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羧甲基魔芋胶的结肠定位酶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瑜  武亚玲  侯世祥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360-2363
目的:通过体外法研究羧甲基魔芋胶的酶降解性能,评价其作为结肠定位给药系统载体材料使用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含大鼠胃、肠道内容物或商品酶的溶液模拟体内胃、肠道酶降解环境,采用黏度法考察羧甲基魔芋胶的酶降解性能,并对材料的酶降解动力学和醚化度与溶液pH对材料降解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羧甲基魔芋胶在模拟胃和小肠环境的溶液中不被降解,在模拟盲、结肠环境的溶液中可被降解;羧甲基魔芋胶和魔芋胶的酶降解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羧甲基魔芋胶的酶降解性能随其醚化度增加而降低,在pH 6.0~6.8溶液中,羧甲基魔芋胶的酶降解性能高。结论:羧甲基魔芋胶具有结肠定位酶降解性能,可作为酶降解型结肠定位给药系统载体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结肠定位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的释药机制。方法: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对小丸在不同释放介质条件下的药物释放度和溶蚀度进行研究。结果:与在不含酶介质中的情况相比,小丸在含酶(大鼠盲、结肠内容物或β-甘露聚糖酶)介质中的药物释放和丸粒溶蚀明显加快,酶对小丸载体材料的降解作用是造成丸粒骨架溶蚀的主要因素;随介质中β-甘露聚糖酶浓度增加,小丸的药物释放和溶蚀均有所增加,药物释放量与丸粒溶蚀量呈近似1∶1的线性相关;药物释放符合Peppas方程,其中释药指数n>1。结论: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的释药机制为酶降解溶蚀释药,具有结肠定位释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张瑜  侯世祥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9):1479-1483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体内外释药情况,评价其结肠定位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羧甲基魔芋胶小丸,测定小丸在含不同浓度β-甘露聚糖酶的介质中药物释放和丸粒溶蚀情况,并对药物释放、丸粒溶蚀和酶浓度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盐酸小檗碱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为对照,采用HPLC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经时血药浓度和胃、小肠及结肠组织分布量,计算药物的相对靶向释药指数。结果小丸在模拟胃和小肠环境介质中,5h累积释放在20%以下,在模拟结肠环境的含酶介质中,14h药物释放达90%以上,随酶浓度增加,药物释放及丸粒溶蚀程度增加,药物释放量与丸粒溶蚀量呈近似1:1线性相关;与对照组相比,小丸组在大鼠胃、小肠、结肠组织的药物相对靶向释药指数值分别为0.3924,0.4786,4.193。结论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具有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4.
氨茶碱魔芋胶骨架片的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体外释放试验对氨茶碱魔芋胶骨架片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以氨茶碱为模型药物,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氨茶碱骨架片,通过体外释放试验研究释放度测定方法,释放介质的pH、离子强度及转速对魔芋胶骨架片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桨法测得药物的平均释放时间(MDT)明显低于转篮法(P<0.05);在不同pH的释放介质中,药物的释放以在蒸馏水中最快,pH 6.8的PBS中次之,0.1 mol·L-1盐酸液中最慢;药物释放随释放介质离子强度增加而减慢(P<0.05);药物释放随搅拌转速增加而加快,但增加至100 r·min-1后,转速对药物释放影响不大(P>0.1);药物释放为扩散和溶蚀机制协同作用。结论:魔芋胶可有效控制骨架片中药物的缓慢释放,可作为一种新型的亲水骨架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魔芋胶-羟丙甲纤维素包衣片,并研究处方工艺及体外释放条件对制剂药物释放的影响,以评价其结肠定位释药效果。方法:湿法制粒压片得到盐酸小檗碱片芯,以魔芋胶与羟丙甲纤维素为包衣材料,制备干法压制包衣片;通过体外释放试验,对影响制剂释药的处方工艺因素进行考察;研究体外释放过程中衣膜的溶蚀情况。结果:在模拟胃肠道上端介质中包衣片几乎不释放药物,在模拟结肠环境的介质中,通过酶降解溶蚀造成衣膜破裂而完全释放药物;处方工艺中,随魔芋胶占衣膜总量的比例减少及衣膜用量增加,药物释放减慢(P<0.05),压力对药物释放无影响(P>0.05);体外释放时,随释放介质中酶含量增加,药物释放加快(P<0.05),而搅拌转速对药物释放无影响(P>0.05);药物释放机制为扩散和溶蚀释药。结论:魔芋胶-羟丙甲纤维素包衣片可达到结肠定位给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结肠定位羧甲基魔芋胶小丸.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羧甲基魔芋胶小丸;以小丸的包封率和在模拟胃、肠道上段介质中5 h药物释放百分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小丸制备工艺,并测定小丸体外释药.结果:羧甲基魔芋胶小丸的优化制备工艺为凝胶液pH为3,壳聚糖浓度为2.5 g/L,氯化铁浓度为5g/L,羧甲基魔芋胶浓度为20 g/L,药物与羧甲基魔芋胶质量配比为2:1;小丸体外释药时,在模拟胃、小肠介质中,5 h累积释放在20%以下,在模拟结肠(含0.05 g/Lβ-甘露聚糖酶)介质中,12 h累积释放达90%以上.