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指中风后突然出现的患肢手肿胀疼痛和肩部疼痛,使肩手运动功能障碍,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畸形,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功能康复.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纳入3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和良肢位摆放,加运动疗法、蜡饼法和中频药透疗法。对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疼痛、水肿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进行评定。结果: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患肢肿胀和疼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显著改善疼痛等症状,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浮针疗法对3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患者肩手功能损伤程度、疼痛程度、运动功能等进行评定,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显效率为30%;治疗后患者上肢的损伤程度、疼痛症状、运动功能等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且安全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指在中风急性期或恢复期,病侧上肢出现浮肿、疼痛及肩部疼痛,使肩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及血管运动性改变的疾病,是中风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回归社会。笔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从2006年~2011年对10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了传统康复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电针、温针两种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和温针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两组患者分别加用电针和温针疗法,每周治疗5次,4周为1个疗程。4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肿胀程度、运动功能情况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电针疗法和温针灸疗法分别结合康复治疗对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和肿胀症状均有肯定的疗效(P0.05)。温针疗法在改善患者肿胀症状方面优于电针疗法(P0.05)。电针疗法和温针疗法对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有积极的作用(P0.05),均可以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P0.05),两种疗法在改善运动功能和总有效率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疗法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均有积极的作用,在治疗肿胀较重的患者时可优先选用温针疗法,两种疗法在改善运动功能和总有效率方面的优劣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仅康复治疗),共治疗28 d,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可减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提高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善上肢的运动功能,具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针药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予以功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手部肿胀程度测量、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肩关节活动度量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量表对患者的手部肿胀、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手肿及疼痛,扩大肩关节活动度和改善上肢运动功能(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配合功能训练综合疗法可提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8.
中药穴位外敷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42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肩--手综合征是指脑中风后并发的以肩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及同侧手痛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表现的证候群.致使病人的肢体活动障碍,影响患者功能康复.为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我们对4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中药穴位外敷治疗,配合一些功能煅炼,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肩手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变化,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肩手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I评分及FMA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BI评分、VAS评分及FMA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手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缓解肩手部疼痛症状,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肩手综合征(SHS)是中风后并发出现的肩手肿胀、疼痛和运动障碍.常在中风后1-3个月发生.其临床表现为:患侧肩、肘、腕关节、手指疼痛,手指、腕部肿胀、僵硬、多汗、常伴有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关节活动受限.按照分期标准分为Ⅲ期.Ⅰ期肩手综合征可持续3-6个月,此时如出现症状予以及时治疗常可控制其发展且可治愈,如不及时治疗很快转入Ⅱ、Ⅲ期,III期是不可逆的终末阶段,手可完全废用成为终身残疾.本科对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良好疗效,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开关通脉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开关通脉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中风合并有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开关通脉针法和手三阳经穴位针刺,采用Fugl-M eyer评定上肢功能活动,并对肢体疼痛、肿胀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上肢运动积分评分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疼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对肿胀的疗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开关通脉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肯定的疗效,在改善肢体疼痛方面优于手三阳经穴位针刺法。  相似文献   

12.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dystrophy,RSD),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恢复期的患者突然出现患手肿、疼痛(也可以出现患肩疼痛),手的运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其发生率在20%左右,最早在发病后第3天发生,迟至6个月后发生,  相似文献   

13.
立舒洗剂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燕梅 《中医正骨》2002,14(9):33-33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肩痛性运动障碍与同侧手肿胀疼痛,其发病率高达12.5%~70.0%[1].它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瘫痪上肢功能的恢复,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导致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上肢功能丧失,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自1998~2002年,作者采用立舒洗剂为主治疗肩手综合征48例,取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常在患中风后1~3个月发生,如果不及时予以治疗,将导致永久性手及手指的畸形,影响手的功能,不可逆转。笔者从2001年至今共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3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舒筋洗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2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肩手综合征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12.5%~74.1%之间,主要表现患肢肩手疼痛、皮肤潮红肿胀、皮温上升、手指屈曲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因为疼痛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自2002年1月~2004年2月,我们观察了舒筋洗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八邪透刺配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八邪透刺法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上肢肿胀、疼痛及患肢损伤程度评分、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相关生活能力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上肢肿胀程度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上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简化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7.5%,低于研究组的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邪透刺配合系统康复训练能够减轻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减轻患肢损伤,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系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以针刺及常规液体治疗,对照组仅以常规液体治疗,7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疼痛问卷的调查量表。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花化瘀汤联合针刺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肩关节疼痛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的中风后SH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花化瘀汤熏洗疗法,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佳,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肩关节外展角度、肩关节上举角度、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SHS患者采取红花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肩关节疼痛程度,恢复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宋秀媛 《光明中医》2011,26(8):1636-1637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sympa theticdystrophy)。是中风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约占12.5%,常在患中风后1~3月内出现,症状表现为手部肿胀,向近端止于腕关节,上肢各关节活动度受限,伴明显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锻炼及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地奥司明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Ⅱ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予以中药熏洗和地司奥明片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疼痛、水肿、患肢运动功能和手功能)及整体疗效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肢疼痛、水肿评分有显著性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患肢运动功能、手功能评分也显著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地奥司明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