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晓萍 《陕西中医》2008,29(7):776-777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6例,以口服少腹逐瘀汤加减(小茴香、干姜、延胡棠、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苍术、茯苓、香附)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对照组33例,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等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69.70%,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症属寒凝血瘀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给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对照组40例,给西药芬必得胶囊0.3g口服.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联合雷火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少腹逐瘀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痛经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联合雷火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疼痛情况,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韩亚芳  陈佐云 《陕西中医》2011,32(4):447-448
目的:观察自拟藁本细辛四物汤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62例,西药对照组62例。经藁本细辛四物汤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9%,治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5%,治愈率33.8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藁本细辛四物汤可以明显提高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3例采用隔物灸神阙、关元治疗;对照组103例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2%,对照组总有效率8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轻、中、重不同程度痛经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葛华 《吉林中医药》2007,27(11):28-28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中证属寒凝血瘀型患者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以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3例以月月舒痛经宝颗粒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79.0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9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清前列腺素(PGF_(2α)、PGE_2、β-EP)、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患者复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PGF_(2α)、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GE_2及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组中治愈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方熨腹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75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芬必得,每次1片,3次/d,治疗组于月经前3天,将温经散寒方加入米醋炒热,装布袋,熨敷在少腹部,布包热度降低后倒出药物再炒,反复三次,每日一贴,连用7天,连用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经散寒方熨腹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铺灸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给予铺灸疗法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铺灸疗法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灸疗法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是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一种有效外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服用血府逐瘀汤加味;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枚 《陕西中医》2020,(3):342-345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保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诊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孕三稀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速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及外周血糖类抗原125(CA125)含量,并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腰骶肛门坠胀、月经周期、经期、形寒肢冷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观察组治疗后痛经、腰骶肛门坠胀、月经周期、经期、形寒肢冷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外周血CA125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少腹逐瘀汤联合孕三稀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行气逐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的优势与深远影响。方法:6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行气逐瘀药方;对照组30例,口服散结镇痛胶囊。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止痛效果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 P〈0.05),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行气逐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身痛逐淤汤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将134例腰腿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给予身痛逐淤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腰痛宁胶囊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61%(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治疗腰腿痛具有疗效好、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中老年腰腿痛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天灸罐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少腹逐瘀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灸罐治疗,均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进行评价;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a(Prostaglandin F2a,PGF2a)含量;比较两组痛经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MSS时间、程度及PGF2a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罐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血府逐瘀汤治疗40例胸痹心痛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胸痹心痛患者,分戍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观察组在常规西医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率为85.00%,明显优于对照组改善率6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患者,能起到改善病情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设计,将67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到两组,血府逐瘀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组(观察组)35例,帕罗西汀组(对照组)32例,疗程8周。结果:①在治疗第8周末,观察组患者痊愈9例(25.71%),显著进步12例(34.28%),好转11例(31.42%),无变化3例(8.57%);对照组痊愈8例(25%),显著进步10例(31.2%),好转12例(37.5%),无效2例(6.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15, P〉0.05)。②治疗开始后的第2、4周末HAMD和HAMA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05,P〈0.001,P〈0.001),至第8周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关指标等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低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慢性盆腔痛、COX痛经时间、COX痛经程度、寒凝血瘀证、子宫体积及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血清CA125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在常规西医的基础上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提高临床效果,同时改善其相关临床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借鉴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理疏导配合松振腹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松振腹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心理疏导。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0%,对照组为8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配合松振腹法是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比较安全有效的“心身按摩”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冯骥 《中医临床研究》2014,(16):121-123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药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为保守疗法中的上上之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