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巧慧  梅志勇  梁立阳  陈环 《广东医学》2007,28(8):1262-1263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及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13例合并肾脏损害,并随访8例HSP惠儿急性期和缓解期的VEGF水平)以及2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VEGF水平,比较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HSPN惠儿同时测定血清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和24h尿蛋白定量,分析血清VEGF水平与上述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①HSP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90.5±59.9)及(229.0±66.6)pg/ml,P<0.01;②HSPN组的VEGF水平高于非HSPN组,分别为(320.0±57.6)及(273.0±55.3)pg/ml,P=0.02;③HSP患儿急性期的VEGF水平高于缓解期,分别为(290.7±69.0)及(219.7±66.5)pg/ml,P=0.04;④HSPN组的血清VEGF水平与尿MA及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VEGF可能参与HSP的发病过程,且可能与HSPN患儿发生蛋白尿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蔓莉  江毅  王箴  周雅燕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4):2204-2206
目的探讨血、尿微量蛋白测定对过敏性紫癜肾炎的预测和诊断价值,为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42例HSP患儿分为尿常规阳性组(即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127例和尿常规阴性组115例,另选择健康对照组1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β2-微球蛋白(血β2-MG)、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尿清蛋白(尿-Alb)和尿免疫球蛋白G(尿-lgG),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儿童的血β2-M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阳性组、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阳性组与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β2-M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阳性组、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阳性组与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Alb水平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阴性组、对照组儿童的尿-lgG水平与尿常规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阴性组与对照组尿-lg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能较早反映肾损害的发生与否及其程度,可作为判断HSP肾损害的一个临床指标,为早期诊断和治疗HSP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5例过敏性紫癜(AP)患儿血清及尿IL-8浓度,其中紫癜性肾炎(APN)19例,另16例未符合紫癜性肾炎的标准(非APN)。结果表明,APN及非APN患儿血清及尿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PN组尿IL-8显著高于非APN组,APN组尿IL-8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APN组中9例肾活检示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与尿IL-8呈显著正相关。提示IL-8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致病过程,动态监测尿IL-8水平可作为了解肾脏受累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陆元奉 《广西医学》2001,23(5):1278-1279
紫癜性肾炎是决定过敏性紫癜病儿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尿常规提示过敏性紫癜病儿肾受累占4 0 %~ 6 0 % ,以肾活检为准达 90 %~ 10 0 %。笔者对该病患者尿β2 —微球蛋白 (β2 —MG)及白蛋白 (Alb)进行定量分析 ,以评价其在早期诊断紫癜性肾炎的价值。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 1993年 5月~ 1998年 12月住院病儿 ,按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1〕 确诊过敏性紫癜 4 1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19例 ,年龄 2~ 14岁 ,平均 7 8岁。 4 1例均于急性期每周 2次尿常规检测 ,36例检测尿 β2 —MG及Alb。设正常对照组 2 0例 ,其中…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病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病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水平变化及其在HSP发病中的作用。②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8例HSP病儿及 16例正常儿童的血浆VEGF水平。③结果HSP病儿急性期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 =3.5 2 9、4 .183,P <0 .0 1)。急性期有、无肾损害组血浆VEGF水平分别为 (2 30 .71± 74 .93)ng/L、(192 .70± 139.83)ng/L ,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t=0 .814 ,P >0 .0 5 ) ;急性期有、无胃肠道症状组血浆VEGF水平分别为 (2 80 .0 6± 16 1.4 9)ng/L、(15 2 .88±4 6 .4 3)ng/L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 .79,P <0 .0 5 )。④结论 HSP病儿急性期血浆VEGF水平明显升高 ,提示VEGF参与了HSP血管炎症反应过程 ,在HSP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VEGF可能与HSP胃肠道损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硝酸酶还原法检测38例HSP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24例正常健康儿(对照组)血清中VEGF及NO活性水平。结果对照组、HSP急性期组、恢复期组儿童血清VEGF与NO水平分别为(129.4&#177;39.1)ng/L与(80.5&#177;15.7)μmol/L、(429.0&#177;109.2)ng/L与(124.9&#177;22.8)μmol/L、(252.3&#177;63.8)ng/L与(78.0&#177;12.4)p,mol/L,3组VEGF、NO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或不伴早期肾损害的HSP患儿血清VEGF与NO水平分别为(497.5&#177;112.5)ng/L与(160.4&#177;27.7)μmol/L、(393.4&#177;95.6)ng/L与(106.5&#177;21.1)μmol/L,2组VEGF、NO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急性期血清VEGF与NO水平间呈直线正相关(r=0.653,P〈0.01)。