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 81岁心前区不适伴恶心14h,1998年12月27日入院。EKG示窦性心动过缓,Ⅱ、Ⅲ、avF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心肌酶学检查:CPK1635IU/L,LDH971IU/L,HBD774IU/L,CKMB50IU/L,TNT(+)。临床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入院后当日患者出现严重窦性心动过缓(HR34次/min)和低血压状态(Bp12-0~8-0kPa),内科治疗无效。后在电视荧光屏观察下,经右侧锁骨下静脉插入起搏电极,侧位片示导管尖指向前方,证明导管位置正确,起搏后体表心电…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8岁,冠心病,心律失常。近期服用麻黄羊丙阴,丹参片,消心痛等药。1993年8月8日来门诊复查:一般情况可。BP17。33/10‘73kPa,P96次/mi。、律齐,心界不大。两肺呼吸音清晰。卧位ECG示窦住心律,肢导联是低电压,下壁导联ST段平直,间歇性右束立传导阻滞,阻滞图形出现的始末P—P间期恒定为0.625.连续记录Vl导联见古束支阻滞与呼吸同步出现,吸气时消灭、每辆约ic次心搏.QRS同形发生一次周期性变化,而心率无改变。心电图诊断;卖性心律,呼吸间歇性右荣文阻滞。讨论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最常挂于心率改古时,故又称…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 ,3 7岁 ,因发作性心慌 1小时入院 既往无任何心脏病史。体检 :T3 6 8℃ ,P2 2 0次 /分 ,R2 4次 /分 ,Bp10 0 /60mmHg ,一般情况较好 ,口唇无紫绀 ,颈静脉无充盈 ,双肺无干湿性罗音 ,心界无扩大 ,心率 2 2 0次 /分 ,律齐 ,未闻及杂音及心音分裂 肝脾未及 ,双下肢无水肿 ,常规心电图示 :P波与QRS波无关 ,呈完全性房室分离 ,QRS波时间 0 11秒 ,avL导联呈rS型 ,电轴右偏 14 1° ,V1导联呈qR型 ,V4 V6导联R/S <1,S波宽钝。心电图诊断“右束支阻滞型室速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缓慢静注心律平 10 0mg ,2 0分钟后转为窦性心律 ,… 相似文献
4.
李文远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11):1656-1656
右束支阻滞(RBBB)在心电图检查中常见,各年龄组均可见。临床上除见于器质性心脏疾患以外,尚可见于非心脏疾患及完全健康。笔对360例心电图表现为RBBB的病历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的RBBB冠心病较多见,年龄轻的RBBB则以正常人及无器质性心脏疾患较多见,CRBBB合并电轴明显左偏时临床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的病因、心电图结果。结果:60岁以上患者103例,占74.6%。病因以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多见。心电图检查可见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常合并ST-T异常、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左前或左后分支阻滞等。结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常发生在老年患者,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常合并其它心电图异常。 相似文献
6.
右束支阻滞(RBBB)在心电图检查中常见,各年龄组均可见,临床上除见于器质性心脏疾患以外,尚可见于非心脏疾患及完全健康者。笔者对360例心电图表现为RBBB的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的RBBB冠心病较多见,年龄轻的RBBB则以正常人及无器质性心脏疾患较多见,CRBBB合并电轴明显左偏时临床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7.
右柬支阻滞在心电图检查中常见,临床上远较左柬支阻滞多见.主要见于先心痛、肺心病、冠心病和风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也兄于非心脏丧患及完全健康者.在心电图分析中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加以鉴别诊断,以估计右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笔者对126例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的病历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的右束支阻滞冠心病较多见,年龄轻的右柬支阻滞则以正常人及无器质性心脏疾患较多见,右柬支阻滞合并电轴明显左偏时临床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8.
9.
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发热3天于2007年12月24日16:00入院。有高血压病史5年,正规服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可。心肺查体无阳性体征,腹平、软,肝区有叩痛,Murphy氏征(+),无移动性浊者,肠鸣音正常。化验检查: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均正常,血电解质示K^+1.83mmol/L。 相似文献
10.
