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名称:回阳救急汤方剂组成:附片三钱干姜一钱肉桂一钱党参五钱炒白术三钱茯芩三钱陈皮二钱炙甘草钱半五味子一钱制半夏三钱麝香三厘调服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源流发展:该方出自《伤寒六书》,(以下简称该方),作者陶华,明朝人,字尚文,号节卷,浙江余杭人。考其方实由张仲景的《四逆汤》与虞博的《六君子汤})源流而出,再加肉桂,五味子,麝香衍定而成。主治寒中三阴,阴盛阳微之证。世称善本的汪氏汤头歌诀表扬其:“三阴寒厥见奇勋”。性能效用:主治三阴寒厥证:全身畏冷,四肢冰凉,蜷卧沉重,冷汗气短,吐泻寒饮,指甲唇青,脉沉迟无力,舌质淡胖苔白而滑等。由于该方驱散寒阴,挽回垂绝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党参的成方制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含党参的所有成方制剂,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其组方规律。结果:含党参成方制剂共409首,主治证候共93种,主治疾病共110种。高频证候为气血两虚证、脾胃气虚证,其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八珍汤和四君子汤加减。高频主治疾病为眩晕、腹泻。治疗眩晕的药物组合以八珍汤为底方,包含十全大补汤和归脾汤;治疗腹泻的药物组合以四君子汤为底方,包含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支持度≥20%,置信度为0.9)。结论:含党参成方制剂功效主要为补益气血和健脾益气化湿,组方来源多为经典名方,这与党参的主要功效一致。  相似文献   

3.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药组成。功能主以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痰饮,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苔白滑脉弦滑。笔者遵其法,将此方运用于临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逍遥散浅析     
逍遥散浅析西宁市中医院汪永洪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方由: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甘草组成。共细末为散,每剂加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亦可水煎服。该散具有养血疏肝,健胃和营的作用。主治血虚肝郁症见两肋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瘦食...  相似文献   

5.
香连丸首出于《兵部手集方》,由黄连、吴茱萸同炒,去吴茱萸加广木香而成。《太平惠氏和剂局方》则用黄连加吴茱萸煎浓汤炙干;再取木香共研细末,合匀过筛,另加米醋水泛丸。香连丸功能清热燥湿,行气导滞,主治湿热痢疾,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等症,是临床用于肠胃急性病的有效方剂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医宗金鉴》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临床运用。[方法]收集整理《医宗金鉴》中的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对其临床运用范围及前贤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医宗金鉴》采古籍精粹教化后学,融医理治法分科阐明。治疗各类气虚证,先以四君子汤夯脾胃之气,再审证加味,虽方法多样但稳妥实用,为纂者呕心求索于历朝医著斟酌而成。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能助气血转盈、病势转安,广布于内、外、妇、儿多个篇章,涉及病种广泛,如脾胃病、中风、久疟、痰厥、外科溃疡后诸症、痈疽、带下病、妊娠病、幼科惊风、痘疹等。[结论]《医宗金鉴》中的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运用灵活,对治疗各类脾胃气虚证有显著疗效,有助于现代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归脾汤出于宋代严用和著《济生方》中,主要功效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以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而见失眠、健忘、盗汗、困倦、怔忡等症。我在临床运用归脾汤加昧治疗多种病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一方来源于唐代孙思邈之《千金要方》,主治大病后胆寒不眠症。后世医家扩大了主治范围,如汪昂《医方集解》曰:“胆为清净之腑,又气血皆少之  相似文献   

9.
武丽鸿 《中外医疗》2010,29(33):120-120
少腹逐瘀汤源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此方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少腹瘀阻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痛满,或经期腰少腹胀或月经1个月见3、5次,连续不断,短而又来,其色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痛,或月经推迟痛而不下等症。  相似文献   

