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284-287
目的探讨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筛查与确证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7月本中心进行无偿献血的1 071 489例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为实验材料,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血液样本进行抗-HIV检查,使用ELISA试剂盒对样本进行检验,如有试剂显示为阳性则将此样本记录为筛查结果为抗-HIV为阳性的样本,再使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法)对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样本进行确证。结果在1 071 489份样本中有266份样本被初次筛选为抗-HIV阳性,通过确认检查其中有250例确认为抗-HIV阳性,筛查为抗-HIV阳性的概率为0.025%(266/1 071 489),确证为抗-HIV阳性的概率为0.023%(250/1 071 489)。这250例HIV感染者对自己的感染情况未知,后续调查分析这250例感染者中有174例为异性传播,76例为同性传播。结论血站应该建立完善的抗-HIV筛查与确证机制,提高筛选的准确率,提高血液的质量,加强对公众的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力度,增加民众对艾滋病的检查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快速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推广HIV抗体快速检测方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6 215份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快速胶体硒检测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平行检测HIV(1+2)抗体,两次检测结果为阴性则报告"阴性",两次检测结果为阳性或一阴一阳均送重庆市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免疫蛋白印记法(WB)确证试验。用快速胶体硒检测法技术参数进行评估,采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抗-HIV确证试验(WB法)比较,快速胶体硒法敏感性(真阳性)100%,特异性(真阴性)99.97%,误诊率(假阳性)0.03%,漏诊率(假阴性)0%,阳性预测值99.48%,阴性预测值100%,总体符合率99.97%;ELISA法敏感性(真阳性)99.74%,特异性(真阴性)99.98%,误诊率(假阳性)0%,漏诊率(假阴性)0.02%,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9.98%,总体符合率99.98%。经χ2检验,两者在总体符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V抗体快速检测简便易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在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职业暴露后处置、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国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的必要性。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系统对血站常规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18751份标本进行HBV、HCV和HIV3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实验。结果 18751份ELISA检测阴性标本中,用NAT检测共检出阳性15例,阳性检出率为0.08%。结论 NAT系统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上海科华的核酸检测系统对自愿无偿献血者HBVHCVHIV核酸检测。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血液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本血站2012年4月17日至11月27日22688人份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合格包括单检阳性的标本进行8人份为一个pooling的模式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2688份血液标本中核酸检测有6例阳性。其中5例为HBV阳性;一例标本HIV阳性;HCV未检出。结论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减少输血性艾滋病病毒(HIV))、乙肝(HBV)、和丙肝(HCV)的感染情况,缩短病毒感染的窗口期,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四项传染病患者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输血前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法对1905输血者进行了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结果 HBsAg为阳性144例,阳性率为7.56%;抗-HCV阳性54例,阳性率2.52%;抗-HIV阳性1列,阳性率0.52%;抗-TP阳性48例,阳性率为2.52%。男女两性的感染率是没有明显差异的(P>0.05)。HBsAg阳性率各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年组和老年组HBsAg阳性率高,青少年组HBsAg阳性率明显降低。抗-HCV、抗-TP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抗HIV阳性率略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血者输血前乙肝、丙肝、梅毒的感染率较高,对患者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检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有效的加强了输血安全,为血液传播疾病引起的医患纠纷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LT检测在血液安全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筛选出ALT单项首次检测阳性的无偿献血者,追踪分析其重复献血的血液检测结果。结果 2010~2011年955例单项ALT阳性的献血者中,再次参加献血者476例,其中,HBsAg、Anti-HCV、Anti-HIV、梅毒抗体及ALT5项均阴性者347例;不存在ALT合并其他4项传染病阳性的献血者中,ALT单项阳性者129例;重复献血1次者256例,其中ALT阳性者42例;重复2次及以上次献血者220例,其中ALT阳性者87例;油腻饮食、烟酒、疲劳、睡眠不足等非病理性因素是引起ALT升高主要原因。结论尚未发现ALT为血液检测带来任何帮助;在献血者的招募工作中,建议对2次以上ALT均不及格的献血者,需要加强健康征询干预,或者采取献血前进行ALT初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美国应用核酸检测筛查血液的历程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新的检测技术(如核酸检测)的引入是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此文综述了美国应用核酸检测筛查血液的历程和现状,以期对我国血液筛查策略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丙酮酸氧化酶法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泽旭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6):12-13,15
目的 探讨丙酮酸氧化酶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这一方法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适用性。方法 分别用丙酮酸氧化酶法、赖氏法和酮体粉法检测 5 2 78例体检标本 ,比较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精密度。结果 丙酮酸氧化酶法的初筛阳性率为 7 0 7% ,复验阳性率为 1 97% ,CV <5 %。结论 酶法ALT检测可实现试验的自动、微量、快速、结果传输的网络化 ,且能够保存每份样品的原始记录 ,便于查询。ALT丙酮酸氧化酶法适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  相似文献   

9.
