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全麻过程中熵指数(Entropy)的变化,并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进行比较,探讨熵指数监测麻醉深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病例40例,ASAⅠ~Ⅱ级。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维持用丙泊酚、芬太尼及维库溴铵;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心电、脉搏氧饱和度、熵指数和BIS,并观察对循环和呼吸的变化。结果:患者状态熵(SE)、反应熵(RE)、BIS值在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后均显著下降,麻醉结束,当患者呼之睁眼时明显回升,但未能完全回到基础值,RE值回升最明显,SE与BIS值,RE与BIS值均有良好相关性(P〈0.01)。结论: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全麻过程中熵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均有艮好相关性,RE可监测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熵指数用于监测麻醉深度是安全可行的,甚至优于脑电双频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考察脑电双频指数(BIS)在临床腹部手术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现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76例胸腹外科手术患者,对其手术过程中应用BIS进行麻醉深度监测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诱导时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及BIS值均有明显下降;插管时两组心率、血压均有明显上升;切皮与缝皮时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均无明显变化.BIS明显下降。切皮时丙泊酚组患者的平均脉动压明显高于七氟醚组。当BIS在(50±5)范围内时,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都较为平稳。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能够提供数字化的麻醉深度监测,较传统的心率,血压等生命征监测更直观,作为成人腹部外科手术中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6例。观察患者在不同丙泊酚靶控浓度时反应熵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情况及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脑电双频指数与丙泊酚靶控浓度存在负相关且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插管时、停药时、拔管时患者的血压变化分别为(23±6.4)mmHg、(25±6.9)mmHg、(15±7.2)mmHg,血压变化波动较小,患者的血压在麻醉中保持平稳。结论脑电双频指数麻醉监测方式与丙泊酚靶控浓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的麻醉深度,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熵指数在异氟醚或异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维持中的变化.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异氟醚组(I组)与异氟醚复合异丙酚组(IP组)两组.设定观察时点为T1~T12.T1~T8分别代表I组和IP组的呼气末异氟醚浓度(EtISO)达到0.1%~0.8%的时点.T9~T12在I组代表EtISO达到0.9%~1.2%的时点,在IP组代表EtISO维持在0.8%时静脉注射异丙酚3~6 mg·(kg·h)-1的时点.观察各时点熵指数的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以及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 I组随着EtISO从0.1%逐步增加至1.2%,RE和SE从60±9和57±9逐步降低至37±7和37±7.RE和SE与EtISO均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2和-0.711,均P<0.01.IP组RE和SE的变化规律与I组相似.两组各时点RE、SE、HR、SBP、DBP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熵指数不仅能反映异氟醚麻醉的睡眠程度,也能够反映异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的睡眠程度. 相似文献
5.
复合麻醉通过合理的麻醉剂量达到最佳麻醉效果,对患者围术期安全与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全身麻醉时,血压、心率等传统意识体征,已不能准确反映麻醉深度。近年来脑电双频谱指数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麻醉深度上具有简便、实用、快捷的特点。该文综述脑电双频谱指数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监测临床麻醉深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医学》2017,(7):664-666
目的比较麻醉趋势指数(narcotrend index,NTI)、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熵指数(Entropy index)三种麻醉深度指数在学龄前儿童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28例腹腔镜择期手术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D组)、麻醉趋势指数组(N组)、脑电双频指数组(B组)与熵指数组(E组),每组患者32例。采用相应的麻醉方法麻醉后对比四组间不同阶段的MAP、HR、NTI值、BIS值、熵指数值以及手术时长、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术中七氟烷用量。结果 N组T3比T2时刻的麻醉趋势指数有所升高(P<0.05),T4、T8时刻较T2时刻明显升高;B组T4比T2时刻的脑电频指数有所升高(P<0.05),T5、T8时刻较T2时刻明显升高;E组T5比T2时刻的熵指数有所升高(P<0.05),T8时刻较T2时刻明显升高。N组的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中七氟烷用量均显著低于B组、E组和D组。结论在学龄前儿童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中,麻醉趋势指数的麻醉深度敏感性略优于脑电双频与熵指数,可稳定患者血流波动,缩短苏醒时间和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7.
