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出现心肌受损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接受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8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6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CI术相关资料、PCI围术期出现心肌受损和心肌梗死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围术期出现心肌受损的影响因素。比较入院时术前使用他汀1月与≤1月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SAP组的支架植入处的分叉病例比例显著高于UAP组(P0.05)。2组患者PCI围术期出现心肌受损、心肌梗死的概率及术后的hs-CRP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PCI围术期患者心肌受损的发生与载脂蛋白A、术前使用他汀1月以上、术前他汀负荷剂量治疗以及植入支架的总长度相关(P0.05)。入院时术前使用他汀1月患者的TC与LDL水平明显低于≤1月患者(P0.05)。结论载脂蛋白A的表达水平、PCI手术前采用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以及术前应用他汀治疗1个月以上与PCI术围术期的心肌受损发生率的降低相关,冠脉内支架植入的总长度则与心肌受损发生率的上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前予冠脉内地尔硫卓对PCI围术期心肌损伤和PCI相关心肌梗死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入选2008年3月至2013年8月前降支狭窄病变择期行PCI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73例,随机分为地尔硫卓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狭窄病变球囊扩张前及支架植入前分别予弹丸式冠脉内注射地尔硫卓稀释液500μg,而对照组只接受PCI。结果:地尔硫卓可显著降低PCI围术期心肌损伤(5/87 vs.18/86,χ2=8.65,P=0.03),降低PCI相关心肌梗死(3/87vs.10/86,χ2=4.16,P=0.04);且无增加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症状性低血压和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事件。结论:对择期PCI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前予冠脉内地尔硫卓,可减少患者PCI围术期心肌损伤和PCI相关心肌梗死事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李汭傧  崔炜  耿雪 《临床荟萃》2014,29(2):125-133
目的 客观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他汀类药物治疗对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和肌钙蛋白(troponin)升高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CC、Highwire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策略为:(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OR PCI) AND (statin OR statins OR hydroxymethylglutaryl-CoA) AND (randomized trial).入选试验满足条件:随机对照试验,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试验组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对照组为服用安慰剂、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或者服用非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以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或者CK-MB、肌钙蛋白升高发生率为研究结局.采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 作为结果分析的统计量.应用RevMan 5.0以及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与未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比:与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比较,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OR=0.44,95%CI=0.34~0.57,P<0.01),术后CK-MB升高的发生率(OR=0.50,95%CI=0.40~0.62,P<0.01)以及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率(OR=0.65,95%CI=0.49~0.86,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只有PCI术前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才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OR=0.41,95%CI=0.30~0.55,P<0.01),术后CK-MB升高(OR=0.43,95%CI=0.33~0.56,P<0.01)以及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率(OR=0.57,95%CI=0.46~0.70,P<0.01);而非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不能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OR=0.58,95%CI=0.34~0.99,P=0.05)、术后CK-MB升高(OR=0.75,95%CI=0.49~1.14,P>0.05)以及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率(OR=0.91,95%CI=0.66~1.26,P>0.05).②术前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与应用非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比:与应用非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比,PCI术前应用大剂量他汀可以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OR=0.40,95%CI=0.20~0.79,P<0.01),术后CK-MB升高的发生率(OR=0.46,95%CI=0.27~0.76,P<0.01)以及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率(OR=0.58,95%CI=0.38~0.88,P=0.01).结论 PCI术前只有给予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才可以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以及术后CK-MB和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684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8~12个月支架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解放军第94医院行PCI术治疗的684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患者发生ISR的相关性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8~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或是冠脉CT,其中发生再狭窄45例,未发生再狭窄639例。再狭窄组在性别、吸烟、HbAc、LDL-C方面与未发再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7.120,95%CI:1.380~10.417)、吸烟(OR=2.419,95%CI:1.006~6.515)、支架长度(OR=1.583,95%CI:1.032~2.593)和支架数量(OR=2.821,95%CI:1.123~3.780)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40mg阿托伐他汀(OR=1.553,95%CI0.610~0.950)、支架直径(OR=0.632, 95%CI:0.385~0.933)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吸烟、支架长度和支架数量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40mg阿托伐他汀和支架直径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支架术(PCI)治疗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心内科进行支架植入手术,且在术后6~12个月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137例患者。根据造影复查结果将其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和非ISR组。其中ISR组34例,非ISR组103例。对两组患者的病史资料,心脏超声情况,血液生化指标,植入支架情况,术后服药情况,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PCI术后ISR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ISR发生率为24.8%。单因素分析发现,与非ISR组比较,ISR组在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MPV、CysC、Hcy、NT-proBNP、LDL-C、ApoB、NLR、支架植入直径(≥3mm)、存在残余狭窄、术后未规律双抗及他汀类药物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205,95%CI:1.069~4.531,P=0.031)、MPV(OR=1.873,95CI:1.141~4.275,P=0.016)、CysC(OR=1.356,95%CI:1.244~2.803,P=0.028)、Hcy(OR=1.824,95%CI:0.709~4.706,P=0.012)、NT-proBNP(OR=1.106,95%CI:1.003~1.264,P=0.033)、NLR(OR=1.765,95%CI:0.439~1.275,P=0.038)是ISR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MPV、CysC、Hcy、BNP、NLR是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CAG)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伤口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冠脉介入术后对伤口予以加压包扎止血。