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尾叶香茶菜中提取的总二萜类化合物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抑瘤率观察总二萜类成分灌胃给药对S180、HepA、U14和EAC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总二萜类成分体外对11种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尾叶香茶菜总二萜2,1,0.5 g/kg对S180、HepA、U14和EAC肿瘤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也显示尾叶香茶菜总二萜对11种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结论尾叶香茶菜总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为尾叶香茶菜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香茶菜属植物富含二萜化合物,作者曾报道从小叶香茶菜Rabdosia parvifolia叶中分得两个对映-异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又分得两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parvifoline A(1)和parvi-foline B(2),以及一个已知二萜:rabdoloxin B(3)。  相似文献   

3.
香茶菜属Isodon植物中的很多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化合物都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作者又从皱叶香茶菜I.rugosus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中分得一新的对映-贝壳杉烷  相似文献   

4.
大叶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叶香茶菜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6个二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pinodosin(1),Isodonoiol(2),Lasiodonin(3),Oridonin(4),AdenolinE(5),Lasiodin(6)。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5.
唇形科香茶菜属(Rabdosia)植物在日本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中国则用作抗肿瘤和抗炎剂,有几篇关于香茶菜属二萜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的综述已经发表。本文报道鄂西香茶菜(Rabdosia henryj(Hemsl.)Hara)的一个新二萜—4-表鄂西香茶菜素A,(4-epi-henryine A_1)分离和结构。结构是通过光谱数据确定的,为鄂西香茶菜素A(henryine A)的4-差向异构体。鄂西香茶菜1986年10月采自湖北省陨西县,地上部分用95%乙醇回流,浓缩后的乙醇提取物在乙酸乙酯中研匀,乙酸乙酯层用5%碳酸钠振摇除去有机酸,干燥、蒸发,  相似文献   

6.
凉山香茶菜(Rabdosia liangshanica)主产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它含有丰富的二萜类成分。作者报道了七个具有抑制肝炎病毒活性的新的二萜成分的分离和结构测定。干燥粉碎的凉山香茶菜叶用乙醚提取,蒸除溶剂,其残留物溶于温热的甲醇中用活性炭脱色,浓缩透明的淡黄色滤液,除去出现的沉淀,蒸除甲醇溶剂,其残留物经硅胶柱层析,用氯仿和不断增加丙酮一氯仿比例的溶剂洗脱,并用TLC检测各部分。所有组分均通过  相似文献   

7.
毛叶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民间用于抗菌消炎,也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我们曾对河南新县白云山产毛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从叶的乙醚提取物中除了得到齐墩果酸等三萜酸外,尚分得了4个ent-Kaurene型二萜化合物,已作报道[1].我们新近又从茎叶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二萜化合物,并做了详尽的图谱数据测定.根据图谱数据分析,X-ray所示的晶体结构确定该化合物为rabdoepigibberellolide [2],见图1.近20年来,虽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出许多对映-贝壳杉烯(烷)型二萜化合物,但ent-Gibberellane型二萜化合物的分得在国内尚属首次,另外,此化合物的波谱数据亦是首次详细给予归属.  相似文献   

8.
纪海婷  王岩  马志明  李洪岩 《吉林医学》2008,29(19):1608-1610
目的:观察尾叶香茶菜中提取的六种二萜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并应用MTF法分析二萜类化合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二萜类化合物B、C、F可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本研究证明尾叶香茶菜来源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为尾叶香茶菜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翔实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柔茎香茶菜(Rabdosia flexicaulis C. Y. Wu et H. w. Li)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四川西南部生长丰富。它的化学成分过去未曾研究过。作者现在报道从该植物的叶分离到一个新的二萜,命名为柔茎香茶素A(flexicaulin A)1和两个已知二萜,鄂西香茶菜素A(henryin A)5和香茶菜星B(rabdoloxin B)6。结构是通过光谱和化学方法确定的。柔茎香茶菜(采自四川冕宁县)干叶(11.5kg),在索氏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取,蒸去乙醚得一绿色残物,溶于甲醇,加活性炭(100g)回流1h,过滤(×3),滤液蒸发至1/3体积,过滤,得50g黄色粉末。甲醇蒸干得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蓝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提供依据。方法蓝萼香茶菜叶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应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用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评价了其中7个二萜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化合物1对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影响。结果从蓝萼香茶菜叶中分离鉴定了12个已知化合物,其中7个化合物为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蓝萼香茶菜甲素(1)、蓝萼香茶菜乙素(2)、蓝萼香茶菜丁素(3)、蓝萼香茶菜戊素(4)、毛叶醇(5)、对映-贝壳杉-3β,16β-二醇(6)和16R-甲基-3α,7α,14β-三羟基-对映-贝壳杉-15-酮(7);2个化合物为三萜:2α-羟基乌苏酸(8)和齐墩果酸(9);1个黄酮类化合物:胡麻素(10);2个有机酸:正十四烷酸(11)和正十六烷酸(12)。MTT法检测结果发现,化合物1、2和3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显示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处理Hep G2细胞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凋亡现象。结论河南辉县产药用植物蓝萼香茶菜富含有抗肿瘤活性的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是一类具有前景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化合物1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主要含四环二萜类成分。该属植物多具有抗菌消炎及抗肿瘤作用,民间多用于清热解毒、散瘀消肿[1]。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在我国主产于湖北巴东和四川巫山地区[2],该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为寻找新的二萜活性成分,对采自巴东地区的总序香茶菜(作者鉴定)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一个单体化合物(RR-1),经光谱数据分析,确定RR-1为已知二萜成分冬凌草丁素,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化学结构式见图1。1提取和分离1kg总序香茶菜干叶,稍粉碎,置索氏提…  相似文献   