结论VEGF与NO在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监测HSP患儿血清VEGF及NO水平对判定其病情、病程、预后和指导治疗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方法,检测56例确诊为HSP患儿(其中24例并肾脏损伤)及42例健康儿童血清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有和无合并肾脏损害HSP患儿及HSP患儿与健康儿童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1)HSP患儿血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无肾脏损伤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组血浆内皮生长因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HSP/HSPN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5例过敏性紫癜(AP)患儿血清及尿IL-8浓度,其中紫癜性肾炎(APN)19例,另16例未符合紫癜性肾炎的标准(非APN)。结果表明,APN及非AP因清及尿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PN组尿IL-8显著高于非APN组,APN组尿IL-8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APN组中9例肾活检示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与尿IL-8呈显著正相关。提示IL-8参与了过敏性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微量白蛋白(MA)及β2-微球蛋白(β2-MG)与过敏性癜(HSP)及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发病关系;探寻HSP早期肾损伤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实验分组为:过敏性紫癜组,根据送标本时临床诊断标准分组为:皮肤型组、混合型组、HSPN型组;健康对照组;治疗后组。本实验测定血浆VEGF采用ABC—ELISA法,测定尿MA及β2-MG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所有统计资料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SP早期各临床分型比较发现HSPN型组血浆VEGF、尿MA及β2-MG水平分别高于其他临床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VEGF、尿MA及β2-MG阳性率分别与其他指标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早期患儿血浆VEGF、尿MA及β2-MG水平均明显增高,伴有肾损伤者升高尤为明显,恢复期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浆VEGF、尿MA及β2-MG是早期HSP并发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以及疾病的转归。方法统计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5例HSPN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随访时间32~96个月。结果病理Ⅰ级26例(27.3%)、Ⅱa级23例(24.2%)、Ⅱb级3例(3.1%)、Ⅲa级35例(36.8%)、Ⅲb级8例(8.4%),未见Ⅳ级患儿。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肾脏病理Ⅰ级8例(72.7%),孤立性蛋白尿和血尿、蛋白尿中病理为Ⅱ、Ⅲ级43例(74.1%),急性肾炎型和肾病综合征型中病理为Ⅲ级18例(69.2%)。6例重复肾活检病例中有3例病理改变明显加重,调整治疗方案,其余患儿转归良好。随访中发现12例患儿经糖皮质激素后出现高眼压。结论儿童HSPN以血尿和蛋白尿型及肾病综合征型为主,病理分型以Ⅱ级及Ⅲ级为主,但血尿、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型病理改变加重。有蛋白尿表现的患儿应动员其及早进行肾组织活检,对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患儿应加强尿微量蛋白的监测。糖皮质激素所致高眼压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食物IgG检测,可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结果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出现食物不耐受63例,总阳性率占87.5%。其中对鸡蛋不耐受者占63.9%,阳性率为最高,其次是对大豆不耐受者,占48.5%。结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对该病患儿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及对该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及紫癜肾与病毒感染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太原地区过敏性紫癜及紫癜肾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5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及35例正常儿童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血人微小病毒B19 DNA阳性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BV-IgM及乙肝病毒(HBV)两对半阳性率。结果 ①人微小病毒B19阳性率为2.1%,EBV为17.3%,HBV为3.8%。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7%、2.9%、5.7%,与HSP组比较,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25)。②病毒感染组与无感染组肾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结论 此三种病毒感染是太原地区过敏性紫癜发病的重要原因,且病毒感染更易引起肾损害。  相似文献   

13.
李群  石艳  花媛媛  黄兴琼  周继敏  张月 《西部医学》2024,36(6):895-898+905
目的 探讨凉山彝族地区儿童紫癜性肾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断为紫癜性肾炎的患儿383例的临床资料,完善肾组织活检的患儿52例,将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凉山彝族地区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年龄、性别、民族分布情况、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 383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中彝族发病高于汉族(彝∶汉= 1.87∶1),彝族女性儿童发病高于彝族男性儿童(彝族女∶彝族男=1.25∶1),汉族女性儿童发病低于汉族男性儿童(汉族女〖DK〗∶汉族男=0.87∶1)。从发病到尿检异常时间看,70.3%肾损害发生在1月内,临床分型主要以血尿和蛋白尿型为主,等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2,P=0.042),其次是肾病综合征型,病理分级以Ⅱ、Ⅲ级为主,占88.4%,在病理分级Ⅱ、Ⅲa级中也以血尿和蛋白尿型为主,病理Ⅲb级以上以肾病综合征型为主,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关系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尤以肾病综合征型差异有显著意义(Z=2.626,P<0.001);尿蛋白定量越高(P<0.05),病理分级越高。汉族和彝族在不同病理分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4,P=0.041),彝族儿童肾脏损害程度显得更重;而不同性别在病理分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免疫抑制剂、ACEI等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凉山地区儿童紫癜性肾炎以彝族女性儿童发病率更高。同时病理分级与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且病理分级越高,临床分型以肾病型为主,但也存在病理分级与尿蛋白定量、临床分型不一致表现,提示早期肾活检的重要性;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肯定,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性紫癜(HSP)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19+及NK(CD16+ +CD56+)细胞水平的变化,了解HSP合并MP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探讨MP感染与HSP免疫学发病机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3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MP—IgM抗体,又分为MP—IgM阳性组和阴性组,并选择20名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所有儿童外周血CD3+、CD4+、CD8+、CD19+、CD4+/CD8+和NK(CD16+ +CD56+)细胞水平。