CAG患者于术后6 h解除包扎;PCI患者于术后10 h解除包扎,记录并分析伤口出血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冠脉介入术患者842例,术后伤口出血率4.16%。伤口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为年龄(OR=1.04,95%CI=0.98~1.18,P=0.011)、性别(OR=1.93,95%CI=0.71~2.48,P=0.027)、高血压病控制不良(OR=3.54,95%CI=2.05~5.42,P=0.021)、择期PCI(OR=2.55,95%CI=1.37~3.25,P=0.006)、术前12 h内应用低分子肝素(OR=1.69,95%CI=0.75~3.52,P=0.025)、术中肝素使用量较大(OR=1.52,95%=CI1.19~1.83,P=0.004)、术中及术后使用替罗非班(OR=4.32,95%CI=2.82~6.45,P=0.005)。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控制不良、择期PCI、术前12 h内应用低分子肝素、术中肝素使用量较大、术中及术后使用替罗非班等因素对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有影响,应个体化制定止血方案以减少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常规剂量他汀治疗对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共293例,根据术前服用他汀与否分为他汀治疗组和非他汀治疗组.于PCI术后20~24小时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水平,作为评估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指标,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本均衡.他汀治疗组与非他汀治疗组患者PCI术后cTnI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22.0%(37/168)与15.2%(19/125),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cTnI升高3倍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3.6%(6/168)与4.8%(6/12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MYO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0.6%(1/168)与2.4%(3/125),两组患者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例患者植入支架数是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唯一的独立预测因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紧急血运重建等事件发生.结论 择期PCI前常规剂量他汀治疗并不足以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需要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冠状动脉(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以下简称支架植入)术后随访期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 GFR)与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间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冠状动脉斑块进展多因素回顾分析研究中的患者为对象,病例均于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间在各中心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在之后12~24个月(平均为13个月)内进行冠脉造影复查,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随访期eGFR与ISR间的关系,初步探索导致IS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 790例,随访期全体患者eGFR平均值为89.97 mL/(min·1.73m~2),按照随访期复查冠脉造影有无ISR,分为ISR组(n=200)和无ISR组(n=1590)。其中,ISR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eGFR低于无ISR组[(86.50±25.69) m L/(min·1.73 m~2)比(90.64±26.59)mL/(min·1.73 m~2),P=0.038]。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导致ISR的危险因素包括植入支架的个数(OR=1.478,95%CI 1.177~1.855, P=0.001)、基线期C反应蛋白升高(OR=1.006, 95%CI 1.002~1.011, P=0.007),而随访期间相对较高的eGFR是ISR的保护性因素(OR=0.990,95%CI 0.982~0.999, P=0.022)。结论:在eGFR基本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较低的随访期e GFR水平与其接受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的ISR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67-868
选取142例PCI术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2w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以上患者进行抑郁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抑郁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和Logistic分析,患者文化程度(OR=2.184;95%CI 1.117~4.269)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OR=2.171,95%CI 1.080~4.361)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患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应从心理和生理方面进行综合护理,降低术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在于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择期行PCI的CA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组60例。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斑块面积(plaque area, PA)。结果常规及强化他汀治疗组中的颈动脉IMT、PA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CI术后1个月:IMT,OR=0.62,95%CI (0.13-3.05),P=0.015;PA,OR=0.78,95%CI (0.09-1.69),P=0.041;PCI术后6个月:IMT,OR=0.58,95%CI (0.10-2.90),P=0.013;PA,OR=0.70,95%CI (0.11-1.78),P=0.035]。结论PCI围手术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减少了CAD患者颈动脉IMT及PA。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口服负荷剂量曲美他嗪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9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选择经冠脉造影后只需单支血管接受PCI,且球囊预扩张1次者,排除多支血管病变、行1次以上球囊预扩张、术前肌钙蛋白I(cTnI)增高、术前曾口服曲美他嗪治疗及药物禁忌证后,最后共136例患者入选,随机分成两组:曲美他嗪组(术前一次性口服曲美他嗪60 mg)70例及对照组(未服用曲美他嗪)66例。测定PCI前及PCI后6、12、18、24 h的cTnI水平。结果两组cTnI水平均升高,升高率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vs 19.7%,P〉0.05),但曲美他嗪组cTnI水平在介入术后6、12、18、24 h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负荷剂量曲美他嗪预处理后能明显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治疗所致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7例行PCI治疗,随机分为强化组78例和常规组5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强化组术前2h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常规组术前未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观察主要终点即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情况;安全终点即出院前肝功能、肌酸激酶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强化组患者术后无复流、慢血流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总体发生率5.1% (4/78)较常规组17.0% (10/59)相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P=0.02);而出院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肌酸激酶及肾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多因素相关分析后发现,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高脂血症、病变累及重要分支及后扩张等因素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仍是避免发生无复流、慢血流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OR =0.21,95% CI为0.07 ~0.91,P=0.04).