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氯氮平治疗家族性与散发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有无精神病家族史分组,随机取有家族史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3例(家族性);取同期无精神病家族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为散发性)。给予氯氮平系统治疗,分别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氯氮平对家族性和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阳性精神症状均有显著疗效。而散发性患者起效更快.疗效更好。其2个月和3个月末BPRS(t=2.54和2.70 P<0.05和0.01)和SANS(t=2.03和3.15,P<0.05和<0.01)总分减分均显著优于家族性患者,其显效率显著高于家族性(x2=5.07 P<0.05)。两组主要副反应发生频数无显著差异(x2=0.16、0.12和0.30|P均大于0.05)结论 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散发性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家族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阴性和阳性症状的特点。方法:对49例分裂样精神病与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和阳性症状作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裂样精神病组中有妄想症状者明显多于精神分裂症组;而精神分裂症组中情感平淡、思维贫乏等阴性症状者明显多于分裂样精神病(P〈0.01)。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在阴性、阳性症状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了符合DSM-Ⅲ-R诊断标准的4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资料,发现有27.5%病人有精神病的阳性家族史,17.8%病人有假定的器质性因素。把精神分裂症的阴性和阳性症状与其阳性家族史和假定的器质性因素比较,发现精神病的阳性家族史和假定的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明显相关,而与阳性症状关系不大。这与国外研究的结果一致,支持阴性综合症和阳性综合症的病因不同这一假说。  相似文献   

4.
背景:阳性情感障碍家族史能否预测抗抑郁药疗效尚不清楚。目的:评估情感障碍家族史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抑郁症定义的77例患者,采用标准剂量的度洛西汀治疗12周。其中37例患者有情感障碍家族史(一级亲属中),另外40例家族史阴性。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ide Effects Rating Scale,SERS)、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naith-Hamilton Pleasure Scale,SHAPS)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在基线与纳入研究后第2、4、6、8、12周末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情感障碍家族史与度洛西汀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情感障碍阳性家族史的患者发病较早,病程较长,精神性焦虑水平更高,而且快感缺乏更加突出。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经过12周治疗抑郁症严重程度显著改善,但两组之间的改善幅度或速度没有显著差异。情感障碍家族史阳性的患者中有75.7%治疗有效(即HAMD-17总分较基线下降50%),而家族史阴性的患者有77.5%有效(X2=0.04,p=0.850)。结论:情感障碍家族史与度洛西汀对抑郁症的急性期治疗的疗效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提高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认知与防治。方法 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出现精神运动性障碍和情感障碍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 本组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 3 .2 5 % (65/ 2 0 0 0 ) ,61例病人精神障碍治愈 ,2例有阳性精神病家族史的患者好转出院 ,2例死亡。结论 体外循环中脑血流灌注不足 ,术后并发心、脑、肺、肾功能障碍及感染是病人出现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对于有阳性精神病家族史的病人 ,手术创伤可能是精神障碍的诱发因素。及时治疗躯体疾病及心理治疗 ,病人大多可获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114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纳入其中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150例,根据是否有自杀未遂行为,分为自杀未遂组和对照组,分析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抑郁症患者在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及既往抑郁发作次数、起病年龄等临床特征方面可能与自杀未遂相关的因素。结果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发生率为24.0%(36/150),无精神病家族史患者自杀未遂发生率为7.1%(71/996),前者自杀未遂发生率更高(P0.01)。150例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抑郁症患者中,相较于无自杀未遂组,自杀未遂组患者既往因精神疾病住院次数较多(P0.01),自杀意念及合并有严重或慢性躯体疾病的比例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因精神疾病住院次数(OR=3.714,95%CI:1.426~9.673,P=0.007)、自杀意念(OR=8.347,95%CI:2.339~29.790,P=0.001)与有精神病家族史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未遂相关联。结论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风险较高。既往因精神疾病住院次数多、自杀意念等可能是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了一组多动症儿童的家族史与一组儿童精神病者的家族史。方法:在六年期间,共诊治了391例儿童和少年患者,占整个诊视病人的30.1%。对病人和他们的父母亲或监护人进行了有计划的查询,查询内容包括症状、家族史、人口统计资料及社会资料。通过查询选择了140例  相似文献   

