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下颅内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术中、术后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100 m L,行立体定向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和术后加强护理管理。结果48例患者均顺利进行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手术时间30~105 min,平均手术时间60 min;术后置管时间3~7 d,平均5.5 d;平均住院18 d。术后颅内再出血而进行开颅手术3例,神经功能缺损致残9例,出现呼吸道并发症死亡2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器械物品准备充分,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熟练掌握手术进程及正确安装定向仪等是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术后引流管的引流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血肿消除情况和身体康复状况。结果:实施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血肿消除情况和身体康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韦日恒 《当代医学》2013,(26):125-126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脑出血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对其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2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立体定位仪做微创手术,对对照组患者不采用立体定位仪做微创手术。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个月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较短的手术时间和拔管时间、较少的出血量,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的ADL评分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与不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相比,具有较短手术时间、较少的术中出血量及较快的血肿消除速度,在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深部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03年10月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5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3d拔管,术后1个月内总优良率为82.8%;55例随访2~30月,总优良率为92.7%.结论: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凝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方法,特别适应于血肿量不大、部位较深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方法。方法:对5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技术行血肿内置管抽吸引流治疗。结果:58例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术后存活49例(84.5%),经6~12个月随访,ADL评定I级4例,Ⅱ级17例,Ⅲ级19例,Ⅳ级5例,Ⅴ级4例。结论:立体定向手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是一种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总结不同术式的优缺点,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3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式分为开颅血肿清除组(开颅组)54例、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组(微创引流组)53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内镜组)27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量、血肿清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预后情况。结果 开颅血肿清除组手术耗时最长、术中出血最多;立体定向血肿引流组手术耗时最短、术中出血最少。血肿清除率开颅血肿清除组最高,立体定向血肿引流组最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开颅组最高,颅内感染发生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微创引流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快清除脑内血肿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最重要方式,不同的手术方式均有其优劣,术前应综合考虑患者情况选择个性化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CT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小骨窗开颅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安全、快速、方法简单,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小骨窗开颅术与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小骨窗开颅术和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GOS分级评定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ALD分级评定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较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高,生活能力恢复好,且并发症低,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建平  张兴春 《吉林医学》2005,26(12):1300-1301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对41例高血压深部脑出血进行微创治疗。结果: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术后72h血肿清除率>70%~90%,存活34例,6~12个月恢复良好率79.4%。结论:立体定向置管抽吸引流术可降低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的残死率。  相似文献   

10.
李军  李苹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1):1002-1003
目的探讨使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手术治疗丘脑血肿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使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手术治疗18例丘脑血肿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术中抽吸出血肿量10-21ml,平均(16.5±4.5)ml。术后72小时血肿减少70%以上16例。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Ⅱ级8例,Ⅲ级5例,Ⅳ级2例。结论立体定向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手术治疗丘脑血肿,患者逆行脑室感染率少,疗程短,预后较单纯脑室引流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33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 33例中有24例术后病情好转或痊愈,7例死于大量脑出血且严重脑疝,一例死于肺部并发感染,一例死于窒息.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能快速直接清除血肿,因此能迅速阻断出血及其占位效应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有效减轻脑损伤、能较大地改善疗效与预后.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微创术比较容易地清除血肿,所以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息风醒脑通腑化瘀方配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将急性高血压脑出血8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息风醒脑通腑化瘀方,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对照组单用常规西医治疗,常规护理方法。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脑CT检查,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颅内血肿容积的减小及血肿吸收率亦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疗效;对患者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利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5):887-888
目的:为探讨护理干预在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3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定位穿刺、冲洗引流及监测等术后护理。结果:颅内血肿穿刺术后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如冲洗引流及监测等术后护理,病人恢复情况较理想;结论: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张绵洲 《河北医学》2003,9(4):300-302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微创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方法:按照CT定位避开脑功能区,于最近血肿处钻颅,再穿刺、引流并冲洗血肿。结果:全组18例术后即全部或大部分血肿清除7例,至拔管时(术后3—5d)血肿近全清除或大部分清除14例。随访3个月至3年,GOS优6例,良8例,中2例,差及死亡各1例。恢复优良率达78%(14/18)。结论:应用小骨窗开颅、综合亚微创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简便、直接、微创和有效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关素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56-15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结果对患者的全面护理特别是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结论对患者的全面护理能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平稳,康复顺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组对62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实施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的手术配合。术后不留置胸管的手术配合。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术后病人明显表现出: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方法:本组对62例动脉导管结扎术的患者实施腋下3~4肋间小切口,并不留置胸管的手术配合。由于术中游离动脉导管,应该特别小心主动脉,所以手术有一定的风险性,除必须做好如何预防出血外。还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等各项护理工作。手术中,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的工作态度,了解手术步骤和解剖进程,准确无误地传递器械。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一旦出血,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积极配合抢救。因不留置胸管,关胸前的止血工作尤其重要,否则胸腔积血,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此外,协助医师排尽胸腔内气体也是不容忽视的。杜绝发生气胸等并发症。所以这类手术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果:全组62例,除一例动脉导管出血,采用自体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股动脉插管下完成,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大出血。  相似文献   

17.
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文明  李建全  何凌 《西部医学》2010,22(2):274-275
目的探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CT定位下运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9例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适应证的选择。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按照ADL疗效评定标准:预后良好50例,预后不良16例,死亡3例。结论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在CT定位下行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简便、准确、有效的方法,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吴宝英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127-1128
目的:对405例资料完整的颅脑外伤患者CT检查结果与漏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方法:所有病例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BALANCE型CT机取常规轴位平扫。扫描范围以听眦线为基线向上连续扫描,眶耳线(OML)上扫描9~10层,层厚10mm,层距10mm,采用骨窗及软组织窗位观察。结果:硬膜外血肿56例,占13.8%;硬膜下血肿73例,占18.1%;硬膜外血肿同时合并硬膜下血肿47例,占11.6%;蛛网膜下腔出血93例占22.9%;脑挫裂伤102例,占25.2%;另83例中合并硬膜外血肿或(和)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62例,占20.5%。结论:颅脑外伤的诊断可将CT扫描做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微创锥颅锥管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总结我院在1998年至2005年12月采用微创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2例的经验及体会。方法:采用微创、锥颅、置管、冲洗、置换、引流、逐渐减压,使血肿腔逐渐缩小、促进脑受压复位,根据血肿腔压力决定放出腔内液体的量,杜绝气体进入,采用定期放出,逐渐减压,减少复发。结果:本组52例均采用锥颅、微创、置管、置换冲洗、引流,(定期逐渐减压)其中22例采用钻孔,1例并发硬膜外血肿,34例采用单孔,18例采用双孔,死亡1例,术后随访1例致残及复发,疗效满意。结论:此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并发症低,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而且费用低,并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并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患者65例进行救护并追踪随访效果.结果:治疗后24 h内意识、瞳孔恢复正常40例,24~72 h意识转清19例,呈植物人状态2例.死亡4例,病死率6.15%.出院后对6l例患者进45-6~lO个月随访,生活完全自理19例,生活部分自理25例,扶拐行走15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通过合理的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成功率,并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