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经络腧穴学是本科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南方医科大学的教学采取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学习驱动.其中,腧穴定位的学习和训练,成为课程学习中的关键环节.文章从腧穴定位考核优秀的学生角度出发,分析了腧穴定位的学习难点,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认为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复习解剖基础知识、加强理论知识记忆、结合实操练习,能有效促...  相似文献   

2.
腧穴定位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小俊 《中医教育》2005,24(4):50-51
腧穴是针灸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腧穴的定位尤为重要,腧穴位置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治疗效果.学生在学中必须重点掌握,但在教学中发现这部分记诵内容多,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因此教学中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3.
穴位有多大?这在解剖形态上,目前还无法弄清。在理论上,穴位的定位是十分清楚而固定的一个点,但在临床时,每次针同一穴,也极少有从同一针孔再次进针的,可见穴位又不在一个点上。国内的一些实验报告认识也不一致,其大小从2mm到2cm不等。这不但会给理论教学带来困难,也会使实际临床时束手无策。可见,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尽早解决  相似文献   

4.
腧穴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推拿施治的作用点.因此,腧穴定位的操作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要求学生记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每个单元均要求在人体上点穴,加强学生对实体位置的记忆,为将来上临床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确取穴是针刺取得疗效的重要因素。《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最早的经典医籍 ,为腧穴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它将腧穴定位方法大致分为 4种 :1 骨度分寸法  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大小、长短 ,并依尺寸比例折算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该方法最早见于《灵枢·骨度》 ,如 :①“发所覆者 ,颅至项一尺二寸” ,“髀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 ,“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等至今仍被临床应用 ;②“缺盆以下至髁九寸……髁骨亏以下至天枢八寸” ,“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则已被新的方法取代 ,前者多根据肋骨计算 ,后者一般用脊…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腧穴标准化定位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方法结合解剖学及临床教学的经验就国家标准化(GB)《腧穴名称与定位》中的术语、定义、原则、方法等部分基本概念进行阐述。结果对国家标准化《腧穴名称与定位》提出了修改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验动物腧穴的准确定位需要做到:(1)要以人体穴位的模拟研究为依据。(2)运用比较解剖学和体表标记确定腧穴的位置。(3)将经典针灸穴位与兽医针灸穴位相结合。(4)借助经穴探测仪器进行辅助定穴。  相似文献   

8.
对《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教学中遇到的学生提问进行整理,寻找答案和查阅资料后发现,存在一些知识点描述不清的情况,需要编者、医者、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去解惑,及编入教材,让学生真正地有教材可依。  相似文献   

9.
李永春 《河南中医》2016,(4):699-700
传统腧穴定位训练模式容易使学生们产生厌倦情绪,训练往往流于形式;逐经点穴的训练模式,仅仅练习了穴位的具体定位,对理论课中腧穴的其他内容,如腧穴的功用,特定穴类属却无法涵盖,内容较为单薄;另外这种点穴方式仅重视了腧穴间的纵向联系,而缺乏腧穴间横向的比较与总结,不利于学生对腧穴的深入了解。功用与定位相结合的腧穴定位训练模式将常用腧穴大概分为以下几类:调理五脏类腧穴,调理六腑类腧穴,祛风穴,清热穴,祛湿化痰穴,理血穴,开窍醒神穴,回阳固脱穴,保健穴,调神穴,明眼目穴,聪耳窍穴,通鼻窍穴,利咽喉穴。功用与定位相结合的腧穴定位训练模式的优势:将腧穴进行系统分类,是对腧穴理论的一次横向总结;同类腧穴间可以再比较其异同,以加深学生对腧穴功用的认识深度;各类腧穴间多有重复,可反复点穴加深印象;为《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关于经络组织结构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常习惯于用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来解释经络.本研究意在以腧穴定位为切入点来阐述经络与肌筋膜之间的联系.据统计,人体共362个经穴,其中有177个穴位于骨骼、软骨、韧带与肌腱关节处.从这点可以看出,经络与肌筋膜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古人的针灸理论中也有对...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223-2226
目的:介绍近年来腧穴定位方法和工具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取穴定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上1995—2014年的文献,进行分析对比。结论:使用腧穴二步定位法定位结合杨甲三取穴法准确便捷,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腧穴定位、命名的外在原因150040哈尔滨市第二中医院盛维民自马王堆医书出土,经穴先后成了学者们争沦的热点。然而无论那种观点,经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是公认的。持穴先经后者,早已阐明腧穴形成对经络形成的作用,而经络形成对腧穴定位、命名的意义一直未见沦...  相似文献   

