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01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2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资料,24例行椎板整块切除减压,8例行传统椎板咬骨钳"蚕蚀"减压。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2例随诊27例,随访时间1~10年,优9例(33.3%),良11例(40.7%),改善5例(18.5%),无变化2例(7.4%),优良率74.1%,有效率92.6%。结论熟练掌握脊髓病的临床表现是提高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诊断率的关键;手术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康复护理。方法对19例行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心理护理、适应性训练,术后严密观察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结果本组19例患者术后症状得到缓解,在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下,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病程长,手术护理难度较大,术前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术后的康复护理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2年以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253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6例,占2·37%。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25~58岁,平均29·4岁。施行腰髓核摘除术L4、54例、L5S11例,L3-5黄韧带骨化伴混合型椎管狭窄椎板减压术1例。4例用椎板咬骨钳咬除椎板和黄韧带时损伤硬脊膜和蛛网膜发生脑脊液漏;1例为分离髓核组织与硬脊膜粘连时,硬脊膜和蛛网膜裂伤脑脊液外漏,1例因椎板厚(2·3cm)且黄韧带骨化与硬脊膜粘为一体无法分离,在切除椎板及黄韧带时使背侧部分硬脊膜和蛛网膜缺损,造成脑脊液漏。术中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椎管漂浮法治疗胸腰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采用椎管漂浮法治疗胸腰椎黄韧带骨化症的20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6例,其中15例节段发病,4例双节段发病,1例三节段发病。有19例位于下胸椎和胸腰段的患者。结果术后跟踪随访的时间平均在6个月左右。经调查所有患者的痉挛症状和走路形态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根据JOA评分法,术后患者的恢复率为:优12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有效率95%。结论采用椎管漂浮法切除骨化的胸腰椎黄韧带,可大大减少对脊髓的干扰,减少脊髓损伤的可能,并可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8例患者均行全麻,手术减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行椎板切除减压加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术后随访,术后JOA脊髓功能评分平均14.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平均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功能改善率68.5%,脊髓功能改善明显。术后四肢功能评定结果为:优5例,良2例,可1例。未出现血肿、脑脊液漏或者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未见颈椎反曲现象发生,未出现螺钉断钉和松动现象。结论行颈后路椎管减压成形术,联合椎板切除减压加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减压完全,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40例胸椎间盘突出症(TDH)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TLF)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讨论其病因、病理、手术效果与并发症。方法对40例TDH合并OTLF诊断的患者进行病因、病理、手术效果与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结果 40例患者中,无1例加重,术后26例随访1.5年以上,12例经短期观察。其中优22例、良11例、可4例、差3例。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所致的脊髓病表现复杂。手术治疗须谨慎操作。手术近期效果良好,但并发症较多;后路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有助于防止脊髓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的疗效.方法 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2例,均一期行颈椎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术,术后3~5个月,影像学提示前方脊髓压迫表现,二期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骨化灶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一期后路手术9例患者脊髓压迫症状缓解,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症状消失.二期前路手术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后治愈.分期后、前路联合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改善明显,12例患者随访8~15个月,JOA评分增加3~7分.