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善书 《山东医药》2009,49(34):99-100
目的分析念珠菌属感染的菌种及耐药性。方法对321株念珠菌采用显色培养法及ATBTM FUN-GUS3真菌药敏试验板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白色念珠菌192株,非白色念珠菌120株(主要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念珠菌主要来自痰液标本,其余依次为尿液、粪便、分泌物、血液及其他标本。白色念珠菌对各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率较低;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达100%,对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亦高于50%。结论临床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存在差异,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低于非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2.
继发性肺部念珠菌感染47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继发性肺部念珠茵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相关问题.方法 收集2004-09-01-2006-08-31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47例住院患者,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57.0±16.1)岁.均有住院时间较长、发热、有肺部感染性病变、普通抗感染治疗无效、呼吸道分泌物找到念珠茵并经抗真茵治疗有效,对其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体温平均(38.4±0.6)℃,发热时间均超过6 d.发现真茵时的住院天数为(17.7±5.2)d,全部病例均有基础疾病.结果 病例的病原体包括:白色念珠茵38株,光滑念珠菌5株,克柔念殊菌2株,热带念珠菌1株,葡萄牙念珠菌1株.使用氟康唑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1例白色念珠菌和1例光滑念珠菌治疗无效,改用伏立康唑后治疗成功.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的9例患者,有1例白色念珠菌和1例光滑念珠菌治疗无效,改用伏立康唑后治疗有效.使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的7例全部有效,包括3例光滑念珠茵、1例葡萄牙念珠菌和3例白色念珠菌.7例使用卡泊芬净进行治疗的全部有效,本研究该药物抗真茵治疗覆盖了3例光滑念珠菌、2例克柔念珠菌、1例热带念珠菌和1例白色念珠菌.结论 本组继发性肺部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全部患者均有发热.目前使用的新一代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均有可靠的疗效,其中卡泊芬净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煤工尘肺合并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的疾病特点和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85例老年煤工中尘肺合并有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煤工尘肺患者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在肺部真菌感染中占主要情况,疾病的发生可能和年龄、合并症、肺部疾病和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结论 及早的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肺部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部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对近5年我院176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6例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120株(60.3%),非白色念珠菌79株(39.7%)。除神经系统疾病分布倾向于非白色念珠菌组外,其他各系统疾病两组间分布比较无明显差异。年龄≥65岁患者趋向于感染白色念珠菌,年龄〈65岁,入住ICU,接受各种医源性操作(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则趋向于感染非白色念珠菌。年龄≥65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留置导尿管。结论肺部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的不同,有助于预防性抗真菌治疗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 收集近两年我院临床分离的念珠菌,测定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两年内分别分离出念珠菌585株和1030株,分离率分别为11.76%和16.21%.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分离菌,但热带念珠菌分离率上升.受检药物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仅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6.7%和77.1%,剂量依赖性敏感的比例分别为16.7%和20.0%.结论 白色念珠菌仍是分离出最常见的念珠菌,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建议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时使用氟康唑,克柔念珠菌感染者应用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6.
肺部真菌感染152例病原谱再评价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目的了解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谱和预后。方法根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ORTC)、美国变态反应和感染性疾病协会真菌病研究组(MSG)2002年制定的定义以及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将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诊断的15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按照统一的定义进行重新分组:确诊组38例,临床诊断组24例,拟诊组35例,定植组55例,重新分析病原谱。结果38例确诊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中,肺曲霉菌感染占首位(15/38),其次为肺隐球菌感染(13/38),第三为毛霉菌和其他类型丝状真菌,而真正念珠菌肺炎少见,只有2例。临床诊断组曲霉菌和曲霉菌+念珠菌占第1位,而拟诊组以及定植组以单纯念珠菌占首位。临床诊断组病死率为58.3%,高于拟诊组(25.7%)和定植组(16.4%)。拟诊组和定植组“念珠菌肺炎”分别为28例和50例,对这78例“念珠菌肺炎”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只有急性生理和慢性病评分(APACHEⅡ)与患者的预后有关,而是否抗真菌治疗及使用何种抗真菌药物与预后无关。结论肺部真菌感染以曲霉菌占第1位,其次为隐球菌和毛霉菌,念珠菌肺炎少见。痰标本念珠菌属培养阳性作为“念珠菌肺炎”的诊断标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杨翃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3):1887-1888
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正逐年增多,尤其好发于免疫缺陷、糖尿病及血液病患者。白色念珠菌仍是引起机会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近年发现,由非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机会性真菌感染也正逐年增加,成为继白色念珠菌后的第二大机会性病原菌,而其中最常见的是光滑念珠菌[1]。可能是频繁无选择性使用抗真菌药物,从而使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不断增加所致[2]。伊曲康唑注射液系第二代三唑类高效广谱抗真菌药,其抗菌谱广,组织器官内药物浓度较高,且毒副反应小。现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ICU病房1例光滑念珠菌感染患者使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肺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肺部感染,通常也包括支气管念珠菌病,统称支气管肺念珠菌病.病原体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其次是克柔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临床发病率低,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易误诊.我院2012年7月收治1例以反复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白色念珠菌肺炎,误诊时间近半年,现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发生了改变,致病菌种也有明显变迁。除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外,大部分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仍然敏感。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真菌感染早期的、特异诊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真菌耐药机制的认识也更加深入。