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根据其发病原因,笔者有针对性地选用翳风穴为主进行治疗。通过对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56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本法具有选穴少、痛苦小、疗程短、疗效高的特点。本组56例全部有效,痊愈率达85.7%。  相似文献   

2.
艾炷灸加针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提高针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收治的62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用艾炷灸加针刺的方法,对照组28例用常规针刺加电针的方法。结果:治疗组的治愈与基本治愈率为58.8%,对照组的治愈与基本治愈率为32.1%,经检验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炷灸加针刺是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百会灸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百会灸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作用。方法:将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的56例患者采用百会灸、针刺、拔罐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百会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94.64%。结论:百会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临床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翳风穴刺络拔罐为主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笔者采用翳风穴刺络拔罐为主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48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96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 ;病程均在 10d以内 ;其中男 40例 ,女 5 6例 ;年龄最大 80岁 ,最小 7岁 ,以青壮年居多。按初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48例。2  相似文献   

5.
<正> 自1984年4月~1992年5月,采用针刺加外耳道吹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27例,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27例中门诊病人24例,住院病人3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4岁,以36~50岁为多。病因:受惊而发者19例,感冒而发者5例,化脓性中耳炎而发者1例,无明显诱因者2例。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9个月。全部病例接受本疗法前均采用过多种方法治疗而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艾炷灸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83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的方法:治疗组43例,在针刺及电针的基础上加用艾炷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结论以艾炷灸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病效果。方法: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观察组用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面部活动改善时间、感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症状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张敏  邱玲  张吉 《新中医》2010,(8):102-10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盒灸治疗Hunt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方法,治疗组在普通针刺基础上,在患侧耳部加用盒灸。观察临床疗效与镇痛时间。结果:2组周围性面瘫、带状疱疹治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镇痛起效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疼痛缓解平均时间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在镇痛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加盒灸治疗Hunt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隔物温和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以隔物温和灸配合针刺,对照组60例以针刺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愈率治疗组83.3%,对照组65%。[结论]传统针灸疗法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史静  韩云  李静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8):482-483
笔者自2000年5月至2004年12月采用针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43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亦称“吊线风”,属中医“口僻”范畴,以面部表情肌瘫痪,出现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平坦、嘴巴歪向健侧为主症,无神志不清、半身不遂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共治疗20天,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积分(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尤其对急性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魏巍 《中医杂志》2011,52(7):601-603
热敏点灸是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主任医师课题组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的一种艾灸方法,全称为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艾条温和灸体表热敏化穴,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一项新的艾灸  相似文献   

14.
透针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突然,起病急骤.多由于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所引起,常由于外感、面部或耳后受风寒侵袭所诱发.也有部分患者由于中耳炎、腮腺炎、外伤等疾患并发.一般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或其它刺激而痉挛,导致神经组织缺血而水肿,兴奋性降低,功能丧失,面肌瘫痪而致病.  相似文献   

15.
子午捣臼法针刺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5):219-219
自1996年3月~1998年12月,笔者在临床中选择翳风穴为主,施以子午捣臼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0~19岁3例,20~49岁49例,50岁以上8例。症状表现以左侧面瘫为主者36例,右侧面瘫为主者2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比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患侧取穴,口角歪斜取地仓、颊车、人中、大迎,眼睑不能闭合取睛明、丝竹空,鼻唇沟变浅加迎香。针睛明穴须推开眼球,直刺1寸,不提插,不捻转,留针30分钟,出针后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概述近年来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热敏灸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方向。方法对近10年来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归纳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疗效。结果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机理探讨和临床研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用针刺配合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艾盒灸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艾灸组(29例)和药物组(24例),并对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艾盒灸治疗慢性便秘疗效确切,且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深刺翳风穴捻转补法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深刺患侧翳风穴捻转补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翳风穴配合相同电针方法,疗程均为20天。结果:观察组在House-Brackmann(H-B)分级变化、总显效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刺翳风穴捻转补法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面瘫以口眼歪斜,肌肤麻木为特征;其病因,主要是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中医学认为:面瘫是因正气不足,风寒之邪侵袭而致阳明经阻络气滞血瘀,脉络失营,经气痹阻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