血液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疾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都是常见的临床血液肿瘤疾病。抗血管新生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肿瘤的方法,对肿瘤的转移能力和复发具有控制、降低作用。本文主要分析肿瘤微环境,研究抗血管新生治疗常用药物在血液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为异常的430例血液标本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430例正常血液标本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液标本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中血液细胞形态异常者为18例,假阴性率为4.2%,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后见143例异常,阳性率为33.3%;观察组中血液细胞形态正常者为137例,假阳性率为31.9%。结论血常规检测中结合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其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质量控制在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医学的飞速发展,血液流变学各检测项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血粘度等指标的检测也在不断地推广应用.人们认识到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之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多少会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抗-HIV测定中采用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80例患者,选取患者的血液样本都在其空腹的状态才采集5 m L的血液样本,采血过程中都严格按照无菌标准实施操作,分别采用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予以检测,并对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予以分析。结果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确诊血样阳性率分别为1.12%、0.31%,免疫印迹确诊阳性例数为10例,全部血样中的阳性血样所占比例为1.02%,金标法的假阳性率为0.10%、0.71%,两种检测方法假阳性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84,P<0.05)。结论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在抗-HIV测定中都有一定效果,因此在具体检测过程中,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检测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测分析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55例接受血液检验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取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检测记录并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肌钙蛋白T、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入院时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肌钙蛋白T、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能够准确判定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性,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国产Spring Sunshine Heas100全自动血液流变检测系统检测妊高征孕妇血液流变各个指标数值,探讨该检测系统在妊高征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离心机微量毛细管测定微量红细胞压积(MHCT)和纤维蛋白原(Fg),用指压式传感器测定患者末梢微循环状况,使用该系统得出妊高征孕妇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数值,抱括微量红细胞压积(MHCT )、纤维蛋白原(Fg)、脉率(FR)、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全血粘度(RWB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系数(TK)、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微循环滞留时间(MST) 11项指标观察。结果 表明妊高征孕妇在该系统检测的各个血流变指标除HCT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个指标均与正常孕妇均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中HMCT均值P<0.05,而Fg、PR、LBV、RWBV、EAI、MST均显著升高(P<0.001),HBV亦升高(P<0.05)。结论 Spring Sunsshine Heas1000系统敏感性好,操作较为简便、快速,可作为妊高征检测的较好仪器,其血流变指标各检测值,可作为妊高征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早期多项血液生化连续检测动态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创伤骨折患者56例,并根据患者创伤评分分为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1 d、3 d、7 d血液 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酶学指标(LDL、CK、LDH、CKMB)、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分析2组特点。结果重度组 PCT、CRP 术后1 d、3 d、7 d 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同项目、同时间节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组术后7 d 内,PCT、CRP 组内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5.128,P =0.008;F =9.486,P =0.000),轻度组术后7 d 内,PCT、CRP 组内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078,P =0.016;F =7.553,P =0.001);重度组与轻度组在 CKMB、LDL、CK、LDH 4项指标中,术后1 d、3 d、7 d 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组与轻度组在 IgG、IgM、IgA、C3、C46项指标中,术后1 d、3 d、7 d 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创伤骨折早期多项血液生化连续检测有利于预测及判断患者伤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几种自身抗体检测在诊断SLE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NA、抗ds—DNA抗体、抗DNP抗体、抗ENA抗体谱几项指标在诊断SLE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测ANA;胶体凝集法测抗DNP抗体;斑点法测ENA抗体谱和抗ds—DNA抗体。结果 ANA阳性率为90.8%;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72.4%;抗ENA抗体谱五项阳性率为83.7%;抗DNP抗体阳性率为46.9%;联合检测上述几项抗体在SLE患者阳性率为100%。结论上述项目检测在SLE的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夜制排班模式在肿瘤血液病房实施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作为传统排班模式组;2013年实施全夜制排班模式作为实施组,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通过与护士护生访谈、发放患者满意度问卷,比较两种排班模式在交接班次数;护士和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护理质量、人力资源合理利用方面的变化。结果实施全夜制排班模式后交接班次数由每日4次减少为每日3次;护士满意度达100%,患者、家属满意度上升到97.6%;护理质量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夜制排班模式充分考虑患者的需要及病区安全,尊重护士及其家庭的意愿,符合连续性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体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16日至2018年3月16日收集100份体液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且均进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包括精密度实验、空白实验、线性实验、与人工显微镜分类和计数比较。结果从精密度实验结果角度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高值白细胞技术CV值为2.763,红细胞技术CV值为1.132;从WBC线性实验角度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实测值和预测值差异性不大;从对比检查结果角度分析,WBC回归方程为R=1.021X+0.132、相关系数0.9253;RBC回归方程为R=1.035X+2.426、相关系数0.8652。结论在检测体液白细胞时运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常规血液项目检测的无偿献血者400名作为对比组,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常规血液项目检测基础上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的无偿献血者400名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报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无偿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7、8月份与其他月份血液样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献血者采血前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可以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检测的可靠性,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但是应该注意夏季采血时献血者作息和饮食的提问,从而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无偿献血标本92432份,予以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HBsAg检测,将酶免阴性、单试剂阳性标本实施核酸测定。核酸检测呈现阳性但经乙肝“二对半”测定呈现阴性和核酸呈现阴性者予以追踪随访。结果核酸检测标本34440份, HBsAg酶免检测呈现阴性标本者34430份,单试剂呈现阳性10份;核酸筛查HBV呈现阳性52份,确定阳性40份,阳性检出率和确认阳性率有15.1/万、11.6/万, HBV ELISA漏检率8.7/万。结论血液筛查HBV,核酸检测具有高度灵敏度性,可减少“窗口期”,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