结论: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可做为一种潜在的结肠定位给药系统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苦参碱结肠定位片,并研究和评价其结肠定位释药效果.方法 湿法制粒压片得到苦参碱片芯,以魔芋胶与羟丙甲纤维素为材料干法压制包衣;通过体外释放试验,对影响制剂释药的处方工艺因素进行考察;研究体外释放过程中衣膜的溶蚀情况.结果 在模拟胃液和模拟小肠液中包衣片少量释放药物,在模拟结肠液中,迅速而完全释放药物;处方工艺中,随衣膜中魔芋胶比例的减少及衣膜用量增加,药物释放减慢,片剂硬度对药物释放无影响;体外释放时,释放介质中的酶可显著加快释放速度,而搅拌转速对药物释放无影响;药物释放机制为扩散和溶蚀释药.结论 以魔芋胶-羟丙甲纤维素包衣的苦参碱片具有结肠定位给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κ-卡拉胶/魔芋胶骨架片的体外释放研究,探讨其释药特性。方法:将κ-卡拉胶和魔芋胶混合作为骨架材料,以盐酸青藤碱为模型药物,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骨架片,测定介质pH值、离子强度和搅拌转速对骨架片体外释药和溶蚀度的影响,分别采用Peppas方程和零级方程对骨架片的释药数据和释药过程中骨架溶蚀数据进行拟合。结果:骨架片在0.1mol/L盐酸液中药物释放最快,纯化水中次之,pH6.8PBS中最慢;随介质离子强度增加,药物释放减慢(P0.05),但氯化钠浓度达到0.1mol/L后,释药受离子强度影响不明显(P0.1);随搅拌转速增加,药物释放加快(P0.01);释药机制为扩散和溶蚀释放相结合。结论:κ-卡拉胶与魔芋胶复配可作为骨架材料用于缓释骨架片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结肠定位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大鼠体内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方法:将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小丸组)和盐酸小檗碱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对照组)大鼠灌胃给药(以盐酸小檗碱计,给药剂量为50 mg/kg大鼠体重)后,于规定时间间隔经大鼠股动脉取血,并取出胃、小肠、盲肠、结肠组织及其内容物,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血浆和胃、小肠、盲肠、结肠组织及其内容物中药物浓度,绘制不同时间药物在各生物样品中分布相对百分比直方图,并计算药物相对靶向释药指数.结果:小丸组给药后,在胃、小肠及其内容物中药物分布始终低于对照组,而盲、结肠及其内容物中的药物分布开始低于对照组,2~6 h后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小丸组在大鼠胃、小肠、盲肠、结肠组织及其内容物的相对靶向释药指数值分别为0.392 4,0.478 6,3.916,4.193,0.162 8,0.619 4,3.843,4.087.结论: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具有较好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释放介质pH和离子强度对羧甲基魔芋胶小丸体外释药的影响,对其释药特性进行评价。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羧甲基魔芋胶小丸,测定小丸在不同pH(分别为pH1.0,pH5.0,pH6.8,pH7.4)和离子强度(pH6.8PBS液中分别加2,4,6,8g/L的NaCl)释放介质中的药物释放、溶胀度和溶蚀度,并对释药数据进行数学方程拟合,探讨其释药机制。结果:随释放介质pH增加或离子强度降低,丸粒的溶胀度和溶蚀度增加,小丸释药加快;在HCl液中,药物释放符合零级方程,释药机制为膜控释放,在PBS液中,药物释放符合Peppas方程,释药机制为扩散和溶蚀协同作用。结论:羧甲基魔芋胶小丸的溶胀度和溶蚀度均与释放介质pH和离子强度有关,从而影响其药物释放速率和释药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瑜  侯世祥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3):1591-1595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吸收及胃,小肠和结肠组织中药物浓度经时变化,评价其结肠定位释药特性。方法:将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小丸组)和盐酸小檗碱羧甲基纤维素混悬液(对照组)大鼠灌胃给药(以盐酸小檗碱计,给药剂量50 mg·kg-1),采用HPLC测定大鼠体内盐酸小檗碱在血浆,胃,小肠和结肠组织中的浓度,计算药物相对靶向释药指数。结果:盐酸小檗碱在血浆和组织匀浆中线性范围分别为0.0252~2.52 mg·L-1(r=0.999 2)和0.126~25.22 mg·L-1(r>0.99),血浆和组织匀浆中检测限分别为10,8 mg·L-1,小丸组血浆中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是对照组的0.477倍;小丸组胃,小肠,结肠组织AUC0→∞分别是对照组的0.187,0.228,2.00倍;小丸组在大鼠胃,小肠,结肠组织的药物相对靶向释药指数分别为0.392 4,0.478 6,4.193。结论: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具有较好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一种茶碱时辰给药系统释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一种用于哮喘的夜间治疗的具有"慢速-快速"双相释药特征的茶碱时辰给药系统,并考察其释药机制。方法分别以磷酸钠和氯化钠为内外层渗透推动剂,制备双层片片芯(tablet-in-tablet core),并包以半透膜组成给药系统。考察包衣膜厚度对茶碱释放的影响及溶出过程中系统内微环境的变化过程。结果包衣膜在溶出过程中维持完整,包衣增重不影响系统双相释药的特征,增重范围控制在15~22mg·片-1时该给药系统具有理想的释药曲线。释药过程中系统内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系统内渗透压由11000降低至4000mmol·L-1,系统内pH值由7.0上升至11.2以上。