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儿肾脏病理分级与临床分型及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84例原发性IgAN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型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者,病理改变最轻;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和慢性肾炎综合征者,病理改变逐渐加重;肾炎性肾病综合征者,病理改变最重。高尿酸组肾脏病理改变以Ⅲ级为主,正常尿酸组以Ⅱ级为主,高尿酸组Ⅳ级、Ⅴ级病变较正常尿酸组多见,正常尿酸组Ⅰ级病变较高尿酸组多见。结论:病理分级与临床分型和血尿酸水平相关联,通过IgAN患儿的临床分型和血尿酸水平有助于了解其肾脏病理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58例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自2008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肾脏内科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患儿258例。所有肾活检样本均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比较IgA肾病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258例IgA肾病患儿平均年龄为(9.3±3.2)岁,男女比为2.23∶1。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型84例,肾脏病理Lee氏分级以Ⅱ级为主(51.1%);孤立性蛋白尿型45例,Lee氏分级以Ⅱ级为主(40.0%);血尿和蛋白尿型72例,Lee氏分级以Ⅲ级为主(56.9%);急性肾炎型4例,其中Lee氏分级为Ⅲ级者2例,Ⅱ、Ⅳ级各1例;肾病综合征型50例,Lee氏分级以Ⅲ级为主(80.0%);慢性肾炎型3例,其中Lee氏分级为Ⅳ级者2例,Ⅴ级1例。不同临床型IgA肾病患儿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沉积形式为IgA、IgM、C3共沉积;随着病理分级的加重,IgA、IgM、C3共沉积所占比率显著增多(P0.05)。结论 IgA肾病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有一定相关性,急性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型及慢性肾炎型患儿病理损伤程度重,通过临床分型间接判断IgA肾病进展情况,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疾病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儿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的关系及疾病转归.方法 分析30例IgA肾病患儿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病理分型采用改良Lee分型法,其中28例进行随访,4例重复肾活检.结果 临床表现孤立性血尿型10例,病理为Ⅰ、Ⅱ级;血尿和蛋白尿型11例,病理为Ⅰ~Ⅲ级;急性肾炎型2例,病理Ⅲ级;肾病综合征型7例,病理为Ⅱ~Ⅳ级,以Ⅱ、Ⅲ级为主.4例行重复肾活检,病理变化为改善、加重和无明显变化,但免疫复合物沉积均有加重.28例随访1年2个月~9年,其中9例预后不乐观;死亡1例;预后不良患儿7例治疗依从性差.结论 IgA肾病临床表现与病理有一定相关性,急性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型患儿损伤重、预后欠佳,同时提示临床医师重视IgA肾病患儿随访和健康宣教,提高治疗依从性,以利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的中医证候类型,拟定并验证IgAN五型辨证新方案的实用性与中医理论依据.方法:将134例IgAN患者分为两组,新辨证方案组69例,其中肾病理(Lee氏分级)Ⅰ~Ⅱ级28例,≥Ⅲ级41例;原辨证方案组65例,肾病理均为Ⅰ~Ⅱ级.结果:新辨证方案治疗Ⅰ~Ⅱ级IgAN患者,临床缓解率较原方案组明显提高,且缓解持续时间延长.其中41例病理≥Ⅲ级的新方案治疗组患者临床缓解率为29.3%、尿蛋白从原基础减少大于50%者达65.82%.结论:新辨证方案更符合IgAN的病机改变、证候谱分布及中医治疗学特色,其辨治疗效优于原方案组,具有执简御繁、实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gA肾病肾病综合征(NS)的不同病理改变特点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表现为NS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IgA肾病伴发NS的比例为10.01%,在14岁以下及50岁以上的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与非NS表现的IgA肾病患者比较,病理分级(Lee分级)I级,Ⅳ级,Ⅴ级,的比例增加,Ⅱ级,Ⅲ级的比例减少,其中Ⅱ级以下患者较Ⅲ级以上患者年龄小,血压,血肌酐水平低,补体C3的沉积少见,治疗后缓解的多;与同时期表现为NS而病理诊断为微小病变(MCD)的患者比较,二者在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上均无差异。Ⅲ级以上的IgA肾病患者,NS组较非NS组血肌酐水平明显增高,IgA,IgM的沉积多见,球囊粘体 ,新月体,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水平明显加重。结论 同样表现为NS,病理改变程度不同,其临床指标,免疫荧光沉积形式及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致。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临档上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IgA肾病中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2.0g/24h)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并进行危险因素及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1999年--2005年我院肾内科70例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而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住院病人.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病理损伤的危险因素评估,秩和检验分析免疫球蛋白沉积情况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1)按Hass病理组织分类:Ⅰ级6例(占8、57%),Ⅱ级7例(占10%),Ⅲ级21例(占30%),Ⅳ级26例(占37.14%),Ⅴ级10例(占14、29%)。蛋白尿(OR=9、24,95%CI:2.44~56.56,P〈0.05),和高尿酸血症(OR=11、54,95%CI:1.22~108.04,P〈0.05)是病理损伤重(HassⅢ~Ⅴ级)的危险因素,随着蛋白尿的增多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其病理损伤有加重趋势。(2)免疫荧光分型:IgA型14例(20%),IgA+IgM型41例(58.57%),IgA+IgG型1例(1.42%),IgA+IgM+IgG型14例(20%),以IgA+IgM型多见,不同免疫球蛋白沉积类型在病理分级上无明显差异(P〉0.05)。