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雷公藤中新成分雷藤三萜内酯 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雷公藤去皮根部中分离得到一种五环三萜内酯化合物——雷藤三萜内酯 A(Triptotriterpenoidal lactone A),分子式为 C_(30)H_(46)O_3,熔点为322.5-326.5℃。通过对该化合物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的分析,鉴定了化学结构式。为国内外在卫矛科植物中迄今尚未报道过的一种新成分。  相似文献   

2.
从合欢皮(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中分得一个五环三萜内酯——合欢三萜内酯甲,经IR、~1H NMR、~(13)C NMR、MS等波谱分析并与类似物对照,推定其化学结构为3β,16β,21β—trihydroxy—△~(12)—oleanen—280ic acid的C_(28)→C_(21)内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矮杨梅Myrica nan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矮杨梅根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此11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2α,3β-二羟基羽扇豆醇-20(29)-烯-28(19)-内酯(Ⅰ)、2α,3β-异丙叉羽扇豆醇-20(29)-烯-28(19)-内酯(Ⅱ)、龙吉苷元(Ⅲ)、马斯里酸(Ⅳ)、齐墩果酸(Ⅴ)、杨梅萜二醇(Ⅵ)、阿江榄仁酸(Ⅶ)、arjunglucoside Ⅱ(Ⅷ)、6,7-二羟基藁本内酯(Ⅸ)、氢化胡椒苷(Ⅹ)、6′-O-acylclionastero-3-O-glucoside(Ⅺ)。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羽扇豆醇内酯(lupeolenolide),化合物Ⅱ为Ⅰ的新的人工产物,命名为异丙叉羽扇豆醇内酯(isopropyllupeolenolide)。化合物Ⅲ、Ⅷ~Ⅺ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从雷公藤分离出五环三萜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雷公藤总甙(TG)中分离出一种五环三萜酸化合物-雷藤三萜酸A(Triptotriterpenicacid A),经IR, ~1HNMR, MS等波谱分析,并与雷藤内酯甲水介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作对照,确定其分子式为C_(30)H_(48)O_4,化学结构式为3β-22α-dihydroxy-△~(12)-oleanen-29-oic acid。该化合物为首次直接由植物中分离出。初步药理实验证明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总甙(TⅡ)中三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雷公藤总甙(TII)中分离出五个三萜化合物,T_1,T_2,T_3,T_6,T_28.除T_1未经药理试验外,其他四个化合物均具有抗炎作用。经波谱和其他理化常数分析,其中T,T_6,T_28三个化合物再经X-Ray单品衍射结构分析,确证了它们的分子结构,T_(?)为雷公藤内酯甲;T_2为3β,22β-二羟基-△~(12)-齐墩果烯-29-羧酸,是一个新的化合物,命名为雷公藤三萜酸B;T_3为雷公藤三萜酸A;T_6为木栓烷类的Orthosphenic acid;T_(28)为3β.22α-二羟基-△~(12)-乌索烯-30-羧酸,命名为雷公藤三萜酸C.  相似文献   

6.
从柳穿鱼Linaria vulagrais Mill.的干燥全草中分得6个三萜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鉴定它们的结构为环阿尔廷-25-烯-3β,24ζ-二醇,环阿尔廷-23-烯-3β,25-二醇(cycloart-23-ene-3β,25-diol,Ⅱ),isomultiforenol(Ⅲ),isomultiflorenone(Ⅳ),乌索酸(ursolic acid,(Ⅴ),马斯里酸(maslin『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岗梅 Ilex asprell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和RPHPLC等色谱方法对岗梅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岗梅根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三萜及其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8-O-β-D-glucopyranosyl pomolic acid (1)、冬青苷XXIX(ilexoside XXIX,2)、冬青苷B(ilexoside B,3)、刺参苷F(monepaloside F,4)、长圆冬青苷B(oblonganoside B,5)、3-O-β-D-xylopyranosyl-3β-hydroxyurs-12,18(19)-dien-28-oic acid 28-β-D-glucopyranosyl ester (6)、毛冬青皂苷B(ilexsaponin B,7)、randialic acid B(8)、毛冬青酸(ilexolic acid,9〖)和19-去氢乌索酸(19-dehydroursolic acid,10)。结论 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中药胡芦巴三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豆科植物胡芦巴Trigonellafoenum-graecumL.种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7个三萜类化合物(包括3个三萜皂苷和4个三萜),通过测定理化常数、光谱数据等,鉴定了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羽扇豆醇、31-去甲环阿尔廷醇、白桦醇、白桦酸、大豆皂苷Ⅰ和大豆皂苷Ⅰ甲酯。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胡芦巴中分得,亦为胡芦巴属植物中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鳢肠水溶性部位的化学和药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鳢肠属植物鳢肠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方法 通过溶剂提取法和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运用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利用C6细胞和PC12细胞观察鳢肠水溶性成分对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从该部位分离得到3个三萜皂苷,分别为3-O-β-D-吡喃葡糖刺囊酸(Ⅰ)、3-O-β-D-吡喃葡糖刺囊酸-28-O-β-D-吡喃葡糖苷(Ⅱ)和3-O-(2-O-硫酰基-β-D-吡喃葡糖)刺囊酸(Ⅲ),还分离得到了豆甾醇(Ⅳ)和蟛蜞菊内酯(Ⅴ);化合物Ⅰ具有抑制C6细胞和PC12细胞增殖的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是鳢肠水溶性部位抑制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从水杨梅根中分得8个成分,经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quinovic acid(I),3-oxo-urs-12-ene-27,28-dioic acid(Ⅱ),qinovic acid-3β-O-β-D-glucopyranoside(Ⅲ),quinovic acid-3-β-O-α-L-rhamnopyranoside(Ⅳ),noreugenin(Ⅴ),7-O-β-D-glucosyl-noreu  相似文献   

