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猴头燕窝,不如多吃米馍".金元时代名医张从正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这些都说明在当时饮食调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疗的好处在于无药物偏颇,食用方便、味美。特别对于病后肠胃功能虚弱的人,更需要进行食补,补养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食补,即结合自身情况,通过调整日常饮食种类和进食方法等,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身体强健或愈疾防病的一种养生方法。通过食补达到养生的目的,被称为食疗养生,简称"食养"。通俗点说,就是通过调整饮食的摄取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保养。食疗养生的意义食物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生存所  相似文献   

4.
在“药补不如食补”的今天,失眠者如果采用得当的食疗方法,除没有不良反应外,且有一定的催眠功效。现特向您推荐几种易于制作的食疗方法,供选用。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末,“药食同源”已奠定了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基础。我们经常听到“药补不如食补”,饮食不单是要吃饱,而应吃出健康,达到防病治病的口的。  相似文献   

6.
卫怡然 《健康》2011,(1):32-33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很多食物具有"助性"作用,能让人吃出"性趣"。进入中老年,性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是自然规律,很多人奢望用"伟哥"或壮阳药物来维持性功能,但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作用,长期使用很可能会事与愿违。以下美食有较好的助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振莲  李静 《中国保健》2008,16(15):737-738
保健食品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70年代各国才投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保健食品相当与中国的中医食疗食品.食疗保健食品在我国源远流长,也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俗语云:"千疗万疗,不如食疗"、"药补不如食补"、"三分治七分养",这种寓医于食的养生防治疾病的哲理早在我国古代就有论述.  相似文献   

8.
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尽人皆知。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饮食调理,“食治则身治”,“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早已为人所接受。兹录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食疗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长寿食物     
药补不如食补。食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食疗来祛除疾病,延长自然寿命是人类长期研究的课题。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许多食物对人类的延年益寿具有特殊作用。鱼类特别是海水鱼,体内含有两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和DHA(二十碳六烯)。这些物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防止血管粥样物质沉积,抑制血栓素的合成,对脑血栓、血管粥样硬化、冠心病等  相似文献   

10.
谈到冬季进补,古往今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以致许多人对药补或食补产生偏见。但笔者认为,既然是补,只要选择适宜,服用得当,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药补不如食补,冬令进补其滋补作用最佳的食物当数羊肉”。羊肉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元素,能补虚抗寒、益肾壮阳。医圣张仲景首先将羊肉组成食疗方剂载入《金匮要略》,即:1.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50克(用纱布包)...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药食同源",在西药保健品充斥市场的今天,还有多少人了解药膳,以药膳食疗来保健强身呢?在得益于药膳调理之后,我们能否试着自己动手去制作一些方便实用的药膳方呢?且听药膳专家们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3.
《医药与保健》2011,19(11):63-63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锻炼。”秋末冬初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慢跑是一项很理想的运动项目’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促进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健美  相似文献   

14.
正从立春开始就已经进入春季了,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此时正是进补的好时机,无论是食疗或是药补都易于发挥效能。说起进补可有两类,一类为食补,一类为药补,但"药补不如食补"。春季食补宜食粥,在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热呼呼、味美可口的御寒粥,是下班回家的大人们、放学归来的孩子们以及在家休养的老人们的美餐。一碗暖彻全身的热粥,既能驱散阴寒之气,又可为人体补充养分,强身壮体,若是在其中加入一些入药食材,还有防病疗  相似文献   

15.
张文 《医药与保健》2004,12(1):54-54
俗话说:“今冬进补,来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强,能让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来年开春乃至全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我国古代素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的说法。如何把食补、药补、神补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产生最大的  相似文献   

16.
食养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但食补并非人人都可用,也不是随时随地皆可施。中医学认为,要使食疗发挥良好的医疗和保健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应重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因人制宜 一般来说,根据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年龄和体质差异等因素,对食疗(或叫食养)都有不同要求。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应注重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偏食,饮食有节,切忌峻补;中年时期,除非身体出现明显虚象(如大病初愈、过度劳心导致体质下降等),一般也不要盲目大补,可适当运用饮食之偏性来调整人体阴阳之偏颇;  相似文献   

17.
去病延年,寄希望于“药补”与“食补”者多。其实,历代医家对于“神补”甚为重视。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的告诫。 祖国医学认为:稳定的精神情绪,对人体脏腑气血能起到良好影响;而神志反常,喜怒无度,思虑太过,都会伤神,故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说法。“神  相似文献   

18.
韦公远 《健康生活》2012,(12):40-40
古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在冬季这个进补的大好时机,如何从自身健康状况出发,把食补、药补、神补三者有效地配合应用,是冬季进补的一门学问。因此,进补也是颇有讲究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早期的食疗与食品文化周一谋"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饮食,既注意食品的营养价值,又讲究食疗食补。可以说在食疗食补及饮食文化方面,祖先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十分珍贵的遗产。据《周礼·天官》记载,西周时期已将医学为为四科,而赫然列在首位者为"食...  相似文献   

20.
健康长寿离不开“四补”,即神补、动补、食补、药补。“四补”在健康长寿中的位置、作用以及相互关系,古今健康长寿的老人已给我们作了充分验证并得出了结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神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