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卫气的生成,《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指出营卫之气都来源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然下文又有“营出中焦,卫出下焦”的论述,这就与卫气来源于“水谷精...  相似文献   

2.
从《伤寒论》证治看“卫出下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卫出下焦”,“卫出上焦”的不同观点,通过对《伤寒论》中卫气失常病理机制及治疗思路的分析,从发病学,病理学及治疗学角度为“卫出下焦”理论找到了赖以成立的依据,反证了《内经》“卫出下焦”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卫出于下焦”这一理论出于《灵枢·营卫生会篇》。原文为:“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对于这一句经文(亦可称为这一理论),历代注释研究的经诸家仁人见智,各抒己见,注正解释颇不一致。到底是“卫出于下焦”、还是“卫出于上焦”、古代医家意见分歧,现代学者也无定论,连一九七八年出版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试用教材《内经选读》中也称两种解释“各有所据,可互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脉之体用:脉为血府,实由气行,营出中焦,卫出下焦,灵素脉经,均曾言之。而气血营卫之所以资生,则悉赖中焦脾胃之供给。人身水谷日进,脾胃酝酿,化其精微而为血,注之于脉,潜滋暗长,脉道得以充实。然腐熟水谷,游溢精气,资生气血营卫,实由于肾间一点真阳之薰蒸。此点真阳,在《难经·笫  相似文献   

5.
卫气出于何处,历代争论颇多。读江氏论“卫出下焦”一文后,深受启发。笔者认为:阐明“卫气出于上焦”与“卫气出于下焦”的依据与它们的关系,似能减免争论。为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如何理解“出”字的问题江氏在论“卫出下焦”一文中提到“出”就是从哪里出来,应指来源不指功用。又指出,功用与来源不能混淆。笔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三焦的得名、功能及与营卫气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现存最早的古本《黄帝内经》类编注释本《黄帝内经太素》为研究材料,从三焦的位置、功能,以及三焦发挥功能的方式,揭示营卫气的来源、生成条件以及三焦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医经及杨注揭示:三焦的得名是五脏六腑下面众多虚而不实的焦膜,三焦有形有质。上焦在胃上口,功能如雾;中焦在胃中口,功能如沤;下焦在胃下口,功能如渎。营卫气来源于胃纳水谷,生成的条件是中焦、上焦水谷泌津液。[结论]胃纳水谷生津液,其清者上行,浊者糟粕下行。上焦泌津液为卫气,中焦泌津液为营血。三焦归六腑,有形有质。《内经》引进三焦的概念,完整地解释了津液如何变而赤为血进入手太阴肺经,糟粕溲液如何生成进入膀胱,也就是说,三焦解释了营养是如何吸收、糟粕是如何排除这一任何医学都要解释的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营卫之气三个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营气、卫气与宗气三者异名同源,都是由谷气与清气结合而成,而营卫之气是宗气之所分;并提出三条理由,支持卫气当出于“上焦”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一、饮停上焦麻桂和之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营卫之气又为太阳所摄,故心、肺、太阳皆主上焦。倘若上焦阳气不振,营卫不和,气化不行,则饮邪内停。故当以麻黄宣肺肃肺祛水饮,桂枝温通心阳散水饮,温通太阳化水饮,调和营卫蠲水饮。二、饮停中焦姜术和之中焦脾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主运化水谷,输布津液。若饮停中焦,肌肉者,则为脾胃乖戾,不得“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之故也。故当以生姜温胃散水饮,干姜温脾化水饮,白术健脾运化水  相似文献   

9.
营气的实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气是指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营气富于营养 ,又称为“荣气”。因营与血关系密切 ,故又称为“营血”。《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 ,以传于肺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其清者为营 ,浊者为卫 ,营在脉中 ,卫在脉外 ,营周不休 ,五十而复大会 ,阴阳相贯 ,如环无端。”可见 ,营气主要来自水谷精气之中的精微部分 ,分布于血脉之中 ,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 ,营运于全身。故《素问·痹论》说 :“营者 ,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 ,洒陈于六脏 ,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 ,贯五脏 ,络六腑也”其主要功能有两方面 :营养和化生血…  相似文献   

10.
“营卫失和”是祖国医学对疾病病理变化的一种认识,又称为“营卫失调”、“营卫不和”。营与卫的概念,“内经”中论述最详,但“营卫失和”这一概念,则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仲景提出:“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这三种情况,均用桂枝汤治疗,并  相似文献   