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以改善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情况,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石金虎  方庆 《临床荟萃》2012,27(17):1473-1475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准备行PCI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50例,予以普罗布考(1 000 mg/d)和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治疗;单药组50例,予以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前4周开始服用,4周后行金属裸支架植入术.术后继续服用至24周.测定术前(0小时)、术后24小时、72小时、2周、4周、8周时hsCRP水平;24周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两组PCI后24小时、72小时、2周、4周、8周时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分别为联合组(8.2±1.4) mg/L、(17.9±2.6) mg/L、(19.3±3.1) mg/L、(13.5±1.9) mg/L、(9.1±1.6) mg/L、(7.9±1.4) mg/L vs单药组(8.1±1.2) mg/L、(19.2±2.7) mg/L、(22.4±3.8) mg/L、(18.3±2.8) mg/L、(15.7±2.1) mg/L、(8.3±2.0) mg/L,与术前0小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周hsCRP水平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联合组术后2周、4周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术后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4周时联合组再狭窄率(19.4%)低于单药组(32.3%)(P<0.01).结论 PCI患者联合服用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比单纯服用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改变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不同时间和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解放军第九七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ACS,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并接受PCI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负荷剂量组38例,对照组42例。负荷剂量组于PCI术前即给予瑞舒伐他汀40 mg,术后20 mg持续1周;对照组于术前、术后均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结果负荷剂量组血浆NT-proBNP浓度术后2 h及术后1周低于常规剂量组,负荷剂量组血浆NT-proBNP浓度分别为(284.16±124.63)pg/ml和(136.00±16.20)pg/ml(P〈0.05)。结论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对减少患者的死亡风险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前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损伤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影响。方法 172例拟行PCI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及造影结果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6例。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均给予UAP常规治疗。在PCI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7天的阿托伐他汀钙(40 mg/d)、阿托他汀钙(20 mg/d)治疗。在术前及术后24小时监测肌钙蛋白I(cTnI),并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术后24小时,治疗组cTnI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cTnI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内治疗组有3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对照组有13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PCI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预防性7天治疗,可以减少PCI造成的心肌损伤,减少术后3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的他汀治疗在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入选欲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5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7例)和常规治疗组(8例)。强化治疗组:PCI 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 d,连用2 d,术后阿托伐他汀40 mg/ d,直至术后30 d,此后阿托伐他汀20 mg/ d 维持治疗;常规治疗组一开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10~20 mg,每晚睡前口服,分别于 PCI 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30±3)d、术后(90±7)d、术后(180±7)d 等时间点采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术后90、180 d 未查)、肌酸激酶(CK)。结果强化治疗组只有术后30 d 的 TBiL 值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高,但是呈一过性。其余指标在各个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介入治疗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在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需行PCI术的1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组(试验组)和单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按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行常规治疗,并在PCI术前5 d予瑞舒伐他汀10 mg/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术前至少使用5 d,术后长期使用。分别在PCI术前、术后12 h、术后3 d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人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肌钙蛋白T (hsTnT)水平。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前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PCI术中植入支架枚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CD40L、hsTnT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sCD40L、hsTnT水平均比术前明显升高(P均<0.01),其中对照组sCD40L、hsTnT水平均明显高于试验组(P均<0.01)。术后3 d 两组患者 sCD40L、hsTnT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其中试验组sCD40L、hsTn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术后随访半年,试验组再发心绞痛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前联合使用曲美他嗪及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降低PCI术后血清sCD40L、hsTnT水平疗效优于单用瑞舒伐他汀,有利于减少PCI相关心肌损伤,长期使用可降低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前进行血糖及糖基化蛋白水平的检测,了解其与介入治疗围术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住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65例,根据是否出现围术期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死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血管病术前临床危险因素、血糖、糖基化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评价各组术前危险因素、糖代谢及炎性反应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发病率、用药情况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以220μmol/L为界值,糖化血清蛋白升高患者出现围术期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OR=2.69,95%CI:1.32~5.48,P〈0.01)。结论糖基化产物中,术前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增高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不良预后的危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