结论 对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椎管扩大术后,原有症状不能完全缓解且影像学提示前方脊髓压迫,二期前路手术可进一步解除压迫,改善脊髓受压症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胸椎黄韧带骨化(OLF)是胸椎脊髓病的一十较常见原因一本报告8例。CT显示,骨化多位于椎管的后翻和后外侧.呈结节状或山丘状改变,病变平面椎管狭窄.形态不规则.本组病例均行改进的扩大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46个月.4例症状完全缓解.行走接近正常.恢复轻体力工作;3例症状明显缓解.可行走较长距离.但步态僵硬;1例术前截瘫,术后仍感下肢麻木,可扶拐行走.括约肌功能正常.作认为CT扫描是诊断OLF的最好方法.“揭盖式”椎板减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夏英鹏  徐天同  崔子健  朱如森  田成瑞 《天津医药》2005,33(5):306-307,F003
脊椎管狭窄症多发生于颈椎和腰椎,胸椎管狭窄症较少见。但是,天津作为高氟地区,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的病例并不少见,由于氟骨症造成广泛韧带退变和骨化,形成严重的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神经损害严重,所以一经确诊就必须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而且手术难度较大。自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共收治该类患者29例,均采用了扩大化的椎板关节突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单纯开窗或椎管环形切除减压术.自病变间隙切除棘间韧带,咬除部分上、下棘突和椎板,切除黄韧带,两侧小关节突内缘有限切除,前方凿除骨性凸起及摘除突出髓核,伴腰椎不稳者,行保留的上、下棘突劈开自体髂骨植入植骨.结果35例经1~3年随访,疗效均达优.结论单纯开窗或腰椎管环形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减压较彻底,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选择行全椎板切除、黄韧带骨化块切除脊髓减压的黄韧带骨化症患者31例,给予围术期康复护理,随访12—36个月。结果27例患者术后症状立即缓解;3例术后7~14d胸部束带感、双下肢胀痛等症状逐渐消失,2-6周双下肢麻木、沉重感消失,肌张力恢复正常,并恢复工作;神经症状无继续发展,双下肢麻木僵硬感无明显变化1例。3例发生脑脊液漏,经降颅压治疗、体位护理、局部加压及全身支持治疗后愈合,1例患者出现肺炎发热,经雾化排痰、翻身叩背护理后治愈。术后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由术前的(1.22±0.96)分提高到(3.76±0.68)分,括约肌功能评分由术前的(1.97±0.52)分提高到(2.68±0.46)分。结论针对性术前心理指导,可使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尽快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改善呼吸功能,术后严密观察双下肢的肌力、感觉变化,做好体位及康复训练,同时做好脑脊液漏、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预防护理.可明屙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讲患者康每.  相似文献   

12.
M胆碱能受体和GABAB受体在脊髓背角Ⅱ板层神经元上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丽  张奇  郭跃先 《河北医药》2009,31(4):391-393
目的观察M胆碱能受体亚型M2和B型γ-氨基丁酸(GABAB)受体在脊髓Ⅱ板层神经元的表达情况。方法SD雄性大鼠,体重160~180g,麻醉后快速取下L4-6脊髓,进行冰冻切片,M2受体和GABAB受体进行免疫荧光组化双重染色。结果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在脊髓Ⅱ板层神经元上,表达有丰富的M2受体和GABAB受体,其中56.57%的神经元可同时表达2种受体。结论脊髓背角Ⅱ板层神经元可接受M胆碱能受体与GABAB受体的共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记录脊髓Ⅱ板层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方法。方法SD雄性大鼠,160~180 g,2%氟烷和100%氧气吸入麻醉后快速取腰段脊髓,迅速放入冰冷充氧的人工脑脊液,将约1 cm长的脊髓粘立于振动切片机载物台上,同时覆以冰冷的人工脑脊液进行横切片,片厚350~450μm,Kreb’S液提前30 min用95%CO2和5%O2预充氧,将切好的脊髓薄片转移其中,34~35℃孵育至少1 h后,以备实验记录用。结果在倒置显微镜下可清楚分辨出脊髓Ⅱ板层神经元。采用全细胞电压钳记录技术,给予选择性受体阻断剂以分离不同的突触后受体电流。在钳制电压为-70 mV时,可以记录到谷氨酸能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而在钳制电压为0 mV时,可以记录到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s)。结论该方法为研究脊髓Ⅱ板层神经元递质释放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44例脊髓肿瘤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采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切口全椎板切除入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一般情况及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为Ⅰ、Ⅱ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为Ⅲ、Ⅳ级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低于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0,P=0.0423)。