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