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镁盐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有关镁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和治疗作用屡有报告。本文就我院近几年来住院的AMI213例,入院后采用单盲,随机分为二组,Ⅰ组(观察组)101例(47.4%),Ⅱ组(对照组)112例(52.6%)。对这两组病例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及讨论。临床资料一、对象病例的选择条件符合WHO 1979年公布的AMI诊断标准,确诊为AMI的患者,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入院且未用过抗心律失常药物者。二、方法Ⅰ组(AMI常规治疗+入院首剂缓慢静注MgSO_4 2.5g,随后2.5~5g/d,用7~10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万天真 《临床荟萃》2003,18(14):823-824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症 ,病死率高 ,近年来运用溶栓治疗AMI已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使病死率进一步下降。现将 76例AM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比观察尿激酶 +常规治疗与仅用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男 5 2例 ,女 2 4例 ,年龄 36~ 77岁。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37例 ,男 2 4例 ,女 13例 ,年龄 4 8~ 77岁 ;尿激酶组 39例 ,男 2 8例 ,女 11例 ,年龄 32~ 75岁。尿激酶组中AMI发病 6小时以内者 33例 ,6~ 12小时内仍伴有剧烈胸痛 ,心电图 (ECG)ST段…  相似文献   

3.
安存昌  贾建霞 《临床荟萃》1995,10(23):1063-1064
近几年来,我们常规静点蝮蛇抗栓酶(简称蛇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34例,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蛇酶组)3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检查证实,全部采用WHO诊断标准共64例AMI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即Ⅰ组,蛇酶组)34例及对照组30例(即Ⅱ组,非蛇酶组),年龄、性别均具有可比性,其梗塞基本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对急性Q波型下壁、前壁心肌梗塞远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做初步探讨。 1 资料方法 1.1 对象 157例旨次急性下壁,前壁以及下壁合并前壁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临床、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改变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其中男125例、女32例,年龄39~90(平均65.2±14.3)岁。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即刻、12、24、48小时采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浓度,并于发病24小时内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以各导联ST段下移≥0.1mv为诊断标准。分为3组:组Ⅰ,急性下壁Q波型心肌梗塞56例,伴心前导联ST段压低者(简称组Ia)36例(占64.3%),不伴ST段压低者(简称组Ib)20例(占35.7%);组Ⅱ急性前壁Q波型心肌梗塞76例,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者(简称组Ⅱa)28例(占36.8%),不伴ST段压低者(简称组Ⅱb)48例(占63.2%);组Ⅲ;急性下壁合并前壁Q波型心肌  相似文献   

5.
分析我院1985年以来收治的54例AMI患者的心电图与临床资料,初步探讨了八项心电图指标评估AMI预后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女8例。年龄36~50岁10例(18.5%),5l~65岁35例(64.8%),65岁以上9例(16.7%)。就诊时间2~48小时,24小时内就诊者51例(94.4%)。转归、痊愈47例(87%),住院死亡7例(13%)。死因:猝死2例,心衰和/或心源性休克3例,肺部感染1例,肾功衰竭1例。 2 心电图资料 2.1 AMI定位 下后壁21例(38.%),前间壁16例(11.1%),广泛前壁11例(20.4%),前侧壁6例(11.1%),其中广泛前壁和下壁各有1例合并右室梗塞。  相似文献   

6.
中等剂量与大剂量尿激酶治疗AMI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UK的安全有效剂量,我院将1988年3月~1991年4月间31例符合溶栓指征的AMI患者分为大剂量UK(100万u)组与中等剂量UK(50万u)组,对两组溶栓效果、预后及并发症进行比较。 1 病例选择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溶栓指征 (1)年龄≤70岁;(2)持续性胸痛>0.5h,静滴硝酸甘油无效;(3)发病时间6小时以内或在24小时心电图ST段仍呈单项曲线,没有病理性Q波;(4)心电图符合AMI的证据;(5)无溶栓禁忌症。符合上述溶栓指征的31例AMI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组Ⅰ16例,男14例,女2例。平均年龄50.9±8.9岁。梗塞部位:前壁3例,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存在心肌缺镁,后者又与心律失常及猝死有关。本文通过观察AMI患者血镁的动态变化和补镁效果,着重探讨AMI时镁疗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AMI为1987~1990年发病后24小时内住院的病人,均据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改变而确诊,随机分为镁治疗组(镁组)和无镁治疗组(无镁组),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全部患者入院前半月内未注射过硫酸镁,且均无补镁禁忌证。  相似文献   

