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01~1998-05,我们在B超引导下对胆囊进行穿刺、抽吸冲洗、并注射庆大霉素治疗了急性单纯性胆囊炎1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5例、女7例,年龄20~50岁。病程1~4天。均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B超扫描显示胆囊增大,囊壁增厚(3~7 mm),呈“双边征”,内壁毛糙。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为(11.0×10~9~22.3)×10~9/L。10例伴有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 1.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科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g)静注治疗13例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应用强的松治疗的25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8例均为我科住院患儿,符合1986年杭州会议关于急性ITP的诊断标准,丙球组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4.2岁;激素组25例,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4.4岁。治疗前丙球组Bpc11~68×10~9/L,平均35×10~9/L,激素组12~74×10~9/L,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1年9月起,采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布加氏综合征(BCS)6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23~44岁,平均33.3岁。病史最短者1年半,最长9年。术前6例均有肝脾肿大,腹水,下肢浮肿及胸腹壁浅静脉怒张等。4例肝硬化面容,1例小腿静脉曲张形成溃疡。白细胞计数5例低于4.0×10~9/L,最低者1.7×10~9/L。血小板计数5例低于70×10~9/L,最低者21×10~9/L。凝血酶原时间6例均延长,HBsA 均阴性,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严重的影响了治疗过程。我们以现代药理为依据,中医的传统理论为基础,自制“益髓丸”,以辅助放射治疗的顺利完成。1 一般资料:①本组共有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3岁~68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均低于4×10~9/L,平均3×10~9/L。2.2~2.9×10~9/L4例;3.0~3.8×10~9/L 21例。  相似文献   

5.
舒肝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34岁。于2002年6月24日因乏力、纳差、尿黄而收入院治疗。辅助检查:肝功:ALT60.3u.L~(-1),AST75.8u.L~(-1),GGT 149.9u.L~(-1)。血常规:WBC3.34×10~9/L,NEU1.39×10~9/L,RBC4.61×10~(12)/L,PLT116×10~9/L。血清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抗-HBc阳性。肝穿病理  相似文献   

6.
例1,男,19岁。纳差、恶心、乏力伴浓茶色小便18天。查体:体温正常,轻度贫血,巩膜微黄,肝脾肿大,触痛。黄疸指数16u,血清谷丙转氨酶200u(改良金氏法),尿胆红素阳性。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3.85×10~(12)/L,白细胞3.8×10~9/L,涂片未找到疟原虫。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经保肝治疗一周无效,查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2.5×10~(12)/L,白细胞2.6×10~9/L。即行骨穿推片找到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抗疟治疗20天,痊愈出院。既往无疟疾发作史。无疫区居住史。例2,男,21岁。持续高热伴全身酸痛、鼻塞3天。查体:体温39.8℃,急性热病容,鼻塞无涕,肝脾肿大,无触痛。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25×10~(12)/L,白细胞10.2×10~9/L,中性0.76,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慢粒的缓解率,延长患者的寿命,将我院1980~1987年住院的26例慢粒加以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26例中男11例,女15例,男女之比0.73∶1,发病年龄25~55岁。26例中轻度脾肿大1例,中度脾肿大12例,极度脾肿大13例,可见慢粒脾肿大程度以中度,极度肿大为主。26例白细胞总数50×10~9/L~700×10~9/L,其中50×10~9/L~500×10~9/L23例,>500×1O~9/L~700×10~9/L3例。26例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  相似文献   

8.
青霉素大量静点致白细胞减少较少见,我院住院病人中先后发现二例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55岁。支气管哮喘而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入院时白细胞10×10~9/L,中性76%。给予青霉素560万U静点,口服复方茶碱片。用药后的15d发现白细胞降到0.8×10~8/L、中性20%,立即停药,改用红霉素、地塞米松,静点。停青霉素后的d2、d3、d6,白细胞及中性分别为2×10~9/L,中性57%,4×10~9/L,中性60%,10×10~9/L,中性71%,血象完全恢复正常。 [例2]患者:男,49岁。腰痛,尿频,尿痛,白细胞9.6×10~9/L,中性70%,尿蛋  相似文献   

