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用西医治疗,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3%,对照组7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素芬 《河南中医》2010,30(9):910-9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40ml,每日1次,静滴;苏子降气丸6g,每日2次,口服。两组均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6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健脾利水方治疗,治疗20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规范化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生化指标血浆脑钠肽(NTBNP)。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率67.9%,对照组显效率56.4%,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血浆NT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NTBNP浓度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于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口服;两组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改善心脏功能及血液流变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真武汤,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LVEF、LVESD、LVEDD、NT-proBNP、6min步行试验距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脑钠肽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针剂及汤剂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和心功能的改善,以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HF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张大程  毛利荣 《河北中医》2010,32(6):866-86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采用西医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加味。2组均7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与心功能疗效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左室舒张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西结合疗法治疗心绞痛的效果进行研究,以便有效治疗心绞痛型冠心病。方法:采用西药为对照组40例进行治疗,治疗的药物包括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肠溶片、依那普利、莫诺确特以及硝酸甘油。采用中西结合疗法治疗观察组的40例患者,在服用西药的基础上,另外加服活血通心汤剂。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而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7.50%;经过统计检验,发现P〈0.05,即两组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治疗心绞痛型冠心病方面,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并能够保证获得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96例患有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制剂生脉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且治疗组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西医联合生脉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对于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联合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肺心病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肺心病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1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1例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较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肺心病急性期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29例29眼采用中医辨证用药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20例20眼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中药强心汤,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I及EF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CI及EF值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2.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脏指数及心脏射血分数,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单纯西药毒副作用及病死率等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9月冠心病患者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口服硝酸甘油的同时加用自制中药,对照组单纯口服西药,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治标治本,显著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之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救治之肝硬化腹水患者7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药及常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对比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我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给予西医利尿、强心、运动康复和减轻心脏负荷等常规训练。治疗组39例,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依据中医辨证疗法选用炙甘草汤加味对患者进行治疗。4周为1个疗程,总计3个疗程。结果: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和87%均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的27%和76%,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以及治疗后基础心率均有明显改善,相比于治疗前,差异有明显性或非常明显性意义(P<0.05,P<0.01);将治疗后两组6min步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结束后治疗组以及对照组的 Boston 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积分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相比于治疗前,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针对慢性心衰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可采用西药和心衰恢复运动训练联合中药炙甘草汤加味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心衰病人的体能恢复时间,从根本上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给予甲氨蝶呤+尼美舒利片+中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甲氨蝶呤+尼美舒利片为西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够缩短疗程,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