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增加健康知识,促进儿童健康。方法通过对9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家属疾病知识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家属对疱疹性咽峡炎疾病基本知识欠缺,重治疗,轻预防,86.7%、84.5%的家属重视抗生素治疗和口腔涂药治疗。结论根据患儿家属的需求特点,加强对疱疹性咽峡炎相关知识的宣教,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儿科用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004年1~12月我院门诊诊断疱疹性咽峡炎61例,全部患儿均有发热、拒食、舌腭弓、扁桃体、咽峡部疱疹;年长儿述咽痛、头痛。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对照组31例,男16例,女1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疾病,是儿科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是肠道柯萨奇病毒。2010-06-2011-05我院儿科共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5例,经过给予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加强健康教育,患儿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双黄连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 对 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采用病毒唑每天 10mg/kg静滴 ,每日 1次 ;治疗组采用双黄连每天 6 0mg/kg加入 10 %葡萄糖 (稀释成 0 .6mg/ml)中静滴 ,每日 1次。连用 5~ 7天 ,合并细菌感染加用青霉素 10万单位 /kg,静脉滴注。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退热平均天数及住院天数指标比较均有较大差异 (P <0 .0 1)。结论 双黄连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门诊中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院于1998年11月~2001年10月共收治疱疹性咽峡炎36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 ,男20例 ,女16例。年龄 :1~3岁5例 ,4~6岁24例 ,7~9岁5例 ,>10岁2例。全年均有发病 ,但夏秋季最多(29例 ,占80.56%)。1.2临床特征突然起病 ,均有发热 ,28例为低度或中等热度(体温37.5~38.9℃) ,8例持续高热(体温在39℃以上)。咽痛32例 ,伴头痛24例 ,腹痛3例 ,肌痛1例 ,呕吐8例 (以进食时明显 ) ,伴咳嗽…  相似文献   

6.
疱疹性咽峡炎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临床上易被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我科 1 999年 2月~ 2 0 0 2年 2月共治疗此病 78例 ,病初均在外院误诊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8例中 ,男 46例 ,女 32例 ;年龄 1 0个月~6 5岁 ,均为广州市及近郊儿童 ,其中婴幼儿发病较多见。1 2 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症状轻重差异很大 ,一般年长儿童症状相对较轻 ,婴幼儿则较重 ,病程约 1周~ 1 0天。临床上可表现为头痛、全身不适、咽痛、吞咽困难、拒食、流涎 ,个别婴幼儿可因高热而出现惊厥。咽部检查可见咽、悬雍…  相似文献   

7.
11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心肌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测在儿童疱疹性咽峡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实验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并与57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酶谱检测重要性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诊治中不容忽视。对该病患儿应常规行心肌酶谱检测,尽早诊治心肌损害,减少心肌炎及不可逆转的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疱疹性咽峡炎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俞敏  顾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3):3269-3269
对疱疹性咽峡炎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19月龄。2008—07—02因突然发热、拒食就诊。查体:T38℃,口腔后部、软腭、悬雍垂黏膜广泛充血水肿,上有成簇针头大小、透明疱疹。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给予抗病毒治疗,因患儿不配合,家长放弃输液,嘱退热药、西瓜霜喷剂对症治疗。2008—07-03因患儿持续发热再次就诊,查体:疱疹破溃形成形态不一的浅表溃疡,足底有数个红色皮疹,给予输液治疗4d。2008—07—06患儿体温正常,溃疡愈合,皮疹褪去。  相似文献   

9.
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3a来应用阿昔洛韦静点治疗疱疹性咽峡炎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6-01/2007-07到我院门诊就诊的患儿,均符合以下5条入选标准:(1)年龄4个月~7岁。夏秋季突然热、咽痛,不敢吞咽,流涎;(2)咽充血,咽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可见数个至数十个灰白色疱疹,直径1~3mm,周围有红晕,1~2d后破溃形成浅溃疡;(3)病变局限于咽峡部而不波及口腔前部。亦不发生于齿龈及颊黏膜;(4)局部淋巴结不肿大;  相似文献   

