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aVR导联在诊断急性心包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本院临床确诊的急性心包炎患者41例,结合临床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例急性心包炎患者中,35例(85.37%)有PR段偏移:aVR导联PR段抬高,余多数导联PR段压低.[结论]急性心包炎时aVR导联R段偏移或抬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P-R段偏移对急性心包炎的早期诊断价值及V6导联ST/T〉0.25对急性心包炎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5例急性心包炎患者为观察组,7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为对照组,分别测量每组的心电图P-R段是否偏移及V6导联ST/T比值以0.25为诊断界点。结果:急性心包炎组心电图在早期多表现有P-R段偏移,而早期复极综合征无该表现;急性心包炎组心电图V6导联ST/T〉0.25与早期复极综合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心包炎组心电图有P-R段偏移的具有早期诊断价值;V6导联ST/T〉0.25具有急性心包炎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正常心电图变异。我院自 1995 - 0 5~ 2 0 0 1- 0 7共收集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 73例 ,误诊 2 5例 ,误诊率 34 .2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2例 ,女 3例 ,年龄 2 2~ 5 5岁 ,平均 39岁 ,其中误诊为心绞痛 10例 ,急性心肌梗塞 8例 ,心包炎 5例 ,心肌缺血 2例 ,出现临床症状者 10例 ,无症状者 15例。全部病例均有 S- T段凹面向上抬高 ,其中 V1 ~V3 导联抬高 12例 , 、 、QVF导联抬高并有 V1 ~V3 导联抬高者 7例 ,限于 V5、V6导联抬高者 6例。 S- T段抬高幅度 ,一般为 0 .3~ 0 .6 mv,有 6例伴有心前导…  相似文献   

4.
易误诊的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在临床心电图工作多年中 ,遇到多例 AMI患者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由于诊断问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现结合临床表现复习文献将 AMI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分述如下。1 心肌梗塞的典型心电图表现1.1 有动态演变的坏死性 Q波  Q>R/ 4 >0 .0 4″。1.2 动态演变的损伤型 S- T段 呈弓背向上的 S- T段抬高 ,或非 S- T段抬高 (S- T段下移 )。1.3 动态演变的缺血型 T波改变 由巨大高耸至倒置呈冠状T。2 心肌梗塞死的不典型心电图改变2 .1 急性下壁心梗的不典型 ECG表现 由于 、 、av F三个导联轴不能充分反映下壁梗塞的向量缺…  相似文献   

5.
梁韶春 《临床荟萃》1990,5(9):424-425
一、早期复极综合征(Premature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为心电图学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综合病征,常可误诊为心梗的超极性损伤、心包炎、左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改变如下:S-T段抬高,常见于心前导联V_2至V_5,在V_3或过渡区导联最明显。S-T段抬高呈凹面向上型,通常小于2毫伏,少数高达5毫伏。抬高的S-T段极短,其后为一对称高大的T波,T波可呈不稳定型。QRS波与S-T段连结处可出现明显胚胎型J波,R波降支模糊,有明确的J点。有些患者可出现假性R波,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但其水平面向量QRS环终末向量前或稍向左,而不向右,此系QRS波终末部份与J点融合所致。 本病的另一特点是:运动后或者静点钾盐,服普鲁本辛后T波从倒置变直立,S-T段抬高恢复正常(运动后),本症多见青年人,持续可数年。Spodick将48例早朗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包炎早期ST段移位进行区别,认为在肢导联和心前导联上同时出现P-R段移位,加上ST向量呈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右胸导联心电图变化特点。方法:将47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心电图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右胸导联R/S〉1者22例。ST段凹面向上型或水平型下移≥0.05mv者17例,T波高尖者25例。结论:对这类患者及时加做后壁导联,以利于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早期复极综合症 (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电图变异 ,大多数学者认为它属于正常变异 ,常见于健康人群 (约 1%~ 2 5 % ) ,本身虽无临床意义 ,但在心电图上有时被误诊为急性心包炎、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及高血钾[1,2 ] 。尤其是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包炎在心电图上均可表现为多数导联ST段轻度抬高 ,且ST段抬高的形态亦可表现为凹面向上 ,故两者更易混淆 ,因此其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包炎的有关心电图鉴别诊断。1 资料与方法收集 1999~ 2 0 0 1年门…  相似文献   

