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盐酸伐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88.1%、95.2%,对照组为50.0%和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14.03,7.94,P〈0.01)。治疗组退热时间及疱疹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0,8.12,P〈0.01)。采用盐酸伐昔洛韦治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伐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明显,依从性好,可作为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双料喉风散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 198例均为我院留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忠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选用青霉素+病毒唑静滴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料喉风散直接喷雾患处,3-5d为1疗程,于治疗开始和结束时进行血常规化验。结果 两组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双料喉风散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以明显缩短病程、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皆选用α1b干扰素肌肉注射治疗及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结果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喉剑喷雾剂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苏州市2018—2020年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的分布及变化趋势,为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在苏州监测医院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的基本信息和病原学信息。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结果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共采集疱疹性咽峡炎病例标本1092例,监测期内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标本阳性率为48%(529/1092),主要病原类型为CoxA6(34.03%),Cox A16(20.60%),其他肠道病毒(44.42%);阳性标本中,≤6岁儿童占95.7%,男性标本阳性率稍高于女性;6-9月标本阳性率较高,3月最低,不同月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监测期内,共发生疱疹性咽峡炎聚集性疫情19起(2020年0起),总发病人数113,发病高峰期集中在每年的4-6月和9-11月,以3、4岁学龄儿童为主;2018和2019年疫情的主要病原分别为CoxA6和EV71。结论 苏州疱疹性咽峡炎的易感人群是≤6岁以下的儿童,好发于夏秋季,主要的致病原为CoxA6、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病原体和手足口病相同,且优势毒株不断转变,应加强监测,建议依照手足口病的管理办法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5.
周菊生 《现代保健》2011,(27):132-133
目的探讨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0例用炎琥宁5~10mg/(kg·d),对照组80例用利巴韦林10—15mg/(kg·d)。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2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P〈0.01)。结论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利巴韦林,观察组: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35/3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4.44%(34/36)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流涎消失、疱疹溃疡愈合、总病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患者。结论应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安全有效,能够有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张金波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9):1366-1367
目的评价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方法本院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利巴韦林;观察组: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流涎消失、疱疹溃疡愈合、总病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患者。结论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节,传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暴发流行,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2].发病的症状为急起的高热,伴有头痛、咽部不适、疱疹、肌痛等,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病程1周左右[1].引发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群(coxsackie virus,CoxA)或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3].疱疹性咽峡炎虽为传染病,但不属于我国法定传染病.本文通过了解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特征,为防控相关病原引起的传染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一鸣 《现代保健》2012,(17):28-29
目的:比较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方法: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炎琥宁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81.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炎琥宁注射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利巴韦林联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重症除外)、疱疹性口腔炎和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口腔疱疹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手足口病、疱疹性口腔炎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小儿患者2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6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注射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利巴韦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7.96%、显效率97.31%、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11%、显效率15%、总有效率72%,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2—4d痊愈,对照组平均5~7d痊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利巴韦林联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重症除外)、疱疹性口腔炎和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口腔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主要病原体所致疱疹性咽峡炎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收集94例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住院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A组柯萨奇病毒16型(CoxA 16)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9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EV71阳性34例(36.17%,34/94)(EV71阳性组),CoxA 16阳性31例(32.98%,31/94)(CoxA 16阳性组).EV71阳性组和CoxA 16阳性组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正常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酶谱、肌酐、尿素氮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阳性组和CoxA 16阳性组年龄<3岁比例、持续高热(腋温> 39℃)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V71阳性组神经、呼吸、循环系统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oxA 16阳性组[26.47% (9/34)比6.45%(2/31)、23.53%(8/34)比3.23%(1/31)、20.59%(7/34)比3.23%(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11例为重症(11.70%,11/94),EV71阳性组9例,CoxA16阳性组2例.2例因肺出血死亡,出现瘫痪1例,均为EV71阳性组.结论 同一时期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可能具有平行性,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纳入到手足口病来进行统一管理;而且EV71阳性患儿病情较CoxA 16阳性患儿重,检测病原体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目的: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儿科收治的3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观察组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针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后咽峡炎的治愈情况及体温变化情况,并统计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儿的病情均有所好转,但因给药方式不同,故疗效也有所差异,即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的观察组优于使用利巴韦林针剂进的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用药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调查儿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感染可能的外界环境原因,寻找肠道病毒在公共场所外环境存在和污染的证据,为优化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2个手足口病高发地市对医院、社区游乐区环境表面涂抹采样,检测肠道病毒,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测序。结果 医院环境肠道病毒总检出率为10.44%,其中独立接诊区域检出率47.50%,非独立接诊区1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接诊区肠道病毒检出率较高的环境表面分别是护士分诊台(50.00%)、医生坐诊台(36.67%)、诊室门把手(30.00%)、候诊区地面(22.73%)、候诊椅(20.41%)、洗手设施(7.69%)等;三级医院的肠道病毒检出率最高(17.99%);社区内公共游乐区检出率为1.08%,分别在滑滑梯扶手、滑滑梯表面和游乐区座椅表面检出。阳性标本进一步测序得到CVA16、CVA6、CVA10、CVB5 4个型别。结论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接诊医院和社区公共游乐场环境物品表面检出肠道病毒,在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流行季节应加强环境消毒。社区是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的区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1994年辽宁省6城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C_(OX)A_(24)变异株病毒的检测辽宁省卫生防疫站(沈阳110005)吴苓荣,崔振文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崔培红,何晓明1994年8~9月间,我省发生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流行。为控制流行,查明病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中学一起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10月11日—11月2日,北京市某中学累计报告疱疹性咽峡炎病例92例,罹患率2.39%。临床表现以口腔疱疹(92.39%)、咽痛(71.74%)、发热(69.56%)为主。共采集43例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24例柯萨奇病毒A6型阳性,6例肠道病毒未分型阳性。结论 本起暴发疫情是由柯萨奇病毒A6型感染引起,学生交叉上课、共用餐厅等公共场所导致疫情的传播,探索一套适应教育改革后传染病的防控方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吴玲玲 《现代保健》2012,(5):103-103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8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病毒、解热、补液等治疗及口腔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蓝芩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复方金银花颗粒,疗程5d。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情况,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2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并与140例健康儿童对照,分析并比较其差异。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常规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肌损害程度,及早干预治疗,从而防止心肌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疱疹性咽峡炎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给予利巴韦林静滴每日一次,连用3~5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α-2b肌注每日一次,连用3d。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8.75%,退热及疱疹溃疡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皆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巴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有助于提高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儿童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症状和病原学特征,比较两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5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病例的咽拭子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疱疹性咽峡炎在一些临床症状上和手足口病表现相似,但发热、咽痛、呕吐及头痛的发生率均高于手足口病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学结果不同,手足口病以柯萨奇A6型(Cox A6)、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型(Cox A16)为主,疱疹性咽峡炎以其他肠道病毒和Cox A6为主。结论疱疹性咽峡炎应该得到重视,并和手足口病一样进行监测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