质粒pCI构建成重组体,重组质粒pCIA-P经限制性酶切分析及DNA测序分析证实克隆构建正确.对含pac基因重要抗原决定簇区域的成功克隆为DNA免疫防龋研究完成了重要准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T-A克隆法构建含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的重组质粒,并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制备标准品。方法:提取小鼠肾上腺髓质组织总RNA,逆转录为cDNA后进行RT-PCR,回收纯化电泳胶,T-A克隆与pGEM-T载体连接,转化Top-10感受态细菌,蓝白斑筛选出阳性菌落后,大量提取质粒,再进行RQPCR反应,最后制得含TH的重组质粒标准品。结果:肾上腺髓质TH的表达,PCR扩增,菌液PCR,测序鉴定均证实TH重组到pGEM-T载体上,经RQPCR定量后得到TH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标准曲线。结论:该方法能大量制备TH质粒标准品,并且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含突变型polβ基因重组表达载体。方法:从食管癌标本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克隆入pCDNA3.1质粒。以通用鉴定引物PCR扩增、小量提取质粒酶切鉴定重组质粒,并进行测序。结果:测序结果证实重组载体中的外源片段序列与所选取的标本完全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含突变型polβ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可应用于下游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靶向克隆酶的作用下,利用PCR靶向克隆构建携带人神经生长因子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hNGFβ-EGFP。方法:按PCR引物设计原则设计两条引物,分别在上下游引物的5′端加上12个碱基与线性化载体切口两端同源载体序列,引物合成后PCR反应扩增目的基因hNGF-β,提纯后与EcoRⅤ酶切的穿梭质粒pShuttle-IRES-hrEGFP在靶向克隆酶(LPReccoenzyme)的作用下37℃孵育15min,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碱裂解法制备及纯化质粒DNA。结果:EcoRⅤ酶切鉴定证实pShuttle-hNGFβ-EGFP构建成功。结论:在不需要限制性内切酶的情况下用靶向克隆酶连接可快速、准确得到穿梭质粒pShuttle-hNGFβ-EGFP。  相似文献   

14.
人DNA聚合酶β全长cDNA的克隆、鉴定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克隆人类DNA聚合酶(pol-β)基因全长cDNA,构建该基因的真核高铲表达载体。方法 抽提人胚肺纤维细胞HLF总RNA进行RT-PCR扩增,用pGEM-T载体经T/A克隆,DNA测序确定后,用双酶切将pol-β全长cDNA定向克隆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EGFP-Cl,转染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结果 经RT-PCR获得1.03kb的产物,经DNA顺序,确定所扩增片段为人类pol-β基因全长cDNA,进而成功筛选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l-β。结论 成功构建人pol-β基因全长cDNA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建立该基因的高表达细胞株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含有大鼠β-N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为下一步在动物体内进行中枢损伤的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设计一对含有HindⅢ及Sal Ⅰ酶切位点的β-NGF基因上下游引物,PCR法扩增含有大鼠β-NGF cDNA的质粒pUC19-β-NGF,产物经HindⅢ及Sal Ⅰ双酶切,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获得重组质粒pAdTrack-β-NGF,经Pme Ⅰ酶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同转入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重组子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及酶切分析,阳性克隆经293细胞包装,扩增,空斑法测定病毒滴度,转化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RT-PCR、ELISA、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 PCR及酶切鉴定确认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pAd-β-NGF,重组腺病毒在293细胞中包装成功,病毒滴度达2×1011 PFU/ml.病毒上清液经ELISA 检测,β-NGF表达的量为(94.50±4.58) ng/L.结论该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为下一步在动物体内的表达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转基因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外周血中克隆人MGMT基因,并进行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用RT-PCR方法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克隆得到长为684bp MGMTcDNA。将该片段与pGEM-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后得到重组质粒pGEM-T-MGMT,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PCR及测序鉴定。再将MGMTcDNA亚克隆到GlNa逆转录病毒载体EcoRI和xhoI位点之间,并进行酶切、PCR鉴定。结果:成功克隆了人MGMT基因,经酶切分析、PCR初步筛选及测序鉴定证实序列正确,并成功构建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结论:通过克隆人MGMT基因,并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GlNa-MGMT,为探讨将耐药基因导入造血干细胞对烷化剂类化疗药物抗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球形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球形幽门螺杆菌(HpC)vacA基因全长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亚抑菌浓度的抗生素作用,使幽门螺杆菌(Hp)标准株NCTC11637发生球形变异,收集球形Hp。从HpC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vacA基因片段,扩增的目的片段经纯化回收后克隆到pMD-18T中,转化人大肠杆菌JM109。阳性重组质粒用PCR及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从HpC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888bp的vac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8T-vacA,酶切产物的大小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显示,HpC与已公布的Hpvac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9.8%。结论:成功地对HpC vacA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及构建原核重组质粒pMD-18T-vacA,并经酶切及序列分析所验证,证明HpC含有完整的vacA基因,其可能与Hp的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野生型p53cDNA重组体的复制缺陷型逆转录病毒。方法:设计引物PCR扩增野生型p53cDNA,用T-A克隆的方法克隆入质粒载体pGEM-T,转化JM109,提取pGEM-T/p53重组体,双酶切得到野生型p53cDNA,然后再克隆人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 JM109,筛选pL(p53cDNA)SN重组体,脂质体法转染包装细胞AM12,G-418(geneticin)筛选,收集病毒液。结果:通过PCR和重组质粒酶切筛选出重组阳性克隆,收集含pL(p53cDNA)SN重组体的逆转录病毒。结论:含pL(p53cDNA)SN重组体的复制缺陷逆转录病毒可用于转染真核细胞等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并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肝期抗原1基因(LSA-1)3′端序列,比较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LSA-1,3′端序列的差异。方法: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LSA-1,3′端序列,用T-A克隆法将其克隆入pMD18-5载体。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扩增鉴定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不同分离株LSA-1,3′端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 LSA-1,3′端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T-LSA-1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所克隆的LSA-1,3′端大小为795bp,编码26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国外的NF54、T9/96、KEN、PNG及BRA株LSA-1,3′端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只在3个位点存在不同。结论:克隆了恶性疟原虫FCC1/HN LSA-1,3′端片段。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FCC1/HNLSA-1,3′端序列与其它分离株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获得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2(MASP-2)编码区基因。方法:采用RT-巢式PCR技术从人胎肝组织总RNA扩增目的cDNA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酶切图谱分析和测序鉴定。结果:获得了编码含信号顺序的MASP-2肽链全长cDNA,将其与pGEM-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TG1,建立了MASP-2的重组克隆。酶切图谱与微机分析结果无异序列分析表明,与报道的人MASP-2cDNA序列一致。结论:成功克隆了人MASP-2基因,为深入研究补体凝集素途径的激活机制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基因突变引起免疫缺损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