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学生对通识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现况,分析地方医学院校综合性通识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为通识课程设置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地方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57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对象基本情况、对现有通识课程的认知与满意程度、对通识课程的需求、现阶段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议四大方面,共设计题目54道。调查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相对数(率和百分比)表示,通过秩和检验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满意度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显示医学生对现阶段通识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不高,仅有219人(38%)对现有通识课程设置比较满意;认为没有感觉、开不开设无所谓的学生有256人(45%);认为不满意的学生有100人(17%)。此外,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通识课程开设的满意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98),但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医学院校通识课程的设置不能盲目追求广而全,应从打造核心课程体系、灵活授课方式、改革教学方法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通识课程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2.
英美国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高,在课程设置、心理干预等方面采取了许多个性化的措施。在规范工作队伍、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科学设置教育课程及更加重视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借鉴其经验,进一步做好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国医学院校医患沟通课程的开展情况,调查了全国114所医学院校医患沟通课程教育教学组织状况,具体包括课程开设情况、授课方式、师资情况等。调查显示,医患沟通课程的开课率是64.9%,但是作为必修课开课的比例只有51.3%;课时的设置随意性较大,授课学期主要集中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授课方式主要是大班授课;平均师资人数3~4人,其中一半是兼职教师。由此建议,医患沟通课程建设应提高课程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必修课开设;教学内容方面更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处理好专职教师队伍与兼职教师队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态势,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或必修课程,在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纵观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体制、途径、方式和方法等也存在许多不够规范和科学之处。正确认识和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对策,有助于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将知识讲授与价值教育结合起来的一种课程观,其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除思政课以外的所有课程及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种教育理念。本文立足于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从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维度探析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挖掘、凝练心理健康教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合,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培养的学生需要高瞻远瞩,从战略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他们急需充实管理知识。于是,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有必要写入预防医学本科的培养方案。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学开课情况,对开设军队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以及课程的安排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本研究对全国医学院校中设有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的28所医学院校开设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课程开设情况、课时分配、授课学期安排、学分及课程考核方式,并对比研究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新开设的军队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的设置情况。结果针对预防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这门课程在授课学期安排及考核方式上符合国内的其他医学院校开设同一课程的大众化标准。结论从整个课程设置来说,需要适当增加这门课程的实践课时数,增强实践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临床医学研究生对二级学科领域专业课程学习满意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1 342名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满意度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330份。数据比较采用SPSS 19.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授课内容和授课效果3个方面的满意率均高于全国研究生水平(P<0.01),其中对专业课程计划执行效果满意度最高(86.7%),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评价最低(79.3%);博士研究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执行效果、授课方式、授课内容、授课效果和学习资源的满意度高于硕士研究生(P<0.01);学术学位研究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满意度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P<0.01)。结论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对二级学科领域专业课程满意率高于全国研究生的平均水平,但还需要根据不同学位类型和学历层次的需求进一步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8.
对比分析川北医学院与台湾辅英科技大学两校助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异同及各自优势。分析发现两校本科助产教育课程设置在学制、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辅英科技大学总授课时、《助产学》和《助产技术》两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多于川北医学院,但开设课程门数与助产相关临床科室实习时数少于川北医学院。希望通过分析总结,为我国进一步开展本科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多以学校层面普及,通过课程设置、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配备心理咨询教师等方式实现。但现实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预防性、发展性的教育活动,不应只是面对少数学生的干预性、补救性的过程[1-2]。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更应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延伸的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模式是一项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自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项目,这一项目在我校被称为“班级周周谈”。本文分析探讨了我校“班级周周谈”活动的模式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中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核心素养理论模型,并探讨其在高校中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医学专业在校学生、毕业生、领域专家等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同时对中医学专业授课教师、辅导员等采用个别化访谈的方式收集研究数据。[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78份,有效回收率为99.21%;共收集7位教师的个别化访谈数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群体对于“关爱生命价值”“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作为中医学专业大学生核心素养的评分均较高;个别化访谈结果显示,不同教师均提到“关爱生命价值”“社会责任感”“人格健全”“道德品质”的重要性。综合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中医学专业大学生核心素养应包含个人品质、沟通合作、社会责任、未来发展四个方面,学校需从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完善。[结论]当前中医学专业面临着对于学生核心素养认知缺乏、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思政”理念渗透不足等问题,学校可结合中医学专业大学生核心素养理论模型,进一步厘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适合未来需求的中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了解国外护理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护理课程设置改革的方向:改革课程设置模式;增加人文课程,突出护理特色;减少教学总学时数;早期接触临床.  相似文献   

12.
医学院校课程考试评价探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程考试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拟就医学院校课程考试评价动因、课程考试评价的应用、课程考试评价应用中的收获以及实施课程考试评价的一些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医院校现代医学基础课程尚未形成成熟课程体系,现有课程结构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混乱。通过打破传统的按学科进行教学的模式,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礼仪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三维课程目标,除了礼仪教材之外,教师的礼仪修养、网络、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以及校园礼仪文化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礼仪教育的课程实施应将讲授、训练、实践相结合,自我教育也是礼仪课程实施重要方式,教师应注重提升自我的礼仪课程实施能力。大学生礼仪课程评价应倡导发展性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5.
课程考试评价是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医学院校课程考试评价体系应用中,存在着课程考试评价体系不够科学、评价体系内容较窄、评价主体不够全面等问题,建议从逐步建立校院二级系统评价体系、逐渐完善临床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内容、不断发展全面、科学的课程考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对医学人才的培育具有特殊意蕴,但医学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普遍存在医学特征不突出、教学形式刻板生硬、协同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高校应在深入挖掘医学专业中思政元素的基础上,结合各门医学课程的不同教学地位和内容,将思政元素合理设计其中,力求把价值引领和品德修为贯穿融合于各门医学课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7.
情感缺失是目前网络课程中最为普遍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情感化网络课程可以按界面设计中的本能水平、交互设计中的行为水平、信息传达引起学习者联想、思考和共鸣的反思水平三个层次实现,结合这三个层次分析网络课程中包含的情感因素并在设计中予以充分体现,使网络课程更加人性化,更好地促进学习者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焦点,但并非所有的课程改革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成败往往与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有关。认知负荷理论的提出为课程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整合,拟真教学及案例教学的效果进一步证实了认知负荷理论在课程整合中的价值,也为基于问题的学习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学生尽早接触岗位已经被广泛认可,本研究通过对参加“假日课堂”活动同学的问卷调查,探索在校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在社区药店社会实践对专业学习的影响,总结了早期接触岗位对于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对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与设计,改革施教方式与考核方式,着重培养学员的科研信息意识,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学生对信息检索原理、常用信息源使用方法与技巧,以及医学信息的评价与利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