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 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或皮层盲、偏侧或四肢无力、共济运动障碍为该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特征。6例经头颅CT确诊,余15例经MRI确诊,丘脑、中脑、桥脑、小脑、枕叶病灶为主。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多以中脑、丘脑缺血症状为主,头颅CT最具特征性改变为双侧丘脑蝶形低密度;MRI上为长T1长T2信号。MRI对该病的诊断较CT明显敏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死,预后较差。头CT及MRI检查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文革 《吉林医学》2009,30(21):2627-2628
目的:探讨影像学诊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方法和经验,提高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影像学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几率。方法:对30例TOBS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CT、MRI初诊无误诊或漏报。结论:CT和MRI是早期诊断TOBS的主要检查手段,只要影像科医师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合作,提高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科学认识与诊断水平,就能早期发现,早期得到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与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或皮层盲、偏侧或四肢无力、共济运动障碍为该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有多种形式,以丘脑、中脑、桥脑、小脑、枕叶病灶为主。头颅CT最具特征性改变为双侧丘脑蝶形低密度(MRI上为长T1、长T2信号)。MRI对该病的诊断较CT明显敏感。结论:TOB综合征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塞,预后较差。临床拟诊病人早期行MRI检查更能提高诊断率,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3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 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或皮层盲、眩晕、肢体瘫痪、共济失调、记忆障碍为该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特征。影像学MRI特征: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合并梗死病灶为主。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同时具有幕上幕下多处梗死病灶的表现,结合头颅MRI检查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治疗及判定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32例患者均接受抗凝、抗血小板、降纤、脱水、活血化淤、脑保护等综合治疗。结果 32例均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头晕、意识障碍(包括一过性意识障碍)者26例,占81.2%。所有病例MRI检查均提示基底动脉尖端血管供血区两个及以上长T1长T2信号。32例患者中26例好转出院,其中痊愈3例(9.3%),23例(71.8%)遗留有一定的后遗症,死亡6例(18.7%)。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症状为波动性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MRI检查对诊断的敏感性高,以丘脑病变多见。早期诊断、综合治疗、预防并发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范仲鹏  屈宝华 《中外医疗》2011,30(25):171-171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8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研究。结果临床特点多为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影像学提示丘脑、中脑、桥脑、小脑、枕叶病灶多发病灶。结论 TOBS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有特征性表现;MRI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本组患者预后多较差。  相似文献   

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TOB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或皮层盲、偏侧或四肢无力为该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特征。结合影像学检查显示:丘脑梗塞最常见(9/10),其次为中脑或桥脑(8/10),并可同时伴有枕叶及小脑半球梗塞。头颅CT最具特征性改变为双侧丘脑蝶形低密度,伴有中脑或桥脑上部中央及旁中央区低密度(MRI像上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改变)。MRI对该病的诊断较CT敏感。结论:TOB综合征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塞,预后较差。临床拟诊病人早期行MRI检查更能提高诊断率,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TOBS)为基底动脉顶端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980年由Caplan首先提出。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TOBS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TO—BS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TOBS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最常见,影像学重要特征是基底动脉尖5条血管供血区域内多发脑梗死。MRI较CT更敏感。结论基底动脉尖及其分支供血区域大,梗死后表现为多病灶状态。CT可除外出血病变,MRI是早期诊断TOBS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3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临床表现复杂,以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最常见,首发症状以眩晕和意识障碍多见。影像学特征以丘脑、小脑、中脑、枕叶、颞叶等梗死灶多见,双侧幕上幕下同时受累。MRA、CTA及DSA检查可明确血管病变情况,为进一步治疗及预后提供导向。结论:TOBS有复杂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通过分析其特点,可为预防、治疗及预后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5~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等原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TOBS以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症状是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磁共振显示梗死灶位于基底动脉尖在内的5根血管分布区,幕上及幕下均有病灶。以丘脑及中脑病变为多见,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小脑、枕叶、颞叶等。病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提高生产率。CT和MRI是诊断TOBS的主要检查手段,MRI在早期诊断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4岁,4天前于安静状态下突然头痛、头晕、呕吐(非喷射状).无二便失禁,无四肢活动障碍.既往体健.在当地医院查头颅CT示双小脑低密度灶,考虑后颅窝占位性病变,故来我院进一步诊治.查体:T36.6C,P80次/分,R20次/分,BP13/11kPa.嗜睡状态,呼之能应,能正确回答问话,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视野无缺损,双眼双向水平眼震、垂直性眼震,伸舌左偏,左眼内收不能,其它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右侧上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左侧偏身共济失调(+).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存在,四肢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闭目难立征(+).?马回长T1、长T2异常信号.考虑脑梗塞,诊断为基底动脉尖综  相似文献   