11.
营卫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对睡眠的生理病理认识多与营卫有关,这种思想对后世医家诊治睡眠障碍有深远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1内经营卫理论的基本思想营卫皆为水谷精气所化生,《灵枢·五味》“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灌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但它们存在的形式和作用有一定的差别,一般认为营气直接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循行在经脉内输送全身,起到营养全身的作用,而卫气常转化为能量的形式扩散,有温煦肌肤组织和体腔内脏腑器官的作用。营卫的正常循行是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卫气的特性     
《灵枢·禁服篇》云:“审察卫气,为百病母。”卫气,作为机体同邪气斗争的一种防御性物质,在防病治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上膈篇》:“卫气不营,邪气居之,”卫气之盛衰,决定着病气之盛衰与疾病之转机。张锡纯说:“若卫气充盛,可为周身之外藩,即受风不能入。”卫气为什么能担负起这一相当重要的功能呢?这是它具有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而这些特殊性质又是它所独有的。下面就卫气的特殊性质作一愚人之见,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历代医家大多认为这十二个字赅尽了上、中、下三焦的生理功能特点,莫有疑者。然细析之,不难发现,“中焦如沤”仅仅言明胃的腐熟食物功能,而不能囊括“中焦”的全部生理功能,故笔者认为其中文字有讹错,“沤”字应改为“枢”,当是“中焦如枢”,特陈管见。  相似文献   

14.
气血学说历来被认为是祖国医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无论在生理、病理上都起着极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想从中医整体观念的角度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对祖国医学“血”的生成谈谈认识,谬误之处,望得到老师点拨指正。 1、脾胃生“血”包括造血原料和养分的摄取过程: 《灵枢·营卫生会篇》论:“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灵枢·决气篇》更明确地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  相似文献   

15.
三焦一词,最早见于《内经》。书中对三焦的部位、生理及病理等均有较详细的论述。作为脏腑的组成部分,《内经》特别强调其部位的存在。如《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上焦出于胃口,并咽以上,贯隔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土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联”。此是讲上焦在胃上口至烟部、中焦在胃上日以下至小肠(大腹)、下焦在别回肠至膀眈(少腹)的部位。三焦虽有定处,但概括的部位较大,其部位中还有其它脏腑,也就有其所在脏腑的部分功能。如肺居上焦,为“华盖”而“市精”.其性如“雾”;心也居上焦,泵血至周身,…  相似文献   

16.
论"卫出下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卫气与阳气特别是卫气与下焦肾阳的关系论述了卫气当出于下焦。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卫气虚弱,外感久治不愈者,按“卫出下焦”的理论,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再造散,可取得满意疗效,故认为卫气出于下焦,养于中焦,宣发于上焦。  相似文献   

17.
<正> “三焦竭部”,语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其文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自明·赵以德言“竭者,涸也。”后世医家多将“三焦竭部”理解为三焦各所属脏腑功能衰弱,如《金匮悬解》即言“三焦竭  相似文献   

18.
漫谈桂枝汤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被称为“仲景群方之冠”,是“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该方主要用于太阳中风证。凡表现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或恶寒,脉浮缓而弱这些脉症的,就称为太阳中风,可以用桂枝汤治疗,所以后来也常常习惯地将太阳中风证称为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证的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卫,即卫气;营,即营气。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二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发三焦的《内经》本义、内涵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发生学研究方法深入挖掘《内经》有关三焦说的内涵,梳理三焦有腑三焦和部位三焦之分以及手足三焦之分,重点论及足三焦循行路线和穴位、诊断部位以及病证与治疗,并阐明三焦的生理和病理。[结果]三焦腑是有形的腠理,具备能藏能泻的腑功能,三焦通则上下左右内外皆宣通。部位三焦统一于胃,实为一个三焦。三焦相火根于胃脘,主一身之阳气,相火主腐熟水谷生化营卫气血。三焦出上为上焦,名手三焦,主心肺,一是主卫气的输布,二是统辖体表、肌肉腠理,三是通行营卫二气,四是通调水道,五是司腠理开阖;出下为下焦,名足三焦,主肾膀胱的气化,排泄二便,传导糟粕,涉及到小肠、大肠、膀胱及肾。[结论]三焦有形有名,本于脾胃,位于肌肉,三焦腑是肌肉间之腠理,三焦相火主一身阳气。在中焦主腐熟水谷生化营卫气血,出上焦名手三焦主心肺,出下焦名足三焦主膀胱肾。  相似文献   

20.
赵虎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0):15-15
温邪郁表、取辛温开闭 温热之邪,途经口鼻而入,首先侵犯上焦肺卫。其传变大多由表及里,由卫气而及营血。因肺居上焦,开窍于鼻,且外合皮毛与卫气相通,主人体一身之表;故温邪外侵,必先犯肺而出现肺卫表证。如温病初期邪犯肺卫,治疗及时,病邪即可外解而不致内传。否则邪不外解,则可由肺卫而内陷心包营分,因肺热内陷心包,致病情之急剧转变,病势重险,故称“逆传”。温病除“逆传”外,尚有按一般由浅人深逐步发展的“顺传”过程;其病机演变为上焦肺卫之邪,依次传人中、下而焦;如前贤王孟英所言:“温邪始从上受,病在卫分……则以邪从气分下行为顺,邪人营分内陷为逆也。苟无其顺,何以为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