8.
分析41例儿童注意缺损障碍(ADD)者的脑电图表现,并与41例性别、年龄相对应的正常儿童脑电图相对照,ADD组脑电图异常率为39.02%,而正常儿童组仅为12.20%,两组间存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提示ADD患者有较高的脑电图异常率。异常脑电图表现为慢波增多、负相锐波的出现、α波幅增高及调幅不良。异常脑电图的发生率与新生儿产伤有关,与患儿的症状严重程度及精神病家族史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微小躯体异常(MPAs)与阴性症状及语词记忆缺陷的关系。方法:对36例有家族史和50例无家族史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躯体异常量表(W 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在恢复期进行选择性提醒测验。结果:有家族史组MPAs评分异常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家族史组(P<0.05);有家族史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显著高于无家族史组,其中阴性症状子项目中情感迟钝、抽象思维困难、交流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3项评分显著高于无家族史组;有家族史组语词记忆10次通过率低;回忆总数、保持数、长时再现数及恒定长时再现数均低于无家族史组。结论:有家族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MPAs异常比例高,阴性症状较多,语词记忆能力也明显较差,反映遗传可产生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检测了446例精神病患者血清中IgE含量,并与97名正常人比较,发现精神病患者血清中IgE含量显著升高,表明精神病患者确有免疫功能障碍,而精神病各型之间、服药与未服药之间、阳性家庭史和阴性家族史之间以及疗效间平均含量无差异。IgE升高可能与精神病患者Ts细胞缺损和IgA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诊断相互变更的特征。方法:从10年间住院2次的786例病例中筛查出交替出现过心境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诊断的患者93例,对其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女性、家族史阴性、起病较早、首次病程短及心境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者较易变更诊断;起病年龄较大的首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再次住院时易变更诊断为心境障碍。结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并非固定不变,与心境障碍二者间可相互变更。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42例中,男29例,女13例(我院男女床位约2:1)。年龄10~20岁10例,21~30岁10例,31~40岁17例,41岁以上5例。职业为工人21例,学生9例,干部和农民各6例(我院只收市内及郊区患者)。11例有家族史,其中癫痫3例,精神病7例,精神发育不全1例。  相似文献   

13.
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脑电图的影响。本文对780例使用氯氮平和1000例使用其它抗精神病药物的脑电图结果作对照分析,报道如下。资料资料来源:1994~1997年在我院住院或门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780例用氯氮平治疗的作为研究组,1000...  相似文献   

14.
对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住浙江省丽水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和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41例癫痫性精神病患者的记忆、智能功能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本文病例组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中有关癫痫性精神病诊断标准;本文病例均不伴严重的躯体疾病(原有脑部疾病均处于稳定期或恢复期);入组病例均完成脑电图与脑CT检查。(2)本文对照组是从社区中选择与患者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成人共40例。1.2 方法 评定工具采用作者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临床记忆量表[1]、瑞文标…  相似文献   

15.
分裂样精神病106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诊断及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6例首次住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患者进行1~6年随访,将资料作分析研究。结果106例患者中维持分裂样精神病诊断30例(283%),改诊为精神分裂症72例(68%),情感性精神病4例(37%)。分裂样精神病改诊为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病与其病前性格、社会功能恢复状况、思维形式及情感障碍等因素有关,而与家族遗传史、起病形式以及精神症状中幻觉、妄想、行为障碍关系不大,治疗效果两者差异亦较大。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作为过渡诊断仍有保留之必要  相似文献   

16.
司法精神病鉴定患者的脑电图分析张广岐韩素凤为了探索脑电波变化与司法精神病鉴定患者的案由、作案动机、疾病诊断之间的关系,我们对107例司法精神病鉴定患者的脑电图资料分析于下。1.对象和方法:搜集1991年1月至1993年9月经司法鉴定确认精神疾病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rrty(1985 )提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概念 [1 ] ,发现两者临床症状、疗效、预后有所不同。我们对此进行研究 ,以探讨家族史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收集 1996年 1~ 10月所有首次住院符合 CCMD- 2 -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病例资料 ,共 2 77例。根据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界定标准分为家族性组及散发性组。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定症状。 1999年 10月进行信访 ,了解其出院 3年中的康复情况。统计采用 SPSS(8.0 )软件包进行χ2 检验。2 结果家族性组 88例 ,男 48例 ,女 40例 ;平均年龄 (30 .6…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糖尿病发病情况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并观察体重、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在3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糖尿病者为39例(12.91%),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血脂和阳性糖尿病家族史以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有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使用均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对321例精神病患者进行了血清ADA活性测定,发现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患者高干对照组(p<0.01).而神经症患者与对照组无异常(P>0.05),服用与未服精神病药物及家族史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上述结果,推测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患者ADA增高可能与精神病患者免疫功能障碍有关,提高精神病治愈事和纠正免疫功能障碍,注意纠正ADA活性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分析目前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增高情况及其与患者病程,服抗精神病药物等因素关系。方法:调查分析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高血糖发生情况,以及分析患者患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并观察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血糖变化。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血糖发生率与脸群患病率进行比较,分析产生高血糖的相关因素。结果:165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高血糖发生率16.4%,为普通人群患糖尿病率2.5%的7倍。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体重、体重指数增加及患者高血糖的发生与病程长短,患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等因素有关。患者的高血糖发生,服非经典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联用者高血糖发生率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体重、体重指数增加及其高血糖的发生率远高于一般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增高可能是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延迟性,慢性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应引起临床工作者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