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素圃医案》系清康熙年间江浙名医郑重光(号素圃)晚年的医案集,《素圃医案》4卷计收184案.素圃为火神派前期的扶阳名家,医案具有鲜明的火神派风格.笔者对《素圃医案》这本旷世奇书作了逐方逐药研究,现在此从“重视阳气”、“敢用姜附,喜用人参,重用茯苓”、“治病宗经,喜好经方”、“诊断独重脉诊”、“善用合方和药物组成”、“博采后世名方成方”等几个方面将其特色浅探之.  相似文献   

2.
《素圃医案》系清新安名医郑重光晚年的医案集,全书4卷计收184案.郑重光为火神派前期的扶阳医家,医案具有鲜明的火神派风格.“伤寒治效”53例中以四逆汤加减形式治疗38例.他重视阳气,擅用姜附,特色突出,四逆汤在《素圃医案》“伤寒治效”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3.
《素圃医案》系清新安名医郑重光晚年的医案集,全书4卷计收184案。郑重光为火神派前期的扶阳医家,医案具有鲜明的火神派风格。"伤寒治效"53例中以四逆汤加减形式治疗38例。他重视阳气,擅用姜附,特色突出,四逆汤在《素圃医案》"伤寒治效"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醉花窗医案》中对饮证诊治的独到之处,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从诊断、治疗和调护等各个方面对全书所栽水饮六证进行分析,总结《醉花窗医案》中对水饮为病的辨治特色与经验。[结果]《醉花窗医案》是清代山西省介休人王靖所著医案,共有医案101个,其中有6案明确诊为饮证,在饮证诊治上颇有特色。《醉花窗医案》中辨饮之主要脉症为:小便不利、胸膈满闷、渴、或肿、或悸、或吐、或不寐,脉弦而兼急、滞。其治多以五苓散为主方进行加减,病愈之后注重以六君等健脾化湿之品调摄之。[结论]《醉花窗医案》治饮证,善于凭脉定证,强调脉症相合。既诊则多以五苓散法治之,饮去之后强调摄养,以绝其生饮之源。  相似文献   

5.
《素圃医案》系清朝康熙年间江浙名医郑重光(号素圃)晚年的医案集,其主要学术思想可以概括为:重视阳气;善用姜附特色突出;治病宗经娴于伤寒;火分阴阳善分阴火;脉为准,凭脉者十之八九;圆通活法医意达变等6个方面。全书4卷计收184案,其中伤寒治效53例,暑证治效11例,疟疾治效14例,痢疾治效8例,诸中风证治效12例,男病治效31例,女病治效34例,胎产治效21例。素圃本人除"擅用姜附"外,"人参"用药之频繁亦是全书之首。如"胎产治效"共21例,"人参"之用达16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建伟手书医案》所选医案体现的临证特色。[方法]在研读全书116则医案的基础上,总体把握连建伟教授的临证特色,并选择其中的14则典型医案加以探讨,据其脉证,析其方药,明其理法。[结果]连建伟教授的临证特色包括诊察辨证与立法处方两个方面。诊察辨证主要体现在"四诊合参,尤重舌脉",如参附汤证案、苓桂术甘汤证案(二)、大黄牡丹汤证案(二)所述。立法处方包括"病有标本,治有先后",如平胃散证案、八正散证案、猪苓汤证案所述";天人相应,三因制宜",如苏子降气汤证案、蒿芩清胆汤证案、血府逐瘀汤证案所述";病达其机,药尽其性",如温脾汤证案、茵陈蒿汤证案所述";随证施治,中病即止",如小青龙汤证案、真武汤证案、地黄饮子证案所述。[结论]连老临证并无标新立异之法,疗效却可靠卓著,这既得益于他诊察辨证中的四诊合参、见微得过,亦离不开立法处方中的方证相应,故连老的临证特色可进一步概括为"司常达变,守正出奇"。  相似文献   