9.
陈川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6):743-743
我院于1997年1月~2002年1月诊治继发白血球减少症患儿32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 我院诊治白血球总数降低患儿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6例个月~3岁11例,3~12岁21例;其中急性上呼吸感染12例,化脓性扁桃体炎2例,幼儿急疹5例,支气管肺炎5例,间质性肺炎1例,小儿急性肠炎7例。有21例患儿首次血常规检查WBC 2.0~4.0×10~9/L;9例首次WBC4.0~10.0×10~9/L、2例WBC>10.0×10~9/L,后面两种情况进行治疗2~3天后复查血常规WBC<4.0×10~9/L。  相似文献   

10.
报告13例Evans 综合征,其中男3例,女10例。年龄10~68岁。病程1周至7年。其中紫癜或紫斑11例,鼻衄8例,龈血4例,黑便5例,呕血1例,黄疸4例,畏寒或发热11例,肝脾肿大4例,肝肋下1~4cm,脾肋下3~7cm。Hb<2.5g/L4例,3~6g9例。红细胞0.9~2.28×10~(12)/L。白细胞3~57×10~9/L。血小板<50×10~9/L10例,>50×10~9/L3例。网织红细胞除2例<5%,余11例均>5%。11/13例均见有核红细胞。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12例,增生极度活跃1例。粒:红比例倒置9例。多为中晚幼红细胞增生。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少见。7例作Ham’s试验阴性,12例作Coombs 试验阳性。7例做免疫球蛋白测定,1例IgA、IgM 明显高于正常。3例C_3测定1例低于正常。3例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均低于正常。3例CIC 测定1例明显增高。本病有贫血、出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故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本文部分病例曾误诊为急性  相似文献   

11.
葛露  袁骞 《淮海医药》1998,16(1):71-71
患者,女,20岁.1995年5月查体时,发现有血小板减少症.BPC:32×10~9/L,RBC、Hb、WBC计数分类均未见异常.1995年8月查体,无贫血貌,肝脾、淋巴结、NY肺均正常.RBC:3.48×10~(12)/L,Hb105g/LWBC:4.3×10~9/L,BPC:58×10~9/L.N0.52,L0.40,M0.06,E0.02.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原糖0.02,早幼粒0.02,中幼粒0.04,晚幼粒0.085,杆状核0.075,分叶核0.295.中幼红0.08,晚幼红0.14,淋巴细胞0.23,单核细胞0.015.粒系:中性粒细胞分叶核比例增高,杆状核细胞比例减少.红、淋二系比例大致正常.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散在少见.诊断印象:请结合临床观察.1996年1月、查体:胸骨压痛(?)、心肺(一)、肝可及、脾肋下4cm,淋巴结(一),双下肢散在出血点.血检:RBC:1.75×10~(12)/L,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伤寒病的临床表现与血象和骨髓象的相关性,我们搜集1988年2月至1992年2月四年中收治的经细菌和/或血清学明确诊断伤寒的住院患者33例,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33例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5~13岁3例,17~35岁27例,40~51岁3例。血象:WBC 以4~10×10~9/L 为正常。33例中4.2~9.9×10~9/L 8例,14.1×10~9/L 1例(以上为WBC 正常及增高组);0.55~385×10~9/L24例(WBC 低下组);外周全血细胞减少者9例;WBC 小于1×10~9/L3例,最低者0.55×10~9/L。骨髓均采自发热期,经两人共同阅片,其中3例因严重稀释未作分类。结果WBC 减少组24例中有10例腹泻。肝脾肿  相似文献   