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6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以中老年为主,病因及高危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运动及感觉异常是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头颅CT和(或)MRI提示中脑或丘脑梗死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枕叶、小脑、颞叶。结论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4.
籍延华  邵海林 《广西医学》2002,24(2):298-299
患者男性 ,5 4岁 ,1天前在活动中突然头晕恶心未吐 ,双眼视力模糊伴右半身无力及意识障碍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6小时前突然头晕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及言语不清。查体 ,神智呈嗜睡状 ,T38℃ ,P84次 / min,R2 1次 / min,Bp1 5 0 / 95 mm Hg( 1 mm Hg=0 .1 33k Pa) ,心肺无异常 ,双瞳等大等圆 ,0 .35 cm,光反应 ( + ) ,右鼻唇沟浅 ,伸舌略右偏 ,右上肢肌力 级 ,右下肢肌力 级 ,肌张力低 ,右健反射 + ,右锥体束征 ( + ) ,经急查头颅 CT示基底节区及枕叶梗塞。给予脱水剂、能量合剂、抗凝及激活脑细胞药治疗中于入院第 5天突然病情…  相似文献   

1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附25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征合征 (TopofthebasilararterysyndromeTOB)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 2 5例TOB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偏盲、运动障碍、感觉行为异常 ,为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重要特征是丘脑或中脑梗死合并其他部位 ,如枕叶、颞叶、小脑梗死。MRI较CT更敏感。结论 TOB综合征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死 ,早期行MRI检查 ,全面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syndrome,TOB综合征)系因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支血管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以意识障碍、瞳孔改变、眼球运动障碍及视物不清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科1996年10月~1998年10月经CT、...  相似文献   

17.
林一均 《浙江医学》2001,23(9):541-54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部位 (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 )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 ,临床并不少见 ,但诊断困难。现将我院从1994年至今收治的16例报道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1.一般资料男性10例 ,女性6例 ,年龄52~81岁 ,平均 (61.32±11.20)岁。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9例 ,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2例 ,高血压动脉硬化13例 ,糖尿病5例。2.临床表现神志…  相似文献   

1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ostral basilar Artery Syndrome RBAS)是因基底动脉尖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综合症,临床上较罕见,现将近年我二院收治的9例作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顾德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4):157-15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z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5例确诊为TOB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病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临床主要以意识障碍、眼球活动障碍、瞳孔改变为主。MRI或CT发现中脑、丘脑、小脑、枕叶及颢叶内侧面等部位存在相应病灶。结论TOBS临床表现多样,MRI检查有特征性改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王东生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49-165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解剖特点、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2例中,伴有高血压病30例,糖尿病14例,高脂血症23例;42例均呈急性突然起病,不同程度意识障碍32例,眼球运动障碍29例,瞳孔异常改变17例;CT或MRI检查显示双侧丘脑内侧对称性分布的"蝶形"影像,提示脑干梗死33例,丘脑梗死23例,小脑梗死16例;一般治疗均采用控制血糖、血压、降脂和脱水等常规治疗,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冬凌克栓酶,抗栓治疗应用肝素加泵静点,自由基清除剂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结果: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10例,无效6例,死亡2例,有效率80.95%。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情危重,早期进行溶栓、抗血栓形成、应用脑细胞保护剂、抗自由基、控制血糖、血压、降脂和脱水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