10.
四君子汤“入盐少许”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君子汤是补气剂中的代表方之一。主要治疗脾胃气虚证,也是补气剂的基本方,后世所用的补脾益气的方剂多是从此方化衍而来。在学习和研究方剂的过程中,发现四君子汤中“入盐少许”的用法令人感到颇为微妙。四君子汤的主治证病位在中焦脾胃,而用法中又偏偏强调“入盐少许”,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1.
桑麻丸     
<正>主治肝经虚热,症见头眩目花,久咳不愈,津枯便秘,皮肤粗糙,须发早白。桑麻丸载于明代龚廷贤所著的《寿世保元》卷四引胡僧方。本方曾名"扶桑丸",扶桑即指桑叶。方药组成:桑叶800克,巨胜子(炒)200克。用桑叶加巨胜子配制成丸剂,其制法为:秋季采桑叶适量,漂洗干净,晒干研末,另将巨胜子(熟黑芝麻)成粉,分别盛在陶瓷罐  相似文献   

12.
小青龙汤的药理作用及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青龙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一书,全方由麻黄、桂枝、半夏、芍药、干姜、细辛、五味子、炙甘草组成,主治表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等。因本方配伍精炼,用药严谨,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经典名方。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止咳平喘、抗炎、解热、抗过敏等作用。相关研究对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也进行了探讨,兹就有关文献资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有关厥阴俞最早的描述见于《素问·长刺节论》,此后唐《千金要方》中四见而四名,同时载有定位、主治,至宋《太平圣惠方》将之归入膀胱经,使之正式成为背俞穴,及至明《针灸聚英》首次明确其为心包络的背俞穴。多数古今文献记载厥阴俞的主治病证病位在心肺、胸背,但厥阴俞对齿痛、膝痛及全身多种疾病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文献中所见较少,试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四君子汤是补气剂中的代表方之一。主要治疗脾胃气虚证 ,也是补气剂的基本方 ,后世所用的补脾益气的方剂多是从此方化衍而来。在学习和研究方剂的过程中 ,发现四君子汤中“入盐少许”的用法令人感到颇为微妙。四君子汤的主治证病位在中焦脾胃 ,而用法中又偏偏强调“入盐少许”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阳病,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小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为和解少阳之首方。笔者临床应用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所有含木香中成药处方的证治及配伍规律,为木香的临床运用及相关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运用复杂系统熵聚类、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和改进的互信息法对含有木香中成药处方中的药物分布、性味归经、主治证候及疾病进行统计,并对其核心药物组合和证治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含木香中成药处方451首,主治证候106种,主治疾病128种,核心药对7对。其中,高频主治证候为食积证、气滞血瘀证,其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木香顺气散和香附四物汤;高频主治疾病为积滞和腹痛,其对应的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木香顺气散和香砂六君子汤。结论 《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木香的中成药在消化系统疾病上的运用最为广泛,于其他方面的应用较少;其治疗食积证和积滞病均以木香顺气散为基本方;治疗气滞血瘀证和腹痛病,分别以香附四物汤和香砂六君子汤为基本方;木香在抗炎、抗菌及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新药研发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四逆散的作用机理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组成,主治少阴病四逆症,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由于主治繁多,故历来对其方义解释多种多样。如本科教材《方剂学》说:“炙甘草甘温益气以健脾,柴胡透邪升阳以舒郁,枳实下气破结,芍药益阴  相似文献   

18.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原用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症,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组成,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作用、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诸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此方用途广泛,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眼科后些病症,颇有良效,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六君子汤合麻子仁汤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脾胃病的疗效.方法:通过对临床两则案例分析,以示其运用之验.结果:六君子汤出自《医学正传》,具有健脾和胃、理气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麻子仁丸出自《伤寒论》,具有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主治脾约证.两方相结共奏健脾和胃、理气化痰、行气消积、润燥通便之功.六君子汤合麻子仁汤正契合肺气亏虚,痰湿蕴肺,腑实肠闭之的病机,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脾胃病提供了理论基础.结论:六君子汤合麻子仁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脾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以及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还有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小柴胡汤作为千古名方成为后世和法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广泛,山西省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选用小柴胡汤作为协调整体的方剂,配合治疗局部的药物组成众多调治各脏器的方剂,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我在临床遵循刘绍武老师活用经方的旨意,将小柴胡汤作为基本方剂,同时根据不同的变症加用药物应用于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