10.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但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HA的研究与探索不断深入,中医认为湿热是HA的重要病因,祛湿热的治疗方法亦在临床中具有独特优势,且行之有效。本文从中医学对HA的病因病机认识、内治法、外治法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综述了近年从湿热论治小儿HA的基本概况。从湿热论治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还可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等,但既往研究大多是偏于对单药或单方的观察研究,而对于HA病因病机、辨治方法的系统研究尚不充分,未形成共识。本文旨在进一步揭示中医药治疗小儿HA的本质,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HA提供借鉴,拓宽治疗小儿HA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7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178例患儿中2例并发脑干脑炎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传染病,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总结14例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患儿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并发症的观察,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在丙种免疫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积极治疗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加强症状护理、药物治疗的监护、康复及心理护理,可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预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1β,TNF-α,IL-6,IL-10和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手足口病患儿47例,根据病情分为普通组25例、重症组22例,另选取健康同龄儿童1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IL-1...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恒申 《临床荟萃》2010,25(14):1221-122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确诊的MP感染患儿1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肺外并发症42例,发生率36.2%,根据发病年龄分为≤2岁组(Ⅰ组)7例,>2~6岁组(Ⅱ组)19例,>6~14岁组(Ⅲ组)16例,对3组患儿肺部啰音发生情况、热程及肺外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MP除呼吸道损伤外,可引起不同程度、不同系统的肺外表现,Ⅲ组患儿啰音发生率低于Ⅰ组和Ⅱ组(18.8%vs 63.1%vs 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和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热程小于7天百分率高于Ⅱ组(68.8%vs 26.3%,P<0.05),3组患儿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儿年龄大,啰音发生率低,热程短,而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年龄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璜 《护理学报》2003,10(6):21-22
报道了12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的辨证施护,包括情志调摄,发热的护理及口腔粘膜、皮疹、关节疼痛的护理,介绍了出院指导。12例患治疗护理均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总结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7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4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69例,女55例;年龄≤3岁108例(87.10%)。根据症状分为普通病例组40例,重症病例组84例,其中危重症4例。重症病例组51例经粪便PCR检验,EV71阳性48例(94.11%),CoxA16阳性3例(5.89%)。重症病例组患儿白细胞计数≥10×109/L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病例组(P=0.01)。重症病例组患儿CD3+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普通病例组(P〈0.01)。结论手足口病好发于3岁以下的幼儿。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感染EV71的较多,白细胞计数≥10×109/L的比例较高,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QT和J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QT离散度(QTd)和JT离散度(JTd)的关系.方法:110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确定冠脉狭窄程度≥50%的冠心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阴寒凝滞型、阳气虚衰型,心肾阴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比较中医分型中偏实型组和偏虚型组以及6个证型间的QTd、JTd和校正QTd(QTcd)和校正JTd(JTcd).结果:偏实型组患者的QTd、JTd、QTcd和JTcd大于偏虚型组患者(P均<0.01).在偏实型组中,心血瘀阻型的QTd、JTd、QTcd和JTcd大于痰浊内阻型和阴寒凝滞型(P均<0.05).在偏虚型组中,阳气虚衰型的QTd、JTd、QTcd和JTcd大于心肾阴虚型和气阴两虚型(P均<0.05).在6个证型中,心血瘀阻型QTd、JTd、QTcd和JTcd最大(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偏实型组QTd、JTd、QTcd和JTcd大于偏虚型组,说明偏实型组比偏虚型组患者心肌缺血重,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血瘀阻型患者的QTd、JTd、QTcd和JTcd最大,表明此型患者病情较重,易发生心律失常,属中医辨证分型中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总结肺隔离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 对36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 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5例,介入治疗1例,对3种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 治疗可治愈,手术治疗较彻底,介入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 肺隔离症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增强CT及血 管重建可诊断本病,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