12.
T.Fujita等最近从长管香茶菜[Rab-dosia longituba(Miguel)Hara]的叶中分离出两个抗癌活性的新二萜:长管香茶菜素A和B(longikaurin A和B),并测定了结构。本文继续报导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四个抗菌活性的新二萜——长管香茶菜素C、D、E和F。这四个化合物对Subutilis ATCC6633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62.5  相似文献   

13.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蓝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用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蓝萼香茶菜叶中分离鉴定4个已知化合物。其中3个为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蓝萼香茶菜甲素(1),蓝萼香茶菜乙素(2),蓝萼香茶菜丙素(3);1个为黄酮甙类:藿香甙(4)。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拟缺香茶菜Rabdosia excis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谱学分析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拟缺香茶菜分离鉴定2个化合物,化合物Ⅰ命名为拟缺香茶菜甲素(excisoidesinA);化合物Ⅱ鉴定为齐墩果酸。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发现的新二萜成分。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新的抗癌活性成分,从河南省嵩县产内折香茶菜[Rabdosiainflexus(Thunb)kudo]叶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2种成分,其中一种根据各种光谱和化学证据推断其化学结构为新的二萜化合物,命名为内折香茶菜素B(inflexusinB);另一种成分鉴定为齐墩果酸。提示:内折香茶菜素B有明显的细胞毒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尾叶香茶菜中Kamebakaurin、excisanin A、rabdokunmin C、Kamebanin四种二萜类成分的HPLC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测多评法方法学考察模式,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尾叶香茶菜药材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用性。方法:以尾叶香茶菜中的4种活性成分为指标成分,采用两种校正方法分别建立各成分与Kamebakaurin的相对校正因子(fk/s),计算各成分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尾叶香茶菜中这4种成分的含量,并比较两种一测多评法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建立了尾叶香茶菜中4种二萜类成分一测多评法方法学考察模式;不同仪器和色谱柱多点校正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率校正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时测定尾叶香茶菜中Kamebakaurin、excisanin A、rabdokunmin C、Kamebanin 4种二萜类成分的多点校正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尾叶香茶菜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从西藏红豆杉Taxus wallichinana Zucc.树皮中分得2个新的重排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粉碎的该植物干树皮用甲醇浸泡1周(分3次)。甲醇提取物过滤并真空回收溶剂,所得残渣于水和正己烷中分配。水层用氯仿提取,氯仿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正己烷-乙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甲醇洗脱得3个主要部位,它们再经制备TLC分离,以氯仿-甲醇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纯化河南产尾叶香茶菜(Rabdosia excisa)叶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尾叶香茶菜叶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尾叶香茶菜叶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1α,6,11β,15β-四乙酰基-6,7-断裂-7,20-内酯-对映-贝壳杉-16-烯(I)...  相似文献   

19.
丁兰  汪汉卿 《医学教育探索》2005,(2):190-191,223
香茶菜属植物是我国民间广泛使用的草药,供药用的约有30余种。主产于河南的冬凌草和毛叶香茶菜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已作为市售抗菌消炎、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甘肃省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当地民间以其茎叶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无明肿痛。刘晨江等[2]从河南产的总序香茶菜中提取到一种二萜化合物rubescensinD,另未见其他有关总序香茶菜化学成分的报道。为了寻找其活性成分,本实验对甘肃产总序香茶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嫩枝叶中分离得到多种结晶成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进一步研究毛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 ,通过各种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毛叶香茶菜的 70 %丙酮粗提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得到 5个已知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 ,分别为Epinodosin(Ⅰ )、Odonicin(Ⅱ )、Lasiodonin(Ⅲ )、冬凌草甲素 (OridoninⅣ )、Shikokianin(Ⅴ )。结论 化合物Lasiodonin(Ⅲ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