结论本试验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慢速-快速"双相释药特征的茶碱时辰给药系统,其释药受系统内微环境的渗透压及pH值调节。快速释药阶段系统微环境pH值升高,茶碱溶解度在此pH条件下增大,渗透压及增大的溶解度同时作用加速了茶碱释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pH依赖-时滞型氟尿嘧啶(5-FU)结肠定位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空白丸芯,将药物与溶胀材料和黏合剂混合,采用空白丸芯上药法制备载药丸芯,以乙基纤维素为控释层包衣材料,Eudragit FS 30D为肠溶层材料,流化包衣法制备pH依赖-时滞型5-FU结肠定位释药微丸,以释放度为评价指标,考察影响5-FU微丸体外释药的因素。结果溶胀层材料的种类及厚度、控释层及肠溶层包衣厚度等对释药速率均有影响。将5-FU和羟甲基淀粉酶(CMS-Na)混合作为溶胀层,乙基纤维素有机溶液作为控释层,Eudragit FS 30D为肠溶层制备的结肠定位包衣微丸,当溶胀层增重30%,控释层增重12%和肠溶层增重20%时,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条件下,微丸释药特性基本符合设计要求,达到了结肠定位的效果。结论通过调整溶胀层,控释层,肠溶层包衣厚度可以制备5-FUpH依赖-时滞型结肠定位微丸。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分类,介绍了近年来有关经典体外释放方法、透析法、室扩散法、流池法、基于体外脂解模型的体外释放研究方法等体外测定方法在药物释放特性评价中的应用进展.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药物传递系统,评价脂质纳米粒的指标主要有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体外释放、稳定性等.药物释放是影响药物进入体内发挥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故体外释放是评价脂质纳米粒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控制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何建立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体外释放方法使其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则需要科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优化,促进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5.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主要从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理论依据、制备方法、辅料应用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总结,在有关系统分类方面比以往的文献中划分的更细致,同时笔者着重就目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所存在的缺陷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便为以后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春西汀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高  陈鹰  王瑞华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3):1795-1798
 目的研究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VIN-SMEDDS)的处方工艺。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处方配伍实验和伪三相图的绘制,以乳化时间、色泽和粒径的大小为指标,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搭配和处方配比。并对VIN-SMEDDS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溶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长春西汀的自微乳化处方中油相为GTCC(55%)、油酸(5%),乳化剂为Cremophor EL(30%),助乳化剂为Transcutol P(10%)。VIN-SMEDDS的粒径为(40.16±5.58)nm,自微乳化时间<1min,人工肠液中2h累积溶出百分率为90.01%,是原料药(11.07%)的8.1倍。结论所制备的VIN-SMEDDS达到了设计要求,为VIN的新制剂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伊曲康唑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鹰  郑庆玲  刘宏  辛华雯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2):1714-1718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自乳化给药系统(ITZ-SEDDS)的处方工艺。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处方配伍和伪三相图的绘制,以自乳化时间?色泽和粒径的大小为指标,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搭配和处方配比。并对ITZ-SEDDS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溶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伊曲康唑自乳化最终优化处方为:Maisine 35-1-Cremophor EL-Transcutol P=25∶30∶45。ITZ-SEDDS的粒径为162.5 nm,自乳化时间<1 min,ITZ-SEDDS在人工肠液中2 h累积溶出百分率为90.9%,是原药(0.52%)的174.8倍,市售胶囊(10.1%)的9.0倍。结论所制备的ITZ-SEDDS达到了设计要求,为ITZ的新制剂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