7.
[目的]学习新安医家汪机《石山医案》所载医案全篇,总结其临床治疗内科杂病的辨证用药特色,祈为现代中医学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视角。[方法]以《石山医案》案例为本,结合《神农本草经》、《内经》、《脾胃论》、《脉决刊误集》等相关论述与汪机"营卫论"思想,剖析汪氏医案,仔细分析其病因病机,探究其临床治病辨证特色和用药经验。[结果]汪氏精钻诸家医学经典,取各家之长,并独成一脉。其临证辨治特点为:虚疟治脾,人参扶正祛邪;善于辨证,尤为重视脉诊;阴血亏虚,参芪益气养血;阴虚血热,滋肾水制妄火;阴血亏虚,亦可助阳生阴;药需对症,临床辨析明之等。[结论]《石山医案》为汪氏朝究暮绎、废寝忘食之作,蕴含汪氏多年行医治病经验,对现代临床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望后学者能勤读经典,深入挖掘相关医案,拓展中医辨病治病思维,更好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清代名医王堉所著《醉花窗医案》中的各种鉴别诊断方法及其特色之处,期以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对全书明确涉及鉴别诊断的58案进行分析提练,总结《醉花窗医案》的鉴别诊断特点。[结果]《醉花窗医案》全书共有101案,其中58案明确涉及鉴别诊断,其鉴别方法,多从主症、兼症、脉诊三方面入手,而又尤重脉诊,是为特色。[结论]抓住主症,参以兼症,注重脉诊,脉证相合,是《醉花窗医案》中鉴别诊断的最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近代临床医家邵兰荪儿科病诊治经验。[方法]通过研读曹炳章之《邵兰荪医案》、裘吉生之《邵氏医案》、周毅修之《周辑邵氏医案评议》、潘国贤之《邵兰荪累验医案》,共收集整理儿科病相关医案60余则,结合叶天士、万全等医家对于儿科病的观点,从临床诊断、主治病症、临证治法、治疗原则、用药特色等方面,总结邵兰荪治疗儿科病的经验。[结果]邵兰荪治疗儿科病,临床诊断首重望诊,而察色望形之中,尤善察“三关”、审“山根”,并四诊合参。因小儿纯阳之体,疾病多从火化,故其诊治以热病为主。在热病中,邵兰荪受万全“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理论的影响,脏腑辨证多从肝脾论治;结合绍兴地处江南,气候温暖湿润的特点,认为热病多兼挟湿,故治疗疾病善于淡渗分利。邵兰荪遵循未病先防的原则,对于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多防病于未起,注重顾护胃气。由于温热病邪易伤津耗液,处方用药喜施鲜药,鲜药多清灵之性,清热而不伤津,以期轻可去实。[结论]邵兰荪治疗儿科病,医理治法清晰明了,处方用药经验独到,深入研究其儿科病诊治经验,对于指导临床上儿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此类儿科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醉花窗医案》中对食积的诊治思想,提高临床辨治食积水平。[方法]通过对全书所载有关食积的医案13则进行分析,从鉴别诊断、运动疗法、遣方用药等方面总结王堉对食积的辨治特色与经验。[结果]王堉常注意食积与他病的鉴别,以脉证结合为主要鉴别诊断方法,又以脉诊更为重要,描述食积之脉多为“右关坚而搏指”。王堉还善于运用运动疗法刺激中焦,振奋阳气,逐邪外出,治疗食积饮冷导致的急性腹痛,不药而愈。用药方面善用成方,以平胃散为主,灵活加减,未用泻下之药,却能达到泻下之效,常常使患者“解下秽物极多”而愈。[结论]王堉诊治食积颇有特色,精于脉诊,善于鉴别食积与他病,善用运动疗法治疗食积所致急性腹痛,用药方面善用成方平胃散加减,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1.
陈奇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4):265-265,277
汗腺机能障碍所致夏季功能性低热,比较罕见,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笔者遇治1例,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施以养阴清热、润燥透汗法而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症因脉治》是明代医家秦昌遇所撰的临床型医书。脾者,乃仓廪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对脾主运化观点的阐释,说明脾主运化的重要性。根据本书特点并结合《症因脉治》中的症、因、脉、治4个方面对脾主运化理论进行探讨,同时结合诸贤附论与临床实践阐明对脾主运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乡村医生现状调查与执业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河南省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和现阶段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乡村医生执业过渡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的两个县长葛县和西峡县,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结果: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十分重视农村卫生人员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在教育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成绩突出。但是也存在许多困难,比如乡村医生执业考试通过率低,后继乏人,培训费用过高,养老无保障等。结论:结合河南省目前乡村医生执业化面临的主要困难,建议在考试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培训费用,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做出改革,使河南省乡村医生执业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4.
"赤脚医生"培养模式对当前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脚医生"是对我国农村人民公社时期"半农半医"医疗卫生人员的特定称谓,他们的工作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为保障农民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赤脚医生"从产生到衰亡期间的教育发展历程,阐述了当时"赤脚医生"的教育培养模式,并从中汲取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本着"以史为鉴"的态度,针对当前乡村医生队伍中存在的业务素质偏低、人才流动明显等问题,提出了改变选拔方式、改进课程设置、加强中医药知识能力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强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住院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对改善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各级医疗单位儿科就医群体存在住院患儿为独生子女、家长过度溺爱、诊疗中过度紧张和恐惧等特点。分析现状可见,临床实践中儿科住院医师的医患沟通受到患儿、家长、医师三方面影响,存在患儿不易配合、家长医学护理知识不足、住院医师临床与沟通经验缺乏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规范化培训期间,加强儿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专项培训,建立医患沟通反馈机制,针对其医患沟通存在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以完善儿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6.
张承坤  崔为 《中医学报》2022,37(1):78-81
"阴火"最初为自然界真实存在的事物,如海火、地热等。宋代开始,理学思想兴盛,大量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被征引来解释人体。金代名医李杲将"阴火"的概念植入人体中,形成了中医的阴火理论,完成一次中医学术创新。李杲所论之"阴火",是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引起的下焦病理之火,但明清医家将之与朱丹溪的"相火"理论混淆,形成内容相互冲突的阴虚之火说和命门之火说两种理论,并且各自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代中医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为了消弭观点冲突,并基于临床实际情况,先后将"阴火"的概念进行范围扩大,最终形成"阴火"是指一切内伤引起的虚性火邪的观点,完成中医学术史上的又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17.
"阴中求阳"是在补阳药中佐以滋阴药,目的是补阴生阳,适用于阳损及阴。"阳中求阴"是在补阴药中,佐以温阳药,适用于阴损及阳。  相似文献   

18.
认真抓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医学专业人才的竞争,如何将一名刚步出校门的医学生尽快地培养成为高水平的临床专业人才一直是摆在医院管理者和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是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我院1993年以来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收到的较好效果,并从培训方法、培训内容、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交流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阴中求阳"是在补阳药中佐以滋阴药,目的是补阴生阳,适用于阳损及阴。"阳中求阴"是在补阴药中,佐以温阳药,适用于阴损及阳。  相似文献   

20.
高龄医生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医生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35例50岁以上的高龄医生进行生活满意度指数A (LSIA)有关的15项社会-心理-生物因素调查。结果:该人群的LSIA平均得分为14.51±3.05,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心境、健康 和经济状况、婚姻、是否独居、工作地点和时间等。结论:高龄医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众多,心境位居首位。健康状况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