8.
顾晖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15-21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护1心电图1.1典型的心电图改变1.1.1缺血型T波改变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T波高耸,双支对称,波形变窄。在V1~V6导联,高耸的T波可高于QRS波。1.1.2损伤型ST段移位急性心肌梗死时,ST段移位通常表现为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有时亦表现为严重的ST段压低,见于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T段升高0.1~1 mV不等,同时伴有对侧ST段下降。损伤型ST段移位是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心电图特征。1.1.3坏死型Q波急性心肌梗死的坏死型Q波深度大于同一导联R波的1/4,宽度≥0.04 s。1.2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演变规律动态观察心电…  相似文献   

9.
1 病历简介女 ,5 6岁。以发热、胸痛来诊。心电图检查为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 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收入心内科。动态观察心电图未见 Q波形成 ;连续 3天检查心肌酶无升高 ,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 ,除外 AMI。诊断 :急性心包炎。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肢体导联低电压 ,ST段 、 、 、a VL、a VF、V2 ~ V6 上抬 0 .0 5~ 0 .5 m V,ST段 a VR下移 0 .15 m V。 T 、 、 、a VL、a VF、V3~ V6 倒置 ,Ta VR、V1 ~ V2 直立 (见图 1)。图 1 患者心电图结果2 讨论AMI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ST段抬高 ,ST段抬高也是急…  相似文献   

10.
头胸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右室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急性下壁心梗常常合并右室梗死。急性右室梗死的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改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头胸 (HC)导联 [1 ] 心电图诊断急性右室梗死的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0 3~ 2 0 0 1- 0 6住院的急性下壁心梗 5 8例 ,男4 3例 ,女 15例 ,年龄 4 7~ 84岁。1.2 方法 以 2 5 mm/s的纸速、10 mm/mv的标准电压为每位患者进行 HC导联 HV3R- 6 R心电图检查 ,同时进行右胸常规(Wilson)导联 V3R- 6 R心电图检查作对照。首次心电图检查的平均时间在发病后的 2 0 .7h± 2 .9(1~ 72 ) h,首次…  相似文献   

11.
急性穿壁性左室下壁梗死累及右室的患者 ,其中 75 %可没有异常的血流动力学证据 [1 ] ,已知早期右胸心电图 ST段抬高对检出右室受累患者有很高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价值。但是 ,随着急性右室梗死 ( acute 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ARVI)病例的积累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广泛开展 ,人们发现在 ARVI早期可有多种异常心电图表现 ,综述如下。1 右胸心电图导联呈现 ST段压低急性左室下壁、ARVI患者 ,右胸心电图 ST段不仅不抬高 ,反而压低 ,这一反常现象是 Rechavia等[2 ] 报告的。他们连续描记 10 0例首次急性左室下壁梗死患者的早期右…  相似文献   

12.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下壁导联改变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常规体表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偏移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 LAD)分布特点及其病变部位的判断价值。方法根据 L AD分布特点及其病变部位在第一对角支或第一间隔支的近端抑或远端 ,将 8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 ,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结果 1L AD近端病变组患者下壁导联 、 和 a VF的 ST段压低≥ 1m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远端组患者 ( :79%与 2 9% , :86 %与 19% ,a VF:75 %与 45 % ,P<0 .0 1) ;2左冠优势型组患者下壁导联 、 和 a VF的 ST段压低≥1mm的发生率明显优于非优势型组患者 ( :2 8%与 92 % , :2 8%与 94% ,a VF:31%与 96 % ,P<0 .0 1) ;3共 12例患者下壁导联ST段抬高总和≥ 3.0 mm,且均见于左冠优势型并 LAD远端病变患者。结论常规体表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偏移是判断 LAD分布特点及其病变部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心室或侧后壁时 ,对心电图胸前导联 ST段改变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 1 8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抬高幅度与胸前导联 ST段改变均呈负相关 (P均 <0 .0 1 )。在 1 6例同时合并右室梗死的患者中 ,胸前导联 ST段改变幅度〔V2 导联为 (0 .6 3± 1 .82 ) mm〕及与下壁导联 ST段抬高的比值 (V2 / a VF为0 .84± 1 .6 1 )均高于单纯下壁梗死组〔V2 导联为 (0 .35± 1 .6 5 ) m m,V2 / a VF为 0 .2 9± 1 .2 8〕;而 38例同时合并侧后壁梗死的患者胸前导联 ST段压低的幅度〔V2 导联为 (- 1 .2 0± 1 .5 2 ) mm〕及与下壁导联 ST段抬高的比值 (V2 / a VF为 - 0 .33± 1 .1 5 )均低于单纯下壁梗死组 ,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或 P<0 .0 5 )。如去掉累及右室梗死和侧后壁梗死的病例 ,可使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下壁导联与胸前导联 ST段的相关性显著提高 (r=- 0 .797,P<0 .0 1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时合并右室梗死可使心电图胸前导联 ST段趋于抬高 ;而合并侧后壁梗死则使胸前导联 ST段进一步降低 ,二者呈相反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们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塞50例,根据住院时心电图Ⅱ导联R/Q比值分成三组:R/Q>2、R/Q=1和R/Q<1。与Ⅱ导联ST段自急性期演变为亚急性期及心绞痛发作之间的关系以及随访2年情况,旨在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电图Ⅱ导联R/Q比值在临床应用价值。临床资料与方法按WHO测定的标准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3.3岁。入院后每日测心电图2次,根据入院后第7~10天心电图Ⅱ导联R/Q值,将患者分成3组:(1)R/Q>2组20例;(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ST段抬高超过同导联R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7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按入院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是否超过同导联R波分成两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心梗部位、心率、血压、脉压、各种心律失常及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心肌激酶同功酶等方面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梗部位、心率、脉压及心肌激酶同功酶等方面呈显著性差异(P<0.05);在心功能和心律失常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方面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ST段抬高超过同导联R波是急性心梗应急表现。  相似文献   

