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天然药物对患有同种疾病的病人有的有效,有的无效?傅玲霞译杨雄志校(广东省广州市陈李济制药厂)我们研究了几种口服有效的草药,发现其作用规律是;在胃液作用下或加热时,具有重复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分解为低分子的抗氧化剂。我们称这些低分子抗氧剂为“生物调...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是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技术之一,而透析液又是一类有多种离子或非离子物质的溶液,具有一定的渗透压.它是通过透析机人工肾膜装置与人体细胞外液之间进行离子、小分子物质的交换,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和低分子毒物,以及清除体内毒素或过量药物,同时提高对高分子药物的排除率,调节体液水和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3.
血液吸附对尿毒症中分子物质清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大孔高吸附表面积高分子吸附剂对尿毒症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方法:用大孔高吸附表面积高分子吸附剂型吸附器与透析器串联,对30例慢性尿毒症患者作单次吸附-透析治疗,并与血液透析作交叉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中分子物质的清除差异。结果:治疗后吸附-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中分子物质均有所降低,但吸附-透析组降低比血液透析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对尿素氮和肌酐的清除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球蛋白、红细胞、血色素、白细胞、血小板和电解质的改变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吸附比透析能更有效清除尿毒症病人体内的中分子物质,与透析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孔高吸附表面积高分子吸附剂对尿毒症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方法]用大孔高吸附表面积高分子吸附剂型吸附器与透析器串联,对30例慢性尿毒症患者作单次吸附-透析治疗,并与血液透析作交叉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中分子物质的清除差异.[结果]治疗后吸附-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中分子物质均有所降低,但吸附-透析组降低比血液透析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对尿素氮和肌酐的清除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球蛋白、红细胞、血色素、白细胞、血小板和电解质的改变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吸附比透析能更有效清除尿毒症病人体内的中分子物质,与透析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肾排泄是许多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甙类)及其代谢物从机体消除的主要途径。若药物的清除全部或部分地以原型经肾排泄,对于肾功能受损的病人其消除速度就慢,半减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致药物作用增强或毒性增加。例如卡那霉素有80%原药经肾脏排泄,当...  相似文献   

6.
可降解输尿管支架通常由天然或人工高分子材料或可降解金属材料制成,其表面可伴有涂层药物,具有体内降解优势,无需二次手术拔出,但其降解碎片可能引起再次梗阻和降解碎片的生物毒性仍不确切,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设计一种力学性能良好,且具有抗炎、防结垢或抗瘤等优良特性的可降解输尿管支架及其涂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天然药物是指一种药物制剂所含化合物分子都是天然存在的化合物,而非人工制备的化合物,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合成的,以及地球乃至宇宙所固有的化合物.天然药物包括植物药[1-4]、动物药[5-6]、微生物药[7-9]和海洋药物[10]等,是指以这些生物体的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为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或制剂.天然药物研究一般以提取分离技术为基本实验手段[11-15],分离纯化活性单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具有稳定性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使药物靶向肿瘤部位并缓慢释放,降低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载药系统。天然高分子材料由于来源丰富,生物相容性好,降解产物对人体无毒而备受重视。通过查阅文献,笔者综述了天然高分子材料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在4-二甲氨基吡啶(DMAP)的催化下,天然高分子海带多糖(Lam)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出一种新型水溶性生物可降解交联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海带多糖(Lam-GMA)。以Lam-GMA为交联剂,与丙烯酰胺(AM)单体共聚制备水凝胶。在生理条件与脂肪酶的作用下,对凝胶的溶胀特性和降解行为进行研究。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高分子药物,包埋在水凝胶中,研究其降解释药行为。结果表明,GMA接枝到Lam链的反应转化率很高,并且接枝率可控;交联剂用量越大,水凝胶降解所需时间越长;随着水凝胶的降解BSA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10.
菲琳 《国外医学情报》2002,23(10):34-35
对一名肿瘤学家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治疗那些对化疗产生耐受性的病人,其肿瘤组织对每种已知的化疗药物都具有抗药性。不幸的是,这些病例几乎不是少数,75%的癌症病人可对药物治疗无反应或产生耐药性。在癫痫方面,其状况同样如此,因为大量的抗癫痫药物对多达30%的病人无效。英国伦敦大学神经病研究所的Ley Sander报道说,如果这些病人对第二种药物治疗仍无反应,那么,他们对第三种或第四种药物治疗反应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1.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药多以植物药为主,含有多种成分,临床按辨证论治原则处理错综复杂的病症,对药物运用也要求灵活多样,用炮制手段处理药物,正如《金匮玉函经》提出:“或须去皮去肉……依方拣采治削、冷、净、洁”,提出了入药部位净度要求,应根据方药具体目的分别进行选择,分离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清除杂物以提高药物质量,使其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使之更好地适应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2.
<正>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多数药物在肝脏经过生物转化而清除。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对肝脏的作用,造成肝脏损害和病变。据统计,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和药物热。药物性肝病可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人的2%~5%[1]。近年的资料表明,植物药、中药和草药所引起的肝损害也颇多见。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内源性肝毒性和特异性反应。血浆置换术(PE)是用人工方法清除血液循环中因肝功能衰竭而产生的有害物质,使肝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代  相似文献   