结果53例HSP患儿中MP—IgM阳性21例,其阳性率高达39.6%;HSP患儿外周血CD4+细胞和NK(CD16+ +CD56+)细胞百分率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5);CD8+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CD19+B细胞显著升高(P〈0.01);HSP患儿MP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发现,MP感染阳性组CD8+细胞百分率较阴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和NK(CD16+ +CD56+)细胞活性下降更显著,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SP儿童中有较高的MP感染率;HSP患儿存在T细胞功能紊乱,NK细胞活性降低,B细胞多克隆活化;说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参与HSP的发病;伴MP感染的HS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更加紊乱,表现在CD8+细胞百分率升高更明显,NK(CD16+ +CD56+)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下降更显著;提示MP感染可能在HSP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HSP的9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SP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有季节性分布的特点,第1、4季度发病较多;皮肤型发病率占首位,腹型次之;回、汉民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诱因中以呼吸道感染及食物过敏较多.分析显示皮疹持续时间、皮疹是否反复、年龄、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是否用肝素治疗、血浆IGg、PLT等在肾损害组和尿检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时年龄≥6岁、皮疹反复、皮疹持续时间长、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未使用肝素治疗等患儿易发生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对有以上临床特征的HSP患儿更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细胞纤维结合蛋白(c-Fn)水平变化,以探讨血浆HGF和c-Fn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对32例HSP(其中12例合并肾脏损害)急性期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浆HGF、c-Fn水平测定;另选28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儿急性期HGF和c-Fn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分别为5.94、7.11,P均<0.01);有肾脏功能改变患儿血浆HGF和c-Fn水平较无肾脏功能改变患儿明显升高(t分别为2.58、2.06,P均<0.05)。血浆HGF和c-Fn浓度二者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HSP患儿血浆HGF和c-Fn水平的动态检测有助于观察病情进展、判断预后,可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义军 《中原医刊》2011,(2):61-62,64
目的研究清热凉血法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栓调节蛋白(TM)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2例分为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用清热凉血),疗程均为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VEGF、TM水平。结果①两组治疗后血浆VEGF、T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治疗后血浆VEGF、TM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凉血法可以抑制HSP患者血浆VEGF、TM的释放,可能有一定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容  何丽红 《华夏医学》2004,17(2):147-148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将 86例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 ,4 6例治疗组患儿用甲基强的松龙 15~ 30 mg· kg- 1 · d- 1 ,加入 10 %葡萄糖液 10 0~ 2 0 0 ml中 ,1h内滴入 ,3d为 1个疗程 ,此后改为强的松 1mg· kg- 1· d- 1口服 ,逐渐减药至停用。 4 0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 0 .3~ 0 .5 mg· kg- 1 · d- 1 静脉滴注 ,病情明显改善后改用相同剂量的强的松口服 ,逐渐减量至停用。结果 :治疗组皮疹消退、腹痛消退、消化道症状完全消退、关节症状消退及肾损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 .0 1或 0 .0 5 ) ,紫癜复发率 (6 .5 2 % )明显低于对照组 (2 7.5 % ) ,P<0 .0 1。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 ,是防止复发、减轻肾脏损害较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3 (IL- 13 )在急性肾小球肾炎 (AGN)和紫癜性肾炎 (HSPN)患儿中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EL ISA法检测 2 4例 AGN和 2 0例 HSPN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中 IL - 13的水平。结果  AGN急性期和 HSPN活动期 PBMC培养上清中 IL - 13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 ,恢复期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IL - 13在 AGN和 HSPN发病机制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PBMC培养上清中 IL - 13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状态的一个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微量白蛋白(MA)及β2-微球蛋白(β2-MG)与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73例HSP患儿分为皮肤型组23例、混合型组28例和紫癜性肾炎(HSPN)型组22例;对照组23例为健康体检者;治疗后组25例为治疗2周后临床无阳性症状、体征,出院前复查尿常规及24 h尿蛋白定量正常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ABC法(ABC-ELISA)测定血浆VEGF,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尿MA及β2-MG。结果HSPN型组血浆VEGF、尿MA及β2-MG水平明显高于皮肤型组和混合型组(P<0.05,P<0.01),治疗后组血浆VEGF、尿MA和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P患儿VEGF和MA呈正相关(r=0.444,P<0.05);VEGF和β2-MG呈正相关(r=0.275,P<0.05)。结论血浆VEGF、尿MA及β2-MG参与了HSPN的发病过程,是早期HSP并发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