复合麻醉通过合理的麻醉剂量达到最佳麻醉效果,对患者围术期安全与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全身麻醉时,血压、心率等传统意识体征,已不能准确反映麻醉深度。近年来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 index)监测麻醉深度上具有简便、实用、快捷的特点。本文综述BIS和AEPindex在监测临床麻醉深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熵指数监测下不同浓度七氟醚在小儿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下腹部手术患儿,ASA I级,随机分为3组(n=15),最低肺泡内吸入七氟醚有效浓度(MAC)分别为A组:1.0;B组:1.2;C组:1.5。观察并记录3组患儿手术麻醉过程中熵指数(反应熵RE、状态熵SE)变化。结果诱导后RE、SE值均显著性下降(P<0.01);术毕RE、SE值逐渐回升,患儿术后呼之睁眼时RE、SE值均接近基础值,RE值回升最快。结论小儿吸入不同浓度七氟醚全麻期间,熵指数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对于研判麻醉深度变化,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脑电非线性指数与双频谱指数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脑电非线性指数(ENI)作为一种新的监测麻醉深度指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 纳入30例行择期开腹手术患者.每一患者同时监测ENI和经典脑电参数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用预测概率Pk值分别比较ENI、BIS、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区分不同麻醉状态(清醒、睫毛反射消失、反应消失、稳态麻醉、麻醉苏醒时第一反应及气管拔管)的能力.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价整个麻醉过程中ENI和BIS的相关性.比较ENI和BIS临床性能指标(成功率、反应率和恢复时间).结果 ENI和BIS区分不同麻醉状态的能力优于MAP和HR.麻醉过程中ENI与BIS有很好的相关性(r=0.93).ENI与BIS的成功率和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I的恢复时间短于BIS(P<0.05).结论 ENI可提供与BIS相似的反映麻醉深度的信息,能准确区分不同麻醉状态,其临床性能指标优于BIS.ENI是一个有效的、能准确反映麻醉深度变化的脑电参数. 相似文献
10.
麻醉深度监测对提高麻醉质量,保障患者的围术期安全与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适当的麻醉深度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定量化的检测方法以其直观方便将成为新的趋势。本文对临床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异氟醚和异丙酚静吸复合全麻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n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index,AEPindex)的变化,探讨在静吸复合全麻中应用BIS和AEPindex监测麻醉深度的意义.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I1组(n=20)和I2组(n=20),Ⅰ1组异氟醚呼末浓度为0.6 MAC,Ⅰ2组为1.0 MAC.异丙酚和维库溴铵诱导气管内插管后,吸入异氟醚,呼末浓度分别为0.6/1.0 MAC,稳定20 min后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从1.0μg/mL开始,以0.5 μg/mL递增,靶浓度稳定在3.0 μg/mL开始手术.记录MAP,HR,BIS和AEPindex.结果:MAP和HR的变化与异氟醚呼末浓度和异丙酚浓度无相关性.BIS和AEPindex与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7,-0.819和-0.832,-0.878;与异丙酚靶控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2,-0.888和-0.920,-0.923(P<0.001).BIS和AEPindex与插管刺激的相关性为-0.544和-0.728,BIS和AEPindex与切皮和探查的刺激无线性相关.结论:BIS和AEPindex能可靠地监测异氟醚-异丙酚复合麻醉的深度.在反应气管插管的刺激上AEPindex明显优于BIS,但两者均不能有效地监测切皮和探查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2.