8.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常见的致命的心律失常之一,本文描述了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表现,并对我院收治的下壁AMI和前壁AMI的住院病例进行了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院收治的62例AMI病例(占同期收治的AMI病人81例的76.6%),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41~87岁,平均60.1岁。根据临床心电图表现分为:①单纯下壁心肌梗塞组30例;②单纯前壁心肌梗塞组28例;③下壁合并前壁心肌梗塞组4例。全体病例经用心电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来诊前病程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机分为高压氧Ⅰ组(病程为24小时内,31例),高压氧Ⅱ组(病程为2~3天,31例)和常规药物组(病程24小时内15例,2~3天16例,共31例)。常规药物组给予5%葡萄糖250 ml加入胞二磷胆碱0.5克,每日一次静滴;脑复康0.8克,每日三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高压氧组均优于常规药物组,尤以高压氧Ⅰ组为明显(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能够减轻脑组织缺氧、缺血,阻止急性脑梗死继发性神经元损伤,改善临床症状,尤其是早期高压氧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的近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  张岚 《临床荟萃》1999,14(21):984-985
80年代有人提出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的概念,是指短暂的心肌缺血可增强其后长时间缺血心肌的耐受性。此现象首先在大量动物试验中得以证实。其与人类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有无内在联系,国内报道尚不多见。为此,总结我院1992年1月至1998年4月AMI93例的临床资料,观察缺血预适应对AMI的近期影响。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择资料较完整的93例,均为首次AMI住院患者,其中男64例,女29例,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63.8岁。根据AMI前72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将其分为缺血预适应组(Ⅰ组)49例和对照组(Ⅱ组)4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合并症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塞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行溶栓疗法,均按AMI作常规的抢救和治疗。1.2 观察指标 ①测定血清心肌酶学峰值:所有病例住院后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AMI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加以分析。 1 资料方法 1.1 定义与标准 由于心脏疾病而突然发生死亡称为心脏性猝死,猝死时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猝死指AMI后无严重并发症或病情已稳定突然症状恶化于24小时内心脏骤停(排除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AMI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 1.2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1982年~1992年因AMI住院病例,猝死组30例为住院期间心脏性猝死的病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2~82岁,平均65.6岁,其中60岁以上占23例(77%)。对照组30例为随机抽样住院未发生心脏性猝死的AMI病例,年龄与猝死组相近。 猝死组初发AMl 19例,再发AMI 11例,其中无Q波心肌梗塞1例;对照组初发AMI 28例,再发AMI 2例。AMI至心脏性猝死的时间为6小时至7周,出现症状或症状恶化至死亡时间为20分钟至23小时,其中1小时内死亡13例(40%),6小时以内死亡为22例(73%),8例为6小时以上死亡。猝死前有诱因的18例(66%),有的患者有2种诱因(表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深度烧伤植皮治疗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132例烧伤患者入院后1~7天,采用一次性切(削)痂植皮,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烧伤常规处理,治疗组72例在此基础上手术后24小时内采用纯氧舱治疗,压力0.2~0.25mPa,120分钟/天,连续5~7天。结果治疗组Ⅰ类愈合68例(94.4%),Ⅱ类愈合3例(4.2%),无效1例(1.4%),总有效率98.6%;对照组Ⅰ类愈合44例(73.3%),Ⅱ类愈合5例(4.2%),无效11例(18.3%),总有效率81.7%。治疗组愈合时间7~35天,平均(11.5±2.5)天;对照组为12~62天,平均(21.4±5.7)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O治疗深度烧伤创面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瘢痕生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溶栓这两种不同的血运重建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心功能状态患者心室功能以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首次AMI患者166例,KillipⅡ~Ⅲ级组79例,其中43例行直接PCI治疗,36例予溶栓治疗;KillipⅠ级组87例,其中39例行直接PCI治疗,48例予溶栓治疗。观察所有入选患者AMI后1~2周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行ERNA检查。随访24周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于24周时复查ERNA。结果①与溶栓组相比,KillipⅡ~Ⅲ级AMI患者直接PCI组1~2周、24周时心室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KillipⅠ级AMI患者直接PCI组心室功能指标略优于溶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KillipⅡ~Ⅲ级AMI患者住院1~2周、24周时再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3% vs 25.0%、18.6% vs 41.7%,直接PCI组较溶栓组显著降低(P<0.05);KillipⅠ级AMI患者住院1~2周、24周时再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7% vs 12.5%、12.8% vs 22.9%,直接PCI组较溶栓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KillipⅡ~Ⅲ级AMI患者直接PCI较溶栓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室功能,而KillipⅠ级AMI患者直接PCI和溶栓治疗疗效相近。直接PCI术后再缺血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uoocardial infaretion,AMI)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36例AMI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共71例,均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确诊为AMI。根据killip分级心功能在Ⅰ~Ⅱ级,无安静或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复杂心率失常。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36例、对照组35例,全部病例入院后均按照AMI常规治疗。有溶栓指征的患者,早期尿激酶作静脉溶栓治疗。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ck峰值、并发症及早期接受静脉溶栓的例数无统…  相似文献   

