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状况,并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有效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共选择学龄前儿童1379例为调查对象。调查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情况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28.4±10.7)g/L,其中82名调查对象Hb<110 g/L,占5.95%。轻度缺铁性贫血78例,占95.1%,中度4例,占4.9%,无重度缺铁性贫血。儿童曾患贫血病史、儿童为少数民族、母亲孕期和哺乳期未接受相关健康教育、胃肠疾病>2次/月、儿童饮食中奶、豆及相关制品摄入频率低、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月是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高危因素(P<0.05或<0.01)。结论儿童曾患贫血病史、少数民族儿童、母亲孕期和哺乳期未接受相关健康教育、胃肠疾病、儿童饮食不均衡、家庭经济条件差是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新乡市卫滨区0~36个月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并分析发病相关因素,提出防治建议.方法 对我院防治地段0~36个月755例婴幼儿全部进行外周静脉血细胞分析,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对发病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卫滨区0~36个月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35.63%,其中婴儿期患病率高达56.67%.不同月龄患病率不同,但贫血程度以轻度为多,占91.45%.男婴患病率(22.38%)高于女婴(13.25%);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密切相关;相关因素中家庭经济状况及婴儿喂养方式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明显相关.结论 在儿童脑发育的关键期(0~3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很高,必须采取措施,积极控制,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市城乡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市的城区及乡镇1648名学龄前儿童检测血红蛋白、铁原卟啉。对入选儿童家长进行小儿饮食、辅食添加、感冒腹泻、补铁等情况及母亲的营养知识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检出缺铁性贫血患儿为356人,检出率为21.60%。辅食添加时间、高铁及高蛋白饮食、膳食结构、母亲的营养知识、患腹泻和感冒等均与缺铁性贫血有关。结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由多种因素造成,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倡铁强化食品,积极开展儿童人群铁干预,改善膳食营养结构,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市城乡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市的城区及乡镇1648名学龄前儿童检测血红蛋白、铁原卟啉.对入选儿童家长进行小儿饮食、辅食添加、感冒腹泻、补铁等情况及母亲的营养知识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检出缺铁性贫血患儿为356人,检出率为21.60%.辅食添加时间、高铁及高蛋白饮食、膳食结构、母亲的营养知识、患腹泻和感冒等均与缺铁性贫血有关.结论 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由多种因素造成,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倡铁强化食品,积极开展儿童人群铁干预,改善膳食营养结构,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营养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成人的发病数为10%,妇女为20%,小儿50%以下,2岁以下婴儿达90%。我国患病率为37.9%,个别地区高达97%以上。由于IDA患病率高,对儿童的健康危害甚大,因此调查该病的现状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前提。我们于1988年3~4月间在南宁市几所托幼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贫血状况和膳食调查,研究儿童贫血与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之间的关系,以便为今后防治儿童缺铁性贫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艳 《当代医学》2014,(1):163-164
目的:了解石桥街道儿保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的6、18、30个月婴幼儿的红细胞各项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2032名体检儿童中,贫血患儿383例,患病率为18.90%,隐性缺铁性贫血患儿183例,患病率为9.00%;男童贫血患病率为19.38%,隐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0.05%,女童贫血患病率为18.21%,隐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7.76%,男女童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6个月组贫血患病率29.22%,18个月组贫血患病率9.0%,30个月组贫血患病率6.36%,各月龄段儿童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χ^2=92.62;女:χ^2=64.61,P〈0.01),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下降。结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和隐性缺铁性贫血发病情况与年龄因素有关,对健康影响大,积极防治应作为儿童保健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12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并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该年龄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12月龄儿童,采用氰化高铁法检测血红蛋白浓度,对儿童的喂养情况、出生情况及家庭一般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喂养方式对12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结果:共1211名12月龄儿童完成所有检查,131名儿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0.8%。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比较结果显示,母乳喂养组(36.0%),高于混合喂养组(32.2%)及人工喂养组(5.1%)(P<0.01)。