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木香始见于《本草经集注》,最初为木香之别名,来源为菊科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根。唐代时出现独行根,乃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根,作为木香的代用品使用,称“土青木香”。此种植物自明代时成为正品青木香,而早期的正品木香则被改称为南木香或广木香。现因青木香含马兜铃酸,已取消药用标准。  相似文献   

2.
木香系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味苦,性辛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具有行气止痛、消食健脾之功效。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是木香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木香烃内酯具有利胆和抑制溃疡,抑制由KCl诱导的主动脉收缩[1],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2]。木香的炮制方法有蒸制、酒制(酒泡)、煨制(面煨、纸煨、麸煨)和清炒等[3],现在多用煨法和清炒法。本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木香生品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变化,探讨其炮制机制。1材料与仪器木香购于广东广弘药材有限公司,经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  相似文献   

3.
夹竹桃科植物欧洲夹竹桃NeriumoleanderL.是生长于孟加拉国的一种稀有常绿灌木,民间用作解毒剂、抗菌剂、抗麻风剂、抗癌剂、强心剂和CNS抑制剂。该植物中含有卡烯内酯、孕甾烷和三萜等成分。作者曾从中分得一个新卡烯内酯化合物3β-羟基-5β-卡烷-8,14,16,20(22)-四烯内酯()。本文报道另一个新化合物,并研究了其抗菌、强心活性。干燥粉碎的植物根250g在室温下用95%乙醇提取,浓缩液分别用沸程在40℃~60℃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经过制备薄层,甲苯-乙酸乙酯(1∶1)展开,得到一个新化合物12β-羟基-5β-卡烷-8,14,16,20(22)-…  相似文献   

4.
1研究背景 青蒿素(Artenusinin)又名黄花蒿素、黄蒿索,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Jl)中提取的有效抗疟成分,为我国传统抗疟中药.其化学成分是含内过氧化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网脉橐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菊科橐吾属植物网脉橐吾Ligularia dictyoneura (Franch.)Hand.-Mazz。根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95%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结果:从石油醚部分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中3个(Ⅰ,Ⅲ,Ⅳ)为eremophilane(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1个(Ⅱ)为bakkenolide(蜂斗菜内酯)型倍半萜,4个倍半萜Ⅰ,Ⅱ,Ⅲ,Ⅳ分别为:7(11)-eremophilen-8-one,bakkenolide A,6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6β,8β-hydroxyeremophill-7(11)-en-12,8α-olide,另外1个化合物为β-谷甾醇(Ⅴ)。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木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性木香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这些有效成分具有松弛平滑肌和解痉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中的含量测定为木香内酯。本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了10批木香药材中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研究了从菊科植物线叶矢车菊(Centaurea hyssopifolia Vahl)和狭叶矢车菊(C.linifolia Vahl)分到的五种新氯化倍半萜内酯和四种有关的化合物的细胞活性。各成份细胞活性按照Geran等方法对HeLa229细胞单层培养的生长抑制作用进行测定,以6-巯基嘌吟作为阳性对照。测定结果表明:在五种氯化倍半萜内酯中有四种,即氯线叶矢车菊内酯A,B,C,D(chlo-rohyssopifolin A,B,C,D)及另外两种化合物菜蓟苦内酯(cynaropicrin)和去酰菜蓟苦内酯(deacylcynaropicrin)显示对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微克/毫  相似文献   

8.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其性味甘、苦,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1].主要含有挥发油成分和内酯类成分.其中内酯类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作用[2,3],该类成分还具有调节胃肠道功能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的功能,尤以白术内酯Ⅰ作用明显[4].为有效控制白术质量,本实验采用HPLC法建立内酯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可操作性强,重现性好,为更好地控制白术药材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心叶兔儿风A insliaea bonatii Beauverd系菊科兔儿风属植物,全世界约70种,我国有45种,分布于西南、华南及华东一带[1]。其根入药,祛风湿、通经活络,治腰、膝关节痛[2],为藏药中的常用药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同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倍半萜内酯、倍半萜苷、甾体、三萜及黄酮类化合物[3,4]。近几十年来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较大的药用价值,如芸香苷(rutin)和橙皮苷(hesperid in)有调节血管渗透性和类似维生素P的作用,已在许多国家成为法定药物;儿茶素(cat-ech in)和水飞蓟素(silyb in)作为治疗慢性肝炎和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10.
<正>木香原文:木香,味辛,温。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魔寐。译文:木香,味辛,性温。主治邪气,能解除毒邪传染温热疾病之不明病因,能使记忆力加强。主治被湿水浸伤。长期服用则不会睡后做噩梦如同被妖鬼压住而惊醒。解读:木香又名南木香、五木香、广木香,为菊科植物云木香、越西木香、川木香等的根。每年10月至次年1月间采挖,除去残茎,洗净晒干即可入药。其性温,味辛,入肺、  相似文献   

