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佑安医院16例AIDS合并PCP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临床治疗及转归,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16例AIDS合并PCP患者中,男性13例,占81.3%;女性3例占19.7%;年龄17460岁,平均年龄为38岁。感染HIV途径主要经输血(4例)和性传播(11例);(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13例)、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10例)、咳嗽(11例)、咳痰(9例)及体重下降(14例)。11例患者肺呼吸音正常或稍粗。外周PaO2〈60mm Hg(1mmHg=0.133kPa)者12例;(3)均为AIDS晚期患者,外周血CD:T淋巴细胞9~148个/μl,其中〈100个/μl者占93.7%(15/16)。(4)常见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肺间质纹理改变(13/16)和斑片影(10/16);(5)全部病例治疗药物为复方磺胺甲嗯唑(SMZco),其中14例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愈13例,自动放弃1例,死亡2例。死亡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治愈组。结论PCP主要发生于AIDS晚期,临床有发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体重下降。胸部X线显示间质纹理改变或毛玻璃状改变,应警惕AIDS合并PCP的可能,应尽早给予SMZco治疗。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C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AIDS合并PCP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22例患者中,男性占72·7%,年龄(35·0±9·4)岁。感染HIV途径主要经输血(54·5%)和性传播(27·3%);(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21例)、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20例)、咳嗽(16例)、咳痰(12例)及体重下降(18例)。68·2%(15例)患者肺呼吸音正常或稍粗。外周PaO2<60mm Hg(1mm Hg=0·133kPa)者占63·6%(14例);(3)均为AIDS晚期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3~148)×106/L,其中<100×106/L者占90%(18/20)。CD4 /CD8 <0·20者占95%(19/20);(4)常见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肺间质纹理改变(19/22)和斑片影(14/22);(5)治疗药物主要为复方磺胺甲唑(SMZco)(100%)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86·4%)。治愈13例、自动放弃5例、死亡4例。死亡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治愈组(P=0·07)。结论PCP主要发生于AIDS晚期患者;临床遇有发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体重下降来诊的青壮年患者,胸部影像学提示间质纹理改变或斑片影,应警惕AIDS合并PCP的可能;临床怀疑AIDS合并PCP时应尽早给予SMZco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部病变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征象.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12例HIV阳性伴肺部病变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分别对年龄段、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例HIV感染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1.42±7.92)岁,入院前误诊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占75.00%,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为主,其中发热75.00%,咳嗽41.67%,咯痰16.67%,气促91.67%.除1例外其他CD4+T细胞绝对值均<100/μl,胸部CT大多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更为常见,主要集中在肺门区域,上肺更为典型.结论 由于免疫功能极度抑制,HIV/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不典型,容易误诊.对于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呼吸道症状不明显,特别是以咳嗽、发热、气促为主,而咯痰少见的患者,应及时筛查HIV.  相似文献   

4.
文樟泰 《内科》2011,6(5):448-449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患者胸部CT影像特点的分析,以提高对PCP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分析各型肺炎的发生率。结果87例PCP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弥漫性病变,其中双肺弥漫性毛玻璃样改变31例占35.63%,渗出性斑片状影(肺泡实变影)34例占39.08%,其他还可表现为间质型性实变影、气囊性病变、粟粒样改变共占26.44%,但以上影像学表现多互相交叉存在而出现影像学上所谓的“四不像”现象。本组病人死亡4例,均是病程长,年龄大的患者。结论PCP各种影像学表现多互相交叉同时存在,即所谓的“四不像”现象,但肺间质损害表现以渗出性毛玻璃状影和渗出性斑片状影为主。  相似文献   

5.