13.
足太阴脾经在腹部(除冲门外)的4个穴位——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都距腹中线4寸,这4寸怎么确定,几乎所有的针灸教材甚至国家标准都没有文字说明,但在图示中一般都是以乳头直下为准,因为乳头距胸部中线为4寸。笔者认为这样定位有欠妥当,因为腧穴的定位首先应以最近的体表解剖标志为依据。腹部和胸部毕竟是两个解剖部位,用胸部的体表标志来定取腹部的穴位经常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因为很多人的体型并不是那么匀称、标准,而且成年人的腹部胖瘦差别也很大。腹部穴位最好用腹部的解剖标志来定取,如腹直肌外缘、腹侧外缘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腧穴定位研究相关文献,发现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标志法将是今后主要的人体腧穴定位方法;人体腧穴定位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仍有不断完善的空间;动物腧穴定位的研究今后需要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王静  徐平  张潮  虎力 《中医药学刊》2010,(7):1543-1545
从解剖学知识、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和部分腧穴定位等角度分析了腧穴的最新标准化定位与常用腧穴学类教材/专著/标准的不同点,认为更多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引入可以使腧穴定位更为严谨,骨度分寸和部分腧穴定位的变化有待进一步探讨,而手指同身寸法的弱化可被视作弃用该法的铺垫。  相似文献   

16.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是指以人体解剖学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2种。作为一种定穴依据,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腧穴的准确选取。笔者在临床应用和教学过程中发现,体表标志定位法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不加以  相似文献   

17.
腧穴的三维结构,从平面二维看,是相似于凹陷或骨孔的不规则形状、中心气血浓度最高、逐渐向外淡化的气血聚集处。中心浓度的范围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可大可小,时大时小。它没有绝对边缘,但有相对边缘。从深度的第三维看,腧穴分成浅中深三层,每层有不同的功效,每层都可得气。在临床应用时可采用按压法和摸凹陷法来确认穴位的大小范围,用得气的层次和治疗目的来决定针刺深度。作者将上述内容简述为“相对位置,得气为准”八个字,以此解决穴位准确性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腧穴的准确定位,依赖于腧穴的定位方法。目前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然而,由于定位方法中“寸”的概念比较模糊,不具有精确性,且此一寸不等于彼一寸,只能局部应用,不可以相互移易,这就为腧穴的准确量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也使对腧穴位置的描述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各种腧穴的定位方法必须尽量满足于各个腧穴的量取;而腧穴的位置所在,也应该用最准确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述,以便尽可能地运用腧穴的定位方法来量取穴位。笔者在课堂教学或临床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的部位,也是邪气所入侵之处。当邪气侵犯人体或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引起脏腑病变时,均会在相应的腧穴发生病理反应。运用针刺或艾灸等作用于腧穴,可激发经气,调和脏腑,从而达到阴平阳秘、邪去正安的治疗作用。而临床中是否准确定位腧穴,直接关系到针灸治疗的疗效。经典的腧穴定位法包括手指同身寸、体表解剖标志法、骨度分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腧穴定位并非十分准确。笔者总结了另外四种定位法,包括二步定位法、穴位生物物理特性法、穴位效应特异性法、现代技术腧穴定位法,以期为今后理论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赵云龙 《光明中医》2014,(10):2218-2219
《经络与腧穴》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而腧穴定位是指向临床技能的关键环节,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针灸的疗效,所以应重视腧穴定位技能训练。笔者介绍了腧穴定位练习的4种方法,并谈了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