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李东川  闫燕  张英 《四川医学》2008,29(5):568-569
目的 探讨官腔镜检查术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患者284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 术前B超检查宫腔内异常30例(10.56%),而宫腔镜发现宫内异常共254例(62.9%).活检内膜病理结果异常249例(87.68%).结论 官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的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是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很好手段,但宫腔镜检查不能取代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异常子宫出血妇女的病因及探讨宫腔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观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进行病因诊断,在术中同时定位取活检及刮宫做病理检查。结果:观例异常子宫出血妇女的出血原因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0例、子宫内膜息肉34例、黏膜下子宫肌瘤24例、子宫内膜癌17例。宫腔镜诊断子宫腔内异常病变的敏感度为85.4%(111/130)。结论:异常子宫出血主要原因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宫腔镜检查技术,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变化,与定位取活检、诊断性刮宫行病理检查结合应用是早期诊断宫腔内病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1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结果:有阳性发现者为180例,其中老年性子宫内膜炎70例,子宫内膜息肉41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8例,子宫内膜癌11例(经定位活检证实),宫内节育器12例,宫颈管炎8例,宫颈管息肉22例,诊断阳笥率为77.9%。其中13例子宫内膜息肉和2例子宫粘膜下肌瘤行电视宫腔镜下电切术。结论: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阳性率高,与定位活检相结合可大大地提高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宫腔镜下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宫腔镜检查明确成年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宫腔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分析异常子宫出血的宫腔病因.结果 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腔内病变者142例,占71.0%.宫腔镜诊断的宫腔病因依次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息内、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宫腔粘连、宫腔内妊娠组织残留、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等.尤其年龄≥45岁的14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中,121例(86.4%)有镜下异常.结论 宫腔镜检查直观、准确、简便,可明确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宫腔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宫腔镜在诊断妇科子宫出血中的价值,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26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行病理活检并与B型超声诊断情况做比较.结果 本组260例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宫腔镜检查诊断阳性率为96.15%(250/260),B超检查诊断阳性率(58.46%)(152/260).260例患者均作常规病理活检,病理活检阳性率95.0%.宫腔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B超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58.46%,宫腔镜检查优于B超(P<0.05).结论 宫腔镜检查直视宫腔,有助于鉴别子宫内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对可疑病灶在直视下取材活检,诊断准确率高,优于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对48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同时行镜下活检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1)子宫内膜癌、萎缩性子宫内膜的发病年龄较大,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则多见于30~50岁异常子宫出血患者。(2)宫腔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正常子宫内膜83.1%,子宫内膜息肉89.0%,子宫黏膜下肌瘤97.3%,子宫内膜炎95.0%,子宫内膜增生93.2%,萎缩性子宫内膜96.9%,子宫内膜癌75.0%。宫腔镜检查与病理组织学诊断总体符合率达90.1%。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原因的较好手段,镜下定位活检病理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出血性疾病的病因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2006年150例子宫异常出血进行病因诊断,宫腔镜检查定位取内膜活检及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联合术前B超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B超宫内异常68例,而宫腔镜发现宫内异常124例,宫腔镜的特异度及阳性率均高于B超及诊刮。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准确率高,是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很好手段,宫腔镜联合B超内膜定位活检、诊刮病理对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效果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后,常规刮宫或宫腔涂片以及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子宫内膜息肉19例,宫颈管息肉8例,子宫内膜增生22例,萎缩性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炎1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0例,子宫内膜癌9例,宫内节育器4例.结论:宫腔镜可全面观察宫腔情况,用于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有效、实用,不易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138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进行病理检查,两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异常子宫出血根据年龄段来判断,30岁以下子宫出血以宫腔残留为主51.85%(14/27),其次为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各为18.52%(各为5/27);30-50岁(未绝经患者)子宫出血以子宫内膜增生40.95%(43/105)和子宫内膜息肉35.24%(37/105)为主,其次为子宫肌瘤14.29%(15/105);50岁以上及50岁以下已绝经患者以萎缩性子宫内膜炎50%(3/6)和子宫内膜癌33.33%(2/6)为主.结论 宫腔镜检查可发现宫腔内病变,直接准确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罗莉  王赛莉  陈霖  朱娇芳  孙静 《中外医疗》2011,30(30):26-27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36例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分析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结果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腔内病变者110例,占80.9%。