15.
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n-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价值。方法:采集AMI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5例和健康者32例静脉血.测定CTn-Ⅰ、CK-MB。结果:AMI患者入院时CTn-Ⅰ、CK-MB的阳性率分别为68.6%、59.2%、CK-MB在UAP组仍有较高阳性率,而CTn-Ⅰ在UAP组阳性率很低。CTn-Ⅰ在AMI发生4h左右可显著升高.8~l6h达最高峰.5~6天仍高于临界;CK-MB在AMI发生4~8小时显著升高,16~24h达最高峰.2~3天降至正常。结论:CTn-Ⅰ与CK-MB对AMI早期诊断价值基本相同,CTn-Ⅰ具有更宽的诊断时间及高度的特异性,可作为AMI的首选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1 一般资料 收集1991年1月~1992年12月住院心衰患者75例,男46例,女29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59岁)。冠心病26例,风湿性心脏病20例,慢性肺心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高血压心脏病11例,其它3例,心功能都在Ⅲ~Ⅳ级,患者入院后做常规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动图检查,并取周围静脉血测定血K~+、Mg~(++)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心衰常规治疗,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有慢心律、利多卡因、心律平等。 2 结果 2.1 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50例有室性心律失常,其中20例有频发室性早搏,8例有成对或多形性室性早搏,5例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有持续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无合并症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我们对15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证实为AMI,根据Killip分级,心功能在Ⅰ~Ⅱ级,心律失常能被药物控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52~80岁)。全部病例入院后按AMI常规治疗,有溶栓指征给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cK峰值、入院时Killip心功能分级及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例数上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1.2方法(1)早期康复组治疗方案:第一二天,…  相似文献   

18.
1995年4月以来,我院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维生素E针剂外用佐治新生儿硬肿症7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新生儿硬肿症住院患儿136例。男69例,女67例;其中足月儿38例(27.94%),足月小样儿32例(23.53%),早产儿66例(48.53%)。体重<2500g者88例(64.70%),其中体重<1500g者32例,1500~2000g者35例,2000~2500g者21例。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对照组64例。入院时患儿年龄在2小时~8天。 1.2 分度及临床表现:患儿硬肿的分度按患儿发生硬肿的范围分为轻度(<20%)、中度(20~50%)、重度(>50%)。治疗组中轻度者30例,中度者34例,重度者8  相似文献   

19.
李翠林  卞云  段玉生 《临床荟萃》1999,14(21):993,996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男22例,女78例,年龄13~70岁,体重30~86kg。ASA分级Ⅰ~Ⅱ级。手术种类:①胆囊切除术8例,②剖宫产术29例;③阑尾切除术35例;④子宫附件手术18例;⑤结肠、输尿管、下肢等10例,共计100例。1.2 方法与经过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n=50,丁丙诺啡0.15mg+生理盐水10ml);B组(n=50,曲马多100mg+生理盐水10ml)。全组患者均选择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效果确切),注入2%利多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术中常规面罩吸氧,连续监测ECG、HR、BP、RR、SpO_2,于手术结束时将丁丙诺啡或曲马多注入硬膜外腔后拔除硬膜外导管。在手术室观察30分钟后送回病房,并于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随访患者,观察镇痛持续时间,镇痛效果,并发症及处理情况。  相似文献   

20.
金跃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1):864-864
辅酶 Q1 0 是人体细胞中具有重要生化作用的辅酶 ,主要作用是抗氧化及稳定细胞膜 [1 ] 。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入院后给予口服辅酶 Q1 0 (商品名能气朗 )治疗 ,观察其对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以及对患者心电图的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5年 6月~ 1998年 5月发病 48小时内入院 ,符合 1979年 WHO的 AMI诊断标准 ,且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以及电解质紊乱的住院患者 6 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37~ 77岁 ,平均 5 8.6岁 ;发病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