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覆盆子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根据本草研究历代中药覆盆子的来源。结果:药典收载的掌叶覆盆子的原植物在历代本草中未有记载,正品覆盆子的原植物似为插田泡Rubus coreanus Miq。结论:建议把插田泡Rubus coreanusMiq.收入药典或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覆盆子基原植物进行考证,分析其具体基原植物,理清溯源。[方法]系统查阅东汉时期至建国后的本草文献,根据各本草的文字记载和附图,结合现代植物学特征、产地等分析,推测历代古籍对应的实际覆盆子品种。[结果]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覆盆子基原植物复杂且混乱,有茅莓(Rubus parvifolius L.)、树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f.)、覆盆子(Rubus idaeus L.)、插田泡(Rubus coreanus Miq.)、灰毛果莓(Rubus foliolosus D.Don)等多个品种。尽管数量较多,但一直都局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是现今《中国药典》中覆盆子唯一的基原植物,历代本草文献缺乏相关的记载,直到建国后《中药志》才首次将其作为覆盆子的基原植物,历代《中国药典》也沿用此观点至今。对覆盆子功效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并逐步确定为益肾固精缩尿和养肝明目。[结论]对覆盆子古今应用的认识,务必要具体分析其基原植物,而不能将覆盆子本草记载的功效和主治均归结于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对掌叶覆盆子果实的甲醇提取物进行柱色谱,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Ⅴ)、对羟基苯甲酸(Ⅵ)、三十一烷(Ⅶ).结论 除了化合物Ⅵ,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从小花雪胆Hemsleyagracilflora的果实中分得5个皂甙成分和1个皂甙元,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竹节参甙IVa、竹节参甙Ⅴ、雪胆皂甙Ma1、雪胆皂甙Ma3、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酯甙和齐墩果酸,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的果实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川续断中三萜皂甙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Y.Cheng et T.M.Ai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六个三萜皂甙(Ⅰ~Ⅵ)。根据化学方法及光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Ⅰ: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Ⅱ:Ⅰ的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Ⅲ:常春藤皂甙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Ⅳ:Ⅰ的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醇甙;V: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Ⅵ:3-O-α-L-吡喃鼠李糖(1→3)-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Ⅱ和Ⅲ为新天然产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菊科植物圆筒旱花(Xeranthemumeylindraceum Sibth. et Sm.)的产氰的果实中曾被分出吉莉甙(2-β-D-吡喃葡糖氧基-2s-3-羟基苯乙腈)和其它尚未鉴定的氰甙。也曾从同一植物中分离出双糖的吉莉木糖甙。对瘦果类的进一步研究以低含量分出了一个新的和两个已知的产氰化合物。后两个用TLC、GLC、~1HNMR、~(13)CNMR鉴定为黑接骨木甙(2β-D-吡喃葡糖氧基-2S-苯乙腈)和epilucumin(黑接骨木的木糖甙)。其未知物通过酶和酸水解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7.
盾状毛毡苔(Drosera rotundifolia)的成分已经研究了近百年,从中分离鉴定了很多种甙元,但仅分得三种甙即rossoliside(1),金丝桃甙(2)和槲皮素-3-O-22半乳糖甙(3)。本文报道从盾状毛毡苔中分离鉴定了6种甙:茅膏菜醌-5-O-葡萄糖甙(4),8-羟基茅膏菜醌-5-O-葡萄糖甙(5),棉花皮次甙(6),棉花皮素(7),山奈酚-3-O-葡萄糖甙(8)和异槲皮甙(9)。粉碎的干燥植物  相似文献   

8.
文摘     
357 从特勒亮丝草分得高野尻霉素异构物及其糖甙[英]/Asano N…//J Nat Prod.-1997,60(2).-98~101研究发现,天南星科植物特勒亮丝草(拟)Aglaonema treubii Engl.全草的50%乙醇提取物有强力抑制α-葡萄糖甙酶活性。经各种离子交换柱层析分得2(R),5(R)-双(羟甲基)-3(R),4(R)-二羟基吡咯烷(1),α-高野尻霉素(α-homonojirimycin,2),β-高野尻霉素  相似文献   

9.
赤(Thladiantha dubia Bunge)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从中国到朝鲜半岛)的葫芦科藤本植物。这种植物是雌雄异株,在日本仅有雄株植物被移入。在筛选葫芦科植物皂甙类成分的过程中,发现赤瓝植物的块茎中含有相当多的皂甙。从中分离得到3种皂树酸(quillaic acid)葡萄糖醛酸甙皂甙,分别命名为赤(?)甙(dubioside)A、B和C。本文报道该类葡萄糖醛酸甙皂甙的分离和结构测定。  相似文献   

