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跟痛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跟腱及其附着处和足跟部的疼痛症状.临床表现为晨起、久坐、久立、久行到足跟疼痛不能着地,步履艰难.2002年5月至2004年6月,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董氏奇穴-五虎穴治疗该症,效果显著,现将临床观察疗数报告知下:  相似文献   

2.
跟痛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 ,包括跟骨骨刺、跖筋膜炎等 ,临床上治疗本病方法较多 ,笔者近 5 a来采用长毫针针刺环跳穴的方法治疗本病 ,疗效明显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共 10 8例病人 ,其中 X线片确诊为跟骨骨刺患者 98例 ,单足底痛 6 6例 ,双侧足底痛 32例 ;跖筋膜炎 10例 ,单足底痛6例 ,双足底痛 4例 ;病程最短者半月 ,最长者 2 a;年龄最小者 4 2岁 ,最大者 78岁 ,平均年龄 5 9岁。2 治疗方法2 .1 环跳穴的定位 :本穴属足少阳胆经的穴位 ,为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位于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口连线的外 1/3与内 2 /3交界处 ,在臀大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巨刺大陵穴结合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巨刺大陵穴治疗.两组治疗均以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共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跟痛症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0年9月30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针灸处方,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筛选提取出78组针灸处方,共计52个穴位,累计288频次.针灸治疗跟痛症使用频次前6位的穴...  相似文献   

5.
跟痛症多发于中年以后的男性患者 ,单侧或双侧发病 ,本症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笔者采用《灵枢·官针》篇中治骨痹的短刺法治疗跟痛症疗效理想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针灸门诊就诊的跟痛症病者并作跟骨X线照片检查。临床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1 ] 。治疗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 2例 ,单侧 2 5例 ,双侧 7例 ,其中跟骨骨质增生 2 3例。对照组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单侧 2 2例 ,双侧 8例 ,其中跟骨骨质增生 2 0例。患者年龄由 5 5~ 68岁之间。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取足跟部最明显的 2点压痛点 (双侧疼痛取双…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针刀、毫针、齐刺、圆针及其他针法、灸法、穴位贴敷法。指出 :采用针灸治疗跟痛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周泳瀚  于元波 《中医正骨》2000,12(10):41-42
跟痛症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病。自 1994~ 1999年 ,作者采用啄法加自制跟痛消涂膜治疗跟痛症 3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 ,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 76岁 ,平均 5 3.3岁 ;病程最短 10天 ,最长 18年 ;左侧 14例 ,右侧 15例 ,双侧者 7例 ,共 43足 ;X线片示有骨质增生者 16例 ,排除跟骨骨髓炎、结核、肿瘤等。2 治疗方法2 .1 啄法 患者仰卧位。术者左手抬高患足 ,右手五指并拢1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公费医疗门诊部成梅花形 ,交替叩击阿是穴及太溪、昆仑、涌泉、足…  相似文献   

8.
跟痛症不多见,临床上鲜有得效方药,作者自1961年以来,以针刺治疗跟痛症4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一般资料本组跟痛症患者49例,男2例,女47例。年龄20岁~65岁,平均46.7岁。职业依次为:教师、工人、营业员、农民、理发师、家属、干部、保育员、巴蕾舞演员。病史4~12年,平均6.3年。均为双侧发病。诊断条件①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缓  相似文献   

9.
跟痛症是一种以足跟痛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其病因复杂,是中老年常见病及多发病,本文将对近10年针灸治疗该病的进展进行综述,说明针灸治疗该病具有方法多样,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跟痛愈治跟痛症的临床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痛愈是一种带有药物的治疗鞋,穿于患足进行治疗,与中医传统疗法苏木煎外洗进行对照,结果跟痛愈组治愈率和优良率分别为72.3%和93.1%。较苏木煎对照组治愈率52.6和优良率75.8%,明显增高,说明跟痛愈治疗跟痛症是一种疗效高,见效快,简便安全的外治法,也充分证实了跟痛症“经脉瘀滞、不通则痛”这一病理认识的正确性,此外,本课题还首次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对跟痛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跟痛症为骨科极为常见的疾病,西医常诊断为“跟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刺”、“跟骨骨质增生”等。本病轻则感觉不适,重则足跟不能负重行走,且治疗后极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临床观察发现,口服药物疗效不肯定,有相当部分患者因惧怕疼痛等各种原因拒绝接受局部封闭、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丁香浴足散熏洗治疗跟痛症4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痛症是由跟骨及周围软组织退变引起的围绕跟骨的疼痛,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常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本病缠绵难愈,严重者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跟痛症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效果多不理想,并且副作用较大。自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丁香浴足散熏洗治疗跟痛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足跟痛是疼痛科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40岁-60岁的中老年肥胖人,多为肝肾亏虚或久病体虚,气血亏虚,加之久行久站造成足底皮肤、皮下脂肪、跖腱膜负担过重而引起足跟疼痛,导致患者行走困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在临床上应用经验效穴跟痛穴治疗各类足跟痛65例,收到了立竿见影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跟痛症是足跟部周围疼痛性疾病的总称[1],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现代医学认为由于跟骨及跟部的软组织长期受压、牵拉损伤引起。患病后多表现为足跟痛,行走困难,晨起疼痛明显,无法着地,活动后减轻,行走负重后加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且易反复,是中老年人常见病。自2004年10月~2007年10月,笔者采用温针灸阿是穴配合经验穴,治疗跟痛症患者126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跟痛症是以足底后跟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候群,目前确切病因尚未清楚,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如行为学疗法、口服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中医中药疗法、小针刀疗法、封闭疗法、体外冲击波技术、神经阻滞疗法、手术治疗等,但针灸疗法治疗本病具有方法多样且疗效确切肯定,安全有效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补肾治疗跟痛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跟痛垫治疗跟痛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制跟痛垫治疗跟痛症105例,总有效率为86%,法简效佳。  相似文献   

18.
跟痛症主要有跟底痛和跟后痛,跟后痛包括跟腱炎、滑囊炎、跟骨骨垢炎、跖腱膜炎等。跟底痛常见病因有跟底脂肪垫萎缩、跟底脂肪垫挫伤、跟底滑囊炎和跖腱滑膜炎。跖腱滑膜炎发展到钙化或骨化时,就形成骨刺。临床上跟骨痛以跟骨骨刺多见。1临床资料跟痛患者102例,男性40例,女性6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1岁,单侧74例,双侧28例,有骨刺者84例,无骨刺者18例。  相似文献   

19.
针刺单穴三阴交治疗跟痛症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中老年发病率最高,根据病因、病理及发病部位之别,在临床上分为三型。Ⅰ型:后跟型,发病部位及疼痛局限于足跟部,主要见于跟骨滑囊炎、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骨骺炎等。Ⅱ型:跟下型,发病部位及疼痛多局限于足跟底部,多见于跖肌腱起点筋膜炎(X光片多呈现跖腱骨化,俗称跟骨骨刺)、跟骨下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肾虚性跟骨痛等。Ⅲ型:全跟型,其特征多为全跟骨疼痛,病因为跟骨硬骨质的损害,如跟骨骨髓炎、骨结核等。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单穴三阴交治疗跟下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拟跟痛汤治疗跟痛症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世顺 《四川中医》2006,24(6):57-57
目的:观察跟痛汤治疗跟痛症疗效。方法:对48例跟痛症患者采用自拟跟痛汤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7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3例,有效率93.7%。结论:跟痛汤外用治疗跟痛症,针对跟痛症的病机,药效直达病所,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