右束支阻滞(RBBB)在心电图检查中常见,各年龄组均可见,临床上除见于器质性心脏疾患以外,尚可见于非心脏疾患及完全健康者.笔者对360例心电图表现为RBBB的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的RBBB冠心病较多见.年龄轻的RBBB则以正常人及无器质性心脏疾患较多见,ORBBB合并电轴明显左偏时临床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1.
增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是时相性传导阻滞最常见的一种,亦称3相阻滞,其主要诊断是当心率增快时出现束支阻滞,当心率减慢时束支阻滞消失。我院最近发现1例增率性完全性传导阻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回族,54岁,住院号9304944,因食用西瓜后感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腹泻、水样便,并感头晕、四肢及颜面麻木,于1993年7月引日凌晨3时以“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休克”急诊收住,否认有心脏病史。查体:BP9.0/4.7kPa(67/35mmHg),P65次/分,律齐,心音低钝,皮肤轻度黄染,左上腹压痛明显;WBC15.6X109/L,K 4.3mmol/L,CO2CP22mmol/L,BUN3.4mmol/L,黄疽指数15u,一分钟胆红素11.4umol/L,总胆红质33.6pmol/L,尿淀粉酶626u/L,血淀粉酶256U几,U*G和M*G检查未见异常。ECG示:描…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4岁,干部.因心前区及心窝部阵发性疼痛2个月,加剧半个月,于1979年2月21日入院.心前区疼痛呈针刺样,不向他处放射,每次历时15~30分钟,每天发作1~2次,疼痛剧烈时伴面色苍白、出汗.每因疲劳,精神紧张而诱发.起病后曾在当地医院拟诊为“胃病”、“胆囊炎”,经抗炎及按溃疡病住院治疗17天无效而转来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束支阻滞(RBBB)的病因及临床意义.右束支阻滞(RBBB)在心电图检查中常见,各年龄组均可见.临床上除见于器质性心脏疾患以外,尚可见于非心脏疾患及完全健康者.方法:对120例心电图表现为RBBB的病历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的RBBB冠心病较多见,年龄轻的RBBB则以正常人及无器质性心脏疾患较多见.结论:当CRBBB合并电轴明显轴左偏时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将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伴新出现的持续性RBBB的AMI患者共15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无束支传导阻滞的AMI患者共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心肌梗塞范围(MIS),严重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MIS大,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心功能受损严重,住院病死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伴随AMI新出现的持续性RBBB是临床经过凶险和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解右束支阻滞(RBBB)与冠心病的关系,我们对常规体表心电图RBBB者进行了次极量运动平板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方法 受检者均系从1100例资料中筛选出诊断明确检查资料完整的22例进行分析。结果 阳性2例,可疑阳性6例,阴性14例。结论 对于单纯的RBBB如不合并其他心脏病变改变者,预后是较好的。但对伴有冠心病易患因素,非典型心绞痛,不明原因晕厥和心律失常患者则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将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伴新出现的持续性RBBB的AMI患者共15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无束支传导阻滞的AMI患者共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心肌梗塞范围(MIS)、严重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MIS大,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心功能受损严重,住院病死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伴随AMI新出现的持续性RBBB是临床经过凶险和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28岁,体重51Kg,ASA工级.因孕39+3W,滞产,行剖腹取胎术.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入室后测血压120/84mmHg,脉搏84次/分,呼吸21次/分,心电监测无异常,左测卧位.取L1-2间隙侧入法进针.穿刺顺利,置管时患者诉左下肢有触电样感觉,麻醉效果佳,手术顺利.术后患者诉左足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经对症治疗好转,左足麻木持续2个月. 相似文献
20.
心动过速心电图的宽大畸形QRS波群究属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临床鉴别诊断较难,笔者遇一例,经食道心电图证实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