11.
Podocarpus milanjianus Rendle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PodocarpusmilanjianusRendle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及相关物理常数对照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竹柏内酯D (1) ,竹柏内酯G(2 ) ,竹柏内酯F(3) ,罗汉内酯C(4) ,陶塔酚(5 ) ,19 羟基陶塔酚(6 ) ,β- 谷甾醇(7) ,胡萝卜苷(8) ,豆甾醇(9)。结论:化合物1,2 ,7,8,9为该属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2.
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广布于植物体,其中补骨脂内酯和香柑内酯日益被用于光化学疗法。作者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克隆抗体的新酶免疫测定法,用以检测植物样品中补骨脂内酯样的呋喃香豆素化合物的含量。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将5-羟基补骨脂内酯化学修饰成5-氧乙酸-补骨脂内酯(5-OAP),经 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后,再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成抗原5-OAP-BSA。  相似文献   

13.
白术成分的研究(第一报)——陕产白术脂溶性部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陕西商县产的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脂溶性部位,用硅胶干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分得五种成分。根据光谱分析及衍生物的制备分别鉴定为苍术醚、杜松脑、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第五种成分初步鉴定为甾醇化合物,在继续研究。其中杜松脑,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是首次从苍术属植物中分得的。用玻璃毛细管气谱法选择了脂溶性部位的分析条件并确定了苍术内酯及羟基苍术内酯在总图谱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藏药矮丛风毛菊有抗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药矮丛风毛菊有抗癌活性近年,世界各地药物学家对倍半萜内酯的生物活性非常关注,它们正成为制造新药的重要源泉,其中以菊科植物所含倍半萜内酯种类最多。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研究报道,西藏医学中用于治疗黄疸病、腹泻及发烧的菊科植物矮丛风毛菊(Saussu-ve...  相似文献   

15.
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为银杏内酯类化合物中活性最高的PAF受体拮抗剂。而银杏内酯C(ginkgolide C)则活性较低。两者几乎从银杏叶和根中以等量提取出来。银杏内酯C转化为银杏内酯B的方法为:(1)保  相似文献   

16.
蒿属(Artemisia)属于菊科春黄菊族(tribeanthemideae)。由于本属植物在化学上、药理学上、和分类学上的重要性,人们经常对它们的地上部分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作者对印度民间药用植物进行了植物化学研究.并从多种蒿属植物分离到抗疟倍半萜内酯—青蒿素(artemisinin)。本筒报报道从籽蒿(Artemisia salsolides Willd)。地上部分离到芹菜素(apigenin),芹菜素—7,4'—二甲醚,芫花素(genkwanin)和5,7,3。5'—四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从裂叶  相似文献   

17.
关苍术活性成分的分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菊科植物关苍术的根茎中分离得到三种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鉴定,分别确定为苍术烯内酯甲(Atractylenolide I),苍术烯内酯丙(AtractylenolideⅢ),及β-谷甾醇(β-sitostefol),其中β-谷甾醇是首次从关苍术中分离得到的。  相似文献   

18.
A.garcini(Burm.)DC是菊科植物,从中曾得到细胞毒化合物和抗癌倍半萜成分.本文报道从该植物的氯仿提取物经溶剂系统分离和硅胶柱层层离,得到一个新的抗肿瘤倍半萜内酯化合物(Ⅰ),  相似文献   

19.
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是一大群药用植物的生物活性组分,广泛存在于爵床科、伞形科、大前科、木兰科、防已科及菊科等植物中。仅从菊科植物中分离到的倍半菇内酯就超过3000种结构、一些重要的药用植物如山金车、黄花蒿和小白菊中的信半储内酯为其主要活性成分,而从黄花蒿分得的青蒿素,则以其具有强抗疟作用而闻名。本文拟简介近期关于倍半蒲内酯的抗肿瘤、抗溃疡、强心、抗偏头痛以及抗疟作用。正抗肿瘤活性倍半前内酯显示细胞毒活性和抗肿瘤活性。但至今,关于其体内抗肿瘤活性的报道还很少。1982年Tower。等报道从银胶菊Partheniumhysterop…  相似文献   

20.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岛,艾纳香属植物Blumea arfakiana的叶子作为传统药用于治疗胃痛、虫咬和贫血症等,此种植物的化学成分以前未见报道。作者从该植物叶子的石油醚-乙醚提取物中经硅胶柱层析反复分离得到豆甾醇、β-桉醇和七个倍半萜内酯类成分,经光谱鉴定后分别为桉叶油内酯类化合物Graniline(1~4)、艾纳香内酯blumealactone C(5)、艾纳香去乙酰基内酯deacetyl-blumealactone(6)和艾纳香去氧内酯deoxy-blumealactone(7)。药理实验表明,在已得到的化合物中,β-桉醇能够降低血压,降低中枢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