宫腔镜诊断的宫腔病变依次为: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内、子宫内膜炎、子宫粘膜下肌瘤、萎缩性子宫内膜、疑似子宫内膜癌、宫腔粘连、宫腔内妊娠组织残留。结论宫腔镜检查直观、准确,是目前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最佳方法,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润萍  郝淑莲 《中原医刊》2004,31(18):29-30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90例异常子宫出血,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取组织送病检。结果:病理诊断与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为子宫内膜增生78.38%,子宫内膜息肉85.71%,宫腔内胚胎物残留83.33%。结论:宫腔镜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寻找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术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患者43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评价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性疾病的优势及价值。结果:术前B超检查宫腔内异常发生率为20.9%。宫腔镜发现宫内占位病变及形态异常共26例,占60.5%。取子宫内膜行病理学检查,病理结果异常41例,占95.35%。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金标准。但宫腔镜检查不能取代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术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患者43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评价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性疾病的优势及价值。结果:术前B超检查宫腔内异常发生率为20.9%。宫腔镜发现宫内占位病变及形态异常共26例,占60.5%。取子宫内膜行病理学检查,病理结果异常41例,占95.35%。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金标准。但宫腔镜检查不能取代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异常子宫出血(AUB)的宫内病因,探讨宫腔镜在其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AUB患者的B超、宫腔镜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108例AUB的病因:子宫内膜息肉(36.1%)、子宫内膜增生症26例(24.1%)、子宫黏膜下肌瘤15例(13.9%)、宫腔粘连11例(10.2%)、节育环异常65例(5.6%)、子宫黏膜下腺肌瘤和慢性子宫内膜炎各3例(分别占2.8%)、子宫内膜癌和子宫纵隔各2例(分别占1.9%).宫腔镜诊断AUB宫内疾病的敏感性为95.3%,B超检查的敏感性为49.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宫腔镜诊断宫内异常102例(94.4%),与宫腔镜结合病理检查诊断宫内异常107例(99.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症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5.39%,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的符合率为83.0%.结论 AUB的最常见病因为子宫内膜息肉,其次是子宫内膜增殖症.宫腔镜可作为AUB病因诊断的一线检查手段,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确内膜病变性质、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从而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方法:对194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组织活检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宫腔内有阳性发现者121例,诊断阳性率62.4%;功能性子宫出血73例,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老年性子宫内膜炎56例,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第二原因;子宫内膜癌仍占10.8%。结论: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阳性诊断率高,结合活检可提高宫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应用宫腔镜检查出血原因,并在镜下取子宫内膜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前B超检查宫内异常形态发生率为28%(85/300例),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内病变及形态异常发生率为69%(276/400),子宫内膜病检异常发生率为75%(300/400)。结论:宫腔镜检查能在直视下发现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性高,但不能代替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二者结合可作为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和最佳诊断方法。方法:对1994年9月~1999年2月我院收治的435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B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加刮宫或组织活检。结果:单纯子宫病变占972%,单纯附件肿瘤或附件肿瘤与宫内病变并存占28%;子宫与附件的良性病变占906%,恶性肿瘤占94%;宫腔镜下诊断宫腔内良性非赘生性病变与病理的总符合率为100%,诊断赘生性病变与病理的总符合率为968%。结论:绝经后子宫子宫出血的原因以子宫的良性病变占绝大多数;随年龄增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是较完善的病因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任涛  熊小英 《海南医学》2007,18(11):72-73
目的 探讨阴道B超、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4年2月-2006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0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常规阴道超声检查后行官腔镜检查,同时宫腔镜下定位活检或诊刮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前B超检查宫腔内异常发生率为51.49%.宫腔镜发现宫内占位病变及形态异常共184例,占91.09%.取子宫内膜行病理学检查,病理结果异常166例,占82.18%.结论 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官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手段.但宫腔镜检查不能取代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结果:有阳性发现者为60例,其中老年性子宫内膜炎22例,子宫内膜息肉2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癌4例(经定位活检证实),宫颈管炎2例,宫颈管息肉4例。结论: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阳性率高,与定位活检相结合可大大地提高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宫腔镜下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关杰 《中原医刊》2007,34(17):83-84
目的探讨宫腔镜、B超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280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B超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56.42%。宫腔镜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86.78%,子宫内膜增生过长83例,符合率为65.06%,子宫内膜息肉76例,符合率98.68%,慢性子宫内膜炎48例,符合率89.58%,子宫内胚物残留37例,符合率100.0%,子宫粘膜下肌瘤30例,符合率为96.66%,子宫内膜癌6例,符合率83.33%。结论对各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尽管有一定误诊率,因镜下可以定位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