苏慧勇  周俊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787-1788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确诊的136例HIV/AIDS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以及免疫功能,影像学表现。结果 HIV/AIDS肺部感染最常见的类型是肺结核,共73例(占53.7%),其次是PCP33例(占22.8%)和细菌性肺炎23例(占21.3%)。其临床特点、X线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肺部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晚期的主要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差,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1例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小肠间质瘤术后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3个半月后出现水肿、呼吸困难,入院后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分布的斑片影,BALF显示细胞总数升高(0.54×109/L),其中淋巴细胞56%.除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药物因素,诊断甲磺酸伊马替尼导致的间质性肺炎,停止服用伊马替尼3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无改善,后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约2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胸部CT双肺斑片影较前部分吸收,激素治疗4个月后复查胸部CT病变较前明显吸收,但遗留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停用激素治疗.随访患者未再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2年及5年后胸部CT较前无明显变化,3年后患者因小肠间质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结论 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应考虑间质性肺炎可能,早期诊断、停药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停药后应长期随访患者基础疾病及肺部情况.通过这此例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有助于提高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X线及CT表现。方法对已确证(W.B)的HIV/AIDS病人中有胸部影像异常的10例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5例、军团菌感染2例、卡氏囊虫肺炎1例、非特异性炎症2例。肺结核表现为肺内斑片、大片影,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肺外淋巴结肿大,军团菌肺炎为大片状影像,卡氏囊虫肺炎为弥漫性浸润及间质异常影像。结论HIV/AIDS病人肺内出现斑片、大片或弥漫病变。或有淋巴结肿大时应考虑可能合并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及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诊治的34例AIDS合并PCP的临床资料。结果①PCP以男性青壮年多见,感染HIV途径主要经静脉吸毒和性传播;②以发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干咳为典型症状,而体征不明显;③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200/mm^3,平均48.6/mm^3,〈100/mm^3的患者占96.2%;④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对称性的间质性渗出病变,可呈毛玻璃样、小结节样、网格状改变,胸部CT显示肺内病灶比x线胸片明显;⑤复方磺胺甲嗯唑(SMZco)治疗有效。结论PCP均见于AIDS晚期患者,是AIDS最严重和常见的肺部机会性感染,是AIDS主要致死原因。早期诊断并且及时治疗是可以控制的,甚至可以治愈。HIV/AIDS患者使用SMZco可以预防PCP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干扰素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通过对1例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导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及治疗转归分析,分别复习干扰素α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导致间质性肺炎的相关文献,总结其特征.结果 患者因慢性乙型肝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5个月后出现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 体检肺部少许细湿啰音 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胸部CT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网格状影.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组织病理显示急性肺泡损伤、间质纤维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随诊5个月病情相对稳定.检索国内外文献,未见有干扰素α治疗乙肝引起间质性肺炎的报道.把关键词乙型肝炎更换为丙型肝炎,则共检索到27例报道.主要症状是咳嗽(70.4%)、呼吸困难(77.8%)和发热(29.6%).出现症状的时间自用药后20 d至23周不等.除少数停药观察外,多数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死亡率为11.1%.结论 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时可能诱发急性间质性肺炎,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总结其诊断经验。方法对3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以发热、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1例以颅内占位、偏瘫为首发症状,影像学表现为局限于两上肺的磨玻璃影。结论AIDS合并单纯PCP时,有典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如合并结核等其它病原体感染时,可有不典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应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研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在我院诊断的肺孢子菌肺炎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中HIV/AIDS患者28例,非AIDS患者3例,其中男性22例,女9例,年龄23~7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促者28例(90.3%),发热25例(80.6%),咳痰17例(54.8%),乏力,纳差15例(48.3%),胸痛8例(25.8%),腹泻4例(12.9%),反复皮疹3例(9.6%)。3例患者行无创通气,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行有创机械通气。31例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典型的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所有患者均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治疗,对吸空气时血氧分压PaO2低于70 mmHg患者给予激素治疗。结论当AIDS患者或免疫抑制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其胸部CT提示典型的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需考虑PCP的可能,但其病原学检查困难,治疗以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及激素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脏受累的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肺部受累的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湘雅二医院住院的符合2012年美国Chapel Hill会议关于系统性小血管炎诊断标准,并血清ANCA阳性的43例肺脏受累的的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中,肺部症状首发就诊者22例,常见肺部症状依次为咳嗽咯痰、活动后气促、咯血、哮喘等,肺外受累器官依次为肾脏、神经系统、眼、鼻;肺外症状首发就诊者21例,肾脏为最常见受累器官;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 34例,其中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P-ANCA)阳性率97.1%(33/34),抗蛋白酶3(PR3)抗体(C-ANCA)阳性率2.9% (1/34);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韦格纳肉芽肿)8例,抗蛋白酶3(PR3)抗体(C-ANCA)阳性率62.5%(5/8),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P-ANCA)阳性率为37.5%(3/8);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1例,为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阳性;胸部影像学表现多为双肺间质病变,如双肺网格样改变、磨玻璃影、蜂窝肺、多发条索状及结节性病变等,或为条索或斑片状病变、支气管扩张、胸腔积液及肿块病变等.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多数患者病情可缓解,19例患者(44.2%)于住院及随访期间因血管炎活动并肺部感染、大咯血及肾功能衰竭等原因死亡.结论 肺脏受累的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者合并有肾脏受累,影像学多为肺间质病变,具有提示诊断价值,血清ANCA检查有特殊诊断价值,此类患者死亡率高,多为疾病活动并感染致死,应积极控制感染并合理采用抑制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3.