结论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效果显著,创伤较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METRx系统按显微内窥镜下椎问盘髓核摘除术MED方法,经椎板间隙切除黄韧带、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充分减压硬膜囊和神经根,并根据改良功能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12 min,平均术中出血90 ml,平均住院日10.1 d,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其中优15例,良2例,可3例.结论 显微内窥镜下手术能够充分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较好地保持腰椎稳定结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的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4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均行早期减压手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JOA评分变化。结果手术治疗优良率82.2%。术后JOA平均评分(9.31±1.86)明显高于术前(5.2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及时正确的诊断,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积极外科干预可取得较好的lf缶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伪狂犬病毒(PRV)示踪技术观察大鼠背侧胸腰脊髓损伤(SCI)所致的膀胱排尿神经通路改变。方法清洁级雌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假手术组12只和背侧SCI损伤组12只。使用标准化SCI动物模型实验装置来制备动物模型,损伤部位定于T12~L1水平,假手术组大鼠仅咬除棘突及椎板,不损伤脊髓。SCI由背侧损伤脊髓,模型制备后,即刻对无SCI、SCI大鼠膀胱壁注射PRV,注射后96h直接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大鼠脊髓切片中PRV阳性神经元。结果 PRV阳性神经元经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后呈棕黄色,观察切片SCI平面以上及以下均出现阳性神经元。SCI节段平面以上切片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节段平面以下切片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神经元增加。结论 SCI后,损伤导致受伤脊髓节段以上排尿反射通路受阻,进而SCI平面以下膀胱排尿反射通路发生代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SD大鼠T7脊髓半横切动物模型,模拟脊髓损伤,为后期治疗脊髓损伤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脊髓损伤组,每组12只。SCI组咬除T6~8棘突及相应椎板,暴露相应脊髓,定量切除T7右半侧脊髓组织;对照组仅切除相应椎板。术后行人工排尿、排便等护理,于3d、7d分别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感觉诱发电位(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检测,并取T7脊髓行组织学观察。结果SCI组所有动物在术后均表现出典型的脊髓半切症状;BBB运动功能评分低于8分;术后3d及7d损伤组检测不到SEP,而对照组潜伏期轻度延长及波幅轻度下降;脊髓形态学观察显示该方法达到脊髓半横切要求;术后SCI组大鼠无死亡。结论大鼠T7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建立成功,有效的术后护理可提高模型大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近年来脊柱肿瘤的发病率显著增高,随着肿瘤学、脊柱外科的治疗理念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脊柱肿 瘤的外科分期、评分系统及综合治疗决策框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规范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价值。脊柱肿瘤 对经典的放化疗不敏感,甚至是抵抗的,外科手术愈来愈成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深入把握外科治疗的原则与切 除边界,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但在制定手术方案时,需要进一步考量手术策略(全脊椎、矢状或 椎体切除)、切除方式(整块或分块)以及手术入路(单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等)。未来的研究趋势应权衡全脊椎整 块切除术的风险与收益,制定更为合理的手术指征,从而改善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内酯醇对EAE小鼠脊髓TNF-α、IL-12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内酯醇(Tri)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脊髓组织TNF-α、IL-12和TGF-β1的影响。方法:采用MOG33-35、佐剂CFA、百日咳毒素免疫动物建立EAE模型,腹腔注射Tri治疗,制作脊髓石蜡切片行HE染色及LBF髓鞘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GF-β1、TNF-α和IL-12的表达,并行相关图像分析。结果:HE染色可见EAE组脊髓有"袖套样"炎性细胞浸润。LBF髓鞘染色可见EAE组小鼠脊髓髓鞘脱失。与佐剂组相比,EAE组TNF-α、IL-12表达增高(P〈0.01或P〈0.05),TGF-β1表达降低(P〈0.05)。与EAE组相比,Tri治疗组TNF-α、IL-12表达降低(P〈0.05),TGF-β1表达增高(P〈0.05)。结论:Tri可明显改善EAE小鼠脊髓组织病理状况,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12等促炎性细胞因子,促进TGF-β1等保护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