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利用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肺灌注显像(PPI)监测下肢创伤及手术后(LEPP)肺99m栓塞(PE)患者疗效并对其评价。方法19例临床确诊的LEPP合并PE患者分别于溶栓治疗前、治疗2~4周后进行PPI;PPI图像上显示一个肺段灌注完全缺损记3分,缺损25%~75%记2分,<25%记1分,无异常记0分,根据记分变化分析溶栓治疗前后临床改善情况。结果19例患者溶栓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6例、有改善3例,治疗前(10.2±3.8)后(2.8±1.4)PPI记分有明显差异(t=7.75,P<0.01)。结论PPI为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评价肺血流改善的手段,对LEPP合并PE患者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肺显像评价肺血栓栓塞症(PTE)疗效的意义.方法:对67例PTE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6月行肺血流灌注显像,比较治疗前后肺段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1月、6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月与治疗后6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溶栓或抗凝治疗越早疗效越好,溶栓窗口期在发病1月内,1月后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放射性核素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铁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348-349
放射性核素在诊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中的应用,主要有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显像。分别主要用于评价肺动脉血流的分布情况和气道的通畅性和肺的局部通气功能,二者联合应用可对PTE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估。因PTE的栓子约70%~90%来自下肢深静脉,50%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可能发生PTE,故对DVT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进行肺灌注显像时,可同时获得下肢深静脉的显像,这使得肺通气/灌注显像在DVT-PTE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核索一日法肺通气/灌注(V/Q)显像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肾静脉血栓(RVT)患者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情况,并与CT血管造影(CTA)结果 进行比较.方法 99例DVT和RVT患者进行肺通气(锝气体)/锝标记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99mTc-MAA)灌注显像和胸部X线片检查,其中12例进行V/Q平面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23例同期进行CTA检查.根据肺栓塞前瞻性研究(PIOPED)诊断标准(1995年修订版),综合分析V/Q显像和胸部X线片结果 ,将PTE划分为高、中、低、极低度可能性和正常5类,并以高、中、低度可能性为阳性,极低度可能性和正常为阴性.比较灌注相SPECT显像与V/Q平面显像发现的病灶数量.结果 99例患者中,PTE高度可能性为35.4%(35/99)、中度可能性为8.1%(8/99)、低度可能性为9.1%(9/99)、极低度可能性为4.0%(4/99)、正常为43.4%(43/99),阳性率为50.5%、阴性率为49.5%.12例同时进行CTA、肺灌注V/Q平面显像和SPECT显像检查的患者,3种检查分别发现48、43和50个阳性肺段.8例CTA检查阳性患者的48个受累肺段中,肺灌注V/Q平面显像显示34个肺段阳性,与CTA检查的符合率为70.8%;肺灌注SPECT显像显示39个肺段阳性,与CTA检查的符合率为81.2%;两种检查与CTA检查符合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P<0.05).肺灌注V/Q平面和SPECT显像分别较CTA检查多发现9个和11个病变肺段,均在亚肺段水平.肺灌注SPECT显像较V/Q平面显像多发现的7个肺段也均定位于亚肺段水平.肺动脉部分栓塞时,由于血流可以通过,肺组织灌注可能正常,V/Q显像往往不能发现病变血管;而当外周肺段、亚肺段较小肺动脉栓塞时,CTA检查易漏诊.结论 SPECT可以明显改进肺V/Q显像.肺V/Q显像可以提供优良、准确的PTE诊断结果 ,CTA检查与其可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探讨PTE和DVT的危险因素,为PTE和DVT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PTE和DVT住院患者近10年内发病趋势、人口学特点、伴随疾病、获得性危险因素和血型.结果:PTE和DVT住院人数呈上升趋势;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45∶1,45岁以后男女构成比基本相等;PTE和DVT主要的危险因素为3个月内手术、创伤、骨折,但这些因素在复发者与未复发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TE和DVT住院患者非O血型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TE和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创伤和骨折是PTE和DVT主要的危险因素.女性雌激素水平和红细胞膜上的凝集素可能与PTE和DVT有关.  相似文献   

6.