多元Logistic回归模分析结果显示,排除性别、出生情况及家庭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后,母乳喂养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人工喂养婴儿的10.963倍,混合喂养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人工喂养婴儿的9.653倍(P均<0.01)。结论:缺铁性贫血仍是婴儿期高发的营养性疾病之一,母乳喂养的儿童在12月龄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须高度重视并注意补充含铁食物,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流动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状况,为制定保护流动儿童健康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深圳市部分幼儿园和社区的521名流动学龄前儿童进行营养健康调查,另选500名非流动学龄前儿童作为对照,检测两组儿童血红蛋白(Hb)含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521名流动学龄前儿童中贫血者89人,贫血患病率为17.08%,且贫血患病有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的趋势;以3~5岁年龄组贫血患病率最高,为29.53%。男女童贫血患病率基本一致。而非流动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为6.2%,与流动学龄前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3,P〈0.01).结论流动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高于非流动儿童。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流动学龄前儿童的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三,铁缺乏对儿童健康影响据世界各国调查研究结果证明,一般人群叶中缺铁的发生率很高,早产婴儿、儿童、青年妇女及妊娠妇女尤为严重;据报道瑞典13~30岁的妇女居民中有40%的人缺铁,80%的孕妇均缺铁。美国1980年报告有30%的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我国各地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也较高,如上海郊区3岁以下儿童为57%,北京城区学龄儿童为48.9%,我省据1987年调查梅河口市2732名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37.1%,其中3岁以下小儿患病率为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及贫血发生的有关因素.方法:对滁州市区2 730名学龄前儿童抽样进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在所调查的2 730名4~6岁学龄前儿童Hb为116.32±14.83 g/L,查出Hb<110 g/L者553名,贫血患病率20.26%,检出贫血人数中女童高于男童,多数有偏食习惯(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贫血,应针对引起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对学龄前儿童膳食及铁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未发现贫血儿童,但铁减少者占20.68%,红细胞形成缺铁者占6.89%。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整群抽样0~14岁白族儿童3197名,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并抽样进行膳食调查和大便寄生虫检查。结果表明:铁缺乏症(ID)患病率58.7%,其中缺铁性贫血(IDA)患病率51.90%。调查儿童中未发现钩虫感染,蛔虫感染率39.4%,但并非缺铁的危险因素。婴儿期辅食添加太迟,以米粉为主;大龄儿童热量、蛋白质、铁、血红素铁、维生素C摄入不足和/或生物利用率低以及社会经济收入低下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小儿缺铁性贫血与全血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与全血微量元素关系。方法:12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抽血检测全血微量元素含量;并以8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结果:12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全血标本显示铜、锌、钙等微量元素均降低,而铅、镉等元素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小儿缺铁性贫血与全血微量元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165-168
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各种原因导致机体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消耗过多引起红细胞生成不足而导致的贫血。IDA在全世界普遍存在,是最为常见的贫血,孕妇和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口服铁剂、静脉注射铁剂及联合营养干预等手段治疗,本文主要比较这些方法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上的不同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合肥市农村地区6个月~7岁儿童的贫血及铁缺乏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95名6个月~7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血红蛋白,对贫血和(或)铁缺乏的儿童进行干预。结果2095名研究对象中,正常儿童1764名,检出贫血患儿331例,检出率为15.80%。其中铁缺乏检出114人,检出率为5.44%,贫血患儿中铁缺乏检出率为34.44%。在接受干预的281名儿童中有218名血红蛋白恢复到正常水平,即干预后正常儿童为1982名,占96.92%;轻度、中度贫血检出率均明显下降。结论合肥市农村地区儿童贫血及铁缺乏干预效果显著。加强儿童贫血相关健康教育,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法及早期正确的喂养行为可以有效防治婴幼儿贫血及铁缺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合肥市学龄前儿童散光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合肥市10家托幼机构3~6岁学龄前儿童3 600例,应用伟伦视力筛选仪进行双眼屈光度的检查,并通过调查表调查其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完成视力筛查和调查问卷的学龄前儿童共计3 428例,应答率95.2%,散光共计219例(占6.4%).各年龄段(χ2 =3.819,P>0.05)和不同性别(χ2 =0.255, P>0.05)散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学龄前儿童散光的因素包括出生时体质量、户外活动和近距离用眼时间.