13.
血液灌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通过体外循环使血液通过具有高效、广积和解毒效应的吸附装置(即血液灌流器。主要成分是木炭和树脂),清除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或药物。由于血液灌流有与血液直接作用的优点,因此对高分子、水溶性很低的物质,甚至对已和  相似文献   

14.
羟自由基引发的DNA氧化损伤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有关活性氧的产生及其对生物分子的损伤机理研究受到各学科的普遍重视 ,许多疾病与活性氧的介入有密切关系 [1 ] ,尤其是羟自由基 (OH· )。作为最活泼的活性氧自由基并没有专门的清除酶 ,它与任何生物分子都以极快的反应速率发生反应 ,而 H2 O2 及 O- 2· 。等的反应活性与 OH· 相比不是很高 ,对生物体的损伤很可能是通过与金属离子如铁、铜反应形成 OH·而起作用 ,因此 OH·可能是对生物体危害最大的氧自由基 [2 ]。大多数生物分子与分子氧作用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的反应速度在无金属离子参与时是非常缓慢的 ,金属离子 (如铁、…  相似文献   

15.
为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具有较好抗氧化性能的药物,利用H2O2-CTMAB-鲁米诺发光体系,研究了17种清热中药水提取物抗活性氧的作用。结果表明其对H2O2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并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日本医科大学研究人员经动物实验证明,氢能清除对机体有害的活性氧,使因脑梗死造成的脑损伤减半。这项研究成果有助于开发出比现有脑梗死治疗药物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日本医科大学太田成男教授等人分析氢对培养细胞的影响时发现,氢能清除一种氧化能力极强、对机体有害的活性氧—  相似文献   

17.
潘继承  张杰 《右江医学》2003,31(5):487-488
重型肝病病情极其严重 ,病死率居高不下 ,现就近年来国内外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的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物理型人工肝  物理型人工肝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人工肝支持系统 ,主要是利用血液 (血浆 )灌流、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或血浆置换 ,以去除肝功能衰竭 (肝衰 )患者血中的有毒物质。如过高的胆盐 ,一些中毒肝衰患者血中过高的药物等。1.血液灌流 (hemoperfusion ,HP) 是通过吸附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药物及代谢物 ,因此去除的毒物必须是可吸附的 ,常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和树脂。它对中分子物质清除效果好 ,其活性炭可无选择吸附中…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病人血液中分子物质清除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尿毒症病人血液中中分子物质清除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慢性尿毒症病人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联合组采用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连续4周;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连续4周.治疗前后抽取血液检测中分子物质的含量,并观察两组血压、皮肤瘙痒、睡眠不良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分子物质均有下降,但联合组中分子物质下降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2.54,P<0.05),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χ2=4.86,P<0.05).结论 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可有效清除中分子物质及减轻皮肤瘙痒,改善血液净化效果,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DCs),并且证实未成熟DCs在体外可以诱 导同种T细胞的低应答。 方法: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及TNF-α联合诱导,分化出不同发育阶段的DCs。采用再次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未成熟DCs处理过的T细胞对与未成熟DCs同一来源的T细胞的应答能力。 结果:在DCs的未成熟期与成熟期均中度以上表达CD14分子;随着培养时间的不同DCs内吞能 力不断变化,在第7天达高峰,且内吞量高于相同培养时间的单核细胞(P<001);在再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供者未成熟DCs预处理的受者T细胞当再次被供者的T细胞刺激时应答降低,而对第三者的T细胞刺激则表现强反应性。 结论: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DCs,经过再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发现具 有中度表达共刺激分子的未成熟DCs在体外可以诱导T细胞免疫低应答。  相似文献   

20.
血液灌流临床上常用其清除体内的某些代谢产物,外源性药物或毒素,如对血浆内毒素进行血液灌流,对血浆内毒素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使中毒症状显著改善,神志转清,中分子物质及血液中蛋白的分解活性减少,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