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肩脊同治”理念指导下手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患者运用“肩脊同治”理念指导下手法治疗,均隔日1次,疗程4周。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状况(PPI);采用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并评定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随访,计算复发率。结果: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剔除1例,最终60例完成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愈显率为90.00%(27/30),对照组愈显率为66.67%(20/3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cGill疼痛评分(PRI、VAS、PPI)、肩关节功能评分(Melle评分量表中总分及各项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cGill疼痛评分(PRI、VAS、PPI)、肩关节功能评分(Melle评分量表中总分及各...  相似文献   

2.
陈敏  朱胜玲  方艳 《新中医》2020,52(24):122-124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梨状肌综合征患者 8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 例。对照组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揿针治疗。对比 2 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McGill 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12%,高于对照组 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 组 ODI 评分、McGill 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 ODI 评 分、McGill 疼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 ODI 评分、McGill 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计学意义 (P<0.05)。结 论:揿针疗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3.
傍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量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传统傍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傍刺法加电针)和对照组(常规刺法加电针)各33例。治疗20d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颈椎功能评定表结合常规疗效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疼痛及颈部功能情况均有一定改善(P〉0.05),但治疗组在颈部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日常生活及疼痛指数等方面改善更突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傍刺法加电针能够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颈部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体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头体针疗法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治疗组、尼莫地平对照组,分别给予头体针疗法和尼莫地平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比较颅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种疗法均可改善无先兆偏头痛的中医证候(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头体针疗法能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的头痛指数,优于尼莫地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体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疗效确切,能够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头体针疗法能够改善偏头痛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具有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改善脑血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联合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阐述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60例发作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0例,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远近配穴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茶调散化裁运用治疗。共治疗4周,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偏头痛综合评分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4周治疗后,偏头痛患者两组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从总有效率来看,两组方法联合者在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上更占优势(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联合远近配穴针刺在改善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优势,减少了发作频率、降低了疼痛程度,进而改善患者生活,镇痛效果确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小针刀组(80例)和传统组(80例),小针刀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治疗,传统组采用常规体针进行操作,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进行疗效对比,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小针刀组总有效率95%,传统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针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温针及单纯针刺的疗效差异。方法:将计入统计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温针组,每组31例。均取双侧肾俞、夹脊穴及患侧环跳、委中、阿是穴,1次/d,10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及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1),Mc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温针组在提高JOA评分和降低VAS评分方面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与常规针刺组相比,其在提高患者痛阈方面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体针配穴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头体针配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在头痛指数评定方面,治疗后两组的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头痛指数和差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治疗组在缓解头痛症状上优于对照组。在总体疗效评定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配穴疗法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且优于对照组。头体针配穴疗法治疗偏头痛在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疗法联合平衡针治疗寒湿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平衡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针刀疗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va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及血清mda、sod和gsh-px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好(p <0.05);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情感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vas评分降低(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 <0.05);两组mda水平降低,sod和gsh-px水平升高(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 <0.05)。结论:寒湿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联合平衡针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疼痛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施颖初  吕伟剑  黄飞虎 《新中医》2022,54(9):176-17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腰椎功能量表(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检测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1周、4周,2组IL-1β、IL-6、TNF-α、NO水平逐渐降低,SOD水平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IL-1β、IL-6、TNF-α、NO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治疗1周、4周,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PP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SF-MPQ总分逐渐降低(P<0.05);且观察组PRI、PPI、VAS评分及SF-MPQ总分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治疗1周、4周,2组JOA评分逐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刀浅刺法治疗项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要求的项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浅刺松解筋膜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夹脊穴联合TDP灯照射治疗.治疗隔天1次,共治疗5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的疼痛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采用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标准自拟的疗效标准评定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①疼痛情况.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6,P=0.908);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降低[(7.58±0.56),(1.39±0.63),t=24.677,P=0.000;(7.62±0.31),(3.07±1.06),t =17.041,P=0.000],治疗组降低更明显[(6.18±0.35),(4.55±0.62),t=4.889,P=0.000].②总体疗效.治疗组优19例、良5例、中4例、差2例,对照组优11例、良3例、中6例、差10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治疗组=0.409,95%CI(0.325,0.492);(R-)对照组=0.591,95%CI(0.485,0.697)].结论:针刀浅刺法可有效缓解项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临床体征,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夹脊穴联合TDP灯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小针刀治疗屈指肌腱鞘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用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治疗急性和慢性屈指肌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将400例患者分为急性和慢性屈指肌腱鞘炎各200例,并各自分为对照组和针刀组各100例,针刀组采用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各治疗1次,半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急性屈指肌腱鞘炎中针刀组和对照组有效率相同,针刀组治愈率90%,对照组89%,经X^2(X^2=0.05)检验处理,P〉0.05,说明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慢性屈指肌腱鞘炎中两组有效率相同,但治愈率针刀组77%,对照组44%,经X^2(X^2=22.78)检验处理,P〈0.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刀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建议急性期仅予阿是穴穴位注射,慢性期宜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脑卒中肢体偏瘫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将9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按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取穴,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处理,并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并对两组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评测(FMA)和Barthel指数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量化评定;结果:治疗1、3个月后两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照Brunnstrom分级取穴可以明显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纯痛点封闭与小针刀加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对119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单纯痛点封闭治疗59例,小针刀加封闭治疗60例。结果:单纯痛点封闭组显效占86.4%,有效占10.2%,无效占3.4%;小针刀加封闭组显效占93.3%,有效占5%,无效占0.7%。结论:小针刀加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明显优于单纯痛点封闭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OA)患者关节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一氧化氮( NO)表达的影响,探讨小针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小针刀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6周后检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中TNF-α及NO的水平,同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关节液中TNF-α及NO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P<0.05,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2组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78.3%)优于对照组(71.7%)(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治疗KOA比常规毫针刺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靶向注药联合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式,将125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分为针刀组、注药组和联合组。针刀组单用小针刀治疗40例。注药组在C臂机透视下定向靶点注射混合液(罗哌卡因针10mg、得宝松针7mg、甲钴胺针1000t~g)治疗40例。联合组在C臂机透视下定向靶点注射混合液(罗哌卡因针10mg、得宝松针7mg、甲钴胺针1000Itg)准确消除病灶的无菌性炎症,再用小针刀治疗45例。结果:联合组与针刀组、注药组治疗后VAs评分、Denis疼痛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能更有效的降低腰部疼痛程度及改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症状。在疗效方面;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8%,针刀组为95.0%,注药组为92.5%。联合组与针刀组、注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针刀组和注药组。针刀组与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靶向注药联合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拔罐加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和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6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单纯性肥胖病的门诊患者,按照完全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用拔罐加针刺,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隔日1次,每周3次,1月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观察l、2、3疗程后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BMI、腰臀比(WHR)和实验室指标(血脂、脂蛋白)变化。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愈显率为63.34%,对照组愈显率为33.33%,两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腰围、BMI指数均有改善作用,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方面,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拔罐加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在提高减肥疗效和改善血脂方面优于单纯针刺,拔罐加针刺是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甲硫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桃红四物汤加减并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7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针刀配合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微针刀配合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微针刀配合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微针刀配合复位手法治疗组30例中,痊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6.7%,其疗效明显优于微针刀加拔罐对照组(80.0%)。结论:微针刀配合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微针刀加拔罐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疼痛指数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2组下降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治疗组止痛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