结论 散光是合肥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重要表现之一,出生时体质量、户外活动和近距离用眼时间是影响其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宁波市鄞州区儿童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宁波整群抽取鄞州区11个乡镇街道1 650名儿童进行贫血筛查和膳食调查,并对其家庭背景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 650名儿童贫血总发病率为7.6%(126/1 650),男性和女性儿童贫血发病率分别是7.9%(69/871)和7.3%(57/779),男女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通过对贫血儿童家庭背景的调查,发现贫血与年龄、居住地、看护人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家庭的婚姻状况有关:1~6岁阶段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0~1岁和6~12岁两个年龄段儿童;居住在城市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儿童;工作稳定、文化程度高的看护人照顾的儿童贫血发病率相对较低;单亲家庭儿童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双亲家庭。而与性别、同胞个数和母乳喂养时间无关;126例儿童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检测贫血儿童外周血血清铁蛋白(SF)、锌原卟啉(ZnPP)、血清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的浓度,结果提示1~3岁组儿童SF明显低于其他2组;0~1岁组儿童ZnPP浓度正常,但是其他2组明显升高;虽然3组儿童的FA和VitB12浓度均正常,但是6~12岁组儿童FA浓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 结论 本地区儿童的贫血率依然较高,以1~6岁组的儿童发病率最高,且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主要原因,有必要同时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深圳南山0~2岁儿童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深圳南山0~2岁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Z评分法、NCHS标准评价儿童营养,检测血红蛋白和血Cu、Fe、Zn、Ca、Mg、P,问卷调查有关社会环境因素。结果 深圳南山0~2岁儿童营养不良率为8.08%。常住儿童与暂住儿童营养不良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儿童户籍是否常、暂住,膳食结构中谷类食物量,婴儿期是否母乳喂养。儿童年龄与贫血患病率间存在一定线性依从关系(P<0.01),暂住与常住儿童贫血患病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尸<0.05)。235名儿童的血Cu、Mg值均正常,而儿童缺Ca、Zn、P、Fe的发生率分别为71.06%、54.89%、22.12%和6.8%。结论 我区0~2岁儿童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暂住儿童更是高危人群。我们在重点营养干预同时,要注意改善整体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Iron deficiency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anemia in children.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evidence to suggest a 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 and iron deficiency anemia. Because both H. pylori infection and iron-deficiency anemia are common in children, we studied any correlation between H. pylori infection and iron-deficiency anemia in children. METHOD: In a case-control study at the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Hospital, 100 children with H. pylori infection and 109 children without infection according to histology were evaluated. Iron-deficiency anemia was diagnosed when serum ferritin and hemoglobin levels were less than adjusted values for age and sex. RESULTS: There were 111 boys and 98 girls with a median age of 7.1 years. The main symptom was abdominal pain in H. pylori-infected and non-infected patients. Frequency of H. pylori infection in anemic and non-anemic patients was nearly similar (43.9 and 50.4%, respectively). Among patients with H. pylori, 36% had anemia and in patient without H. pylori infection, its frequency was 42.2% (p = 0.59). Among patients with H. pylori, 19% had iron-deficiency anemia and in patients without H. pylori infection, its frequency was 21.1% (p = 0.7). Among patients with H. pylori,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gastritis in those with anemia and those without anemia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382) and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degree of H. pylori colonization and anemia.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do not support the proposal that H. pylori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ron-deficiency anemia in children. Further studies emphasizing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children, evaluation of strains of H. pylori, and posttreatment measurement of serum iron and serum ferritin are necessary to show the possible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社区0~2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和追踪指导后,降低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方法连续3年对石围塘街社区本地户口0~2岁健康儿童进行缺铁性贫血筛查,有针对性的对贫血患儿进行治疗,以及为所有研究对象作膳食营养的追踪指导。结果连续3年的防治和追踪指导后,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与第一年的基数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通过积极的防治和追踪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社区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