大量临床资料证实,肺灌注显像结合肺通气显像具有无损伤、安全、无不良反应、辐射剂量低、可多次重复的优点,是确诊肺血栓栓塞症(PTE)、观察临床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恶性肿瘤合并VTE的患者177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入院的恶性肿瘤但未合并VTE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结果 VTE多发生在恶性肿瘤确诊的3月内,以肺癌最常见.高龄、合并疾病、白细胞计数增高、血红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增高、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D-二聚体增高在研究组中发生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感染、长期卧床、VTE病史、肿瘤压迫、接受化疗、生物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激素治疗、止血药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输血等,研究组的发生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中心静脉置管、接受激素治疗为恶性肿瘤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是恶性肿瘤合并VTE或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有冠心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接受激素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VTE,其中感染是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策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其病因的复杂性、临床表现的非特征性及常规检查的非特异性,使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误漏诊率及高死亡率,已成为国际性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近年来,针对肺栓塞遗传流行病学、发病学、无创检查技术、药物治疗、手术及介入治疗方法等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肺栓塞在临床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高危人群的预防、诊断意识及诊断水平不足、治疗方法不规范等。本期专题对肺栓塞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断意识及诊疗水平,降低肺栓塞的“三高”率,并推进本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急性肺血栓栓塞症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深静脉血栓形成49例(39.8%),心血管疾病43例(34.9%),恶性肿瘤31例(25.2%),创伤与骨折23例(18.7%),外科手术18例(14.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7.3%),下肢静脉曲张或静脉炎8例(6.5%),脑卒中3例(2.4%),无明显危险因素3例(2.4%)。其中同时存在≥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54例(43.9%)。(2)治疗及转归:经尿激酶溶栓治疗6例。单纯抗凝治疗117例,肺血栓栓塞症123例好转出院114例,死亡9例(7.32%)。结论:强化对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消除危险因素,减少和避免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陈观华  李裕标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17-2018,2046
目的对比研究^99mTc-MAA显像、X线片、超声、CT和肺动脉造影(PA)对下肢创伤及手术后(LEPP)患者并发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LEPP临床疑为PE的患者同期行^99mTc-MAA肺血流灌注显像(PPI)、下肢深静脉显像(RNVI)、X线胸片、胸部和下肢超声、胸部CT、PA检查。以PA为标准,计算PPI、X线片、超声、CT诊断PE的灵敏度。结果①16例患者中PA证实14例为PE,其中左侧PE3例,右侧PE7例,双侧PE4例,排除PE2例;②PPI发现14例PE受累肺段168个,平均每例受累11.8±4.6(3~17)肺段;③PPI、X线片、超声、CT诊断PE的灵敏度分别为100%(14/14)、28.6%(4/14)、35.7%(5/14)、85.7%(11/14);④RNVI发现71.4%(10/14)的PE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超声提示78.6%(11/14)的PE有DVT(χ^2=0.19,P〉0.05)。结论^99mTc-MAA显像为准确、无创、经济地诊断LEPP并发DVT和PE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D-二聚体正常的肺栓塞患者九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D-二聚体正常的肺栓塞(PTE)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院、血浆D-二聚体正常并确诊PTE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D-二聚体正常PTE患者中,仅1例W ells临床评分为3分,为临床PTE不可能组,肺动脉增强CT明确为段PTE。其他8例均为临床PTE可能患者,W ells临床评分为4.5~7.5分(中位数6.0分),病程1 h~2个月,D-二聚体为0.1~0.5 mg/L(中位数0.3 mg/L);肺动脉增强CT血栓位置:3例为亚段PTE,3例为段PTE,2例为主干PTE。结论 D-二聚体测试结果之后,至关重要的是先检查病人和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在临床PTE可能患者中,一个正常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不能排除PTE,影像学检查仍然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与肺栓塞(PE)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下肢DVT引起的非高危型PE患者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DVT的诊断方式为HDI 5000超声诊断仪。结果 PE危险分层、性别等因素的DVT引起非高危PE患者CT阻塞系数(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obstruction in-dex,CTOI)的相关因素,其中上述两个因素中PE危险分层是非高危PE患者CTOI的危险因素,性别是非高危PE患者CTOI的保护因素。结论 DVT引发PE的几率甚高,需予以重视,特别对于PE危险分层级别高的人和女性患者而言。对于已经确诊的由下肢静脉血栓引发的有症状性PE的患者而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在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之间收住院的经过顺行性静脉造影或下肢静脉超声临床确诊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268例进行统计,分为单纯深静脉血栓组(198例)和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组(70例),常规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分析两组C反应蛋白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表明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组C反应蛋白(72.780±33.724)mg/L明显高于单纯深静脉血栓组(39.220±49.633)mg/L,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显著异常患者肺栓塞的可能性较大,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深静脉血栓住院患者合并肺栓塞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肺结核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糖尿病患者肺结核的防治提供客观证据。