13.
我科于1999年9月至12月用思密达与复方苯乙哌啶片联合治疗病毒性肠炎病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999年9-12月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40例,年龄6月-2岁;男22例,女18例;发热16例,无发热24例;轻度脱水20例,中度脱水10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9/L 12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制备胰岛素抗血清的新方法。每只免疫动物的胰岛素用量为200~300μg.免疫时间60天。经放射免疫分析,10株抗血清的50%B/T稀释度均大于1:10万,最高者达1:26万。用计算机进行Scatchard分析,10株抗血清的Ka_1均大于1.5×10~(12)L/M,Ka_2均小于4×10~(?)L/M。[Ab~·]_1,在0.5~1.6×10~(-12)M/L之间,[Ab~°]_2均大于1×10~(-11)M/L。10株抗血清与前胰岛素、胰多肽和胰高血糖素进行放免分析,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5.
自体输血已有100余年历史,它的优点是避免了一些经血传播疾病;以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蛋白抗原等产生免疫反应的危险。另外,由于多次自身采血,还刺激了骨髓血细胞生成。近年来,自体输血又有了新的进展,如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等~[1]。但“蛙跳”法自体输血尚未见报道。本文对31例自体骨髓移植前的病人采用“蛙跳”法自体输血收到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31例病人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6例,晚期恶性淋巴细胞瘤3例。ALL和ANLL患者均经联合化疗获完全缓解并经过巩固强化治疗,3例恶性淋巴瘤(Ⅲ或Ⅳ期)患者均为联合化疗或局部放疗效果不佳者。男18人,女13人,年龄:9-48岁,体重:25-83kg;白细胞X4.26×10~(9)/L;血红蛋白X124.5克/L;血小板X129.9×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X0.0026。  相似文献   

16.
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NL)是骨髓增生性疾病中少见类型,现将作者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0岁,因乏力、左上腹包块1年于1991年1月11日入院。患者1年来曾因上述症状多次在本地医院就医,查血象白细胞计数为15~17×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14~15×10~9/L,未作明确诊断及治疗。体检,无贫血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胸骨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5cm、质中等、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15.6×10~9/L、N0.96、E0.02、M0.01、L0.0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变性同骨髓。BPC305×10~9/L。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简称 PNH)并发脑血管病者在国内较少见,我院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7岁。于1987年10月1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晨起酱油样尿,每月发作1~2次,每次持续1~2天,当时未引起注意。约半年后月经量增加、面色苍白,乏力,每于感冒、劳累后出现酱油样尿,每次持续2~3天。化验:RBC2.16×10~(12)/L、Hb 50g/L、WBC 5.1×10~9/L、Ptc 59×10~9/L、Ret7%。  相似文献   

18.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罕见疾病,其中门脉高压、脾切除术是常见原因。近年来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1:女,25岁,农民。因发现左上腹包块5个月入院。入院查体:贫血貌,胸部未见蜘蛛痣。脾大,肋下4cm,剑突下4cm,尖端过脐5cm,质韧无压痛。无腹水。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80g/L,RBC2.7×10~(12)/L,WBC3.2×10~9/L、BPC0.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的发病原因及防范措施,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发现的12例EDTA-PTCP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行血常规检查均发现血小板减少(60×10~9/L),均重新采血并于1h内送检,EDTA-K2 抗凝管机检血小板结果仍明显降低(18-52)×10~9/L;枸橼酸钠抗凝管机检及草酸铵稀释液手工计数血小板均接近正常,12例均明确为EDTA-PTCP。结论:应用 EDTA-K2 抗凝管机检血小板计数减低而患者并无出血倾向、血栓形成等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表现时,应采取手工计数、更换抗凝剂等方法复检,以减少或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5 5岁,因发热1天入院,既往体健,无药物、食物变态反应史.入院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予新青霉素Ⅱ、双黄连粉针剂、维生素C治疗.入院后查血常规WBC3 4×10 9/L,N0 706,L0 265,RBC4 57×10 12 /L,HGB114g L -1 ,Plt322×10 9/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