10.
新疆和田红葡萄果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研究新疆和田红葡萄(葡萄科葡萄属植物和田红葡萄Vitis viniferaL)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从新疆和田红葡萄果皮中分离化学成分,用化学和光谱方法(UV、IR、^1H-NMR和^13C-NMR)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测定。结果:分离所得化合物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Ⅰ)、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erol-D-glucoside)(Ⅱ)以及α-吡喃-葡萄糖(α-D-glucopyranose)(Ⅲ)。其中齐墩果酸和β-谷甾醇-D-葡萄糖糖甙为葡萄属植物中首次得到。结论:提示可进一步开发研究葡萄果皮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倍半萜甙在活体试验中显示出相当大的生理活性。在菊科的倍半萜甙研究中,从续断菊(Sonchus asper)中分离到5个新倍半萜甙和3个新的紫罗兰酮衍生物甙以及2个已知甙。已知甙是通过~1H和~(13)CNMR与标准品对照确定的。新化合物的结构是通过化学和光谱数据确定的。干燥的续断菊全植物(3.5kg)用甲醇回流提取两次,提取液减压浓缩,残物悬浮于水中,用乙醚提取,水层通过AmberliteXAD-2柱,甲醇洗脱,洗脱液减压浓缩。残物(35g)  相似文献   

12.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十种大黄属植物:滇边大黄、水黄、小大黄、疏枝大黄、拉萨大黄天山大黄、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以及两种待鉴定的大黄的根和根茎中番泻甙A(Sennoside A,SA)、大黄酸-8-葡萄糖甙(Rhein-8-O-β-D-glucoside,R8 G)、大黄酸甙(Rheinoside)A、C、D(RA,RC,RD)等五种蒽甙的含量。该研究结果对藏医用大黄的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大黄属植物资源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辽东木Aratiaelata叶中分得6个化合物,经理化鉴别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Ⅰ: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半乳糖甙;Ⅱ: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Ⅲ: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Ⅳ: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甙;Ⅴ:齐墩果酸-3-O-β-D-吡喃半乳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Ⅵ: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甙,其中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竟争性结合试验对180种不同植物的水提物进行了环磷腺甙作用试验。就环磷腺甙的活性而言,在所筛选的180种植物中,仅枣(Zizyphus jujuba)果实呈现阳性结果。在成熟、干燥的大枣果实中,环磷腺甙的含量是100~600nmol/克(干重),而成熟的新鲜果实中环磷腺甙的含量是100~150nmol/克(鲜重),且在所考查的植物中.用竞争性结合试验和放射性免疫试验测得之  相似文献   

15.
大戟属植物 Euphorbia portlandica L.广泛分布于葡萄牙沿海地区。作者从该植物中分得1个新的假白榄烷(jatrophane)型四环二萜多酯 portlandicine(1)和4个已知化合物。由于假白榄烷酯类被认为是多药耐药性(MDR)强调节剂,故研究了上述化合物及从同属植物 E.segetalis 中分得的同类化合物(3)逆转 MDR 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匙羹藤的三萜和皂甙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国产箩摩科植物匙羹藤Gym nem a sylvestre (Retz.) Schult. 的叶中分得3 个化合物,经波谱和化学分析,确定结构分别为Sitakisogenin( Ⅰ) ,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 Ⅱ) ,3OβD 吡喃葡萄糖基齐墩果酸28OβD 吡喃葡萄糖甙( Ⅲ)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7.
泡泡 Asimina triloba 主产于美国东部,并以其鲜美可口的果实而闻名。早期的植化研究结果表明其果实和籽粒中含有油、脂质、脂肪酸和蛋白质,还有鞣质、谷甾醇、咖啡酸、酚类物质如原矢车菊甙元(procyanidin)、槲皮素、槲皮素糖甙及一系列异喹啉生物碱。Rupprecht 等报道从其籽和梗皮中发现一种新的乙酰甙元 asimicin,它具有较高的细胞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道欧锦葵(Malva silvestris L.)叶的黄酮甙具有分类学意义,可作为药材色谱鉴定特征的研究。分出4个8-羟基黄酮甙,其中两个为新结构,即:棉子皮亭-3-O-β-D-葡萄糖-8-O-β-D-葡萄糖醛酸甙(1)和4′-甲基-海波拉亭-8-O-β-D-葡萄糖醛酸甙(2)。从植物组织提取物(80%THF)中分离黄酮甙是先通过C18-反相材料纯化,再通过NH_2-固定相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最后(1)(锦葵属植物中的主要黄酮甙)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提纯。而(2)(仅痕量)先用硅胶柱层析,继用制备  相似文献   

19.
从丝叶唐松草根中分得一新的三萜皂甙,命名为thalifoenoside A,根据光谱和化学方法确定其结构为3β,22(S),27-三羟基-24-烯-环菠萝蜜烷,3-O-β-D-鸡纳糖基-(1→2)-α-L-鼠李糖基-(1→6)-β-D-(4-乙酰基)-葡萄糖甙,其甙元亦为一新的化合物。此外还分到3个已知物thalifendlerine,N-methylcorydaldine,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20.
丝叶唐松草中—新三萜皂甙(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丝叶唐松草根中分得一新的三萜皂甙,命名为thalifoenoside A,根据光谱和化学方法确定其结构为3β,22(S),27-三羟基-24-烯-环菠萝蜜烷,3-O-β-D-鸡纳糖基-(1→2)-α-L-鼠李糖基-(1→6)-β-D-(4-乙酰基)-葡萄糖甙,其甙元亦为一新的化合物。此外还分到3个已知物thalifendlerine,N-methylcorydaldine,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