16.
孙玉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434-243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及意义。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仅有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13例,ST段广泛压低25例,出现异常高尖不对称T波7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足5例,其他表现8例。结论:准确识别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我国正常人群标准12导联(标准导联)和Mason-Likar导联系统所记录胸导联心电图的波段进行定量比较。方法:选择84例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杏结果均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标准导联加Mason-Likar导联心电网记录检查,观察2种导联系统胸导联心电图中以下测定值的相关性及差异,包括R波振幅、QRS波振幅、ST段值[J点(ST on)、J点后0.08s(ST80 ms)和终点(ST end)]、ST段斜率及T波振幅。结果:标准导联与Mason-Likar导联系统所记录的胸导联心电图存在良好相关性,但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与标准胸导联相比,Mason-Likar胸导联心电网差异包括部分导联QRS波振幅明显降低、ST段显著下移伴V1~V0导联T波振幅下降,V1导联中各波段降低均较显著(P均〈0.001);Mason-Likar各胸导联中ST段的降低幅度均超过同一导联QRS波和T波的幅度改变,以V6导联变化最显著。平均体重指数(BMI)与V1、V3导联QRS波振幅的改变呈负相关:V1、V2导联ST80ms与T波振幅、QRS波振幅的改变呈正相关。结论:标准导联与Mason-Likar导联系统所记录心电图波段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确定十二导联心电图上相应ST段压低与急性左主干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3-06—2006-06因左主干或左前降支病变进行PCI手术的79例患者,18例是由于急性左主干闭塞或高度狭窄引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1例是由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分析病变血管和相应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 急性左主干闭塞或高度狭窄患者在aVF、v2、v3、v4、v5和v6导联上相应ST段压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多元线性分析表明,在aVF、V2和v4导联上ST段压低可能区分左前降支病变与左主干病变。结论 在十二导联心电图上V2、V4、aVF导联ST段压低,对急性左主干闭塞或高度狭窄是重要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与同步12导联心电图P、QRS、T波综合振幅及ST段变化的关系。方法52例DCM患儿(研究组),选择匹配健康儿童52例为对照(对照组)。受检对象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自动分析仪描记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计算机回放,选择清晰波形自动分析合并人工干预,测量各导联P、QRS、T波振幅及ST段振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avL振幅、RⅠ+SⅢ振幅、Rv1+Sv5振幅显著增大(P〈0.01),RavF振幅增大(P〈0.05),总P振幅(∑P振幅)、总QRS振幅(∑QRS振幅)显著增加(P〈0.01),总T振幅(∑T振幅)显著降低(P〈0.01)。Ⅰ、Ⅱ、aVF、V1、V4、Vs、V6导联ST段下移(P〈0.05或〈0.01),T波振幅除Ⅲ、V3导联增高外其他导联均降低(P〈0.01)。结论同步12导联心电图P、QRS、T波综合振幅及ST段变化能客观评价小儿DCM心脏扩大及心肌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急性右室梗塞(ARVI)的心电图特征是右胸前导联(V_3R~V_7R),尤其是V_4R导联ST段抬高。然而右胸前导联并非常规描记,因而难免遗漏右室梗塞的诊断。因此,有必要探索根据常规心电图的某些导联即能诊断右室梗塞的简便方法。我们通过对20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者以及30例单纯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研究发现,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合并ARVI者Ⅱ、Ⅲ导联以及V_2、aVF导联ST-段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对于心电图诊断ARVI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