何军頵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1984-198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住院的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观察组100例,同时单纯COPD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100例患者呈现混合性的呼吸困难.而对照组100例均为呼气性的呼吸困难.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受损类型与血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影像学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AIDS患者肺组织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例AIDS尸检患者肺门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叉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肺组织中CMV抗原及核酸的表达。结果本组病例中有8例表现为肺部CMV感染。CMV肺炎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及巨细胞包涵体形成;肺部CMV感染常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应用CMV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可明确CMV感染诊断。CMV感染者FOXP3阳性标记指数显著高于无感染者;CMV感染者CD4^+,CD8^+淋巴细胞计数略低于无感染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病例AIDS患者肺部CMV感染率较高,可能与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3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38例患儿中,全部为母婴传播;临床表现均有发育迟缓及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常伴发热(23例)、咳嗽(22例)、气促(9例)、腹泻(8例)、皮疹(6例)、呕吐(4例)、头痛嗜睡(3例)等症状;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7例(18.42%,7/38),肺孢子菌肺炎5例(13.16%,5/38)。影像学表现:位于两肺野25例(65.79%,25/38),上叶和(或)下叶背段6例(15.79%,6/38),右中叶1例(2.63%,1/38),一侧肺下叶基底段2例(5.26%,2/38),两侧肺下叶基底段4例(10.53%,4/38)。形态主要表现为斑片状22例(57.89%,22/38),大片状6例(15.79%,6/38),磨玻璃样4例(10.53%,4/38),结节状5例(13.16%,5/38),条索状1例(2.63%,1/38),伴空洞2例(5.26%,2/38),胸内外淋巴结肿大25例(65.79%,25/38),少量胸腔积液7例(18.42%,7/38),少量心包积液2例(5.26%,2/38)。随访中,治愈或好转27例(71.05%,27/38),其中3例曾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未治愈5例(13.16%,5/38),死亡6例(15.79%,6/38)。结论 儿童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本病,明确肺内病灶分布、形态、胸内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等具有一定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Pulmonary non-Hodgkin's lymphoma in AI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 B Polish  D L Cohn  J W Ryder  A M Myers  R F O'Brien 《Chest》1989,96(6):1321-1326
Whereas extralymphatic involvement is common in lymphomas associated with HIV infection, there have been few reports of pulmonary lymphoma. In 648 cases of AIDS reported in Colorado, 40 have had non-Hodgkin's lymphoma. Of these, four have had documented pulmonary involvement and are reported in detai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nonspecific and included fever, weight loss, generalized lymphadenopathy, dyspnea, chest pain and cough. Chest roentgenograms revealed multiple nodules or interstitial infiltrates. Transbronchial biopsy failed to establish the diagnosis in all cases. Three of four patients died four to five months after appearance of pulmonary nodules; one patient with stage IE disease showed slow radiographic progression over 16 months following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 and died 18 months after appearance of pulmonary nodules. Pulmonary involvement with lymphoma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ith HIV infection, especially if multiple nodules are seen on chest roentgenogram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对56例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及诊断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有39例(69.6%),心电图有特征性变化12例(21.4%),56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均发现肺动脉内血栓(100%);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38例,提示有肺灌注与通气显像不匹配32例(84.2%);下肢深静脉超声发现静脉血栓26例(46.4%)。误诊情况:误诊26例(46.4%),误诊:呼吸系统疾病14例(53.8%),其中感染性休克8例,肺部感染6例;误诊为循环系统疾病12例(46.2%),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例,心力衰竭4例,心源性休克3例。结论:老年人肺栓塞最常见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少数患者心电图有特征性变化,肺动脉造影为主要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8.
AIDS合并肺部感染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确诊的116例合并肺部感染的AID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最常见的是细菌性肺炎(54例,46.6%),其次是肺结核(40例,34.5%)、肺孢子菌肺炎(14例,12.1%)、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3例,2.6%)、隐球菌肺炎(2例,1.7%)、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2例,1.7%)和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例,0.9%)。死亡12例(10.3%),另有12例(10.3%)因病情加重自动出院。结论肺部感染是AIDS的主要机会性感染,病原学的复杂性导致诊疗更加困难,影像学检查可能有助于诊断。AIDS患者如发生肺部感染,尤其是合并其他并发症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肿瘤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的肿瘤病人合并HIV/AIDS的肿瘤临床资料。结果22例合并HIV/AIDS的肿瘤病人的病种中,艾滋病相关淋巴瘤8例(占36.4%),肺癌6例(27.4%),宫颈癌2例,肝癌2例,多发骨髓瘤1例(同时合并卡波西肉瘤),乳癌1例(同时合并甲状腺癌),胶质瘤1例,其他肿瘤1例。男性病人多于女性(3.4:1),平均年龄43.22岁,异性性传播占81.2%,低文化程度占77.3%。结论要重视肿瘤患者合并HIV/AIDS的检测,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艾滋病(AIDS)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共分析9例AIDS合并恶性肿瘤病人的资料,非霍奇金淋巴瘤(NHL)5例,占55.6%,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占44.4%,Burkitt淋巴瘤1例;白血病2例;卡波西肉瘤1例;支气管肺癌1例。结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易合并恶性肿瘤,以淋巴瘤多见,对肿瘤等疑似病人要动态检测HIV抗体,以尽早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