11.
三萜皂甙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本文主要对近十年来三萜皂甙的药理研究作一简要综述。内容包括三萜皂甙对代谢、免疫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菌、抗炎、抗癌、溶血、细胞毒和毒性作用。并介绍了已知的三萜皂甙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耀  汪俊松  孔令义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0):1733-1739
甘遂烷型三萜是一类具有四环体系三萜类型的化合物,在植物分布中比较罕见,是一类数量较少的三萜类化合物。为了进一步研究甘遂烷型三萜,通过查阅有关甘遂烷型这一类化合物的文献,对该类三萜的植物分布、化学结构分类及典型核磁共振碳谱数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党参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目的 对党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水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从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通过波谱解析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自党参水提物的氯仿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分得4个化合物。结论 除文献报道过的苍术内酯Ⅲ(atrctylenolideⅢ)外,还首次从党参中分到香豆素类成分白芷内酯(angelicin),补骨脂内酯(psoralen)和琥珀酸(succinic acid)。  相似文献   

14.
15.
从水杨梅根中分得4个成分,经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quinovicacid-3β-O-(3',4'-iso-propylidene)-β-D-fucopvranoside(Ⅰ)quinovicacid-3β0-O(2',3'-O-isopropylidene)α-O-isopropylidene)-α-L-rhamnopyranoside(Ⅱ),quinovicacid-3β-O-β-D-fucopyranodise(Ⅲ)quinovicacid-3M),quinovicacid-3β-O-β-D-glu-copyranosyl-(28→)-β-D-glucopyranosylester(Ⅳ),其中Ⅰ和Ⅱ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三萜皂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中药白头翁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中药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的根茎中分离出一种三萜皂甙成分,经化学和光谱法确定为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哺阿拉伯糖-3β,23-二羟基-△~(20(29))-羽扇豆烯-28-酸,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四川龙胆系龙胆科龙胆属植物 ,生于山野坡林下及水湿地带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一年生草本植物 ,高 2 .5 8m;茎直立 ,黄绿色 ;叶稍带肉质 ,稍尖 ,两面有光泽 ;根部有很多分枝[1,2 ] 。龙胆科植物在《神农本草经》中作为中品收载[3 ] ,具有泻胆肝火 ,清热燥湿的功效。用于骨间寒热 ,湿热黄疸 ,寒湿脚气 ,咽喉痛 ,目赤 ,口苦 ,阴部湿痒等证 [4]。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自 1 91 3年 Ashahina等从该属植物的根部分离得到苦味成分龙胆苦碱( gentiopicrin)以来[5] ,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已有大量研究报道 ,主要含生物碱 ,黄酮类 ,酚类 ,…  相似文献   

19.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 15批穿心莲商品药材中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脱水穿心莲内酯高于穿心莲内酯的占 2 6 .7% ,穿心莲内酯高于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占 5 3.3% ,两者含量差异在±10 %以内的占 2 0 .0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银杏叶中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银杏叶以20%乙醇超声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再经酸性氧化铝-活性炭-硅藻土混合柱层析,在100℃以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硅烷化60min后,用HP-5 MS毛细管色谱柱,柱温从180℃程序升温至300℃。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以峰值最高的碎片离子作为监视离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3.7,14.3,15.3和6.8min,特征(监视)离子(m/z)分别为537,625,713及455(2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0%,99.4%,96.0%和96.3%,RSD分别为0.54%,2.40%,1.98%和2.4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作为银杏萜内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