70例中,免疫球蛋白同时沉积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者18例(25.71%),Hass病理分级集中Ⅲ~Ⅴ级,其中Ⅳ级多见;单纯系膜区沉积52例(74.29%),病理分级多集中在Ⅰ~Ⅱ级。不同免疫球蛋白沉积部位在病理分级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gA肾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者其病理损伤均较重,蛋白尿和高尿酸血症是病理损伤偏重的危险因素;免疫球蛋白沉积类型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免疫球蛋白同时沉积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者其Hass病理分级较单纯系膜区沉积重。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52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研究IgA肾病(IgAN)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1992年11月~2003年6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病理室肾活检诊断的原发性IgAN520例进行临床与病理分型关系的分析。结果520例IgAN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尿检异常最常见,占346例(66.5%),其次是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分别占77例(14.8%)和66例(12.7%)。病理类型以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占186例(35.8%),其次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微病变肾小球肾炎和局灶节段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别为116例(22.3%)、104例(20%)和63例(12.1%)。结论IgAN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并具有一定特点。临床表现最常见为无症状性尿检异常,在病理上最常见的是局灶性肾小球病变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儿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小球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84例患儿的肾脏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44例(52.4%)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其中肾小管间质损伤Ⅰ级20例(23.8%),Ⅱ级21例(25.0%),Ⅱ级3例(3.6%)。肾小管间质损伤与Lee分级呈正相关(r=0.605,P<0.05)。中度以上系膜增殖在肾小管间质损伤Ⅰ、Ⅱ、Ⅲ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0级组(P<0.05,P<0.01,P<0.01);球囊黏连在肾小管间质损伤各组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月体形成在肾小管间质损伤Ⅰ、Ⅱ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0级组(P<0.01),Ⅲ级组新月体形成减少,与0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性硬化在肾小管间质损伤Ⅱ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0级组(P<0.05),Ⅲ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0级(P<0.01)和Ⅰ、Ⅱ级组(P<0.05)。结论:多数IgAN患儿存在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小管间质损伤与肾小球损伤相关联,尤其与中度以上系膜增殖、新月体形成和球性硬化密切相关,其中系膜增殖贯穿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始终。肾小管间质损伤可能是IgAN进展的重要原因,而肾小球损伤又将进一步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9.
120例IgA肾病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肾内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肾活检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20例IgA肾病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35岁,男女比例为3∶4,占我院同期肾活检的38.46%。有诱因发者40例(33.33%),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2例(55%)。临床表现多样化,以蛋白尿+血尿型最常见,共60例(50%),该型病理改变程度较重,Ⅲ级及Ⅳ级均占该型的43.3%。肾衰竭型18例(15%),该型多伴高血压及较多量的蛋白尿(〉1.5g/24h),病理分级多为Ⅳ-Ⅴ级。肾病综合征型为14例(11.67%),病理分级Ⅳ-Ⅴ级者12例。单纯血尿型17例(14.17%),病理分级以Ⅲ级(47.06%)多见。单纯蛋白尿型11例(9.17%),病理分级亦以Ⅲ级(63.63%)多见。结论:IgA肾病发病率较高,大多在感染诱因下发作或加重。临床表现多样化,其中蛋白尿+血尿型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肾衰竭型(多伴有高血压、大量蛋白尿)的发病比例有增高趋势,该型预后不良,临床应根据病理结果积极治疗,以延缓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N)患者尿Ⅳ型胶原(Col-Ⅳ)浓度及其与肾组织Col-Ⅳ表达和肾脏病理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一种能反映IgAN肾损害的非创伤性临床检测指标.方法:ELISA法测定IgAN患者血、尿Col-Ⅳ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Col-Ⅳ表达;应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肾小球基质基底膜面密度、小球细胞个数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进行半定量分析,观察尿Col-Ⅳ浓度与IgAN患者肾组织Col-Ⅳ表达及肾病理损伤的关系.结果:IgAN患者尿Col-Ⅳ浓度、肾组织Col-Ⅳ表达较健康人明显增高,尤其是增生硬化和间质纤维化显著者更为明显;尿Col-Ⅳ浓度与肾组织Col-Ⅳ表达、肾小球基质基底膜面密度、小管间质损害显著正相关,且在轻度细胞外基质积聚和小管间质损害时,尿Col-Ⅳ浓度即增高;与小球内细胞个数呈负相关,而与肾小球系膜区、毛细血管襻区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C3沉积的量和沉积范围无关,与血Col-Ⅳ水平无显著相关.结论:IgAN患者尿Col-Ⅳ浓度明显增高,尿Col-Ⅳ水平可作为监测IgAN患者早期肾硬化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