麻醉深度监测仪的诞生使量化脑电信息变为可能,对监测麻醉深度水平,指导术中用药剂量,降低麻醉风险有重大意义。熵指数仍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优点是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同时反映皮层及皮层下的脑电信号,有监测镇静和镇痛的能力。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熵指数也会受到药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本文就熵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临床应用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过程中脑电样本熵(SampEn)和双频指数(BIS)与异丙酚血药浓度及患者镇静深度的相关性。方法:40例ASAⅠ~Ⅱ,年龄18~65岁拟采用全身麻醉行择期肿瘤手术的患者。异丙酚麻醉诱导初始靶控浓度0.5μg/mL,随后每间隔1 min递增0.5μg/mL,直至意识消失。每隔20 s行改良镇静/警觉评分(MOAA/S),并实时记录原始脑电波及BIS值,通过原始脑电波线下进行样本熵的计算。计算决定系数(R2)和预测概率(PK)比较SampEn和BIS与异丙酚血药浓度及镇静深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异丙酚靶控浓度的递增,SampEn与BIS值均相关性递减,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2-SampEn=0.91±0.15、R2-BIS=0.86±0.08,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SampEn与BIS可有效区分MOAA/S刻度上5~2评分(P〈0.05),且SampEn在1~0的评分变化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SampEn与BIS基于改良镇静/警觉评分对意识深度的预测概率(PK)分别为0.94±0.01、0.92±0.01,两者间PK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ampEn在反映异丙酚药效变化时表现出等同于BIS的良好相关性,且能有效用于麻醉镇静深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脑电双频指数和熵指数在老年患者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靶控静脉全麻中麻醉深度监测的可行性、准确性,并比较其优越性。 方法 选取择期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老年胃癌患者40例,均采用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的麻醉方法,记录不同时间节点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反应熵(RE)、状态熵(SE)及停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知晓的发生与否。 结果 应用阶梯式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术中维持及停药后BIS和RE、SE均随着意识变化而变化,2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中施行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时,BIS和RE、SE均可准确反映其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腹股沟区手术小儿40例,ASA I级,分为BIS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BIS组:在BIS监测下指导术中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BIS在45~65。对照组:吸入七氟醚诱导,小儿睫毛反射消失后依临床经验来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两组小儿均于麻醉诱导完成后进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INB)。结果BIS组七氟醚用量少于对照组(〈0.05),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也少于对照组(〈0.05)。BIS组麻醉维持期间以及麻醉结束时BIS比对照组高、呼气末稳态(Etsevo)比对照组低(〈0.05)。结论BIS监测有助于减少小儿七氟醚吸入量,有利于小儿术后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七氟醚、异氟醚与笑气吸入麻醉时脑电双频指数(BI)与95%边缘频率(SEF)的变化。方法:选择非心脑疾患的择期手术病人,ASAⅠ ̄Ⅱ组,28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麻醉维持时吸入七氟醚(第1组,n=7),七氟酡复合笑气(第2组,n=9),异氟醚(第3组,n=6),异氟醚复合笑气(第4组,n=6)。观察HI、SEF与MAC之间的相关情况及切皮时的反应。结果:麻醉的不同联合会BI与MAC有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熵指数用于监测婴幼儿唇裂手术吸入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拟行唇裂修复术的患儿45例,ASA Ⅰ级或Ⅱ级,年龄:0~36个月,按年龄分为两组,Ⅰ组:<12个月,Ⅱ组:13 ~36个月.所有患儿进入手术室后,用6%七氟醚,以6L/min氧流量(高流量)吸入诱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氧流量调整至3L/min,开始手术,调节七氟醚挥发浓度,使患儿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依次为1.5%,2.0%,2.5%,3.0%并保持每个CETSev达10分钟以上,同时记录患儿清醒时(T1)及不同CETSev(T2-5)实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熵指数(状态熵SE、反应熵RE).结果 两组比较T1-3时点熵指数Ⅰ组低于Ⅱ组(P<0.05);两组比较T4~5时点熵指数差异无显著性;与T1时刻比较,Ⅰ、Ⅱ组T2-5各时点熵指数降低;随着CETSev的增大,熵指数降低,两者呈负相关,Ⅰ组和Ⅱ组CETSev与SE、RE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82,-0.674,-0.701,-0.712.结论 婴幼儿七氟醚麻醉中使用熵指数监测麻醉深度准确性较好,即使是年龄<12个月的婴幼儿也可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七氟醚吸入对老年患者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44例,ASAⅠ~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组(B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22例.D组由麻醉医生根据临床经验调节术中七氟醚的吸入浓度 B组术中维持BIS值在45~55,术毕前10min维持在56~70.记录麻醉诱导前、手术期间和拔管时的BIS值、七氟醚设定浓度和呼气末浓度 苏醒时间、拔管时间、OAA /S评分达到5分的时间.结果 与D组相比,B组术中七氟醚用量减少20%,手术期间的BIS升高、呼气末七氟醚浓度降低,手术结束时呼气末七氟醚浓度降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OAA /S评分达到5分的时间缩短.结论 BIS指导吸入七氟醚能加快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麻醉苏醒,提高苏醒质量,并可减少术中七氟醚的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