本文就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实验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白色念珠菌大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调时,如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及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过程中易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且病死率较高〔1〕。老年患者的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且多伴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造成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机会增多。同时,随着临床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和长期应用,白色念珠菌耐药现象也愈来愈严重〔2〕。本研究分析近期临床所分离的220株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老年院内念珠菌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1-2008年我院75例院内获得性念珠菌血症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老年念珠菌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75例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75株念珠菌菌株,其中白色念珠菌22株(29.3%),非白色念珠菌为53株(70.7%);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低,病死率达4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合并细菌血症、血清肌酐升高及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10分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Ward值分别为6.34、5.15、8.04、6.82,均为P<0.05).结论 老年院内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患者病死率高,感染以非白色念珠菌为主,且对氟康唑耐药,应加强真菌药敏监测及危险因素监测,及时、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骆阳  徐兴伟  嵇武 《山东医药》2023,(29):111-114
白色念珠菌是定植于肠道的一种可以造成体表或深部感染的条件致病性优势共生真菌。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白色念珠菌表面抗原及代谢产物可以对机体免疫系统起到塑造作用,与宿主形成互惠共生的局面;但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白色念珠菌便会成为致病性真菌,通过形成菌丝体、分泌念珠菌溶素及分泌细胞外囊泡等多种机制引起感染,甚至侵入血流造成播散性念珠菌病。深入探究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机制对于进一步认识真菌,探寻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院内念珠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老年患者的痰液、粪便、康液标本中分离的158株念珠菌进行鉴定,用真菌药敏卡作念珠菌对10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痰液标本念珠菌检出率最高,达86%;分离出白色念珠菌117株,占74%;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是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酮康唑和制霉菌素;灰黄霉素耐药率最高。结论 老年患者念珠菌感染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应选择性合理用药,减少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的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院2010~2012年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610株白色念珠菌行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药敏检测。结果 2010年分离124株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0.8%、10.5%、11.3%、10.5%,2011年分离192株白色念珠菌的耐药率分别为1.6%、20.3%、24.5%、22.4%,2012年分离294株白色念珠菌的耐药率分别为4.8%、43.2%、53.4%、54.1%。结论白色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白色念珠菌菌株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表达规律。提供念珠菌临床用药及预后监测的参考。分析白色念珠菌致病性与耐药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抽提白色念珠菌总RNA,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耐药基因CDR1与CaMDR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比较白色念珠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关系。结果耐药性高的菌株其耐药基因CaMDR1的表达量增加;唑类药物诱导耐药菌株后未见耐药基因CDR1及CaMDR1表达增加。结论白色念珠菌的耐药基因CaMDR1的表达与耐药性有关,即耐药性高的菌株其耐药基因CaMDR1的表达量增加;白色念珠菌耐药菌株经唑类抗真菌药诱导后,其耐药基因CDR1及CaMDR1的表达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2004年6月,我们选择虎杖等10种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进行了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旨在进一步分析单味药中抗真菌最有效的药物成分,为开发利用抗真菌的有效中草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倅旭 《山东医药》2023,(24):84-88
目的 总结1例脑挫伤术后白色念珠菌肺炎、纹带棒状杆菌肺部感染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治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感染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脑挫伤术后白色念珠菌肺炎、纹带棒状杆菌感染肺炎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男性,85岁,脑挫伤术后并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2020年8月28日,患者发热加重,胸部CT示双肺多发条片状高密度影,右下肺条片状高密度影。痰真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示白色念珠菌,诊断为可疑白色念珠菌肺炎,给予氟康唑注射液静滴。2020年8月30日,口腔分泌物涂片示真菌感染。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白色菌斑,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示纹带棒杆菌和白色念珠菌,胸部CT示双肺多发条片状高密度影,右下肺实变肺组织内见支气管充气征,较2020年8月28日胸部CT片加重,确诊为白色念珠菌肺炎、纹带棒状杆菌肺部感染,口服伏立康唑,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联合万古霉素静滴。2020年9月2日,口周疱疹,口周单纯性病毒性疱疹,脑膜刺激征阳性。颅脑CT示双侧额颞部颅骨骨板下可见少量液性低密度影。腰椎穿刺示淡红色脑脊液,颅内压190 mmhg。脑脊液常规及生化示红色混浊,红细...  相似文献   

18.
念珠菌尿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目前的诊断技术难以准确区分尿内念珠菌的定植与感染,使得念珠菌尿在临床中的地位和诊治价值未受到充分重视。本文就此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念珠菌尿相关研究进展和案例报道,结果表明念珠菌尿与念珠菌血症关系密切,较其他部位念珠菌定植更易发生侵袭性念珠菌病,值得临床上给予更多地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对于危重症患者,在确定了念珠菌尿原因之后应予以积极地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9.
侵袭性念珠菌病一般发生在免疫功能受损人群, 且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病例极为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年轻女性确诊白念珠菌脑膜炎的病例, 患者经历了长达3年的抗真菌治疗, 其间出现疾病复发、唑类药物全耐药和视力下降等后遗症, 最终病情好转。本文分析这例罕见的白念珠菌脑膜炎病例、复杂的治疗过程和并发症, 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肺结核合并肺念珠菌感染在临床有增多趋势 ,早期临床症状易被原发病所掩盖 ,一旦原发病好转或肺真菌病严重时 ,临床上才显示出相应的表现。如果不及时发现 ,往往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目前尚无完整有效的护理程序可循 ,本文着重在这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提高对该病认识与护理水平。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收集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住院结核病人中 ,痰真菌培养念珠菌生长的病例 2 71例。其中连续 3次生长同种真菌 ,符合肺结核合并肺念珠菌感染标准 ,抗真菌治疗有效的病例共计 32例 ,占本院同期住院人数的 0 .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