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近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家族史、饮食情况、糖尿病并发症、饮酒、吸烟、结核病传染源接触史、结核病家族史、近3月来应激事件、日常体育锻炼、体重指数等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糖尿病家族史、是否饮酒、近3个月内应激事件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糖尿病病程、日常血糖控制、HbA1c、饮食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是否吸烟、结核接触史、结核家族史、日常体育锻炼、体重指数等方面差异显著(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日常血糖控制、饮食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是否吸烟、结核接触史、结核家族史、日常体育锻炼等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控制血糖及饮食、积极治疗并发症、戒烟、加强肺结核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及其临床实践程序,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p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in,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简介循证医学概念、起源和发展、核心内容及比较与传统医学的优缺点,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引入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实践。结果: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有因果关系,避免肺栓塞的高漏误诊率对预防致死性肺栓塞非常重要,肺栓塞的早期确诊需要多学科合作。循证医学通过系统分析确定患者关键临床问题,有针对性检索系统文献,掌握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把最佳证据用以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诊断。结论:循证医学以证据为核心,致力于提高医疗水平,促使医师终生学习。能很好应用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或肺栓塞的120例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下肢深静脉和肺动脉成像。结果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84例,肺栓塞46例,其中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存在者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管腔中央类圆形、长条形不均匀低密度性充盈缺损。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充盈缺损和管腔完全阻塞影像。结论 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CT肺血管造影(CTPA)在不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并发肺栓塞(PE)中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行CTPA检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左下肢LDVT,n=58)、B组(右下肢LDVT,n=30)、C组(双下肢LDVT,n=17),均行CTPA检查,比较三组PE检出率,计算CT肺动脉栓塞指数(CTI)并比较CTI≥40%患者所占百分率。结果 A、B、C三组的PE检出率分别为41.4%(24/58)、53.3%(16/30)、76.5%(13/17),C组PE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肺血管造影在不同LDVT患者中的应用对并发PE的诊断具有较大评估价值,尤其对于双下肢DVT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情况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社区门诊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眼底检查,结合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体质指数、病程等进行分析。结果102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DR44例(43·14%),其中单纯性DR患者39例(38·23%),增殖性DR患者5例(4·90%);视网膜动脉硬化30例(29·41%);玻璃体混浊6例(5·88%);糖尿病性白内障3例(2·94%)。病程<5年者DR患病率为30·4%,5~10年者为57·1%,>10年者为91·7%。DR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较非DR患者高,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加;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孙峰  燕存子  夏宇  王在义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4):3018-3022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栓塞(PE)发生率显著高于常人,但目前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呼吸危重症中心住院治疗的血红蛋白(Hb)≤140 g/L的COPD患者。依据肺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CTP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并发PE组和单纯COPD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史。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倾向性评分值,采用1∶1最邻近原则匹配,卡钳值为0.05,筛选出基线相同的两组病例。记录患者的D-二聚体、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病例339例,其中单纯COPD组289例,并发PE组50例。采用PSM方法筛选两组患者,最终得到单纯COPD组、并发PE组各50例进行后续研究。并发PE组患者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计数(N)、RDW、NLR高于单纯COPD组,淋巴细胞计数(L)低于单纯COP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是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OR=1.561,95%CI(1.096,2.225),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RDW与NLR呈正相关(rs=0.225,P<0.05)。结论 RDW升高是Hb≤140 g/L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危险因素,且RDW与NL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茅红艳  陈炳香 《中外医疗》2016,(26):107-109
目的:分析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子宫切除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子宫切除术后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收治时间在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将两组患者输血史、糖尿病、高血压、肥胖、PT-INR、Fib、PLT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PT-INR(1.21±0.09)%、Fib(3.72±1.65)g/L、PLT(245.48±56.72)×109/L等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有优势,P﹤0.05;研究组患者输血史为8.00%、糖尿病为12.00%、高血压为8.00%、肥胖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输血史、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实验室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